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申遗成功时间(良渚申遗成功后怎么规划)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2 0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良渚申遗成功时间,以及良渚申遗成功后怎么规划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和申遗成功的意义
  2. 良渚遗址被发现后是怎么申遗成功的,背后有什么辛酸经历
  3.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是在哪一年
  4. 中国文明是3000还是5000年,与良渚申遗成功有何关联

一、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和申遗成功的意义

1、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和申遗成功的意义:

2、在国家起源层面,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和申遗成功,再一次证明了,我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古老国家。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表明了它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肯定,意味着它所代表的中华5000多年文明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3、良渚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城墙底部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宽度40—60米,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部分地段地表以上还残留4米多高城墙,共发现六座水门。

4、良渚古城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围,贵族住在城中央的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除了莫角山巨型台址,良渚古城中部位置还有中国新石器时代末期更高等级墓葬—反山墓地。莫角山土台和反山墓地均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考古发现。

二、良渚遗址被发现后是怎么申遗成功的,背后有什么辛酸经历

1、2019年7月6日,中国的考古界又传来一个好消息。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位居世界之一。

2、良渚古城遗址从发现遗址,到申遗成功,这83年期间又发出了什么样的动人故事呢?

3、1936年,一个年仅25年的青年“无意”中发现了良渚遗址。这个青年叫施昕更。施昕更当时在浙江省西湖博物馆从事地质矿产工作。

4、当年,杭州古荡老和山在建造杭州之一公墓时,出土了一些石器,结果引起了浙江省西湖博物馆的注意,他们联合吴越史地研究会合作对遗址进行试掘。结果,参与现场发掘工作的施昕发现有几件器物“似曾相识”,特别是一种长方形有孔的石斧,在他的故乡良渚很常见。他心中一怔,这有什么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5、于是,施昕更回到良渚进行考证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在良渚镇附近棋盘坟的干涸池底发现了一两片“黑色有光的陶片”。

6、后来,在西湖博物馆的支持下,施昕更主持了对良渚遗址进行正式的田野考古发掘。通过连续三次进行发掘,发掘出大量文物,其中石器和陶器500余件,足足两大筐。同时经调查“发现了以良渚镇为中心的十余处遗址”。

7、第二年,也就是1937年,施昕更完成了上万字的《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一书。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发掘经过、收获,还写到:“我们上古的祖先,坚忍的开辟了这广袤的土地,创下了彪炳千秋的文化,我们今日追溯过去,应当如何兢兢业业的延续我们民族的生命与光荣的文化呢?”这本考古报告弥足珍贵,后来尽管经历战乱年代,竟然保留了下来,并且流传至今。考古界对此称之为2个字:奇迹。

8、施昕更在《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中还把“良渚”作为遗址的定名做了说明:“最新的考古报告都以地名为名……我也来仿效一下,遗址因为都在杭县良渚镇附近,名之良渚,也颇适当……”

9、当时因为种种原因,考古学者并未采取“良渚文化”的说法。后来随着江浙一带的诸多文物在考古发掘中出土,有学者逐渐意识到良渚应当属于独立的文化体系。1957年,考古学家夏鼐在《浙江新石器时代文物图象》的序言中指出,良渚等遗址出土的遗物有其独有特色。两年后,1959年,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文物考古队队长会议上,夏鼐又提出了“太湖沿岸和杭州湾的良渚文化”这一说法。

10、随着相关考古工作的推进,良渚古城遗址更多的实物证据被发现。1987年,浙江余杭瑶山发现良渚祭坛和贵族墓地;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和确认,标志着良渚遗址进入都邑考古新阶段。此后,2009年—2012年发现和确认良渚古城外郭城;2009年—2015年则发现和确认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

11、考古学家推算,良渚古城总土方量超过700万立方米,古城外围水坝工程总土方量超过288万立方米,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高度集权、精心规划、统筹组织、长期营建才能完成,这是良渚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

良渚申遗成功时间(良渚申遗成功后怎么规划)-第1张图片-

12、可以说施昕更是良渚遗址的考古和研究奠基人。然而,令人惋惜的是,1939年,施昕更因为感染猩红热而死,年仅28岁。

13、其子孙后代却继承了他的遗志,潜心守护着他末尽事业,再如今施昕更之孙施时英依然在从事着良渚遗址的保护工作。

14、据悉,施时英在良渚工作也已有25年,目前担任良渚遗址管理所副所长。他的工作内容不少是琐碎的事,包含保护区的日常巡查,重点遗址的监测,文物保护宣传等,常常需要在外头跑,不比考古一线轻松。

15、申遗成功,良渚古城遗址向全世界提供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印证了五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

16、听闻良渚申遗成功的喜讯,施时英感动的热泪盈眶,他激动地说:“爷爷的家国情怀深深影响着我,他泉下有知也可以瞑目了。我会尽力守护好良渚遗址,不给他丢脸。”

17、据悉,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不久将正式对外有限开放,其神秘外纱也将展露在世人面前。

三、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是在哪一年

1、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是在2019年7月6日。

2、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凤都路,地处浙西山地丘陵与杭嘉湖平原接壤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

3、良渚古城遗址总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一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分布于长江下游一带,共发现了136个遗址,这里先后发现了高等级墓地、祭坛、玉礼器系统、大型宫殿基址300余处。

4、1996年,良渚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良渚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城墙底部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宽度40—60米,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部分地段地表以上还残留4米多高城墙,共发现六座水门。

6、良渚古城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围,贵族住在城中央的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除了莫角山巨型台址,良渚古城中部位置还有中国新石器时代末期更高等级墓葬—反山墓地。莫角山土台和反山墓地均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考古发现。

四、中国文明是3000还是5000年,与良渚申遗成功有何关联

良渚文明申遗成功,中华文明成功向前推进至五千年。不过我们自己的文明,为什么非要申遗成功才能证明自己文化的合理与合法性呢?这主要与中华文明起源的不确定性与国际认可度有直接关系。

过去中国文明有着三千年历史是国内史学界主流观点,国际公认的文明的标志是“金属器、文字、城市、礼仪性建筑”,在这之前虽然我们的文化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河姆渡人,但文明只能从甲骨文出现的殷商开始算起,距今约3000年,这也是考古学家以及历史学家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出的判断。

而良渚文明1936年被发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与调查,逐渐让世人看清了它的辉煌与灿烂,大量作为礼器的玉器陶器、文字符号、宫殿式的城市结构、城市外的水利工程以及规划有序的陵寝墓地等等都说明其已经是一个成熟发达的文明。经过碳14检测,良渚文明距今约5250-4150年前,中华文明从此可以光明正大的向前推进至5000年,而这刚好可以追溯到神话中大禹治水时期。

虽然良渚文明的考古发现已经足以证明中华文明可以向前推进至5000年,但这并不代表着国际社会就会承认我们。众所周知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都要比中华文明早,但只有我们传承下来了。一旦承认良渚文明的考古发现,那么就等于承认中华文明的优越性以及传承性,这对于某些傲慢的西方人来说并不能够接受。

而现在良渚文明申遗成功,代表着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认可。不论人们有何种看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是具有权威性的,被国际主流学术界所认可的“尚方宝剑”。从此我们就可以骄傲地说自己有5000年文明历史啦。

当然考古事业仍在继续,未来的考古发现兴许还会将我们的文明向前推进,大家拭目以待吧!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良渚 成功 申遗 规划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