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和时间到底是什么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以及时间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时间才会结束
1、自中国历法以来,时间就已经存在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它的出现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阴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阴历、古历、黄历、夏历和旧历。既属于农历,也属于阴历。一方面,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平均月长等于太阴月。这和阴历原理一样,所以也叫阴历。
2、当人类之一次思考宇宙起源的时候,时间的概念悄然诞生。之一个质疑和论证宇宙起源的人是原始母系社会后期的李珥同志。宇宙运行之初,就开始计时——。虽然我们不知道确切的时间点,但它总是在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前沿。另一方面,设置闰月是为了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同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四季的变化特点。
3、所以农历结合了农历和阳历的特点,也叫阴历。直到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然使用农历来计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于”代表空间,“周”代表时间。其实这个定义已经接近我们现在对宇宙的定义了。但是古人有这样的看法吗?其实这里的逻辑也很简单。我们可以想象古人没有钟表。
4、那他们怎么看时间?其实对于古人来说,宇宙就是他们的钟表。一天其实就是一天一夜,一个月就是月亮绕着天球转。所以古人可以通过天象来判断时间,他们认为宇宙是包含时间的。聪明的中国人民通过多年的努力发明了历法和节气。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叫万年的年轻人。一天,他上山砍柴,因为太阳太热,就坐在树荫下休息。突然,地面上树木的移动激发了他的灵感。回国后,他花了几天几夜设计了一个日影仪。
二、现在的时间划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谁制定的
1、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历法——公历,起源于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次泛滥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他们还发现,每年6月的某一天早晨,当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附近时,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以此为根据,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为365天,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天,定为一年的起点。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日,这就是埃及的太阳历。
2、埃及的太阳历将一年定为365天,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回归年)相比较,只相差四分之一天,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准确了。但时间一长,比如经过730年,历法上的时间就比实际时间推进了半年,冬天和夏天正好颠倒过来,那就“后果很严重”了。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凯撒(Julius Caesar)决定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历法。凯撒主持编制的历法,被后人称为“儒略历”。
3、儒略历法对埃及太阳历中每年约四分之一天的误差,作了这样的调整:设平年和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4年置1个闰年。并规定一年分12个月,单月每月31天,双月每月30天,变化的一个月选在2月,即2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把这个变数选在2月也是有原因的,原来,当时古罗马帝国凡判处死刑的人都是在2月里执行的,罗马人认为这个月不吉利,不愿让它过得太长。这样的历法本身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但后来还是人为的做了修改。恺撒死后,他的养子奥古斯都(Augustus)继承皇位,在公元前27年,宣布把他出生的8月命名为奥古斯都月。但是,8月只有30天,他发现凯撒是7月生的,有31天,他不服气,为了表示自己也伟大,就把自己8月出生的月分改为大月31日。糟了又多出一天怎么办?嘿!还是从2月里扣,因此2月就变成28日。而且,他索性把8月以后的双月都改成大月,单月改成小月。经过这样的改动,各月的天数与今天使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了,本来很有规律的数字也被他硬生生破坏了。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一次宗教会议上,规定儒略历为基督教的历法,但没有规定哪一年是它的起点。到了公元6世纪时,在一个名叫乔尼西的基督教僧侣的竭力倡议下,罗马主教宣布把500多年前基督教所崇拜的神——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年,说成是公元元年。“公元”的拉丁文的意思就是“主的生年”,用拉丁文A.D.表示。在这一年以前,称为“公元前”,英文的意思是“基督以前”,用英文B.C.表示。
4、儒略历虽然比埃及的太阳历进了一步,但回归年仍有11分14秒的误差,积128年又要相差一天。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在1582年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家,根据哥白尼日心说计算出来的数据,对儒略历作了修改,办法是每400年减掉3个闰年,具体就是把每世纪的之一个闰年取消,而第四百年的不取消。后来人们将这一新的历法称为“格里高利历”,也就是今天世界上所通用的历法,简称格里历或公历。
5、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 *** 通令,中国以格里历为国家历法,并采用公元纪年,但不废除农历。
6、当然格里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特别是每过三千几百年就又要多出一天。不过这个问题就不用我们操心了,完全可以把它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去考虑了。
三、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会从什么时候消失
1、时间开始于宇宙大爆炸时的普朗克时间10^-44秒,见下图
2、时间消失于封闭型宇宙大崩塌时的宇宙级黑洞中心总奇点,见下图:
3、图中+-号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负弦信息单位-弦比特(string bit)
4、(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万物源于比特 It from bit
5、量子信息研究兴盛后,此概念升华为,万物源于量子比特)
四、中国的日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世界上中国是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它的出现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农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殷历"、"古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农历属于阴阳历并用,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平均月长度等于"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也叫"阴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同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因此农历集阴、阳两历的特点于一身,也被称为"阴阳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旧使用农历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智慧的中国人在经年的劳作中发明了历法和节气。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字叫万年的青年,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的时候,因为太阳晒得太热,坐在树荫下休息。突然,地上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回家之后,他就用了几天几夜设计出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可是,当天阴有雨或有雾的时候,就会因为没有太阳,而影响了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气的不测,也使他很苦恼。万年听说后,忍不住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国君,对祖乙讲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人类根据太阳,月球及地球运转的周期制定了年、月、日,和顺应大自然与四季的春夏秋冬的法则,从而形成了历法。中国古代的历法有三种,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阳历也叫太阳历;阴历也叫太阴历,月亮历;阴阳合历,也就是俗称的农历。其中的阴阳合历一直沿到今天。为甚么农历可以沿用到今天呢?
在今天看来,当时历法的产生,是中国古人为了掌握农务的时候(简称农时),长期观察天文运行的结果。中国的农历之所以被称为阴阳合历,是因为它不仅有阳历的成份,又有阴历的成份。它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则合为一体,作出了两者对农业影响的终结,所以中国的农历比纯粹的阴历或西方普遍利用的阳历实用方便。农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准确巧妙,常常被中国人视为骄傲。
汉族地区使用的农历又称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以月相定月份,以太阳定年周期。以太阳和月亮同时升起,因而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朔日为每月的开始,每月长短根据月相不同,可能为30日或29日,12个月为一年。将太阳年划分为24个节气,第1、3、……23等奇数为"节",第2、4、……24为"气",或"中气"。由于太阳年周期和以月相为周期的12个月不一致,约隔每四年增加一个月,增加到没有中气的月后面,如2004年2月只有一个节"惊蛰",没有气,将闰月增加到2月后为闰2月。每年的闰月位置都不太一致。
农历一年一般为12个月,一个月天数依照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周期而定,为29或30天,闰年为13月,中国农历年平年为353或354天,闰年为384或385天,平均每年约为365.2422天(即太阳环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农历可按如下方式推断:当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成一直线的那天,为每个月的开始,称为(朔日)初一。一年中日最长的一天为夏至,日最短为冬至,根据这两点将一年24等分,得到24节气。通常,离立春最近的那个朔日(春节)所在的月,为正月。春节在公历1月20日至2月20日之间。
从古代起,每个朝代都要"立正朔",夏朝时,以冬至月为正月,按干支记年法是之一个月,即"子"月;商朝改正朔,推后一月,周朝又改正朔,又推后一月,汉朝定立太初历,以后每朝虽然仍然立正朔,但民间不再改变,始终以正月为新年,但"子"月仍然维持在11月。
每位皇帝即位时,要改年号纪年,有时兴之所至随时改年号,但从明朝开始,皇帝在位时不再改年号,但新皇帝即位时仍然要改,这种纪年法的缺陷是上一位皇帝的末年和下一位皇帝的元年吻合,如"同治14年"就是"光绪元年",因为这一年是上一位皇帝去世,下一位皇帝即位的同一年。可是干支纪年始终维持,除了清代的康熙,没有一位皇帝在位超过60年,所以只要说某皇帝年号和干支,年代就相当清楚,如"光绪乙亥"就是同治14年或光绪元年或1875年,同治在位期间没有过乙亥年。
中国其他民族有自己的节日,如苗族四月八,壮族三月三,白族三月街等,都是以中国农历为依据。汉族的传统节日如新年(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盂兰盆节、中秋节等都是以农历为依据。
中国的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公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观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司马迁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之前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历法。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
五、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那它会有结束的时候吗
1、一般情况下来说,在理论上时间是从宇宙诞生之后才开始的,如果说时间要结束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宇宙也会随之消失,但是也有科学家认为宇宙的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存在的,所以宇宙中的时间都是一直存在的,因此也不会随之消失,所以对我们来说也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出来考虑问题。
2、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世间的万物可能确实是一个空白的空间,也正因为如此,只有宇宙诞生之后才有了时间观念,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时间可能确实是一直存在的,但是那个时间毫无意义,所以对我们来说,时间的真正开始,更应该是以宇宙诞生之后才开始的。
3、其中我们发现世间万物都有结束的时候,对我们而言时间也不例外,所以对我们来说时间,结束的时候应该是在理论中宇宙灭亡的时候,所以对我们来说时间和宇宙空间都是相对存在的,但是宇宙一旦消失的话,那么这个时候时间也会随之消失。
4、现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宇宙中的时间都会独立存在,也正因为如此宇宙中的时间都是独立存在的,所以说也不会随着物质转变和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宇宙中的时间是一个常量,不会随着消失也不会随之结束。
5、其实对我们来说,大多数时候时间开始更应该以宇宙诞生之后开始,所以对我们来说在结束的时候也会随着宇宙的消失而消失。
关于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和时间到底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