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田亩制度时间,均田制实施的前提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5 0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天朝田亩制度时间,以及均田制实施的前提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天朝田亩制度》何时颁布的
  2. 天朝田亩制度的时间
  3.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哪一年
  4. 天朝田亩制度的特点

一、《天朝田亩制度》何时颁布的

1、《天朝田亩制度》是洪秀全1853年建都天京后颁布的。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一部纲领性文件,是洪秀全根据《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著作中阐述的平等思想而提出来的。

3、1853年建都天京后颁布。主要内容有宣布一切土地和财富都属于皇上帝所有。确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4、规定凡田分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好丑各一半的分田办法。规定县以下行政制度,设立各级乡官,并规定乡官的保举,升贬、奖惩办法。

5、凡居民25家为两,设两司马负责管理生产、分配、教育、宗教、司法以及地方武装等工作。规定余粮、余钱缴国”的办法,每家农副业收获,扣除口粮外,其余送缴国库按制发给。

6、废除封建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虽多次颁布,但未实施平分土地的规定。

7、《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反封建精神,鼓舞着千百万农民群众,为推翻封建的土地制度而斗争。太平军所到之处,出现了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焚毁田契、债券,限制地主收租的斗争场面。

8、不少地主唉声叹气说:丰收于我无份。有些地区的地主全年地租籽粒无收。有的地区甚至把地主的土地分掉,太平天国政权发给田凭。

9、除此之外,太平天国把一些庙宇祠堂占有的土地、公田和逃亡地主的土地没收,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耕种。

10、以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政治要求。这样一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发挥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1、有的地区出现了谷物丰收、农安物阜的繁荣景象。但另一方面,农民生产的产品除自给外,剩余的一律上交圣库,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将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朝田亩制度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时间

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江苏南京)后,颁布的一部以土地改革为基础的革命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其中心思想和实质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1、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古代农业制度的一种形式,它在秦朝统一天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这一制度通过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为农民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土地资源和生产环境。秦朝的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天朝田亩制度,包括了均田制、土地测量和标准化以及土地征收和分配制度。

2、天朝田亩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土地所有权和耕作方式还比较分散,农民自己拥有并耕种土地。然而,在秦朝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中央 *** 对土地的控制和管理,天朝田亩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3、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将土地划分为田亩,每一块田亩的面积是固定的。这种制度通过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为农民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土地资源和生产环境。此外,天朝田亩制度还规定了农民的义务和责任,例如缴纳租税和服劳役等。

1、动员农民革命:作为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中国的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天朝田亩制度》所设想的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用、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让中国的广大农民看到了希望,从而将大批农民吸引到太平天国革命的旗帜下。

2、为后世提供借鉴:《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地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性质,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反对地主残酷剥削压迫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它所提出的平分土地的革命纲领虽带有平均主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

三、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哪一年

1、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哪一年:1853年。

2、1853年的阳春三月,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克南京,曾因四次落榜怒烧孔孟之书,砸了孔子牌位的洪秀全由一介农村的贫寒儒生,摇身一变成为了太平天国领袖,如今半壁江山到手,意气风发。同年,发布《天朝田亩制度》。

3、这位“天王”当年烧书时发现本基督教的传教材料——《劝世良言》,读完只觉得醍醐灌顶,于是揭竿而起,投入反清斗争。受基督教启发的洪秀全,自然也制定出了具有平等思想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4、《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使耕者有其田,反映了农民土地要求,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5、这个制度确实好,触动了百姓对于土地问题的敏感神经,引起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百姓的普遍共鸣,于是天下人纷纷响应,赢粮而影从。

6、按理说这样得民心的制度一经发出定然是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建设日益繁荣,但是恰恰相反,《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不久,就导致经济萧条,怨声载道。

7、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人平等只是这个制度的表象,与其说这个制度是进步的旗帜,不如说是一座空中楼阁。这就好像企业公司老板 *** 时给员工们编织的美好蓝图,员工们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上当了。

8、首先,洪秀全对平等有着最根本的认知错误。《天朝田亩制度》里写到,对于那些违反天条、怠慢“皇上帝”的人,都要“黜为农”。

9、在太平天国领导人眼中,农民只是贱民,当农民是因为他们犯了错,是惩罚犯罪行为的一个后果。在自然农业经济为主的古代,还没有哪个统治者这样公然贬低过农民。

10、《天朝田亩制度》还提到:“天下都是天父“皇上帝”一家的,因此,要“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要让上帝“有所运用”,这样大家才能人人平等,吃饱穿暖。

11、所有的一切都是“皇上帝”的,农民并不拥有自己的劳动成果,除去自身的吃用,其余东西全要归“皇上帝”。有田同耕”也只是平均承担土地的生产经营劳动而已。

12、它的所有主张,看似维护农民权益,实则确定了上帝教教产合理性。土地归“皇上帝”所有的主张,否定了土地私有权,但这只是按照上帝教教义办事,是为宗教服务的,它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农民发家致富,与农民的愿望理想大相径庭,也与中国国情完全脱节。

13、《天朝田亩制度》和太平天国其他政策一脉相承的,一开始,他们起义目的只有一个:“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跟农民一点关系也没有,根本不是建立农民政权,更没提出过符合农民利益要求的土地政策。

14、总而言之,《天朝田亩制度》既严重违背了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也不是要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它不符合农民的利益,只是一个空想的目标。

15、《天朝田亩制度》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之一次将平均主义思想具体化,是农民阶级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也代表着农民运动领袖对近代中国出路的一种积极探索,对此应该予以充分肯定。

16、但是,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它试图将社会生产限制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反映了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限于当时环境和农民的阶级局限性,这部革命纲领基本不可能实现。

天朝田亩制度时间,均田制实施的前提-第1张图片-

17、这个制度从理论上看难以实行,实际上,它也从未真正实施过。

四、天朝田亩制度的特点

1、是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技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半,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15岁以下的减半。同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

2、土地分配:原则: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3、 ***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4、积极作用: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革命性)。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5、消极作用:绝对平均主义,根本无法实现: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演流空想性,把小农经济作为理想化目标,没有超越封建经济范畴(落后性)。

6、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它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和社会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它把土地分为九等,好坏平均搭配。然后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全份,15岁以下分半份。

7、它还绘制了一幅新型社会的蓝图,以25家为基层单位,称为“两”。两个“两”,设两司马主持。每5家设长一人,每家出1人"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

8、每个基层单位,建立一个“国库”,“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当兵为伟卒,“长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芭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各家遇有婚丧嫁零和生育等事安规定费用到“国库”领取。

9、寡孤独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由“国库”开支抚养。农民除耕种外,还要利用农闲时间饲养猪鸡、蚕,从事纺织、缝衣、 *** 陶器、木活、打石等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均田制 田亩 天朝 前提 实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