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时间都去哪里了图片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时间与人生感悟图片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故宫参观更佳路线图,参观故宫需要多长时间
1、参观故宫最少也需要半天的时间。
2、故宫博物院实行“单向参观”,游客参观顺序规定为从南侧午门进入,北侧神武门出。
3、最理想的参观路线是从午门进入紫禁城,然后沿着中轴线依次参观内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参观完御花园,可以通过御花园左侧的门进入西六宫依次参观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也叫启祥宫)。
4、然后出内右门回到乾清门广场,东行进入内左门,可依次参观东六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乘乾宫、钟粹宫。
5、参观完东六宫可沿东长安街再回到乾清门广场,向东穿过景运门进入锡庆门,然后再进入皇极门,可以参观皇极殿、宁寿宫、扮戏楼、畅音阁、养性殿、乾隆花园、珍妃井,最后出顺贞门西行出神武门离开故宫。
6、北京故宫门票价格旺季60元,淡季40元。2014年7月1日,北京故宫限流分流方案公布了试行方案,具体为3项试行方案——年票方案、主题免费开放日方案、单日内分流方案。故宫年票采用实名制,按自然年度发售年票,每年10月开始发售下一年度年票。
7、按照年票方案,在一年内(自然年)可凭票参观10次(不含专馆),每年10月开始发售下一年度年票。
8、2014年12月开始,故宫在淡季每月之一个星期三试行主题免费开放日,以此引导部分观众避开参观的高峰期,获得更好的参观环境与文化氛围。教师、大专院校学生、现役军人等五类人群将有机会在特定时间免费参观故宫。
9、2015年6月13日,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故宫将正式实行每日8万人次的强制限流措施。为防止黄牛党利用故宫的限流政策高价倒卖门票,2015年6月13日,故宫将同步实行全员实名制购票政策,并实行旅行社团队全部通过 *** 预订门票,也提倡散客通过 *** 预订门票,逐步提高 *** 预售比例。
10、淡季 *** 门票降至20元,并适时推出手机售票除了网上购票,故宫还将推出手机售票。
11、2017年5月,故宫博物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院长单霁翔称,拟在2017年第四季度(10月下旬)起,取消现场售票,实行全 *** 售票参观,最终实现“分时段售票、分时段参观、有效控制观众流量”。
1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二、我们都把时间花在哪儿了
从小学老师就教育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几年人越长大,一年的时间过得越快。我们的时间花到哪里去了,就等于把金子丢在了哪里。这就来聊一下,我们究竟把时间花在了哪些事情上。
先前我看过一个创业项目的报告,这个项目开发了一个手机软件,可以自动记录和分析人们每天的时间花费。这个软件不仅能够记录你在手机上的线上活动,也能够记录线下的活动,比如购物、通勤和锻炼等等。我们这里就简单地把这个软件叫做时间软件。
人们日常生活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我们先说说这个时间软件统计的结果,它的数据主要是来自美国的用户。
首先,人们每天花在睡眠、家务和吃饭上面的时间已经占了每天24小时的一半。人们每天花在睡眠上的时间平均是7.5小时,接近每天8小时睡眠的要求,当然,这个软件统计的睡觉时间是不管你睡着睡不着,只要躺下就算的。而家务、个人事务、吃早晚饭等花的时间平均下来大约是每天4小时,其中做饭和收拾碗筷的时间是1小时左右,两顿饭加在一起的吃饭时间是1小时稍微多一点。在周末,人们吃饭的时间会增加到1小时20分钟左右,做饭的时间也会略有增加。
这里也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在几十年前,还没有微波炉、烤箱、洗碗机和方便煤气灶,特别是半成品食物还不普及的时候,做饭的时间比现在要多出1倍。甚至2019年和2003年的统计数据相比,人们每天做饭的时间也有明显的减少,大约减少了10分钟左右。
另外,家务时间中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通常一个家庭中,男士花在做饭上的时间日均只有47分钟左右,而女士花在做饭上的时间则达到了1小时15分钟左右,比男士多了将近半个小时,说明大部分家庭太太做饭更多。同时,在家庭中,经常做饭和收拾的丈夫占到男士的43%,而经常做饭和收拾的妻子则占到女性的69%,或者也能说明大部分家庭主要是妻子承担家务。
从这些数据我们也可以知道,如果你自己不开火,在外面吃饭,那么等餐和吃饭的时间要是超过了每天平均2小时,就不合算了。
这些是花在生活上的时间,那么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如何呢?在美国,算上通勤的时间,大部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超过10小时。这样一算,1天24小时,睡觉和家务扣掉12小时,工作扣掉10小时,一天下来基本上已经不剩什么时间了,不超过2小时。你先记住2小时这个数字。这样一来,人们如果真的想做点事情,通常只能用周末。这是概况。
但接下来的信息就比较有意思了。在上面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每个人在手机上花的时间平均下来是每天4小时,包括周末。如果把睡觉和做家务的时间扣除掉,也就是说剩下的时间里,人们有1/3的时间都花在手机上。当然,一部分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是和工作学习的时间重叠的。但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有多少比例是在工作学习呢?
数据显示,人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大约有65%到70%,也就是2小时40分左右是花在了社交软件上,包括微信、WhatsApp等聊天软件,还有抖音这样的短视频,不过查邮件和回复邮件并不包括在内。这里也要补充一句,这个4小时的手机使用时间并不包括听音乐和听新闻等等,而是只计算你使用屏幕的时间。如果是锻炼的时候听音乐或者听得到学习,这些都不算在内,因此实际上每个人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应该还不止4小时。
如果再进一步细分,在社交媒体上,又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花在聊天上面,三分之一花在了看视频上,不到六分之一花在了分享图片和自己的短视频上,大约只有5%花在了推特和微博这种更接近于新闻的媒体上。
以前看公众号有建议一些人在工作时扔掉手机,很多人会说扔不掉,因为工作离不开手机。我们就算所有的聊天都是和工作有关的,那么至少看视频和自己分享照片的那一半时间是可以省掉的,这也占到了1个多小时。
而且,人们即使是用手机和朋友沟通互动的时候,其实一般也只有10%到20%是在进行必要的交流,包括和工作有关的事情和比较重要的事物,算下来也就是平均每天十来分钟。剩下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读转发的文章、鸡汤、社会评论等等。
相比花在手机上的时间,人们花在电脑上的时间平均下来只有每天2.5个小时,而且数据里还包括了那些每天必须要在电脑前坐上个7、8个小时的工程师。从这个数据看,很多人今天其实已经不怎么用电脑了。
我们前面讲了,每个人在睡眠、家务和工作之外,每天剩余的自由时间也就不到2小时而已,如果我们把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减少一半,从4小时变成2小时,就相当于让自己的业余时间增加了1倍。如果你想学点东西,提升一下技能,基本是一年可以当两年用。
顺便提供一个数据,美国 *** 统计局的调查显示,15-44岁的人每天花在读书、读报和看杂志上的时间只有10分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过75岁以上的退休人员花在这方面的时间达到了45分钟。
在工作之余,比较健康的一项活动是健身。但是从统计数据来看,美国人平均每周花在健身上的时间只有3小时左右,平均到每天还不到半个小时。如果我们把干体力活、走路以及锻炼前后的热身和恢复时间也算成锻炼,那么一周体力活动的时间就增加到大约11个小时,平均每天不到2个小时。也就是说,现代社会人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几乎不怎么活动的,而且多半是坐着或者躺着。这对健康其实是非常有害的。
美国统计局给出了一个数据,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是8.5小时,超过全美国7.6小时的平均值。也就是说,如果你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是白领,工作时间多一些也是正常的。注意,这些数据都是2019年的,没有疫情影响的因素。
那么人们每天工作的时候,时间又花在了什么上面呢?数据表明,大部人到办公室之后,做的之一件事是看邮件和使用社交软件回复消息。这种工作方式好不好,见仁见智。更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的一天中,绝大部分人都会时不时地发送邮件和短信,只有少数人每天是在固定的时间向外发送消息。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一天的工作时间是被碎片化的,不断被邮件和短信所打断。
普通人和成功人士,花时间的差异在哪里?
我在2019年底得到这些报告上数据后,在两次和朋友聚会时聊到了这个话题,也了解了一下这些朋友们的时间情况。先说明一下,这些人绝大部分已经不从事一线的工作了,大多是公司的管理层,或者投资人以及一些专业人士。这组人通常会被看作是职业发展比较好的人,我们把他们看成是对照组。
有点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个对照组中的人每天花时间的方式,和前面我们说的那些平均数据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异。比如,对照组每天读书的时间并没有更长。
比较明显的差异在哪里呢?主要有两处。之一个是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更长,会增加到12小时左右,比平均数据增加了2个小时,不过他们的通勤时间比平均数据要少。
第二个差异就就是对照组中的人每周锻炼的时间更长。大部分人都能够保证平均每天锻炼1小时,里面包括热身的时间。相比之下,看屏幕的时间则短一些,比平均数据少大约1小时。至于做家务、做饭、做杂事的时间,虽然相对少一点,但其实和平均数据差别不大。
总结一下,那些在职业上发展比较好的人,在时间管理上和普通人的差异其实就是2小时左右。换句话说,如果你能通过时间管理,改变一些生活习惯,以更有成效、更有创造力的方式来使用这2个小时,你的生活可能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一位作家提出了一个很具体的建议,每天花四个15分钟,做四件小事,一年后的你就会和现在完全不同。这四件小事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举了6个很容易做到的例子:
每天花15分钟打理花园,养花种草;
我现在每天花10分钟冥想,15分钟写日记,30分钟看书。。是不是过得太奢侈了?
三、你们手机里的照片都存在哪里
哈哈哈这个问题,个人感觉还是有很多 *** 可以存这些照片的。虽然个人手机刚刚经历过一次非自愿的“双清”,但是重要的照片还是保存下来了。
这个肯定是最方便的了,拍好照片就直接存放到手机上,随时查看也方便啊。但是手机内存可能会哭就是了。而且还有可能出现清理手机内存时删除照片的风险。
可以将照片复制粘贴到 *** 上,做一个备份。这样电脑没问题的话,照片也不会有啥问题,但是就是想要查看的时候,不太方便就是了。
嗯,这个 *** 个人感觉挺好的,反正手机上的照片,直接上传到 *** 空间上,然后想要查看的话,直接进入 *** 空间相册就可以查看。而且要是不想要被其他人查看照片的话,直接加密就行。
现在很多手机上有备份的功能了,比如华为,比如小米,还有iPhone的iCloud等。所以可以直接备份到云端,然后手机上的,就可以处理下清理出空间了。
百度云也是我在使用的一个备份工具,电脑端的也有,手机端的也有,登录下账号就可以同步。所以直接将手机上的照片备份上去,要的时候再存到手机上就行。
这个吧,有移动硬盘的人可以使用啊。毕竟移动硬盘的空间容量是挺大的,所以存下手机上的照片没啥问题。跟电脑备份有点相似,但是移动硬盘可以拿着走哈哈。
当然,要是手机上的照片真的不小心清理掉了,借助第三方恢复工具也是可以找回的。但是要及早处理,不要等到被覆盖了就找不回了。
我的iPhone 6s 64G的,现在已经用剩13G了,照片就占用了20多G,泪目
点击手机设置>通用>找到存储空间与iCloud用量>点击管理存储空间,就可以清楚看到每个应用程序分别占用多少内存。
其实不查也知道,排之一的肯定是相册,因为大家对照片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每张照片也越来越大,一般是2M-4M左右,这年头谁的手机里没有几千张照片呢?妹纸们爱 *** ,宅男的宝贝也不少啊。
但是我又不舍得删掉,如果要定期转移到电脑上我又觉得很麻烦,后来我发现有iPhone的手机U盘,对比了一下选在了数码配件里比较靠谱的国产品牌绿联的。
之一次插上U盘的时候就会自动弹出下载配套APP的提示,安装之后就能使用,进入APP后就可以批量转移照片到U盘里,想看或者想和朋友分享照片时,即插即可查看,还能直接分享到朋友圈。也可以在手机拍照时,直接存在U盘里。
这个U盘电脑也是可以用的,尤其是我不喜欢用iTunes,可以实现手机和电脑之间,快速方便的数据互传。对于爱摄影的朋友来说,用U盘进行手机和电脑之间的图片传输,应该能减少图片的受损吧~
在APP页面中,还可以直接打开U盘里的视频、音乐等文件。还可以创建文件夹、将文件分类以便快速查找、批量处理文件等。
看视频很方便,不需要流量也不占用手机的存储内存,随身带着无聊的时候插上就可以看。
可以加密文件夹应该是这款U盘的更大特色,在设置中开启密码或指纹加密保护后,进入APP时就需要密码或指纹验证了。另外,也可以对选中的文件夹加密,就算用电脑打开U盘,被加密的文档在电脑上也是被隐藏的,所以万一不幸U盘被别人捡了也不至于泄露隐私。老司机们笑了……
影音方面尝试了mov、mp4、avi、flv这几个比较主流的格式,可以直接播放没有问题。图片方面jpg、png格式也都可以直接查看,至于gif格式本身iPhone就不支持所以就别想了。mp3、pdf、doc这些常用文件都支持直接打开。
手机使用U盘时没有异常掉电情况,插着U盘看视频的耗电情况也和正常的手机看视频的情况差不多。
我手机里的照片都存在手机里[捂脸]
学生时代的时候,主要是存电脑,U盘,空间,偶尔会存一些在百度云盘。
现在主要存在硬盘和U盘,毕竟电脑隔几年就会换掉,而且也怕电脑突然有一天出问题,那么存在里面的照片要是没有备份会非常危险。
存空间吧,其实非常鸡肋,因为存的照片都不是原图,像素非常不好,而且你要是以后想从空间备份照片,那么你还得一张张手动操作,那真心太过于鸡肋了,所以现在几乎不在空间传照片了。
而存网盘呢,毕竟那是人家的仓库,而且你也不确定什么时候人家会收回地盘,或者人家什么时候收费,所以一般会用U盘存着。
但是如果几千张照片,U盘根本存不了多少,所以后续的自己又买了专门的硬盘。不过硬盘不经常用,一般是隔个两三年会将电脑里面的存货转进去。所以现在自己也还在用U盘,不过是手机U盘,这种U盘能有两种接口,一边的接口可以直接插手机,然后把手机的照片拷贝下来,一边可以插电脑把,把U盘的照片拷贝到电脑。
本人用的是红米的手机,16GB内存根本不够用,而且以前的照片也舍不得删除,所以每次拍照的硬伤总是提示内存不足。真心伤不起,因为手机还辣么好不想换手机,所以就用绿联的手机U盘去拯救了。
现在一般我都是用手机U盘存一年的照片,然后存满了才会转移到硬盘或者电脑里面去。反正我是不建议把个人照片存在公共场合,比如微博、微信,因为有可能别人会盗用你的图去做微商。那真心是得不偿失啊。
我的平时出去看风景时比较多,所以就会想把自己看到的美景都收藏起来,日后可以拿出来自己欣赏,或者在朋友圈里晒晒显摆一番[大笑]!
那么这些照片我都先用相机捕捉拍摄下来,回家后再删选出值得纪念的景致和美食,配上日期放到 *** 的相册里面,想用要看的时候去打开就可以了!
后来发现自己手机里的空间显示储存空间不够了,有点慌,请教一下儿子,他让我直接通过U盘放在我的电脑的储存器里,什么时候需要就可以去拿出来,非常便利的,现在的条件真好,科技含量太高了,对于我们这些七零后的人来说,小时候有几张照片稀奇的不要不要的,现在时时刻刻都可以拍照片和视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我记得小时候都是黑白照片,时间长了会发黄发霉,经常拿出来晾晒,如同宝贝,后来条件好了,而且有了彩色照片,如同发现新大陆,儿子的出生宝宝照开始,一直到十岁左右,记录下来照片的相册本厚厚的有五大本,抱着好重好重的!现在闲来无事的时候还会记得去翻看翻看!没有想到现在这么方便快捷,最最喜欢的是照片还有美颜功能,每个女人都有自恋情绪,但是岁月不饶人,正常拍摄出来自己都觉得嫌弃,美颜相机真的超级给力,让我直接穿越时空回到曾经最美的年华时光!自己欣赏自己的年轻时代的魅力和风采!朋友们,你们有同感吗?
百度网盘,一刻相册,qq空间。现在云空间有很多,我主要是放在上面三个里。现在手机内存越来越大了,从以前的16g,32,64,128,256g感觉都不够用了,拍摄的一些照片和视频又舍不得删除。如果照片的话觉得放在qq空间里还是比较不错的,可以通过时间轴来查找,比较方便点;如果是视频,qq空间就不是很好了因为只有会员才能上传清晰度高的视频(原视频),普通用户上传视频不怎么清晰,所以视频基本放在一刻相册和百度网盘里,时不时的翻翻以前的照片,有时看着想笑[呲牙](以前怎么会做出这种动作);
如果照片数量少,直接在手机里存着就可以了。
如果照片量大,手机存储空间又紧张,那就定期筛选,有纪念价值的存电脑里,需要经常用的留手机里。
照片太多了,以前存在电脑D盘,后来电脑也打不开了。最后还是把值得保存的照片放在Q空间里,到需要的时候,可以查看。
个人的照片存放位置:1、手机内存 2、电脑 3、移动硬盘。
大家可能有的还会直接存网盘云盘的,因为各个品牌的手机都会有云备份,但这些我是不推荐的。
平时拍的照片,尤其是外出旅游或集中拍摄的照片多的话,我一般会选择导出来存在电脑或移动硬盘里的。
当然会留下一部分放手机里,像特别喜欢的家人的照片或者特别漂亮的风景照片,还有就是工作上可能用到的一些照片。没事了翻看一下方便查找。
现在手机内存也够用,一般都是128G或者256G的了,大点的有512G。存个几千张照片都没有问题的。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强大,程序占用增多,将来的手机内存会越来越大的。
我有个习惯,在电脑里会分类后按日期时间建好文件夹,基本上半个月会整理一次手机照片,放到电脑里保存起来。
大概两个月左右,就会备份一下电脑文件到移动硬盘里。
像我这种比较喜欢拍照的人,每天几乎都会有各种拍拍拍,虽然拍完都会筛选删掉,但长时间累积下来,拍的照片还是太多太多了~
默默的看了一眼自己的手机相册,约莫30个相册,2.5万多张照片……最可怕的是,这些图片竟然占据了手机14GB左右的存储空间!
赶快进入你们手机的【文件管理】-【内部存储】看看,你相册里的照片,占据了手机多少内存空间?
那么问题来了,手机里面照片实在太多,占据的内存太大,但每一张照片都是通过精心挑选后留下的,都舍不得删除,这该怎么办?
有些手机是根本不支持SD卡扩展的,有些手机就算支持,但如果你用之前老旧的内存卡,使用时手机都会提示说“低性能的SD卡会影响手机整体性能”,所以这种情况还是谨慎使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 *** 需要手机支持OTG功能。现在大部分手机都支持了,倒是不用太担心。
那我就来聊聊如何让手机连接U盘的两种 *** ,后面附上详细操作步骤。
OTG线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它可以不用电脑,直接连接手机和U盘的一种衔接线,然后手机就可以直接读取、拷贝U盘里的资料。
当然了,这时候手机里的照片也可以轻轻松松拷贝到U盘里去,给手机腾出更多内存空间,也让旧U盘重新利用起来。
这种OTG线很便宜,10块钱左右包邮的大把。应该是更便宜、最简单的 *** 了。
当然,也可以用OTG HUB连接U盘:
这种类型的转换器和OTG线其实类似,选择带有OTG功能的即可。
最方便的是,通过OTG HUB就能让手机当电脑用,这时候连接U盘,把手机上的照片拷贝到U盘里也是so easy~
同时连接手机、U盘后,手机就可以直接读取U盘资料。如果同时插多个U盘、移动硬盘,也是可以同时相互拷贝资料。不过因为移动硬盘耗电量一般都会比较高,所以建议选择带有供电接口的OTG HUB,以防供电不足时还可以连接电源使用。
当然,使用这种转换器还能同时插上鼠标、键盘,这时要把手机的音视频传到U盘,和在电脑上的操作就都是一样的了。
如果你是这种新型的手机U盘,那就更简单了。
这种手机U盘本身就可以直接插到手机上,而且手机电脑两用(因为另一端是普通的USB口,可插电脑上当普通U盘用)。然后手机就可以随时查看U盘里的照片、播放U盘里的视频,这时候要把手机相册里的照片拷贝到U盘,那也是分分钟的事。
除了Type-c接口U盘,市面上还有其他Micro u *** 口安卓U盘和苹果U盘,他们的功能和用法都一样,只是插到手机一端的接口不同而已。可以根据自己的手机接口来选择。
说完了 *** ,再来说说具体的操作步骤。
因为普通U盘和手机U盘操作几乎是一样的,只是不同手机可能略有差异,所以我就以我的P9通过OTG连接普通U盘为例,来说一下详细步骤。仅供参考。
试过其他小米、荣耀系列几部带有OTG功能的手机,都是可以使用的。
插入手机U盘后,进入【文件管理】,就可以看到U盘文件了。这里右边这个【Kingstong U盘】就是插入的普通U盘文件。
打开手机相册,选择想要传到U盘里的照片。它可以全选,也可以部分选择。选择好要转存的图片后,下面会出现有【复制】【移动按钮】。
可以根据个人习惯选择【复制】或【移动】来转存,复制的话手机里还会有,如果是移动,那手机里的照片就会直接移动到U盘,手机里就没有了。
复制或移动之后,手机会提示你选择一个本地文件夹,这时返回到文件夹那里,然后选择刚才插入的U盘文件夹就可以了。
注意,选择了U盘文件夹后,就会进入该文件夹里,手机下方也会出现【新建文件夹】和【粘贴】按钮。
你可以重新建一个文件夹来存放复制过来的图片,也可以直接粘贴。我们这里直接点粘贴了。
所以可以看到,刚才手机里的那2张图片已经转存到U盘里了。
是不是很简单很方便?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手机里的照片一次性全部转存到U盘里,给手机腾出更多内存空间,再也不用担心手机内存不足了。
当你想要查看照片时,U盘直接插到手机上,随时查看随时上传到网上,还是比较方便的。
当然了,每个人用 *** 可能都不一样,比如经常看到有人说可以上传 *** 空间啊、或者其他云相册呀,反正是觉得自己喜欢就好~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