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间空气采样的时间,三类环境空气监测采样 ***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4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手术间空气采样的时间,以及三类环境空气监测采样 *** 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手术室空气采样的 ***
  2. 空气培养的采样 *** 和采样点的设置
  3. 手术室空气采样的正确 *** 是什么呢
  4. 手术室空气与感染
  5. 普通手术室空气采样的高度
  6. 空气培养皿的放置 *** 及时间

一、手术室空气采样的 ***

1、在做空气培养前1小时,关闭室内门窗,打开层流,减少室内人员走动,使空气静止。从检验科取培养皿,途中应用包布包裹,做培养者戴好口罩帽子,将培养皿放于需做培养的房间内,打开5分钟。

2、在采样时禁止有人走动,采样结束后,盖好玻璃培养皿,填写培养单,贴好标记,即用包布包裹后送细菌室培养。培养结果报告,由专人保存,除霉雨季节每月做二次空气培养,其余时间每月做一次。

3、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4、采样 *** ,用9cm直径普通培养琼脂平板放在采样点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用手指平提皿盖将盖边缘斜搁培养皿边缘上。

5、细菌菌落数标准,层流手术室≤5cfu/cm2。

二、空气培养的采样 *** 和采样点的设置

空气培养的采样 *** 和采样点的设置:在采样时禁止有人走动,采样结束后,盖好玻璃培养皿,填写培养单,贴好标记,即用包布包裹后送细菌室培养。

空气培养的意义:空气培养,简言之就是要培养空气中的细菌,可以帮助判断消毒后的效果,指导选择消毒 *** 、消毒时间,可以掌握空气消毒的死角或盲区,帮助分析空气质量最差的时间,影响空气的因素。

各科室空气细菌培养合格情况:所有科室的空气培养均未检出致病菌,2010年7~ 12月急诊科的治疗室在7月、10月细菌培养超标,妇产科的治疗室在8月和12月超标,婴儿室在7月、8月、10月和12月超标,微创外科的治疗室7月超标。

手术室第1间8月和10月超标,手术室第2间8月和12月超标。2011年1~6月各科室的细菌监测指标除妇产科婴儿室2个月超标,手术室第2间5个月超标外,其他科室均符合国家标准,细菌室均无细菌生长。

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有关:空气是医院内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首要问题,一旦医院内感染,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增加了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甚至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关闭室内门窗。打开层流。减少室内人员走动。使空气静止。从检验科取培养皿。途中应用包布包裹。做培养者戴好口罩帽子。将培养皿放于需做培养的房间内。打开5分钟。在采样时禁止有人走动。采样结束后。盖好玻璃培养皿。

2、填写培养单。贴好标记。即用包布包裹后送细菌室培养。培养结果报告。由专人保存。除霉雨季节每月做二次空气培养。其余时间每月做一次。

三、手术室空气采样的正确 *** 是什么呢

通常手术室空气培养皿的放置 *** 就是用9cm直径普通培养琼脂平板放在采样点,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一般培养48小时即可读数。具体如下:

1、在进行培养前1小时关闭门窗,禁止人员在室内走动、清扫手术室;

2、用9cm直径普通培养琼脂平板放在布点培养的手术室,暴露5分钟。在采样过程中禁止人员走动;

3、采样结束后,盖好培养皿,填写培养单,贴好标记,送检培养。一般培养48小时即可读数;

4、在读数时,在一类和二类区域,细菌总数为≤ 10cfu/c㎡,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在三类区域,细菌总数为≤ 200cfu/c㎡,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在四类区域,细菌总数为≤ 500cfu/c㎡,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1、实验中用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造成污染。灭菌后,通常在60~80℃烘箱中除去灭菌时的水分。

2、在用任何器皿转接时,瓶塞和封口膜只能夹在手上,不许放在台面上,接种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

四、手术室空气与感染

空气是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永远研究的主题之一。空气中有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等,与感染息息相关,特别是在手术室中。手术室的空气质量与手术部位的感染密不可分。

翻开《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对各个等级的手术室指标进行了规范,如粒子数、细菌数、风速、照度、温湿度等等。

但一切的起点从工艺要求(操作)说起。

如果在手术室做的是假体植入、某些大型器官移植、手术部位感染可直接危及生命及生活质量等手术,这类手术属于高度风险,那么对于空气质量的要求就非常高,需要在百级层流手术室内进行。如果你做感染或者重度污染的手术比如阑尾炎的手术,这类手术对于空气质量的要求就很低,只要达到十万级别的空气质量就可以了,甚至在普通手术室中进行。

所谓百级层流手术室,即环境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的微粒数大于350粒/m3(0.35粒/L)到小于等于3500粒/m3(3.5粒/L);大于等于5μm的微粒数为0粒/L(《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的定义)。在这里有两点非常重要,一个是两种粒径的规定(0.5μm和5μm),一个是两种粒径数量的规定(为什么一个是允许,一个是0的要求)。

空气中有各种各样粒径的气溶胶,大于等于5μm的微粒可自主沉降到物体表面,小于5μm的微粒可自主漂浮在空气中。由此可知,对于感染我们更加关注大于等于5μm的微粒。所以,出于感染的考虑大于等于5μm的微粒要求是0。

对于大于等于0.5μm的微粒,从GB/T13554高效过滤器的标准来看,高效过滤器对于0.5μm的过滤效率达到99.9%,所以还有0.1%的情况下0.5μm以上的微粒会通过过滤器跑出来,所以才会有小于等于3500粒/m3(3.5粒/L)的规定,至于大于350粒/m3(0.35粒/L)要求个人也不是很理解。根据《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对于大于等于0.5μm的微粒数量要求是双向的(大于350粒/m3(0.35粒/L)到小于等于3500粒/m3(3.5粒/L)),但根据洁净室的规范要求,相同等级下对于大于等于0.5μm的微粒要求是单边的(小于等于3520粒/m3,如图表等级4),而且在洁净室的规范要求中还增加了对于1μm的微粒的要求。相同的方面,两个标准却有着不一样的要求。

从感染的角度来考虑,大于0.5μm的微粒带来的感染风险有多大呢?

根据手术室的规范,粒子数的采样高度在1.2m(这大概是病人躺在手术床上的高度),最小采样量是8.6L,数量要小于3.5粒/L,从半个小时的采样来说,每个采样点大约可收集到小于30粒左右的微粒(理论值),实际值要大于这个数。众所周知,细菌都是吸附在微粒上,而从我们细菌学的监测结果每个采样点都是0.52cfu/30min以下。事实证明检测出这么多的微粒,却培养出这么少的细菌,为什么呢?从结果来反推,有三个可能的结论。

之一,不是所有的大于0.5μm的微粒都携带微生物;第二,不是所有大于0.5μm微粒可以到达手术表面,因为粒子检测是有空气泵带流量。如果没有空气泵,在0.2m/s(百级层流室的平均风速)下,0.1%的大于0.5μm微粒不能到达手术表面,是会自由浮动在空气中。第三,沉降法的细菌采样不真实,由于30min采样时间90cm的平板沉降不能真实反映空气中微生物的情况;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结论。

不管如何,根据我们监测结果来看,在将近6.24m2(百级手术室送风天花板的更低要求面积)下,放置了13个平板半小时后,总计只有1~2颗菌落,平均每皿都是0.2cfu/30min以下,由此可见它引起的感染是非常低的。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手术部位的感染是4cfu,而我们百级手术室手术区域的菌落一般都在这个感染剂量以下。

当然手术室空气中当然也包括了小于0.5μm的微粒,就像上述讲的,这种粒径的颗粒对于感染的影响是很微小的,不会沉降到手术切口表面,更容易被人体吸入。

为了达到百级手术室这些微粒的要求,气流流型的设计只能采用单向流,非单向流即乱流并不能严格控制粒径的数量。

百级手术室只有在局部手术区域,它的气流是可控的,微粒是可控的,周边区域气流是乱流的,微粒是不可控的。

综上所述,微粒跟感染息息相关,有微粒不一定发生感染;发生感染可能与微粒有关。

五、普通手术室空气采样的高度

普通手术室空气采样的高度:1.5m。

1、采样时间:应在消毒后和操作前进行取样。

2、抽样 *** :分发:室内区≤30m²,设置3个内、中、外对角线点,内外对角线点距墙1m;室内面积超过30平方米。设置四角五中心点,四角距墙1m。

平板曝光法: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1.5m,曝光5min。

检查 *** :37℃平板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平板曝光法的计算结果:50000N,细菌总数(CFU/m³)=a×T。A为板面积(cm²);T为曝光时间(min);N是平均菌落计数(CFU)。

(1)在I类和II类区域,细菌总数为≤10cfu/cm³,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在三类区域,细菌总数为≤200cfu/cm³,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手术间空气采样的时间,三类环境空气监测采样方法-第1张图片-

(3)在IV类区域,细菌总数为≤500cfu/cm²,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抽样注意事项:在100级区域进行试验时,取样口应朝向气流方向;在其他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向上;取样后的培养基条或培养皿应在37℃下培养24小时,并计算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应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一位。

用浮游法测定浮游细菌浓度时,细菌检测点的数量应与被测区域内粉尘浓度的数量相同,且应在同一位置。每次取样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4、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时,细菌测试点数不应少于粉尘浓度。如果适当延长沉降时间,可按比例减少皮氏培养皿的最小数量,但不得少于粉尘浓度测量点的最小数量。

5、无论采用何种 *** 检测细菌浓度,必须有两个空白对照。首次用于检测培养皿或培养基条(每批一个对照皿(条));第二次对操作过程进行控制试验(每个房间或区域一个控制盘(条),打开并立即盖上模拟操作);两个控制结果必须为阴性,整个操作过程应满足无菌操作的要求。

六、空气培养皿的放置 *** 及时间

空气培养皿的放置 *** 及时间如下:

在做空气培养前1小时,关闭室内门窗,打开层流,减少室内人员走动,使空气静止。在采样时禁止有人走动,采样结束后,盖好玻璃培养皿,填写培养单,贴好标记,即用包布包裹后送细菌室培养。

空气培养皿按三类环境空气培养标准,开皿后暴露5分钟,按标准空气培养规范计算最后结果,培养48小时读数即可。

1、空气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厅耐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

2、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也可能用到。

3、塑料的大部分为一次性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芹伏御分离细菌的操作,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4、空气培养皿使用前经过清洁消毒,培养皿清洁与否对工作影响较大,可影响培养基的酸碱度,若有某些化学药品的存在,会抑制细菌生长。

关于手术间空气采样的时间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采样 空气 三类 监测 手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