遵义红色旅游城市之一,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地,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遵义羊肉粉!
遵义早餐最火的莫过于羊肉粉,在这明媚的早上来一碗暖和和的羊肉粉便是遵义人美好一天的开始!
一碟老板的特制泡菜,由老板在前一天泡制,每天更换新的,去得晚了,还会不够!
毛肚与羊肉的是早上最新鲜的,还有秘制羊蹄,煎鸡蛋可选!
这家是我常吃的一家,加粉不加钱,每每饿的时候老板都给你打满满一大碗!
地方不大,味道是真的不差。卫生,全程的是带着手套,没碰过食材!辣椒油和白色香粉都是独家的秘方!
这羊肉粉不单单是看着简单的一碗粉,更是一份情怀!在我吃好露出满足的表情时,老板笑得更灿了,这一笑,有的不单单是为了生活,还有对自己辛苦是值得的真情流露!
遵义的一天从羊肉粉开始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特色美食,要了解当地民族风俗,吃当地的美食,无疑是更好的捷径。常言道“南粉北面”,意思就是说南方人爱吃粉,北方人爱吃面,高原上的贵州人就爱吃粉,粉类的小吃数不胜数,羊肉粉就是其中之一,无论你走到贵州的哪个地市县,随处都能看到羊肉粉的招牌,商家为了招徕顾客,把羊肉粉的招牌打得一个比一个响亮,不管经营者打的是什么招牌,但大都能够红火的经营下去,难怪有人说,品尝贵州美食,如果不吃羊肉粉就是一种遗憾。
虽然贵州各地均产羊肉粉,但说起名气,还要首推遵义的羊肉粉,他是贵州遵义名片般的经典名吃。大多数遵义人的一天,就是从早晨的一碗羊肉粉开始的。这不仅是味觉的记忆,更是根深蒂固的习惯,清晨带着空腹来,把愉悦和满足带走,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据说这种羊肉粉在康熙年间就有了,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凡来遵义品尝过遵义羊肉粉的人,无不交口称赞。有到了遵义,没有吃过羊肉粉,那就等于你没来过的说法。不光如此,出门在外的游子,每每回来的之一件事, 就是吃一碗羊肉粉,尽情享受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家乡味。
在清代中期,遵义羊肉粉已经闻名遐迩,享誉西南。清朝末年,遵义羊肉粉和四川羊肉粉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故事。晚清遵义羊肉粉最有名的是杨记和廖记。一天,杨记羊肉粉店来了一个人,想要做徒工。而杨家正需要请一个人,但一看来人是个驼背,就有些嫌弃。于是说:你做我们这行不会有前途的,还是另谋高就吧。来人并不放弃,说洗碗、扫地的杂工也愿意干。杨家见他很有诚意就让他留了下来。俗话说:十个驼背九个聪明。这个驼背不是一般的聪明。加上机会难得,所以更加处处留心,细细揣摩。几年后,告辞而去。驼背自己开了一家羊肉粉店。那就是名振川北的朱老拱羊肉粉店。朱老拱,真名朱明清,顺庆府人(今四川南充人)。用南充人的话讲:朱老拱“堪称川东北乃至川渝地区米粉的开山鼻祖”。川北羊肉粉与遵义羊肉粉的关系,颇类似于杨氏太极拳与陈氏太极拳的关系。可以称为中国地方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段异曲同谱的佳话。
羊肉粉是舌尖上历史的遗存,屈指算来己有三百多年了。据《播州杨氏家谱》记载,清朝中期,遵义羊肉粉已享誉西南。这或许是关于遵义羊肉粉的最早确切记载。不过,如今的遵义人民也并不大在意羊肉粉的来历,毕竟这已是他们再平常不过的日常饮食。厚重的历史已被天长地久的习惯而模糊掉了。羊肉滋阴壮阳,是健身强体的一大补品。每年冬至这天吃羊肉粉,整个冬天都不冷,还可以祛风除湿、驱邪避害。遵义人特别爱吃羊肉粉。尤其在冬季,吃一碗滚烫的羊肉粉,浑身暖和。当地有一种习惯:每逢冬至这天,全城老幼都要吃一碗羊肉粉。椐说这天吃羊肉粉,整个冬天都不冷。遵义属于潮湿气候,人们容易患上风湿病,然而,将遵义的山羊和辣椒结合在一起,对人们的身体可以起到温补的作用,并能去湿去寒。
为什么羊肉粉这么好呢?这当然和遵义的风土人情分不开,遵义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和湖南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素有“黔北粮仓”之称,粮食产量大致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这是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原料好,味才好。既然是羊肉粉,肯定离不开羊肉,咱们先说羊,吃羊肉粉最讲究的是吃原汤原味。遵义居民喜欢选用的是本地矮脚山羊,也就是黔北麻羊,因为这种山坡上散养的羊,吃百草长大,羊肉质细嫩,腥臊味少,当天宰杀剥皮,不用水洗就可放入锅。将山羊及时宰杀、烫皮去毛后洗净下锅,加水、羊肉、羊骨、羊杂,再辅以每家店独特的秘制香料,文火慢炖出来的汤汁清而不浊、香而不膻。有的店还要再上一两只母鸡,佐以少许冰糖,这样的汤尤为鲜美。羊肉煮熟后捞出晾冷切片。
羊肉粉的粉,是一种经过微微发酵的米粉,遵义的米粉有手工鲜粉和干粉,早年间多年前没有采用机械生产,是手工操作,找一棵大树在中间挖一个大洞,把蒸熟的糙米搓成粑的形状放入洞中,要5个成年男子脚不沾地压才将米压成粉。再后来采用半机械化,将米粑放入一个大漏勺中,压出的粉落入热水锅中,再从锅中捞出粉,放入米汤中,有略微的酸味,这种粉更鲜,有脆性却不易断成小段,目前还有此工艺,更多的则是采用全机械化,这样更标准了,用煮羊肉原汤冒烫装碗,加上切好的羊肉片再来点羊油和菜籽油混合炼成的辣椒油,香菜,蒜苗,香葱就行了。因为每个人对咸味的要求不同,所以盐在桌上,顾客自己添加。如果觉得辣味不够,桌上还有贵州特色煳辣子和糟辣椒管够,如果想要来点泡菜开胃,只需要自己动手在泡菜坛子里的捞出来就行。吃完了觉得汤不够还可以免费加,遵义人就是这么实在。
在遵义羊肉粉遍布天下,各家各种招牌鳞次栉比,在去酒路上问的车司机那家的粉更好,的车小哥介绍,在遵义最有名的有二家,虾子羊肉粉和董公寺羊肉粉。各位虾子羊肉粉的虾子,可不是在羊肉粉中放了虾子,这虾子是个地名,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早些时候虾子镇的人是很少吃羊肉的,羊一般都只用作民间祭祀用,人们不吃羊肉,是因为嗅不惯羊的那种膻味。八十年代初以后,人们逐渐摸索出用芫荽和蒜避膻的 *** ,羊肉粉的生意才开始红火起来。滚烫的羊肉汤, *** 辣的油辣椒,细腻的肉片,再配以白玉般的米线,一碗羊肉粉,直叫吃粉人一身大汗淋漓,意犹未尽。在虾子镇遍地的羊肉粉馆中,以苟四羊肉粉馆最为有名,这个羊肉粉馆有若干个分店,早晨到这里吃早餐的人时常要排队等候。生意也非常好,不少人在双休日都愿驱车来这里一饱口福。这里每天都要杀四,五只羊,汤鲜肉鲜,这也是它被人们所钟爱的原因。这次随中国风物志来汇川,下榻在遵义新世界酒店,这儿离虾子镇远了点,从遵义开车去还要一个多小时,一打听,正好附近有一家董公寺戴家羊肉粉,走,咱们一起去看看。
董公寺位于遵义市北部,在娄山关南麓,距市中心6公里,是汇川区的一个镇,原先是一座寺,现在的地方就是遵义市北关中学,与著名的董酒厂仅有一墙之隔。"董公寺"是一座小型佛教寺庙,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名"龙山寺",后改名为"西乐庵"。清康熙元年(公元1663年)迁任遵义兵备道的董显忠出资修葺该寺,划定庙产,委人管理,终因经营不善,致"西乐庵"墙倾瓦塌。清乾隆六年(公元1743年),有燕僧云游至此,募资重修,感董显忠之举,将"西乐庵"易名为"董公寺"。随道路两旁的街道,以寺名为地名,也叫"董公寺",沿用至今。
有一种白酒历史悠久、驰名全国是中国名酒叫董酒,就产于董公寺镇。董酒在中国名酒中独树一帜,以独特的工艺、典型的风格、优良的品质驰名中外,。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与回甜,是清香、浓香、酱香之外的味形,叫董香型白酒,被行家们评价为“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哎,怎么聊上酒了,咱接着说羊肉粉。
众所周知,遵义羊肉粉身负“中华名小吃”、“西南更佳美食”、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封号,董公寺戴家羊肉粉绝对称得上是遵义羊肉粉界的代表之一。董公寺镇距离遵义市中心只有6公里,川黔铁路,210国道为,遵绥公路,遵崇公路穿越全镇,是遵义市的门户和窗口,黔北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自1978年开始,董公寺人戴安朝首创戴戴家羊肉粉,凭着独有的鲜美,开始卖之一碗羊肉粉,坚守40年不休息,不怕没生意,就怕人来了没吃的。直到今天,提及董公寺戴家羊肉粉如果说没听过的,那一定是假的遵义人。
董公寺戴家羊肉粉有很多店,都是戴家人经营,已传承了有三代人,在遵义有好几家店,汇川的董公寺戴家羊肉粉老板娘姓叶叫叶昭辉,是戴家羊肉粉创始人戴安朝的孙媳,她的手艺是入戴家后从父辈那传来的,己做了20多年了,董公寺有个戴聋子羊肉粉,戴聋子是他老公的伯父,他老公戴树刚在家行三,当地人都叫戴三,董公寺戴家羊肉粉汇川店是由叶昭辉来经营,所以虽叫老板娘,实际上就是老板。这家店面不大,左右摆着数张桌子,食客散坐着,都聚精汇神,在一片香气蒸腾中发出满足的“吸溜”声吃着粉。往里就是后厨窗口,也是取粉的地方。叶老板娘正在烫粉,粉有大小碗,小碗10元,加粉12元、加羊杂13元、加肠13元、羊蹄15元、另外还可加蛋加肉,全加20元。
她每天四点起,先煮羊骨然后煮肉,羊是屠宰厂经正检验的羊,分成大块,炖羊肉汤的锅巨大无比。他家对羊肉的挑选有自己的秘决,这家羊肉是带皮的,我后来又去过遵义老城,那也有董公寺戴家羊肉粉,那家是去皮的,间其原因,戴家羊肉粉都是去皮,但江川店是卖粉兼卖羊肉火锅,贵州吃羊肉火锅,羊肉都带皮吃,带皮和不带皮煮不到一起,故而用带皮的,带皮羊肉煮熟后几乎没有膻味,肉质紧实细嫩、肥瘦适中、因带皮的缘故,吃起来香糯还微微弹牙。这样的羊肉,不影响羊肉粉质量,将羊肉洗净切成块放入锅中用大火煮沸,去浮沫后改用小火煮熟,捞出摆齐用重物压紧,冷却后切薄片。
戴家用的是粉厂加工的鲜粉,每日的鲜粉一般从清早开始,通常到中午后便售罄了,看来,吃羊肉粉,还是得趁早。但卖没了实在不百时才用干粉,烫粉时放入煮肉原汤中烫透,用漏勺捞出装入面碗内。将羊肉片铺在粉上、舀入调好盐味的原汁汤羊油、放入煳辣椒粉或辣椒油、再放入味精、花椒粉、芜荽、葱花即成。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因而没有统一的标准。
戴家羊肉粉的特色是什么,味的重点只有三个:好羊、好汤、好粉,这是一碗好的羊肉粉基调关键,好羊、好粉易得,一碗地道的遵义羊肉粉,汤头至为重要,羊肉粉在汤的调制过程中也各有各的配方,味道也就不完全一样。讲究的是原汁原味的鲜美,好汤就是独门秘技了,熬制好的原汤应该清而不浊,鲜而不腥,避腥香料放多则有药味,放少则膻腥味熏人,各家味道是否正宗首先要看这一锅汤的功夫,一碗看似简单的羊肉粉,里面确有着秘密和名堂,有着难以复制的美味。
老板娘为我煮了一碗戴家羊肉粉,先将米粉用在原汁原味的羊汤里上下烫了三次,盛在瓷碗中,然后在米粉上放一层薄薄的羊肉片,要切成薄如蝉翼的肉片,煮羊肉要掌握好软硬度才行。浇上鲜红的秘制油辣椒,油辣椒对羊肉粉味道高下有直接影响, *** 是有讲究的,要选用贵州本地香而不辣的干辣椒粉碎,用羊油和菜油一起熬制而成。再加上特制的酱油,这种秘制酱油各家都有的独特制法,而秘不传人,撒一些花椒粉、蒜苗、香葱、芜荽等。最后加入羊汤,羊肉粉就做好了。热气腾腾端上桌,香气扑鼻,十分诱人,羊肉熟透而不烂,米粉雪白,汤汁鲜淳红亮,辣香味浓,油大不腻。桌上有盐和柴火糊海椒,您可根据自己口味自行调味,又盛了一小碟泡菜,先尝片羊肉,然后吃爽滑的米粉,最后喝汤,还意优未尽,用筷子把碗中剩的星星点点捡起放入嘴中,吧嗒一下嘴,打了个饱咯,摸模肚子,由衷叹道,戴家羊肉粉真的好吃。
遵义羊肉粉的粉,讲究新鲜味足的“新”字。遵义人所说的“粉”,是用大米加工的一种圆条,像粗一点的“米线”。以前,本地出产的米很糙,煮饭不好吃,但做成粉就特好吃,因为“粉”的 *** 工艺特殊、复杂,除了要有设备,还要有力气和经验,于是有“羊肉易得,一碗粉难求”的说法。特别是榨粉环节,需要好几个人同时在四五米高的木榨上下翻飞,轮流扳撬木杠,绞拉绳索,一小桶一小桶地榨。新鲜的粉结构松散,易入味,进嘴即化,有特别的酸味,时间稍微久一点,就易断、融化,一般是现做现吃,一般不隔夜。
羊肉粉的汤,讲究原汁原味的“鲜”字。羊必须是及时宰杀、烫皮去毛洗净及时下锅,有条件的要用砂锅,加入泉水、羊肉、羊骨和杂碎,辅以独家配制的秘方香料,先大火煮沸,然后用文火慢熬,汤的味道又香又鲜。早上一碗香喷喷的羊肉粉 ,唤醒的不仅是刚刚苏醒的身躯,更是一天的活力与精气神。
那么想学羊肉粉开店去哪里学呢?
贵阳飘味香餐饮小吃技术培训学校
飘味香羊肉粉培训课程;
1-所需香料认识及用法 10-油辣椒的 ***
2-所需香料的识别 11-脆辣椒的 ***
3-所需材料认识及用法 12-泡菜 ***
4-熬汤材料的清洗 13-米粉泡煮及装碗
5-清汤的熬制 14-米粉的识别(不含 *** )
6-浓汤的熬制 15-红焖羊蹄的 ***
7-清汤羊肉的 *** 16-经营方式
8-羊杂的 *** 17-开店模式指导
9-卤水的 *** 18-红油的 ***
飘味香是不限制学员学习时间和练习材料,一次性收费,让学员能够学好技术成功开店。
想了解更多小吃项目和详细教学情况可以加飘味香老师顾老师: 1.5.1.8.5.0.9.7.5.3.3
常言道“南粉北面”,南方人爱吃粉的名声,早已通过湖南人、广西人传遍天下。西南的贵州人更是尤爱吃粉,各式粉店随处可见,传闻光是羊肉粉就有遵义、金沙、水城、兴义四大门派之分。
带有煳海椒香气、鲜而不腻的遵义羊肉粉,是遵义名片般的经典小吃。大多数遵义人的一天,就是从一碗热腾腾的羊肉粉开始的。
这已不仅仅是人们的味觉记忆,更成为这座城市根深蒂固的习惯。凡来过遵义的人,对羊肉粉无不交口称赞,甚至有“到了遵义,没吃过羊肉粉,那就等于没来过”的说法。不光如此,出门在外的游子,每次回到家乡的之一件事,就是吃一碗正宗的羊肉粉,尽情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家乡味。
传说遵义羊肉粉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清朝中期时,便已享誉西南。在民间甚至还流传着四川羊肉粉是源于遵义羊肉粉的故事。
清朝末年,遵义的羊肉粉以杨记和廖记最为出名。一天,杨记羊肉粉店来了一个人,想要做徒工。而杨家正需要请一个人,但一看来人是个驼背,就有些嫌弃,
于是说:“你做我们这行是不会有前途的,还是另谋出路吧。”来人并不放弃,说洗碗、扫地的杂工也愿意干。杨家见他很有诚意,就让他留了下来。俗话说:“十个驼背九个聪明。”这个驼背还真不是一般的聪明,加上机会难得,所以他更是处处留心,细细揣摩。几年后,他学成告辞而去,并在四川开了一家羊肉粉店,即后来名振川北的朱老拱羊肉粉店。
朱老拱,真名朱明清,顺庆府人(今四川南充人)。用南充人的话讲,朱老拱“堪称川东北乃至川渝地区米粉的开山鼻祖”。川北羊肉粉与遵义羊肉粉的关系,颇类似于杨氏太极拳与陈氏太极拳的关系。
如今的遵义人并不太在意羊肉粉的来历,毕竟这对他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小吃,厚重的历史也已被天长地久的习惯而模糊掉了。
遵义气候潮湿,人们容易患上风湿病,羊肉粉将有滋阴壮阳功效的羊肉和辣椒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对人们的身体既可起到温补的作用,又能去湿除寒。渐渐当地也就形成了一种风俗:每逢冬至这天,全城老幼都要吃一碗羊肉粉。据说,这样整个冬天都不冷。
▼米粉
遵义羊肉粉的粉,是一种经过微微发酵的米粉,主要分为手工鲜粉和干粉两大类。早年间的米粉都是纯手工的,做的时候要找一棵大树,然后在中间挖一个洞,把蒸熟的糙米搓成饼状放入洞中,再找 5 个成年男子脚不沾地地压,才能将米压成粉。
后来采用半机械化,将米饼放入一个大漏勺中,用力挤压出的米粉从漏孔落入热水锅中,将粉捞出后,再放入米汤中便做好了。这种粉有略微的酸味,比原来更鲜,有脆性却不易断成小段。目前虽还有此工艺,但更多的是采用全机械化的做法,这样更加标准,煮羊肉粉也更容易了。
▼调料
将一份米粉用煮肉原汤冒烫装碗,加上切好的羊肉片,再来点羊油和菜籽油混合炼成的辣椒油、香菜、蒜苗、香葱就行了。因为每个人对咸味的要求不同,所以做的时候一般都不怎么加盐,盐罐就放在桌上,咸淡自己来调。如果觉得辣味不够,桌上贵州特色的煳辣子和油辣椒管够,如果想要来点泡菜开胃,只需要自己动手从桌上的泡菜坛子里捞出来就行。吃完了要是觉得汤不够,还可以免费加,遵义人就是这么实在。
▼羊肉
既然是羊肉粉,肯定离不开羊肉,吃羊肉粉吃的就是它的原汤原味。遵义人喜欢选用本地矮脚山羊,也就是黔北麻羊。这种山坡上散养的羊,吃百草长大,肉质细嫩,如果是当天宰杀的,不用水洗就可放入锅,腥臊味很少。
将山羊宰杀、烫皮去毛、洗净后下锅,再辅以每家店独特的秘制香料,文火慢炖出来的汤汁清而不浊、香而不膻。有的店还要再上一两只母鸡,佐以少许冰糖,这样的汤尤为鲜美。羊肉煮熟后,捞出晾凉、切片,等吃的时候再放入粉里。
▼老店
在遵义,羊肉粉遍布全城,各家的招牌鳞次栉比。去酒店的路上,我曾问司机师傅哪里的粉更好,师傅没有犹豫半刻随口答道:“本地最有名的要数虾子羊肉粉和董公寺羊肉粉了。”虾子羊肉粉的“虾子”,可不是指在羊肉粉中放了虾子,这虾子其实是个地名,是遵义红花岗区的一个小镇。这个羊肉粉馆以汤鲜、肉鲜闻名,在遵义已开了若干个分店,早晨到这里吃粉的人时常要排队等候,甚至有不少人会在双休日驱车前来一饱口福。
除了虾子羊肉粉,董公寺戴家羊肉粉也绝对称得上是遵义羊肉粉界的代表之一。1978 年,董公寺人戴安朝首创了戴家羊肉粉,凭着独有的鲜美,40 年间戴家人经营的粉店越来越红火,分店一家接着一家。如今,提及董公寺戴家羊肉粉时如果说没听过的,那一定是假的遵义人。
董公寺戴家羊肉粉有很多店,汇川区的是由戴安朝的孙媳——叶昭辉经营,她的手艺是嫁入戴家后从父辈那里学来的,已做了 20 多年。每天4 点,叶老板娘都会准时走进后厨,烧热那口巨大无比的汤锅,先煮羊骨,然后煮肉。
不同于其他粉店,她家的羊肉是带皮的,这是因为她家还兼卖羊肉火锅。在贵州吃羊肉火锅,羊肉都是带皮的,不过带皮和不带皮的肉煮不到一起,为了方便,她家的羊肉粉也就用带皮的了。带皮羊肉煮熟后几乎没有膻味,肉质紧实细嫩、肥瘦适中,因带皮的缘故,吃起来香糯还微微弹牙。
戴家羊肉粉有三个特色:好羊、好汤、好粉,这正是一碗好羊肉粉的基础。好羊、好粉易得,但一碗地道的遵义羊肉粉,汤头至为重要。每家店都有自己调制汤头的配方,味道也各有各的特点。羊肉粉吃的就是原汁原味的鲜美,一锅熬制好的原汤应该清而不浊,鲜而不腥,避腥香料放多了则有药味,放少了则膻腥味熏人,各家味道是否正宗首先就要看这一锅汤的功夫。
老板娘为我煮了一碗戴家羊肉粉。她先将米粉在原汁原味的羊汤里上下烫三次,再盛在瓷碗中,然后在米粉上放一层薄薄的羊肉片——羊肉要煮得软硬适中,肉片要切得薄如蝉翼,再浇上鲜红的秘制油辣椒——油辣椒对羊肉粉味道好坏有直接影响, *** 是极有讲究的,要选用贵州本地香而不辣的干辣椒碎,用羊油和菜油一起熬制而成。还要加上特制的酱油,这种秘制酱油各家都有独特的制法,且秘不传人,另外还需撒一些花椒粉、蒜苗、香葱、芫荽等,最后加入羊汤,羊肉粉也就做好了。
热气腾腾地端上桌,香气扑鼻,十分诱人,羊肉熟透而不烂,米粉雪白,汤汁鲜淳红亮,辣香味浓,油大不腻。桌上有盐和煳海椒,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自行调味。再盛一小碟泡菜,先尝片羊肉,然后吃爽滑的米粉,最后喝汤,还意犹未尽。用筷子把碗中剩的星星点点捡起放入嘴中,吧嗒一下嘴,打个饱嗝,擦擦额上的汗珠,才算满足。
也许正是这种酣畅淋漓的满足感,才不断召唤着外乡人与游子的脚步。
-END
-文章| 《风物中国志》
-编辑| 地道风物
-图片| 部分来源 ***
羊肉粉在市场上是非常受欢迎的小吃。以新鲜羊肉,配以爽滑的米粉,加入鲜羊肉汤,及各种调料和具有特色的油辣椒,其特色为香、鲜。米粉入口即化,老少咸宜,羊肉肥瘦适中,油而不腻。这些都是羊肉粉受到大家喜爱的重要原因。
遵义羊肉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小吃。羊肉熟透而不烂,米粉雪白,汤汁鲜淳红亮,辣香味浓,油大不腻。用鲜羊肉熬汤,浇米粉,放羊肉片、调料而食。清香味鲜,滚烫辣香,汤清不浊。羊肉粉的主要原料是羊肉和米粉(也称作"米线")。其做法是:先将羊肉炖好,先将米粉在开水锅里烫三次,除去米粉本身的酸味,盛在瓷碗中。然后在米粉上放一层薄薄的羊肉片,这种羊肉片是煮熟后榨压切成的,浇上鲜红的辣椒油,撒一些花椒粉、蒜苗、香葱、芜荽等。最后加入纯过的羊汤。这样做出来的羊肉粉,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十分诱人。
羊肉粉学习内容
1. 学习香料的炒制、磨制、存放等知识:香料粉之一步,主要系统学习如何使用实际中天然香料磨制香料粉。
2. 汤底料第二步,主要系统学习如何使用清水、羊骨、羊排、羊肉、以及十几种天然香料等食材熬制羊肉粉汤底。这里重点学习掌握汤底的熬制时间、火候控制、调味等知识。
3. 原料处理第三步,主要是系统学习羊杂、羊排、羊肉、羊脚等食材熬制油辣椒。这里重点学习掌握油辣椒的熬制 *** 、时间、火候等知识。
4. 油辣椒第四步,主要是系统学习如何使用辣椒粉、调和油、葱姜蒜等食材熬制油辣椒。这里重点学习掌握油辣椒的熬制手法、时间、火候等知识。
5. 泡粉第五步,主要是系统学习干米粉的浸泡。这里重点学习掌握干米粉的浸泡时间、存放 *** 等知识。
6. 煮粉第六步,主要是系统学习烧水煮粉。这里重点学习掌握煮粉时间、火候控制、放汤料、放配菜、放配料等知识。
【重庆可欣师傅如何教学】
名师执教,技术配方配料无保留传授。一对一教学,签订入学合同、一次性收费。用的所有原材料、各种香料调料等都是我们提供。中间没有任何费用,学习时间也没有限制。直到学员学会满意为止。
之一次去贵州,如果你不怕辣,建议你一定要尝一碗贵州羊肉粉在中国诸多以吃辣之狠而闻名的省份中,贵州的辣绝对是不容轻视的“辣”势力,就算最能吃辣的湖南人来到贵州,也对贵州的辣甘拜下风。
贵州的美食非常多,单是吃要完成吃美食这个项目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一个超级能容的大胃,来到贵州之后最常见到的就是贵州羊肉粉和牛肉粉,大街上随处可售卖粉用羊肉或羊肉来做的特色小吃店铺,贵阳的牛肉粉以花溪牛肉粉最有名,羊肉粉以遵义的羊肉粉最有名。
米粉是很多省份的主力食物,湖南、广西、江西都有各自代表的米粉,广西的螺蛳粉也是米粉界最有名的一个代表;
羊肉粉的特点是羊肉熟透而不烂、米粉色白有筋道,以羊汤来打底成的汤色鲜醇红亮,新鲜的羊肉配上爽滑的米粉再加上各种调料和贵州特色的油辣椒,一碗落肚,除了过瘾还是过瘾。
如果是来到贵州的遵义, 冬至这天你去羊肉粉店就会看到每一家羊肉粉店座无虚席,在贵州的遵义,人们相信在冬至这天吃了一碗羊肉粉的话可以保证一个冬天不畏惧寒冷;
想知道什么才是正宗的羊肉粉也非常简单,很辣,很出汗;
一碗正宗的羊肉粉是什么样子?要足够辣,足够出汗。当你吃到一碗号称贵州羊肉粉时,你所要做的就是凭辣来鉴别它是否正宗,吃完一碗羊肉粉后周身毛孔舒散有微汗。
注意一点,这里辣味全是拜油辣所赐。
一碗羊肉粉的关键,打底的羊汤是其一,另一个就是夺味的辣椒。辣椒做得好了,相得益彰,做得不好,只能让人感觉要么太辣,要么无味。这碗羊肉汤就是不成功的。
贵州的羊肉粉还有门派之分,四个代表门派分别是遵义、六盘水、毕节、兴义,每个地方的羊肉粉口味略有差别,但都会做有鲜辣浓郁的汤底加持的统一。
遵义羊肉粉在汤中就花费了心思,羊汤中除了有必备的羊骨和羊肉之外,为了更鲜,他们还会加入老母鸡,羊肉也是只用本地山羊,这种名为矮脚山羊的品种的山羊,肉质细嫩腥臊味少。
当天现宰杀的羊也不用水洗就可以直接入锅中炖煮,将羊肉切成块放入锅中用大火煮沸去浮沫,然后用小火慢炖,煮羊肉记得要放一点干辣椒,煮好后的羊肉摆到齐整用重物压住,使羊肉更加紧实,随后待它冷却5小时后切成3厘米宽、5厘米长的薄片。
煮米粉要在开水锅里烫三次,这样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米粉的酸味,将米碗装碗后再铺上羊肉片,浇上贵州特色的辣椒油,调料主要有椒粉、蒜苗、香葱、芜荽等。
最后以鲜浓的羊汤激发成为一碗贵州羊肉汤灵魂所在。
一碗地道正宗的贵州羊肉粉,香辣扑鼻,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吃完之后身发微汗,舒畅又过瘾
想吃正宗的遵义羊肉粉,按这30年前的配方和 *** 自己做惊艳全家遵义羊肉粉
酒文化名城遵义在历史上曾盛产山羊,早在明代时遵义城就有羊肉粉面市。经历代的不断改进和提高,遵义羊肉粉成为著名的地方传统风味小吃,目前已遍及遵义城乡和贵州各地市州,在全国大中城市也有不少经营遵义羊肉粉的食店。
米粉是用大米加工的一种粮食制品,状如煮熟的粗粉条,分布于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广东等地,云南称之为“米线”,广西称为“粉”,广东称之为“河粉”。新中国成立前,贵州农民不愿大量种植小麦,米粉食用量高于面条。新中国成立后, *** 发展小麦生产,米粉食用量又低于面条。米粉在贵州的分布很广,有羊肉粉、牛肉粉、牛羊杂粉、猪肉粉、狗肉粉、辣鸡粉、豆花粉、红油粉、凉米粉等花色品种。在贵州米粉王国中,又以遵义羊肉粉味压群芳,独占鳌头。
羊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还含有尼克酸、核黄素、硫安素及钙、磷、铁等成分。每100克羊肉含热量334千卡,比牛、猪肉高得多。中医认为,羊肝能明目,羊肚补胃虚,羊骨补虚劳,羊肉能安心止惊。尤其是隆冬季节,吃一碗热腾腾、辣乎乎的羊肉粉,有全身暖和之感。
*** 原料:
精米粉125克,带皮熟羊肉、熟羊杂各50克,羊肉原汤100克,猪羊混合油20克,酱油8克,盐15克,湖辣椒面20克,胡椒粉3克,花椒面5克,葱花8克,芜萎12克。
*** 步骤:
1·将去净肉的羊骨头洗净放入锅底,加清水烧开后,把备好的羊肉分数次下锅煮熟捞出(用小锅煮,保持汤鲜),浸至还有余热时,用纱布将羊肉包裹成长方形,每包约为1000~1500克,并用重物压干后取出,切成大薄片待用。
2.取精米粉用凉水淘散,去掉酸味,捞入竹丝婆内,放入开水锅中烫透,盛于大碗内,将羊肉片、羊杂碎盖于粉的上面,留入原汁羊汤,加混合油、酱油、湖辣椒面、花椒面、盐、胡椒面\葱花、芜萎等即成。
*** 诀窍:
1.遵义有“没有原汤不煮羊肉粉”的谚语,需选用肉质鲜嫩、肥瘦适中的带皮黑山羊肉。在清水锅中垫羊骨后,辅以干辣椒、生姜、陈皮等,文火炖汤并分数次加入,以保汤鲜。
2.米粉有三种制法:将精米淘洗浸泡,用机械加工成米剂,再制成圆柱形或扁条状米粉条;或用磨浆一掺芡一蒸制一晾晒一切条的 *** 制得;也可用磨浆一掺芡一漏勺挤压一沸水烫熟的办法做成。
成品标准:
羊肉片软而不烂,色泽红润,鲜香不已。米粉雪白如玉,爽滑微韧。汤汁清淡,不浑不腻,原汤、原汁、原味的特点突出。各种调料提鲜增香,辣香味浓。
一个3米多长的大铁锅中,汤汁翻腾,游人纷至沓来,每一家羊肉粉摊铺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烫粉、放肉、放佐料、浇汤……来自不同区县的几十户商家,正忙碌地将一碗碗冒着热气、香喷喷的羊肉粉送到食客手里。
这是贵州遵义举办的“冬至羊肉粉节”期间每天都会出现的画面。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遵义冬至羊肉粉节,6天时间,商家共卖出50万碗粉,用掉米粉25万斤;2017年卖出65万碗;2018年开幕之一天,就卖出了3万碗;2019年共卖了22万碗羊肉粉,用了2000头山羊……
▲3米多长的大铁锅中,从凌晨就开始熬制的汤汁正沸腾翻滚,师傅们正忙碌地为客人们烫着羊肉粉。图片来源/ ***
“冬至吃一碗羊肉粉,整个冬天都不冷了。”冬至吃羊肉粉,已经成为遵义人的一个习俗。
看到这里,不禁思考,为什么是贵州,为什么是羊肉粉?
羊肉是北方地区的宠儿,而米粉又是南方地区的特色,“南粉北面”,说的就是南方人爱吃粉,北方人爱吃面。贵州羊肉粉,综合了南方和北方的特色,为什么贵州会出现这样的组合?
贵州地理位置很南方,但是气候又很“北方”。
贵州处于中国西南腹地,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原本应该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但是由于受到地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贵州的气候呈现出多样性。
贵州位于中国的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境内更高峰在西北部的赫章县小韭菜坪,海拔约2900米。同时境内多山,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到了贵州陆地面积的92%,重峦叠嶂,绵延纵横,用“八山一水一分田”来形容,可以说很形象了。
▲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到了贵州陆地面积的92%,“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对这里地形最形象的描述。图片来源/ ***
高海拔、多山地的地形,使得贵州境内“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且阴雨天气较多,“天无三日晴”,日照数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少了近1/3,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同时,山高谷深的地形,使得贵州昼夜温差加大,即使是炎热的夏季,夜晚的贵州也是凉风习习。秋天,一场雨就能让贵州人拿出棉袄,“下雨像过冬”是对贵州秋天的真实描述。而冬天,没有暖气的贵州,驱寒祛湿的羊肉在这里备受欢迎是多么顺其自然的事。
光有羊肉还不够,再加上贵州特有的辣椒,暖烘烘的热汤粉……羊肉粉应运而生。早上起来一碗羊肉粉,整个人暖暖的,可以精神一整天。再加上羊肉粉中红彤彤的辣椒,让人胃口大开的同时,更是暖上加暖。
▲没有暖气的冬天,驱寒祛湿的羊肉在贵州备受欢迎是多么顺其自然的事。图片来源/ ***
在贵州,无论你走到哪个县市,都能看到羊肉粉的店招,一个比一个亮,兴义羊肉粉、遵义羊肉粉、金沙羊肉粉、水城羊肉粉……
仅仅是看到羊肉粉几个字,就已经吞涎三斤。一碗刚烫好的玉白米粉,在满满的肉汤里璀璨有光,铺上香气四溢的羊肉片,舀一勺红艳艳的油辣椒,撒上蒜苗和芜荽……
从外地归家,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吃一碗羊肉粉。走进羊肉粉馆,看着散落各桌的食客,呼呼“嗦”着香喷喷的米粉,迫不及待地想来一碗。
“老板儿,来碗羊肉粉儿!”
“要得。”
▲看着散落各桌的食客,呼呼“嗦”着香喷喷的米粉,迫不及待地想来一碗。图片来源/ ***
贵州羊肉粉的美味得益于三个方面:好羊、好汤、好辣椒。
不同于北方地区的绵羊,贵州羊肉粉选用的羊都是当地出产的山羊。贵州境内山地众多,特别适宜养山羊,其中最出名的当属贵州北部习水、仁怀等地出产的黔北麻羊。
习水、仁怀地处贵州高原北部边缘向四川盆地周围山区的过渡地带,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相对高差可达1300米以上。起伏的山峦让这里的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习水县的耕地和森林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8%,其余为荒山、灌丛草地。这些荒山、灌丛草地就是黔北麻羊养殖的天然牧场。再加上习水、仁怀等地降水较多,山间沟谷中溪流遍地,赤水河穿城而过,为这里的山羊养殖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长年在野外散养的黔北麻羊,喝着黔北山坡上的山泉水、吃着天然生长的牧草,有些草甚至具有药材属性,每天爬上爬下、跑来跑去,不停做着山地“健美操”。在这种环境下长出的羊,毛短肢壮、肌肉结实,肉质极为紧实鲜嫩、肥瘦适中、腥臊味轻。2013年,黔北麻羊还被选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贵州羊肉粉选用的羊都是当地出产的山羊。图片来源/ ***
有了好羊,才能做好汤。
贵州羊肉粉的汤选用当天宰杀的山羊,羊肉、羊骨及内脏洗净后放入清水锅内用旺火熬煮,打去浮沫后改文火慢炖,同时放入秘制的配料包,继续熬制。
羊肉和内脏炖熟后捞出放凉,并用石板或重物压紧实,放入冰柜冷冻1个小时后再拿出来切成薄片备用。冷冻紧实的羊肉切出来的薄片不仅十分整齐、漂亮,而且口感清脆,不膻不腻。
▲冷冻紧实的羊肉切出来的薄片十分整齐、漂亮。图片来源/ ***
在羊肉煮透后留下的汤,在行业里叫“毛汤或老汤”,将这汤分倒些出来,弄掉汤汁上浓厚油盖,这锅汤叫“清汤”。当有客人光临,把泡好的米粉放进网瓢内放入毛汤里烫,待粉烫透了出锅,倒进碗里,舀清汤盛入碗,再放入羊肉片以及配料,一碗香喷喷的羊肉粉就出炉了。
▲贵州羊肉粉的汤选用当天宰杀的山羊,将羊肉、羊骨及内脏洗净后一起放入锅内熬煮而成。图片来源/ ***
辣椒是羊肉粉的点睛之笔。
羊肉粉的关键,羊肉和汤是一个,第二个就是辣椒。
贵州的辣椒又被称为海椒,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编成的《思州府志》载“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思州属今贵州沿河县、凤冈县、务川县等地。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用辣椒记载。乾隆年间《黔南识略》载“海椒,俗名辣子,土人用以佐食”。辣椒在清代就已经成为当地人的生活必需品。
“中国辣椒看西南,西南辣椒看贵州。”在贵州高低错落的山坡、坝子中,灯笼椒、牛角椒、黄辣椒、线椒、小山椒、樱桃椒、朝天椒等50多个品种的辣椒竞相生长。不仅如此,据统计,2019年贵州辣椒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占全国的1/6,占世界的1/10。品种之多、种植面积之广,堪称“海椒之国”。
▲辣椒已经成为贵州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图片来源/ ***
贵州是产椒大省,也是吃椒大户。糍粑辣椒、糟辣椒、油辣椒、煳辣椒……贵州人对辣椒有多喜爱,从这些五花八门的做法上就能看出,将“贵州一怪,辣椒是菜”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贵州吃羊肉粉,常常会听到人们谈论某某家的辣椒不好吃。辣椒做得好了,相得益彰,做得不好,让人感觉要么太辣,要么无味,总之都不能很好地衬托出羊肉粉的味道。
▲“贵州一怪,辣椒是菜”,在贵州没有辣椒是吃不下饭的。图片来源/ ***
贵州的羊肉粉馆通常配有两种辣椒——油辣椒和煳辣椒。
油辣椒即红油辣椒,不同于北方的油泼辣子,贵州的油辣椒,多选用贵州本地产的辣椒,将烘干的辣椒制成辣椒面,加入姜蒜、糍粑辣椒、豆瓣酱等,倒入烧好的辣油中翻炒,将辣椒炒出香味,同时辣椒呈暗红色就可以出锅了。
在辣椒油制好后,有的店家,会用滤网将辣椒、姜蒜等的渣过滤,将过滤后的红油倒入熬好的羊油汤汁中,红油中的香辣味与羊肉原汤综合,让人胃口大开。
对于爱吃辣的人来说,光有红油的羊肉粉根本不够味,这时候煳辣椒就派上了用场。
煳辣椒是贵州地区比较特别的一种辣椒做法。煳辣椒 *** 时首先用柴火将辣椒在铁锅里炒“糊”,这个糊有个度,炒的时间不够糊味出不来,炒的时间太过又会让辣椒失色,因此煳辣椒的炒制需要严格的控制火候,既要有煳辣香,色泽又不会太黑。辣椒炒好后,放入石舂内,用木棒捣碎,煳辣椒面就制成了。
▲煳辣椒是贵州地区比较特别的一种辣椒做法。图片来源/ ***
在贵州一些地方,像习水、安顺等地,当地人更喜欢用手搓的方式将煳辣椒搓碎,他们认为辣椒还是手搓出来的最香。
如果你走进贵州的羊肉粉馆,就会看到桌子上常备的花椒面、煳辣椒等调料,有的商家还会配上生大蒜,就着大蒜吃羊肉粉,再加点儿泡菜、酸菜,巴适!
在以前,一些羊肉粉馆还会在店里放上铁扦,顾客可以自己亲自烤煳辣椒,烤好后用手或筷子弄碎,放在碗中,吃起来更添一种新鲜强烈的香味。
▲冬至吃一碗羊肉粉,整个冬天都不冷了。图片来源/ ***
参考资料
·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贵州特产风味指南》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贵州风物志》
·遵义市商务局,遵义市开发研究促进会编.《中国黔菜 遵义卷》
·贵州日报.《贵州辣椒:让世界爱上“贵州味道”》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1004719636647348&wfr=spider&for=pc
- END -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特色美食,要了解当地民族风俗,吃当地的美食,无疑是更好的捷径。常言道“南粉北面”,意思就是说南方人爱吃粉,北方人爱吃面,高原上的贵州人就爱吃粉,粉类的小吃数不胜数,羊肉粉就是其中之一,无论你走到贵州的哪个地市县,随处都能看到羊肉粉的招牌,商家为了招徕顾客,把羊肉粉的招牌打得一个比一个响亮,不管经营者打的是什么招牌,但大都能够红火的经营下去,难怪有人说,品尝贵州美食,如果不吃羊肉粉就是一种遗憾。
虽然贵州各地均产羊肉粉,但说起名气,还要首推遵义的羊肉粉,他是贵州遵义名片般的经典名吃。大多数遵义人的一天,就是从早晨的一碗羊肉粉开始的。这不仅是味觉的记忆,更是根深蒂固的习惯,清晨带着空腹来,把愉悦和满足带走,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据说这种羊肉粉在康熙年间就有了,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凡来遵义品尝过遵义羊肉粉的人,无不交口称赞。有到了遵义,没有吃过羊肉粉,那就等于你没来过的说法。不光如此,出门在外的游子,每每回来的之一件事, 就是吃一碗羊肉粉,尽情享受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家乡味。
在清代中期,遵义羊肉粉已经闻名遐迩,享誉西南。清朝末年,遵义羊肉粉和四川羊肉粉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故事。晚清遵义羊肉粉最有名的是杨记和廖记。一天,杨记羊肉粉店来了一个人,想要做徒工。而杨家正需要请一个人,但一看来人是个驼背,就有些嫌弃。于是说:你做我们这行不会有前途的,还是另谋高就吧。来人并不放弃,说洗碗、扫地的杂工也愿意干。杨家见他很有诚意就让他留了下来。俗话说:十个驼背九个聪明。这个驼背不是一般的聪明。加上机会难得,所以更加处处留心,细细揣摩。几年后,告辞而去。驼背自己开了一家羊肉粉店。那就是名振川北的朱老拱羊肉粉店。朱老拱,真名朱明清,顺庆府人(今四川南充人)。用南充人的话讲:朱老拱“堪称川东北乃至川渝地区米粉的开山鼻祖”。川北羊肉粉与遵义羊肉粉的关系,颇类似于杨氏太极拳与陈氏太极拳的关系。可以称为中国地方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段异曲同谱的佳话。
羊肉粉是舌尖上历史的遗存,屈指算来己有三百多年了。据《播州杨氏家谱》记载,清朝中期,遵义羊肉粉已享誉西南。这或许是关于遵义羊肉粉的最早确切记载。不过,如今的遵义人民也并不大在意羊肉粉的来历,毕竟这已是他们再平常不过的日常饮食。厚重的历史已被天长地久的习惯而模糊掉了。羊肉滋阴壮阳,是健身强体的一大补品。每年冬至这天吃羊肉粉,整个冬天都不冷,还可以祛风除湿、驱邪避害。遵义人特别爱吃羊肉粉。尤其在冬季,吃一碗滚烫的羊肉粉,浑身暖和。当地有一种习惯:每逢冬至这天,全城老幼都要吃一碗羊肉粉。椐说这天吃羊肉粉,整个冬天都不冷。遵义属于潮湿气候,人们容易患上风湿病,然而,将遵义的山羊和辣椒结合在一起,对人们的身体可以起到温补的作用,并能去湿去寒。
为什么羊肉粉这么好呢?这当然和遵义的风土人情分不开,遵义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和湖南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素有“黔北粮仓”之称,粮食产量大致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这是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原料好,味才好。既然是羊肉粉,肯定离不开羊肉,咱们先说羊,吃羊肉粉最讲究的是吃原汤原味。遵义居民喜欢选用的是本地矮脚山羊,也就是黔北麻羊,因为这种山坡上散养的羊,吃百草长大,羊肉质细嫩,腥臊味少,当天宰杀剥皮,不用水洗就可放入锅。将山羊及时宰杀、烫皮去毛后洗净下锅,加水、羊肉、羊骨、羊杂,再辅以每家店独特的秘制香料,文火慢炖出来的汤汁清而不浊、香而不膻。有的店还要再上一两只母鸡,佐以少许冰糖,这样的汤尤为鲜美。羊肉煮熟后捞出晾冷切片。
羊肉粉的粉,是一种经过微微发酵的米粉,遵义的米粉有手工鲜粉和干粉,早年间多年前没有采用机械生产,是手工操作,找一棵大树在中间挖一个大洞,把蒸熟的糙米搓成粑的形状放入洞中,要5个成年男子脚不沾地压才将米压成粉。再后来采用半机械化,将米粑放入一个大漏勺中,压出的粉落入热水锅中,再从锅中捞出粉,放入米汤中,有略微的酸味,这种粉更鲜,有脆性却不易断成小段,目前还有此工艺,更多的则是采用全机械化,这样更标准了,用煮羊肉原汤冒烫装碗,加上切好的羊肉片再来点羊油和菜籽油混合炼成的辣椒油,香菜,蒜苗,香葱就行了。因为每个人对咸味的要求不同,所以盐在桌上,顾客自己添加。如果觉得辣味不够,桌上还有贵州特色煳辣子和糟辣椒管够,如果想要来点泡菜开胃,只需要自己动手在泡菜坛子里的捞出来就行。吃完了觉得汤不够还可以免费加,遵义人就是这么实在。
在遵义羊肉粉遍布天下,各家各种招牌鳞次栉比,在去酒路上问的车司机那家的粉更好,的车小哥介绍,在遵义最有名的有二家,虾子羊肉粉和董公寺羊肉粉。各位虾子羊肉粉的虾子,可不是在羊肉粉中放了虾子,这虾子是个地名,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早些时候虾子镇的人是很少吃羊肉的,羊一般都只用作民间祭祀用,人们不吃羊肉,是因为嗅不惯羊的那种膻味。八十年代初以后,人们逐渐摸索出用芫荽和蒜避膻的 *** ,羊肉粉的生意才开始红火起来。滚烫的羊肉汤, *** 辣的油辣椒,细腻的肉片,再配以白玉般的米线,一碗羊肉粉,直叫吃粉人一身大汗淋漓,意犹未尽。在虾子镇遍地的羊肉粉馆中,以苟四羊肉粉馆最为有名,这个羊肉粉馆有若干个分店,早晨到这里吃早餐的人时常要排队等候。生意也非常好,不少人在双休日都愿驱车来这里一饱口福。这里每天都要杀四,五只羊,汤鲜肉鲜,这也是它被人们所钟爱的原因。这次随中国风物志来汇川,下榻在遵义新世界酒店,这儿离虾子镇远了点,从遵义开车去还要一个多小时,一打听,正好附近有一家董公寺戴家羊肉粉,走,咱们一起去看看。
董公寺位于遵义市北部,在娄山关南麓,距市中心6公里,是汇川区的一个镇,原先是一座寺,现在的地方就是遵义市北关中学,与著名的董酒厂仅有一墙之隔。"董公寺"是一座小型佛教寺庙,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名"龙山寺",后改名为"西乐庵"。清康熙元年(公元1663年)迁任遵义兵备道的董显忠出资修葺该寺,划定庙产,委人管理,终因经营不善,致"西乐庵"墙倾瓦塌。清乾隆六年(公元1743年),有燕僧云游至此,募资重修,感董显忠之举,将"西乐庵"易名为"董公寺"。随道路两旁的街道,以寺名为地名,也叫"董公寺",沿用至今。
有一种白酒历史悠久、驰名全国是中国名酒叫董酒,就产于董公寺镇。董酒在中国名酒中独树一帜,以独特的工艺、典型的风格、优良的品质驰名中外,。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与回甜,是清香、浓香、酱香之外的味形,叫董香型白酒,被行家们评价为“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哎,怎么聊上酒了,咱接着说羊肉粉。
众所周知,遵义羊肉粉身负“中华名小吃”、“西南更佳美食”、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封号,董公寺戴家羊肉粉绝对称得上是遵义羊肉粉界的代表之一。董公寺镇距离遵义市中心只有6公里,川黔铁路,210国道为,遵绥公路,遵崇公路穿越全镇,是遵义市的门户和窗口,黔北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自1978年开始,董公寺人戴安朝首创戴戴家羊肉粉,凭着独有的鲜美,开始卖之一碗羊肉粉,坚守40年不休息,不怕没生意,就怕人来了没吃的。直到今天,提及董公寺戴家羊肉粉如果说没听过的,那一定是假的遵义人。
董公寺戴家羊肉粉有很多店,都是戴家人经营,已传承了有三代人,在遵义有好几家店,汇川的董公寺戴家羊肉粉老板娘姓叶叫叶昭辉,是戴家羊肉粉创始人戴安朝的孙媳,她的手艺是入戴家后从父辈那传来的,己做了20多年了,董公寺有个戴聋子羊肉粉,戴聋子是他老公的伯父,他老公戴树刚在家行三,当地人都叫戴三,董公寺戴家羊肉粉汇川店是由叶昭辉来经营,所以虽叫老板娘,实际上就是老板。这家店面不大,左右摆着数张桌子,食客散坐着,都聚精汇神,在一片香气蒸腾中发出满足的“吸溜”声吃着粉。往里就是后厨窗口,也是取粉的地方。叶老板娘正在烫粉,粉有大小碗,小碗10元,加粉12元、加羊杂13元、加肠13元、羊蹄15元、另外还可加蛋加肉,全加20元。
她每天四点起,先煮羊骨然后煮肉,羊是屠宰厂经正检验的羊,分成大块,炖羊肉汤的锅巨大无比。他家对羊肉的挑选有自己的秘决,这家羊肉是带皮的,我后来又去过遵义老城,那也有董公寺戴家羊肉粉,那家是去皮的,间其原因,戴家羊肉粉都是去皮,但江川店是卖粉兼卖羊肉火锅,贵州吃羊肉火锅,羊肉都带皮吃,带皮和不带皮煮不到一起,故而用带皮的,带皮羊肉煮熟后几乎没有膻味,肉质紧实细嫩、肥瘦适中、因带皮的缘故,吃起来香糯还微微弹牙。这样的羊肉,不影响羊肉粉质量,将羊肉洗净切成块放入锅中用大火煮沸,去浮沫后改用小火煮熟,捞出摆齐用重物压紧,冷却后切薄片。
戴家用的是粉厂加工的鲜粉,每日的鲜粉一般从清早开始,通常到中午后便售罄了,看来,吃羊肉粉,还是得趁早。但卖没了实在不百时才用干粉,烫粉时放入煮肉原汤中烫透,用漏勺捞出装入面碗内。将羊肉片铺在粉上、舀入调好盐味的原汁汤羊油、放入煳辣椒粉或辣椒油、再放入味精、花椒粉、芜荽、葱花即成。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因而没有统一的标准。
戴家羊肉粉的特色是什么,味的重点只有三个:好羊、好汤、好粉,这是一碗好的羊肉粉基调关键,好羊、好粉易得,一碗地道的遵义羊肉粉,汤头至为重要,羊肉粉在汤的调制过程中也各有各的配方,味道也就不完全一样。讲究的是原汁原味的鲜美,好汤就是独门秘技了,熬制好的原汤应该清而不浊,鲜而不腥,避腥香料放多则有药味,放少则膻腥味熏人,各家味道是否正宗首先要看这一锅汤的功夫,一碗看似简单的羊肉粉,里面确有着秘密和名堂,有着难以复制的美味。
老板娘为我煮了一碗戴家羊肉粉,先将米粉用在原汁原味的羊汤里上下烫了三次,盛在瓷碗中,然后在米粉上放一层薄薄的羊肉片,要切成薄如蝉翼的肉片,煮羊肉要掌握好软硬度才行。浇上鲜红的秘制油辣椒,油辣椒对羊肉粉味道高下有直接影响, *** 是有讲究的,要选用贵州本地香而不辣的干辣椒粉碎,用羊油和菜油一起熬制而成。再加上特制的酱油,这种秘制酱油各家都有的独特制法,而秘不传人,撒一些花椒粉、蒜苗、香葱、芜荽等。最后加入羊汤,羊肉粉就做好了。热气腾腾端上桌,香气扑鼻,十分诱人,羊肉熟透而不烂,米粉雪白,汤汁鲜淳红亮,辣香味浓,油大不腻。桌上有盐和柴火糊海椒,您可根据自己口味自行调味,又盛了一小碟泡菜,先尝片羊肉,然后吃爽滑的米粉,最后喝汤,还意优未尽,用筷子把碗中剩的星星点点捡起放入嘴中,吧嗒一下嘴,打了个饱咯,摸模肚子,由衷叹道,戴家羊肉粉真的好吃。
今天为大家分享遵义羊肉粉的 *** *** 及配方,遵义羊肉粉是遵义地区著名地方小吃之一。
*** 流程如下
1.羊骨,羊榜骨从中间敲开,清水浸泡4小时,冷水下锅,大火烧开加入几粒花椒,几片姜片,料酒适量,一直到打尽血沫,捞出洗净备用。
2.羊肉清水浸泡2小时,冷水下锅加入,花椒,姜片,料酒大火烧开捞尽血沫(如喜欢膻味重的可以不焯水)捞出备用。
3.香料装入布袋中,清水淘洗去除杂质,锅中烧开水,把香料包焯水20秒左右。
4.不锈钢桶中加水20斤,下入羊肉,羊骨,香料包,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熬制3小时。再水开后50分钟到1小时之间捞出羊肉,这是羊肉已经加工好了,凉后切片备用。骨头继续汤中熬制2小时后捞出所以汤渣,剩下的汤即为原汤。
按照第4的操作不放羊肉只放羊骨即为羊骨汤。1份原汤加2份羊骨汤即为成品高汤。接下来就是给成品高汤调味了。
注意每天要留下一些原汤加入第二天的原汤中,第二天再留下些原汤加入第三天的原汤中,以此循环即为老汤。
下面来为大家分享原料配方;
原汤熬制:清水20斤,羊骨3斤,羊肉适量,姜片100克,八角4克,桂皮4克,良姜4克,砂仁6克,白扣6克,花椒8克,千里香8克,孜然8克,小茴香8克。
成品汤调味配比:成品汤12斤,食盐22克,味精8克,鸡精4克,白糖8克,味溢匙羊肉精粉(某宝有售)20克。
最后说一下食品添加剂的事情
只要是做餐饮的,基本上都得用食品添加剂,1是为了调味,让你的食品更好吃,其实我们平常老百姓的调味品也都是食品添加剂,比如说味精,味极鲜酱油等都是添加剂,2也是为了节约成本,有的香料在第二次使用的时候功效会大打折扣,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添加剂,好用又省钱。
感谢大家的支持,欢迎大家转发和评论,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评论告诉小编,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