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上涨的真正原因,菜价上涨的真实原因-问答-

菜价上涨的真正原因,菜价上涨的真实原因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27 0
财经聚焦|菜价因何涨?几时降?

“菠菜十几块钱一斤,快赶上肉贵了!”在北京西城区一家生鲜超市门口,市民吴阿姨连连感叹。

10月以来,全国多地菜价持续上涨,个别蔬菜品种甚至“身价”翻倍。据商务部监测,10月18日至24日当周,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5.62元,比前一周上涨12%,其中西兰花、茄子和菜花批发价格分别上涨26.8%、24.7%和24.6%。

市民在河北石家庄市裕华区塔北路市场选购蔬菜。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各地菜价接连上涨,原因有哪些?

业内人士分析,每年这时候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夏季蔬菜上市基本结束,秋冬蔬菜少量上市,市场供应量减少,会带来菜价上涨。

“今年强降雨和低温等不利天气,放大了鲜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说,9月中下旬以来,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导致蔬菜生长放缓,田间湿度大加重了病虫危害,多地蔬菜大面积延期上市甚至减产,引发菜价较大幅度上涨。

北京新发地市场工作人员介绍,以菠菜为例,受连续降雨影响,山东聊城露地生产的菠菜被浸泡,目前只有辽宁等地少量大棚菠菜可以上市,市场供应大幅减少,推动菜价一路走高。

此外,专家指出,我国蔬菜产区和销区相对分离,暴雨等天气对蔬菜采收和跨区域调运造成不便,收购和物流成本增加,短期也放大了价格波动幅度。今年以来,化肥、汽柴油价格上涨,进一步抬高蔬菜生产流通成本。

为了确保百姓“菜篮子”拎得稳,多部门近期纷纷出台一系列保供稳价相关举措。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提高蔬菜的抗逆性和丰产性,针对后期可能出现的寒潮低温天气,指导落实设施蔬菜防寒保温、露地蔬菜简易覆盖等防灾减灾措施。同时,指导受灾地区和大中城市合理安排品种结构和种植规模,因地制宜发展速生叶菜、芽苗菜,增加市场供应。

“商务部密切关注全国及疫情散发地区的市场供求、价格变化,在强化监测预警基础上,部署地方做好今冬明春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适时投放 *** 储备,督促商贸流通企业加强产销衔接,增加重点时段备货数量。”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0月28日说。

各地 *** 和企业也在行动——北京研究制定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减免进场交易费方案,直接降低经营商户和运输司机的进场交易成本;上海多家批发市场通过做好供应商联动、“郊菜不足客菜补”等方式,加大客菜供应量;甘肃、内蒙古多地成立专门物资保障工作组,合力加强调配,保障市场供应稳定……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协调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物流配送企业,加大民生物资调运和配送能力,保障市场供应。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晶分析,后续随着蔬菜产能恢复,一些推迟上市的蔬菜集中上市,秋冬季蔬菜供应总体是有保障的,部分品种价格后期有望出现回落。

“农业投入品价格和运输成本维持高位,加之气象部门预测今冬将形成拉尼娜事件,可能出现极端天气,对部分地区蔬菜生产造成影响,价格高位运行的压力仍存。”张晶说。

专家建议,各地要合理安排跨区采购和调运,及时补给本地鲜菜消费,完善冬储蔬菜机制,多措并举做好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记者:王雨萧、于文静、安蓓,参与采写:王靖)

近期菜价为何跳涨

最近,经常买菜的消费者会感觉到,菜价明显贵了。“国庆假期以来,全国蔬菜价格跳涨明显。”近日,农业农村部蔬菜市场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张晶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

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至18日),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4.87元,较9月底上涨8.7%,较近3年同期均价上涨16.8%。其中,黄瓜、西葫芦、白萝卜和菠菜均价较上月分别上涨65.5%、36.3%、30.7%和26.5%,相对而言,耐储运蔬菜的价格保持稳定。

按照往年规律,随着天气转凉,山东寿光、河北张家口等北方蔬菜主产区逐渐进入收尾期,产量有所减少,而各地地产蔬菜大量上市,北菜南运规模进一步缩小,且运输保鲜费用降低,因而全国蔬菜均价通常呈现小幅下行趋势。今年蔬菜价格为何反常跳涨?

张晶表示,近期蔬菜价格反常跳涨主要是受降雨、低温影响。今秋降雨比常年明显偏多,尤其是9月下旬以后,北方大范围连续降雨,且降温迅速。受大范围、长时间连续降雨影响,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北方蔬菜产区多地出现菜田受淹现象,蔬菜采收困难,收购成本大幅增加。10月份以来,鲜嫩蔬菜上市量明显下降,部分品种10月份均价大幅上涨,总体菜价也呈现跳涨。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一位蔬菜批销商告诉记者,从9月末开始到整个国庆假期,虽然北京地区降雨总量并不是很大,但是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等北方蔬菜主产区降雨量很大,多地菜田被淹。露地种植的蔬菜,以前是机械采收,现在由于积水只能人工采收。比如山东德州禹城是10月份北京市场上芹菜的主要供应地,收购车辆因田野积水到不了地头,需要人工外运。蔬菜采收、运输成本大幅增加,价格随之上涨。

“以往这个时候,北京市场上销售的西兰花主要来自河北廊坊、邯郸。今年廊坊、邯郸西兰花被雨水浸泡,不能满足北京市场需求,商户就从宁夏银川大量采购。现在新发地商户每天从宁夏采购十几个货柜的西兰花。”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北京市场上的菠菜主要来自山东聊城,最近由于雨水浸泡烂在了地里,目前只有辽宁有少量大棚菠菜可以上市,价格于是大幅攀升。好消息是,洋葱、土豆、冬瓜、南瓜、萝卜、西红柿、菌类及姜蒜等耐储运品种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菜价受气候影响出现跳涨,后期供应有保障吗?

张晶表示,多雨、低温对秋季蔬菜供应产生的不利影响分即期和延期两种:即期影响主要是蔬菜生长速度减缓和采收不便,短时间可恢复;延期影响主要是对蔬菜本身造成的伤害,如根部、枝干部分受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复壮,有的甚至直接损失了上市量。展望后市,今年菜价普遍偏高,种植户扩种意向较强,北方冷凉地区夏菜种植面积同比增加,耐储蔬菜供应充足,目前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亿亩左右,同比持平略增,秋冬蔬菜供给有保障。

刘通表示,按照常年正常规律,9月末以后,蔬菜供应地将南移。从产地反馈消息看,南方产区蔬菜长势良好,大部分蔬菜能按期正常上市,夏秋季蔬菜供应地转换的衔接基本上是好于去年同期的。

对于蔬菜价格未来走势,张晶预测,“后期蔬菜价格可能还将继续上行,尤其是受灾产区部分品种价格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位。待推迟上市的蔬菜集中上市后,菜价或将回落至常年同期平均水平”。(记者 黄俊毅)

来源:经济日报

近期菜价缘何持续走高?多部门回应社会关切

来源:人民网

2021年10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一家育苗基地的工人在管理蔬菜秧苗。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摄

人民网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李楠桦)十一过后,菠菜、黄瓜等蔬菜变身市场“新贵”,价格一路攀升,不少网友惊呼“都快要吃不起蔬菜了”。

近期菜价缘何持续走高?如何确保蔬菜供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发声,回应社会关切。

农业农村部:保障秋冬季特别是元旦、春节和冬奥会期间蔬菜供应

10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对抓好秋冬蔬菜生产进行安排,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蔬菜稳产保供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加强生产指导,搞好产销对接,保证市场均衡供应。

农业农村部介绍,9月下旬以来,受灾害性天气、生产成本、疫情防控和拉闸限电等因素叠加影响,部分地区和部分蔬菜品种价格明显上涨。

农业农村部表示,要推动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统筹调节生产、流通和消费,保障大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重要蔬菜产品自给率和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充足的应急蔬菜储备,切实稳定市场和价格,保障秋冬季特别是元旦、春节和冬奥会期间蔬菜供应。

——保障均衡供应。各地要按照提高自给能力和保障均衡供应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蔬菜品种结构、生产规模,特别是安排好冬春淡季的市场紧缺品种和上市档期。大中城市要重点发展不耐贮运的叶类蔬菜和地方特色蔬菜,稳定提高自给能力。北方设施蔬菜产区,重点抓好闲置温室大棚利用、茬口衔接和集约化育苗,增加生产供应。南方地区要积极发展南菜北运蔬菜,增加调出量。冬奥会原材料备选供应基地,要强化责任落实和协作配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安全管理、疫情防控等要求,确保冬奥会期间蔬菜产品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可靠。

——抓好防灾减灾。针对拉尼娜可能带来的影响,要及早制定蔬菜生产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提早做好物资技术准备。北方蔬菜产区要提前加固蔬菜温室大棚,搞好防寒保温,减轻低温雨雪大风天气影响。南方蔬菜产区要提前落实清沟排水、病虫防控、育苗防寒保温等防灾减灾措施。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和预防控制,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减轻病虫危害损失。

——加强指导服务。组织专家根据重大天气变化和生产实际,及时制定发布秋冬蔬菜生产技术意见,指导农民因地因时落实田管措施。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重点产区和受灾地区,开展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帮助生产主体解决实际困难。大力实施蔬菜“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推广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用量,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提高产品品质。

——促进产销衔接。加强蔬菜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信息监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积极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稳定市场预期,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引导大中城市加强与优势产区的协作,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配合交通、公安等部门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促进蔬菜快速、有序流通。推动大中城市合理规划布局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增加零售网点,方便市民购买。

商务部:积极开展保供稳价工作 适时投放 *** 储备

“商务部积极开展保供稳价工作,每日跟踪蔬菜、肉类、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情况,密切关注全国及疫情散发地区的市场供求、价格变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强化监测预警基础上,部署地方做好今冬明春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适时投放 *** 储备,督促商贸流通企业加强产销衔接,增加重点时段备货数量,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发改委: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运行

据了解,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已采取多项措施,指导各地做好汛期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要求抓好灾后生产恢复,及时改种补种,支持种植速生蔬菜等;同时,部署疫情城市做好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生产和调运工作,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运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表示,总体来看,全国蔬菜的总体供应量还是比较充裕的,目前在田的蔬菜有1亿亩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是基本持平还略有小幅增长的。鲜菜从它的种植的周期来讲相对还是比较短的,有三四十天就可以完成,市场上蔬菜的有效供应量应该是稳步增加的。

(综合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央视新闻等)

北京新发地:三大原因拉动菜价明显上涨

本周前期,蔬菜价格连续上涨;周末价格略有回调。

12月23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69元/公斤,比上周同期(12月16日)的3.37元/公斤上涨9.50%;比去年同期的3.42元/公斤上涨7.89%。周环比大幅上涨;年同比明显上涨。上周末,价格同比下降1.46%,本周末同比由小幅下降转变为明显上涨。


▲2022年12月与2021年同期蔬菜加权平均价对比图(单位:元/公斤)

本周,蔬菜的整体价格环比涨幅较大,拉动菜价上涨的主要有以下3方面原因:

1.云南蔬菜环比涨幅较大

进入冬季以后,北京市场对云南蔬菜的依赖性比较强,特别是当地种植的豆角类蔬菜、圆茄、广茄、团生菜、罗马生菜、油麦菜等,在北京市场同类蔬菜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周,由于广东、广西、海南的豆角类蔬菜还没有上市,各地的经销商云集云南,使得云南的豆角类蔬菜供不应求,价格坚挺且涨幅较大;云南的团生菜由于正处于换茬期,本周供应链出现断口,团生菜的价格几乎翻番,并且拉动罗马生菜、油麦菜价格同步上涨;同时,由于当地出现降温,圆茄、广茄、线茄的价格也一度反弹;

2.小品种蔬菜价格涨幅明显

进入冬季以后,北京市场上销售的小品种叶类菜大多是由北方产区暖棚生产的,由于前期降温,影响了这些蔬菜的生长,北方产区生产的散叶生菜、油麦菜、小菠菜、香菜、韭菜、茴香等的价格也出现快速上涨。

涨幅比较强势的是小油菜,降温过后,北京自产的小油菜基本上退市,山东菏泽的小油菜很快被各地的客商抢购,往年此时,江苏南通的小油菜也可以进京,但是今年南通小油菜减产,迫使新发地市场的商户先后从山西大同及四川绵阳采购小油菜进京,即便如此,小油菜仍然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

3.湖北蔬菜进京规模阶段性下降

上周,蔬菜的整体价格是呈现快速下降的走势的,当时拉动价格下行的主要动力是湖北的大白菜、圆白菜进京。由于当地扩种,且这些蔬菜长势良好,产量大幅增加,湖北大白菜、圆白菜在新发地市场的批发价格较长时间只有0.25元/斤左右,不仅压低了北方大棚生产的圆白菜的价格,也压低了北方冬储大白菜的价格。

进入本周以后,方面是经销商亏损,减少了这些蔬菜进京的数量,一方面也是当地用工出现紧张,地里有菜就是收不上来,使得这些低价菜进京的数量锐减,也给北方蔬菜价格反弹提供了空间。

当然,湖北蔬菜地头存量仍然充足,下周工人康复以后这些地里的蔬菜仍然会重新进入北京市场的。

此外,本周后期由于有冬至节气,北方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与冬至节气相关蔬菜的价格也在本周有所反弹。

总体感觉是本周菜价上涨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带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暂时还看不出趋势性的走势。

来源:北京新发地

最近,为啥菜价有点高

市民在超市内选购蔬菜

□记者 郭飞飞 通讯员 陈文正 文/图

近期,一些市民发现我市蔬菜价格有所上涨,其中叶类菜价格上涨最为明显。有人说,最近的菜价有点高。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哪些?未来价格走势如何?昨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昨日上午,记者在洛龙区一家小型超市看到,生菜、小白菜等叶类菜每斤售价近4元,香芹每斤6.98元,长豆角每斤4.98元,菠菜每斤6.98元,茼蒿每斤7.58元,土豆、包菜等价格相对较低,基本每斤2元左右。

在洛龙区一家品牌连锁超市,长豆角每斤3.98元,龙豆每斤5.98元,西红柿每斤2.98元,西芹每斤2.98元,黄瓜每斤5.38元,青茄子每斤3.98元,香菜每斤9.98元,更便宜的是洋葱,每斤0.69元。

市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本周34种蔬菜的平均价格为每斤3.22元,与上周平均价格每斤3.06元相比上涨约5%。就具体品种来说,与上周相比呈28升2降4平格局。28个上涨品种中涨幅较大的为:小白菜上涨22.58%,包菜上涨22.22%。2个下降品种为茄子和芹菜,分别下降6.87%、1.29%。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周我市蔬菜价格也有所上涨,涨幅较大的为:茄子上涨83.90%,生菜上涨78.03%。

市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6月、7月是本地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菜价相对较低,这两个月我市监测的33种蔬菜平均价格分别为每斤2.6元、2.67元。进入8月,菜价开始出现明显上涨。

今年51岁的王建学在通河农贸市场从事蔬菜批发生意,他说:“ *** 这行已经30多年了,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除了看咱市的,还要看山东、陕西等蔬菜产区的天气预报。近期,菜价上涨主要还是天气原因。”

王建学说,往年,夏秋蔬菜换茬季,市场上货源减少,菜价多会有所上涨。今年上涨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前期山东等蔬菜产区出现强降水,市场供应量下降明显。此外,末伏过后,暑意渐消,蔬菜存放难度下降,面对敏感的行情,部分采购商抱着提前备货的心态,加大了采购量,因此导致菜价上涨。

不过,本周批发市场上部分蔬菜品种价格已经开始出现明显回落。“长豆角、黄瓜等品种这周已经便宜不少了。批发价一旦降下来,零售价也会很快回落。”王建学说。

我市一大型超市采购人员也表示,近期,全国天气形势逐渐好转,秋季蔬菜也将陆续上市,市场供应量将不断增加。预计到9月中旬,我市蔬菜价格将整体回落。

「新华网独家连线」蔬菜价格集体上涨,到底为什么?何时回落?

视频加载中...

新华网北京10月22日电 近期,全国多地蔬菜价格上涨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农业农村部10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5.68元/公斤,比10月21日上升2.7%,相比价格升幅前五名的是洋白菜、青椒、豆角、大葱和茄子,幅度分别为9.6%、6.1%、5.3%、4.4%和4.3%。

谈起本次菜价上涨的原因,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价格指数中心分析员何晓杰说,主要是与前期的连续阴雨天气有关,蔬菜的生长、存储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天气的转凉,蔬菜供应正处于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由露天蔬菜向设施蔬菜转移的更迭期。但是,从九月下旬开始到十月上旬,这期间蔬菜主产区雨水偏多,蔬菜的种植、生长、采摘、存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蔬菜普遍上市推迟,而且产量不佳,导致了蔬菜供应的紧缺,推动蔬菜整体价格出现上涨。

蔬菜价格并非是高在零售端,在一级批发市场的菜商眼里,今年的菜价从他们在地头收菜时,就已经涨了上来。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批发商张俊山在采访时说,因为今年阴雨天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导致蔬菜的产量比较低,所以说今年价格涨幅比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大约20%—30%。

“虽然从十月初以来,蔬菜价格持续出现上涨,上涨的幅度还是在合理区间之内的。”何晓杰说,未来半个月,北方雨水逐渐减少,晴朗天气增多,尤其是设施蔬菜的生长将逐渐恢复,供应紧张的情况会有所缓解,预计蔬菜价格将会有小幅的回落。

监制:朱永磊 邱小敏

策划:李由

记者:袁晗 秦来玲

摄像:孙雪 董建辉

后期:陈正

海报:程媛媛

过春节遇到雨雪天气,4点原因造成菜价上涨,菜农迎来好生意

近两天,一场突如而来的雨雪天气,非但没有浇灭人们过春节的热情,反让蔬菜种植户有些“欣喜若狂”。

五马村的李大哥,正在自家的棚子里收获蔬菜,一捆捆码得整齐的蒜苗,半夜就要被送往城里的蔬菜批发市场。

李大哥表示,今年的蒜苗行情整体上低于往年,即使临近春节,也没有上涨的趋势,很多人都等待不及,早早就开始销售了,若不是这场大雪,蒜苗涨价的机会依然渺茫。

我是属于比较闲不住的人,看蒜苗行情不好,索性进城打工去了,没想到这场突如而来的雨雪天气,在腊月二十五这天到来了,蒜苗的行情立即就从往日的一块多一斤,上涨了50%还多,如果零售的话,能卖到三块多一市斤。

我是家里缺少人手,不然我也零售去了,俺们邻居,今天一家三口全部都出动了,每人拉了一车蒜苗进城里去卖,生意好着呢。

即便是批发,别小看一斤上涨几毛钱,由于蒜苗属于产量较高的农作物,每亩少说也有6000斤以上的产量,即使一斤上涨0.5元,这一亩就等于多赚了3000元的净利润,你说咱能不高兴吗?那些早早耐不住性子的邻居们,这下该后悔喽。

至于为啥遇到雨雪天气,蔬菜就容易涨价,一是道路湿滑,外地的蔬菜进不来。若是在平时,山东河南的蒜苗大批量往咱这市场涌进,咱当地的蒜苗,根本无法和他们抗衡,这下好了,外地的进不来,本地蔬菜才有机会。

二是临近年关。今天都腊月二十六了,再过四天就过年了,加上蒜苗又是过春节消费量比较大的蔬菜,蒜苗无论做什么菜,味道都显得特别鲜,以往大家感觉蒜苗便宜,加上供应充足,谁愿意早早买好蒜苗放在家里呢?现在离春节越来越近,又恰逢雨雪天气,大家害怕继续上涨,所以趁现如今上涨得还不是太厉害,就纷纷开始购买了。

是刚才提到的,本地很多蒜苗种植户,由于看不到蒜苗上涨的希望,就忍不住早早卖光了,现在咱这里的蒜苗面积减少,由于数量有限,这也是造成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四是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即使零售3元一斤,人们也是能接受的,以往蒜苗在春节期间属于高价位蔬菜,很多人家平时不舍得吃,现在这个价格和往年相比,依然属于低价格,即使顿顿吃蒜苗,也不会对经济上伤筋动骨,特别那些外出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只要是好吃的东西,根本不看价格,拼命往家里买。

近两天价格上涨的蔬菜不单单是蒜苗,包括大白菜、芹菜,甚至是大葱等,也都开始上涨了,像今年的大葱,往日零售价才卖0.8元左右一斤,今天再去买,已经1.5元左右一斤了。

所以,我得感谢这个“好”天气,他真是俺们菜农的及时雨,让我们在临近年尾的时候,还能赚个过年的钱,真是太好了。

近期菜价缘何持续走高?多部门回应社会关切

人民网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李楠桦)十一过后,菠菜、黄瓜等蔬菜变身市场“新贵”,价格一路攀升,不少网友惊呼“都快要吃不起蔬菜了”。

近期菜价缘何持续走高?如何确保蔬菜供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发声,回应社会关切。

农业农村部:保障秋冬季特别是元旦、春节和冬奥会期间蔬菜供应

10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对抓好秋冬蔬菜生产进行安排,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蔬菜稳产保供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加强生产指导,搞好产销对接,保证市场均衡供应。

农业农村部介绍,9月下旬以来,受灾害性天气、生产成本、疫情防控和拉闸限电等因素叠加影响,部分地区和部分蔬菜品种价格明显上涨。

农业农村部表示,要推动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统筹调节生产、流通和消费,保障大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重要蔬菜产品自给率和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充足的应急蔬菜储备,切实稳定市场和价格,保障秋冬季特别是元旦、春节和冬奥会期间蔬菜供应。

——保障均衡供应。各地要按照提高自给能力和保障均衡供应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蔬菜品种结构、生产规模,特别是安排好冬春淡季的市场紧缺品种和上市档期。大中城市要重点发展不耐贮运的叶类蔬菜和地方特色蔬菜,稳定提高自给能力。北方设施蔬菜产区,重点抓好闲置温室大棚利用、茬口衔接和集约化育苗,增加生产供应。南方地区要积极发展南菜北运蔬菜,增加调出量。冬奥会原材料备选供应基地,要强化责任落实和协作配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安全管理、疫情防控等要求,确保冬奥会期间蔬菜产品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可靠。

——抓好防灾减灾。针对拉尼娜可能带来的影响,要及早制定蔬菜生产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提早做好物资技术准备。北方蔬菜产区要提前加固蔬菜温室大棚,搞好防寒保温,减轻低温雨雪大风天气影响。南方蔬菜产区要提前落实清沟排水、病虫防控、育苗防寒保温等防灾减灾措施。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和预防控制,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减轻病虫危害损失。

——加强指导服务。组织专家根据重大天气变化和生产实际,及时制定发布秋冬蔬菜生产技术意见,指导农民因地因时落实田管措施。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重点产区和受灾地区,开展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帮助生产主体解决实际困难。大力实施蔬菜“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推广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用量,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提高产品品质。

——促进产销衔接。加强蔬菜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信息监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积极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稳定市场预期,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引导大中城市加强与优势产区的协作,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配合交通、公安等部门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促进蔬菜快速、有序流通。推动大中城市合理规划布局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增加零售网点,方便市民购买。

商务部:积极开展保供稳价工作 适时投放 *** 储备

“商务部积极开展保供稳价工作,每日跟踪蔬菜、肉类、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情况,密切关注全国及疫情散发地区的市场供求、价格变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强化监测预警基础上,部署地方做好今冬明春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适时投放 *** 储备,督促商贸流通企业加强产销衔接,增加重点时段备货数量,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发改委: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运行

据了解,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已采取多项措施,指导各地做好汛期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要求抓好灾后生产恢复,及时改种补种,支持种植速生蔬菜等;同时,部署疫情城市做好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生产和调运工作,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运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表示,总体来看,全国蔬菜的总体供应量还是比较充裕的,目前在田的蔬菜有1亿亩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是基本持平还略有小幅增长的。鲜菜从它的种植的周期来讲相对还是比较短的,有三四十天就可以完成,市场上蔬菜的有效供应量应该是稳步增加的。

菜价猛涨背后,专家详解原因出在哪里?未来还能降下来吗?

昨天跟小伙伴们聊完近期反弹的猪肉,以及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猪股,今天聊聊菜价。近期全国蔬菜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上涨,前几天力场君在超市里看到,韭黄居然涨到了15元一斤,以至于力场君深爱的肉丝炒韭黄就先放放了。

蔬菜的供需结构是否出现了显著变化?备受关注的能源价格上涨是否会传导到居民的“菜篮子”?后续蔬菜价格的走势如何?近日,某位在业内非常资深的山东寿光蔬菜专家,对此进行解读,力场君特整理如下。

核心观点:

1、蔬菜主产区普遍雨水过多造成大幅减产,其中叶菜减产幅度大概在30~40%。

2、周期波动到上行阶段:今年蔬菜价格自元宵节以后持续下降到端午,9月20日前后达到更低点;菜农缩减种植面积,导致供给出现缺口,9月下旬开始价格回升至今。

3、人工成本大幅上涨:人工成本在蔬菜种植成本中占比大概在50%左右,农村人口深度老龄化导致今年同比大幅上涨20~30%。

4、疫情原因造成全国蔬菜跨区调运在一定程度上受阻,销区市场供给出现波动。

5、煤电价格上涨,暂未传递到蔬菜批发和零售价格。大部分大棚是日光棚,能源消耗很少,其他需要加温的大棚,目前还未到取暖阶段;能源成本的上升主要通过增加化肥成本传递到种植环节,蔬菜化肥毛利率相比大田作物高,目前能源价格的上涨主要由化肥厂家和渠道消化,暂未传递到种植环节。

详细解读:

低温、多雨造成叶类蔬菜减产约30%,价格涨幅明显。低温出现在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气温类比于冬季,造成蔬菜长势缓慢,上市时间推迟,由正常情况下的40天上市,延长为50天;同期雨水增多,叶类蔬菜由于根系较弱、露天生长而容易受灾。低温和雨水两方面原因造成叶类蔬菜减产了约30%,进一步导致菠菜、香菜等叶类蔬菜的价格出现明显增幅。

低温、多雨导致多地茄果类蔬菜坐果率低,价格上涨后有所回落。同样因为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期间的低温、多雨,山东、河南、辽宁、河北等地的茄果类蔬菜坐果率很低,造成明显减产。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茄果类蔬菜的价格在此期间有较大涨幅,如西红柿价格涨至8元/斤,价格目前有所回落,降至4元/斤左右。

低温、多雨扭转葱姜蒜类蔬菜价格的下滑态势,价格回升至历史高价的80%。葱姜蒜类蔬菜的价格从年后至九月中旬一直呈现下滑态势,受全国疫情影响,端午节对蔬菜价格上涨的 *** 作用并未显现。从九月下旬开始,因为雨水多,气温低,高能源价格影响肥料等农资价格,葱类的价格回升至8元/斤,是年初10/斤的80%。区域不同、蔬菜种类不同,蔬菜价格涨幅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蔬菜减产了20%-30%。

劳动力占蔬菜成本高,且人工成本上升。云南的蔬菜基地里,人工成本占蔬菜成本的50%,并且人工成本增长了 20%,山东寿光增幅更大一些。原因在于人口的深度老龄化,并且年轻人进入农业的较少,造成了农业上的“用工荒”,人工成本上升。云南出现返乡从事种植业的年轻人,但种植技术落后于寿光。在南方的云南,疫情之后,蔬菜价格上涨,从江浙务工回归种地的人员增多,但云南在种植技术等方面落后了寿光约10年,产量不稳定,风险较大,云南的蔬菜产量与寿光相差一半左右,如云南的工棚产量在8000斤左右,寿光地区的温室大棚,大西红柿产量在20000斤左右,小西红柿产量在30000斤左右,辽宁地区短黄瓜产量在40000斤左右,茄子产量在40000斤。

能源方面,十月份电力供应紧张,农药、肥料价格受到影响。从三月份,尿素价格上涨,原因是印度的招标,尿素价格上涨了50%,年初一袋(40公斤)75元,现已涨至150元左右,吨价原先是1700元,现在涨到了3100元,复合肥每吨平均涨价1000元,这些价格上涨让南方的叶菜基地有明显压力感,但北方大棚的农户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因为北方蔬菜使用的是氮磷元素,加上渠道和厂家的毛利率较高,可以消化这部分价格上涨,因此价格上涨还没有传导至农户手里,可能明年年初价格上涨才会影响到农户。煤电等能源只是影响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的价格,北方大棚基本上不需要用煤,取暖靠日光。

受前期疫情和雨水抑制的蔬菜消费出现反弹。正常情况下,从今年年后叶菜价格应该从高位到低位落,到端午节时蔬菜价格应有小幅上涨,但今年端午节并没有上涨,是因为受到广州、江苏、张家界、郑州的疫情影响,疫情阻断了跨区域销售,后又有大范围雨水,因此蔬菜价格一直降低至9月20日,云南很多蔬菜甚至直接打到了地里,因此现在蔬菜价格的上涨是一个反弹。

三类蔬菜大棚的成本结构各异。之一类大棚占地一亩种植七分,主要是老年人(60岁以上,75岁以下)种植,占比15%左右;占比较大的大棚是占地两亩种植1亩6左右,主要是40-55岁农民,一家有2-3个棚,一个棚的年收入约8万元,成本投入约2万5,因此2个棚收入约16万元,纯收入10万元左右(不计算人工的情况下,只靠自身劳动,成本是农药和肥料支出)。目前的发展较快的大棚类型是,一个棚占地3亩、5亩,甚至是10亩,机械化程度比较高(自动调节温湿度、浇水等),一亩地投入约10万,成本较高,主要依靠 *** 的投资和科研实力,以年轻人种植为主。

问答环节:

Q:气象灾害造成了蔬菜减产,请问是否有量化的数据?

A: 同期减产20-30%。

Q: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并且人工成本占蔬菜成本的比重较大,达到了50%,人工成本今年也有20%的同比增长,是蔬菜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人工成本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A:农村存在人口深度的老龄化,当前的种植农户大都是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但当前已步入老龄化阶段,再加上60年代初经历的三年自然灾害导致了现在60岁适龄人口较少,劳动力出现了较大缺口。此外,年轻一代的人大都奔赴于大城市工作,很少留在家乡从事父辈的蔬菜种植工作。劳动人员主要是短期工,特点是流动快,通胀压力之下低价难以 *** 到工人。

Q:疫情之下,全国蔬菜的跨区调运存在一些障碍,可能对供给端有影响,您在一线有相关的观察吗?

A:今年的疫情反弹出现在 6月份的广州,首先是蔬菜不好跨区调运,其次疫情之下餐饮消费减少,从而抑制蔬菜消费,因此蔬菜价格下降。正常情况下,是蔬菜价格从正月十五过后有所回落,在端午节期间有小幅上涨,然后再次回落,至中秋节进入秋季后再次有上涨,然而今年的情况是从正月二十到9月20日,蔬菜价格一直在下降,9月20日之后,才开始上涨,因此蔬菜价格被抑制的时间过长。

Q:传统大棚是日光棚,没有能源消耗,新式大棚存在能源消耗,两种大棚现在的比例如何,这个比例的变化趋势如何?如果未来新式大棚的占比变高,能源价格的上涨,是否会从现在的单一路径,即影响农资成本进而传导到蔬菜价格,扩展到两条路径,即大棚的种植的能源消耗成本的提升也会推动大棚蔬菜的价格?

A:在寿光,传统大棚中占地1亩以下,由老年人种植,占比15%,几乎被淘汰。占地2亩左右的占比60%,这种大棚不需要煤电能源;新建的、占地10亩左右的,占比达到25%,对能源消耗也很少,只需要用少量电,几乎不用煤。未来趋势是上述第三种的新建大棚会增多,其机械化程度高,可以减少劳动力使用,降低人工成本。

因此能源主要还是通过影响农资,即肥料和农药,来影响蔬菜价格。通过影响大棚的能源消耗,进而对蔬菜价格造成的影响较小。从总体通货膨胀来看,未来蔬菜价格只会上涨,因为劳动成本较高,并且技术门槛和技术投入也在提高。

Q:蔬菜种植的成本结构情况?

A:叶菜类(以小葱为例):地租1年3000元左右,1年种植5次(平均每次600元),农药300元,肥料300元,拔葱2吨1400元,摘葱200元,占总成本的一半。此外,人工成本也占总成本的一半,寿光现在一个劳动力300元,以前是220-240元,辽宁现在的劳动力成本在200元左右。

Q:蔬菜种子的成本如何?

A:占总成本的6%-8%。

Q:对未来的蔬菜价格行情怎么看?

A:年前的情况:如果气温快速回升,叶菜类的蔬菜涨价不会持续太长,预期15天左右后会有回落,但是年前会有销售高峰,回落比较平缓。茄果类的蔬菜由于种植周期长,所以价格相对稳定,只要没有恶劣的天气,不会出现大涨大落。

Q:年后会不会随着气温的回升以及蔬菜产量的提升,价格产生回落?

A:叶菜类的蔬菜由于种植周期短,所以年后叶菜类的价格会回落;茄果类的蔬菜由于消费减少也会有所回落。

菜价上涨的真正原因,菜价上涨的真实原因-第1张图片-

Q:电力供应紧张,对于农资企业的生产有什么影响?对农资价格的影响如何?

A:电力供应紧张,会导致农资企业的农药生产出现短缺,但是由于是淡季,加上企业有库存,所以最终在农户这里没有造成农药价格的上涨,预期明年三月会涨,龙头企业的价格涨幅可以达到30-40%。肥料价格受印度招标的影响已经上涨,尿素的价格由1700元涨到现在的3100元,后续价格上涨可能有抑制,复合肥平均涨价1000元,南方蔬菜的价格受此影响有所上涨。但是电力供应紧张不会一直持续下去,预计明年3月份电力供应紧张会结束,恢复正常的状态。

Q: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可能会导致冷冬,这种极端的情况会不会导致蔬菜的价格进一步上涨?往年有没有遇到冷冬的情况?

A:一旦出现冷冬,影响会很大。由于南方的蔬菜都是露地种植的,冷冬会使得蔬菜大区域的冻坏,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进而造成蔬菜价格的上涨。2009年、2005年、2008年出现过这种极端情况,但是整体的影响时间不会太长。

“菜比肉贵”,蔬菜“身价”翻番!涨价原因找到了……

最近几天,常常有人聊到菜价的问题,

不少人都说,

现在吃青菜,要比吃肉还要贵。

蔬菜价格一路飙升,

似乎没有停下或下降的趋势。

《新闻夜航》记者来到超市,

分别对蔬菜的价格做了走访调查。


在哈尔滨的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内,

记者发现,

蔬菜的价格确实不低,

涨幅也是比较明显。



以销量更大的“老三样”为例,

半个月前秋菜“老三样”的行情是:

土豆1元/斤、

大白菜0.55元/斤、

大葱1.5元/斤。


现在单卖的“老三样”价格上涨为:

土豆单价1.5元/斤、

大白菜单价0.99元/斤、

大葱单价更是达到了5元/斤。



其他蔬菜也有部分价格上涨,

菠菜9.9元/斤、茄子4.5元/斤。



记者又了解了猪肉的价格,

发现部分菜价确实高于肉价

也应了大家所说的“菜比肉贵”这句话。


  • 记者:现在肉价是什么样的?
  • 销售员:特价肉是8.99元/斤,三斤以上还特价7.9元/斤。精五花肉是16.9元/斤,精里脊是13.9元/斤。



哈尔滨市民 高先生

感觉现在菜比肉贵,比原来得贵三分之一。




哈尔滨市民 王女士

像西兰花、黄瓜、豆角啊,涨价都挺厉害,都是在原有价格基础上涨一倍还多。




哈尔滨市民 李女士

茄子前一段时间就两块多,现在更便宜4.49元,还有生菜、香菜都涨了,幅度比较大一些。




哈尔滨市民 刘女士

像那个香菜,刚才我买的就非常贵了,十块多钱一斤,吃肉和鸡蛋都比青菜便宜。




哈尔滨市民 陈女士

之前菠菜才四块多钱,三块多钱,现在九块九了。


虽然蔬菜价格涨幅比较大,

但是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

蔬菜是生活必需品,

价格上涨幅度也在承受范围之内,

大家也都能够理解菜价上涨的情况。



哈尔滨市民 王女士

每天也得吃菜,也不能老吃那“老三样”,也得换换样。



哈尔滨市民 李女士

价格承受得了,完全可以。



哈尔滨市民 刘女士

该吃也得吃啊,老百姓过日子就得这样,涨价是正常的,因为现在已经进入冬季了,菜价贵点也是正常,理解。



比优特超市 工作人员 李永明

现在我们超市菜价是整体上涨的趋势,比如说菠菜、西兰花、香菜,价格上涨幅度相对来说比较大,虽然蔬菜价格整体上涨,但是老百姓购买的热情,以及我们的销量都没有降低,我们的货源也是充足的,保证老百姓能买到想要的商品。




随着气温下降,

哈尔滨市地产蔬菜基本退出市场,

外埠蔬菜市场占有量持续增加,

受物流成本、产区菜价上涨等因素影响,

哈尔滨市蔬菜价格进入季节性上涨阶段。


哈尔滨市商务局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 工作人员 孙治华

上周我市蔬菜价格有一定的涨幅,超市零售平均价格8.09元/公斤,环比上涨8.3%,其中白萝卜、芹菜和大葱上涨幅度较大。一方面从市场运行规律来看,每年秋季蔬菜价格都呈现上涨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北菜南调,以及运费上涨等原因,导致今年蔬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版权归新闻夜航所有,如需引用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标签: 菜价 上涨 原因 真正 真实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