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麻涌镇“鲜美麻涌”生态美食区域品牌发布会成功举办,油盐蒸鱼虾蟹、禾虫焗蛋、冬瓜干蒸骟鸡、清汤鱼包……麻涌十大经典美食被厨师接连端上现场,用美食振兴乡村的序幕就此拉开。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二级调研员曾玉如、麻涌镇党委委员黄伟雄等领导参加了活动。黄伟雄在致辞中表示,麻涌树立“鲜美麻涌”生态美食旅游区域品牌,选定了“鲜美麻涌”十大经典美食,讲好麻涌美食文化故事,令“东江寻鲜来麻涌”深入人心,以特色美食文化赋能全域旅游,激活文旅发展、乡村振兴的新热点。
一个品牌:“鲜美麻涌”展现麻涌美味
今年初,麻涌镇启动“美食振兴乡村”项目,推出“鲜美麻涌”生态美食旅游区域品牌,挖掘一批极具代表性的水乡特色菜,并列入麻涌镇实施全域旅游“九个一”工程的创新举措之一。
项目通过深挖本土美食文化内涵,讲好麻涌美食文化故事,打造生态美食旅游区域品牌,通过“麻涌味道”更好传播“麻涌印象”、让人留下“麻涌记忆”,开辟全域旅游“麻涌路径”,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麻涌镇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项目成果,打造“鲜美麻涌”生态美食旅游区域品牌,用高标准、高质量定义麻涌美食。
三种食材:“麻涌味道”撩动味蕾
在这次活动上,麻涌镇推出了咸淡水河鲜、冬瓜干、香蕉三大地方特色食材,进一步助力“鲜美麻涌”的品牌打造,留住市民的大美乡愁。
作为全国文明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麻涌人杰地灵、物产丰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香蕉、水稻、瓜果等食物种植历史悠久,其中,麻涌香蕉更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远近驰名。
“游以食为先”,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的不断推进,麻涌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挖掘、培育和弘扬地方美食文化,打造了“河鲜宴”“香蕉宴”等地道美食,做好做实“好吃”与“好玩”两篇文章,促进美食与旅游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
十大美食:“粤菜名厨”强强联合
今年初,麻涌镇邀请广东省粤菜专家梁灿然、陈志雄,知名顺德美食民间学者廖锡祥,东莞市粤菜名厨谭震洪,专业美食文化策划人邓展略等美食领域专业人士组成“麻涌镇美食振兴乡村”项目专家组,以东莞市谭震洪粤菜师傅名厨工作室为基地,围绕主题深度挖掘麻涌美食内涵,重点梳理麻涌美食文化脉络,紧张而有序地开展了系列工作,深度探索美食振兴乡村新路径。
今年以来,项目组织了多场专家论证会和美食试菜会,梳理了麻涌代表性的地方特色食材,定义了麻涌美食的基本概念,总结了麻涌美食的风味特点,概括了麻涌美食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并选定油盐蒸鱼虾蟹(游戏人间)、禾虫焗蛋(久别重逢)、冬瓜干蒸骟鸡(凤舞云翔)、清汤鱼包(一手包办)、香煎白鸽鱼拼凤尾鱼(情投意合)、麻涌香蕉焖稻田鸭(一招制胜)、滋味蟛蜞粥(乐在其中)、蕉蕾煎蛋(初恋情人)、水乡蒸三干(三国演义)、华阳湖龙船饭(赛龙夺锦)等菜式为首批“鲜美麻涌”十大经典美食。
此外,专家组围绕十道经典美食菜式开展了烹饪技艺标准化工作,在总结麻涌传统美食烹饪技艺精粹的同时,围绕“色、香、味、形、器”五大美食要素,全面提升菜式的综合水平,编撰了《“鲜美麻涌”十大经典美食烹饪技艺标准化教程》,拍摄菜式 *** 教学视频,为麻涌美食振兴乡村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家餐厅:构建“鲜美麻涌”体验窗口
今年6月,麻涌启动了“鲜美麻涌”经典美食餐厅评选工作。通过前期发动、集中培训、到店指导、审核评选等系列工作,最终评选出勤勤喜宴、麻一农庄、华阳湖聚龙阁、麻涌大众滔记鱼锅、古梅牛蹄、角尾渔邨、黎克松海鲜餐厅等七家“鲜美麻涌”经典美食餐厅,并以此为基础,高标准高质量推广麻涌美食,传播麻涌美食文化,全面树立“鲜美麻涌”生态美食旅游区域品牌。
【记者】卢真伟
【通讯员】麻宣
【作者】 卢真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中国最会吃粥的省份,热爱不舍昼夜极物君语:
广东人,爱粥如痴,不舍昼夜。
早上八点,街头小食店逐渐开始忙碌,临街的灶头呼呼作响,催促行人落座吃粥。
柜台递来点单小纸条,煮粥伙计心领神会,三下五除二将一碗碗生菜牛肉粥、鱼片粥、猪肝粥快速烹出,上桌时鲜美得还冒着泡儿。
凌晨四点,未必有人在打铁,但往往还有广东人在吃粥。海鲜市场边、屠宰场旁的大排档,总能看到刚刚出水的鲜虾猛蟹、猪肉猪杂,统统被安排进了粥锅里。
排档简陋的装潢、摇曳的风扇、杂乱的厅堂,在这锅豪华至极的粥面前根本无关紧要。看食客们啜饮着粥,眉头缓缓舒张、眼睛享受地闭上,热闹,却又有些安详。
一碗绵绵的粥,广东人可以从夕阳西下吃到东方既白,日日如此,粥而复始。
假如你随便走进一家吃粥小店,你一定会惊叹于广东人的宗族意识之强,因为墙上粥品选择之密集、可加配料之多,仿佛把粥家的整个族谱都给你列了出来。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在广东,没有任何食材可以在一锅粥面前全身而退。
「柴鱼花生粥」
中山人之挚爱。
晒干后硬得像柴火的鳕鱼,用锤子轻轻锤松,撕成小块后伴着花生熬粥。海里游的鲜活和地里藏的爽脆,在粥煲里相见恨晚,清香与鲜甜惺惺相惜,越吃越有味。
「徐闻羊粥」
来自“菠萝的海”——湛江徐闻。徐闻人发扬吃货精神,取当地特产黑山羊之羊肉羊骨,加上中药材吊出高汤,再加米奢侈地煮出了一锅清鲜不油的绝佳好粥。
一份粥,配上一碟淋满鲜榨花生油的嫩羊肉,一根油条和一碟辣椒豉油小料,什么叫天作之合?这就叫天作之合。
「顺德水蛇粥」
佛山顺德著名“黑暗料理”,听着叫人发怵,吃着却鲜到让人满地找眉毛。
大厨如庖丁解牛般将水蛇细细拆成蛇杂、蛇段、蛇皮,丢进粥底猛火快煮。蛇肉的清甜口感在姜丝、红枣和陈皮的逗引下探头“出洞”,一遇粥底便化龙。
偌大个广东,还有茂名的水东鸭粥、东莞的蟛蜞粥、汕尾的麻鱼粥……简直无奇不有,无所不煲。
好料,要配好粥底。
一锅至少熬煮过两、三小时的粥底,是广东人对形形 *** 的食材最基本的尊重。
广东煮粥界“铁三角”,生滚粥、老火粥、明火粥。
兵贵神速的生滚粥,要在极短的烹制时间里,将新鲜食材在白粥粥底里生生滚熟。绵滑而滚烫的粥水按下快门,食材的鲜味瞬间定格,直至送上舌尖依然鲜灵动人。如鲜鱼片、牛肉片等讲究嫩滑口感的食材,最适合生滚。
功力深厚的老火粥,则以浓稠度见长。各式食材,需从一开始就与米、水一并下锅熬煮,大火烧开逼出滋味,再转小火细熬,使煲里的味道在缠绵中融为一体。按广东人的说法,像是羊肉、咸猪骨这样的食材就得用老火粥来熬,那才叫“出味”。
三大天王之明火粥,喜爱单打独斗、常以白粥姿态出击。
“明火”顾名思义,煮制时要以猛火相逼,不加盖地保持数小时沸腾不息,令煮出来的粥米花爆开、释出胶胶糯糯的“米油”。
熬粥时加花生油、腐竹碎乃至皮蛋碎,是广东师傅们促成米花爆开的特殊技巧。正如吃货袁枚所讲,达到“水米融洽,柔腻如一”的状态,才是一碗完美的明火粥应有的模样。
以前听一位老太太半开玩笑地回忆,以前都是“吃不起饭才食粥”,现在日子好了,各种料加得富富足足,忆苦思甜。大清早六点,就能在茶楼看到老人家们盯着餐单上来回扫视,思考着“昨天食咗淮山百合粥,今日轮到菜干猪骨粥还是艇仔粥”的世纪难题。
四季如夏的岭南,粥水也是广东人补水解乏的上上选。
相对清淡的粥水底味,和食材百搭,既能解苦夏的食欲不振,又能在寒冷的冬夜里暖和躯体,让它再次开始温柔流动。
“有粥食粥,有饭食饭”,在广东,是“吃得咸鱼抵得渴”的随遇而安,这是兄弟交情,也是夜粥江湖。
旧时,习武徒弟都在师父家练功。白天练手法,夜里枯站桩,一天下来,累得咬牙切齿,饿得饥肠辘辘。
说时迟那时快,师母款款端出一锅焖透了的老火粥,师徒间又能化作一团和气,其乐融融吃粥做宵夜,什么疲劳幽怨,早都云散烟消啦。
鞭子与糖果并举,广东武术师傅堪称教育大师。
“食过下夜粥”在广东话里意指练家子。现在,虽已不练拳脚,但在广东公认最拼的地方——潮汕,依然热衷用一锅夜粥来致敬奋力打拼的夜归人。
跟广式粥底不同,粒粒分明、特立独行的潮式粥底自成一派,在这里,它有了新的名字:“糜(mue)”。
红遍全国的海鲜砂锅粥归类为“芳糜”,以用料丰盛、滋味鲜美见长;而白粥则为“白糜”,朴实无华不造作,米浆之鲜稠与米粒之嚼劲并具。
勾引潮汕人夜不归家,也要往潮汕砂锅店走的,不止潮汕的糜香,更要怪这上百种“打冷”的迷人炫目。
潮汕夜宵大排档的显眼处,总能见到一字排开的打冷盘子。卤鹅、卤猪蹄、卤豆干,挨挨挤挤;巴浪鱼、大眼鸡和薄壳米面面相觑;腌膏蟹、腌虾姑和咸菜摩肩擦踵;炒大肠、猪尾炖豆仁和春菜煲抱作一团……
“一鲜、二熟、三干、四咸、五腌”潮汕的饮食风格,在潮汕人的夜粥小菜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夜深了,广州城区渐归沉寂,而在番禺区,仍有一群“夜蒲”老饕为粥坚守
深夜11点,是广州市规定的屠宰场可以开工的时点。附近夜宵排档老板们,早早三五成群地等着新鲜猪杂驾临。毕竟自家店里还有五六十张嗷嗷待哺的嘴巴,正等着他们那碗猪杂粥呢。
披星戴月、满载而归的老板乍一露头,食客们当即一拥而上,目光紧锁在老板不紧不慢地整理着的猪润、竹肠、大肠、猪利……
在群雄窥伺之下,猪杂可谓“转瞬即逝”。食客们不得不突出重围、怒抢猪杂,而后嘱咐老板娘速速生滚上桌。
“猪杂滚两滚,神仙企唔稳”,少顷,让神明也腿软的销魂美粥登场。脆爽与温柔共冶一锅,大米淀粉的胶质将新鲜猪杂的滋味严实裹住,加上几缕葱姜枸杞叶点缀,更是绝妙。
见此情此景,食客们早已顾不得粥水是否滚烫。一时,排档里此起彼伏的“呼噜噜”吸粥声似和声般奏响,如听仙乐耳暂明。
不得不感谢这锅粥,在深夜还能让饥饿的灵魂们接着奏乐接着舞。
睡眼惺忪的打工人,用一碗皮蛋瘦肉粥(另加碟肠粉)开始的新一天的朋克养生。
皮蛋性凉,瘦肉强身,粥水润肠。再掺上一点提神醒胃的胡椒粉,堪称阴阳调和,以食为养。
甲方多难缠,同事多难处,方案改多晚……一时都无关紧要了。因为在新的一天,打工人已经从一碗皮蛋瘦肉粥里重获新生。
在刚刚破晓的顺德,退休的街坊们也习惯在街角的小食店用生滚粥开启全新一天。
“达叔早晨,照旧猪肝粥?等等我揾(找)下你支红荔!”店主见了熟客进门,一边吆喝后厨开始煮粥,一边心照不宣地翻找着客户寄存在店里的酒。
选一家顺德粥铺,不用上大X点评,看柜子里九江双蒸和红荔米酒瓶有多少就行,那就是街坊们相赠的一面面锦旗。
动辄二三十年的小店,岁月早就斑驳了招牌,循着店名去找,恐怕只会查无此人,唯余人情粥味,沉淀至今。
广东人吃粥,不舍昼夜。
饮粥时间虽有差异,
但不论何时,
广东人的粥煲里,
始终生滚着对生活的热爱,
慢焖着光阴的滋味,
绽放着 *** 的花火,
也许这,才是广东人熬粥好吃的奥秘所在吧。
至于你问我广东人中午吃不吃粥?
那也是可选的喔。
END
来源:极物
吴川富豪深爱的一种家乡小食,不值几个钱,却胜过山珍海味如果说人分三六九等,湛江的蟹也分三六九等,更高级的当然是膏蟹、花蟹,膏蟹中又以黄油蟹最为至尊,掩仔蟹也是膏蟹中的精品。花蟹以大花蟹最为肥美清甜。大闸蟹也算上等的,虽然湛江本地不产,但也有市场,吃大闸蟹主要吃膏黄,肉太少又干,湛江人看不上。其次是红蟹、石蟹,最差的是毛蟹,壳硬肉少。不过,还有比毛蟹更低等的,那就是沙滩上到处钻洞的蟛蜞了。
沙滩上随处可见的蟛蜞仔
说起蟛蜞仔,沿海一带的滩涂或毗接的水稻潮田中爬得到处都是。靠海的渔村都有,在滩涂上追逐捕捉蟛蜞,是渔村孩子们更大的乐趣之一。湛江的蟛蜞,以黄坡和吴阳的芷寮、限口一带的最为出名,其实这种小东西在哪里的海边或江边都有,我们遂溪这边的海边也很多。蟛蜞仔个头小小没什么肉,吃起来满嘴碎壳,难以下咽,如果不是有蟛蜞汁这种加工品,作为食材,蟛蜞真的没有存在的意义。
记得小的时候,我妈常到海边抓很多蟛蜞回来,洗干净后,放很多盐、酒,用石臼或石磨碾碎(一般用石臼),最后捣成浆状,滤去壳渣便成了蟛蜞汁。然后,我妈将这些汁装进一个瓦瓮内,用灰泥浆或红泥浆密封住瓮口,贮放在阴凉干燥处。一段时间后,瓮内蟛蜞汁发酵成熟,开封取食,浓香扑鼻,令人食欲大振。
我妈说,蟛蜞汁放得越久越好。以前民间常把一坛坛蟛蜞汁用红泥封严盖,再用塑料布包裹整只坛,然后埋于庭院里,让人在上面行走。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再挖出来,味道更加鲜美,化痰祛积的功效更胜一筹。湛江人爱吃生猛海鲜,但却能容忍这种年月悠长的海鲜制品,真是一种奇迹。
民间 *** 蟛蜞汁
蟛蜞汁在以前生活贫困的时候,是家里重要的调味品,又咸又鲜香,很适合送粥送饭,或是蘸豆叶、番薯苗或豆腐,特别是蘸豆叶,那简直是绝配。就这样,一点点蟛蜞汁便能送一大碗饭一大碗粥,节约了菜肉,所以深受穷人家庭欢迎。
蟛蜞酱是蟛蜞汁未过滤之制品,跟虾酱口感差不多,可以用来做菜,炒通心菜,炒豆角,都很好吃。那咸鲜的味道,远远闻着似乎有一点“臭”,但细细品来,却有一种大海的醇香。蟛蜞汁蒸猪肉,尤其是蒸那种半肥瘦的乡下肥猪肉。这猪肉蒸过后,夹着浓郁的咸香味道,与米饭一起落肚,好味又补身。
在老百姓眼中,蟛蜞汁是比山珍海味都还要好的东西。一位记者说过,他采访过的亿万身家的吴川大老板,在外应酬吃豪华大餐,请人吃上万元的宴席,其实如同嚼蜡。回到家里,大老板脱去西装,换上拖鞋,舀上一碗白粥就着一碟蟛蜞汁、咸虾、咸瓜、酸菜或菜头儿吃得不亦乐乎。
蟛蜞汁不但能送饭,也有一定的食疗功效,可下气化痰、去积腻,助消化。小孩子如果胃口不好,加一点蟛蜞汁到粥里,吃了就会开胃。
相传林召棠在上京考试时,随身带上家乡的特产螃蜞汁食用,有一天傍晚在用膳时被皇叔见到,林召棠向皇叔禀报了螃蜞的形状、加工 *** 和对人体的好处,并赠送半瓦缸螃蜞汁给皇叔。皇叔因患有肠胃病和尿频,食用后症状有了明显改善,故此吴阳的螃蜞汁在京华名声雀起。
湛江特产蟛蜞汁
我妈也跟我讲了一个故事:以前的有钱的人有咸鸭蛋吃, 穷人只能去海边抓不要钱的蟛蜞仔做成汁,送饭吃,用筷子沾一点汁,可以送一大口饭。后来,有钱人的咸鸭蛋吃多了,越吃越体弱多病;吃蟛蜞汁的穷人,反而皮肤越来越红润,有血色,身体也越来越强壮。这就是神奇的蟛蜞汁的功效!
其实,蟛蜞酱蟛蜞汁也是福建的传统美食。福州闽江流域辛勤的水乡农民秋冬季节农闲时便在干净的江岸边捕捉到蟛蜞,用清水养净,除去尾部,加上黄酒,酒糟,味精,糖等辅料,用石磨碾成酱,加入适量食盐,就成为美味可口的佐料。在福州地区,蟛蜞酱是婚宴酒席的必备美食。
由于大部分湛江人的祖先来自福建,我们不禁会问:是祖先将这一平民美食带入了雷州半岛,还是湛江人民自创了这一美食?已经无从得知。关于湛江的民间美食——蟛蜞汁,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喔。
赏秋品美食 麻涌在等你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近日,农业农村部推介了2019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 *** (秋季)精品景点线路,我市“麻涌镇水乡美食休闲游线路”位列之一,其中包含4个精品点,妥妥地帮大家解决了“周末去哪儿”的选择困难症。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好玩好吃的吧。
华阳湖:赏湖光尝河鲜宴
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3000多亩,湿地率为83.91%,水域面积800多亩,拥有水上绿道项目和绕湖骑行路线,是一个集休闲旅游、农耕体验、科普文化认知与城市生态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岭南水乡生态湿地公园。公园内开设了“花海漂游”“光影水秀剧场”、脚踏船、水上巴士、华阳湖夜景游等游乐项目,还可在月满楼享用“全蕉宴”“河鲜宴”等水乡特色菜。
古梅生态园:适合亲子游
古梅生态农业园占地约500亩,分为家庭特色农场、瓜果蔬菜种植区、生态养殖区、四季主题花卉区、农产品展示中心和公共绿化区及配套设施区,是一个集主题度假、水乡休闲、园林观光、农业体验、乡村餐饮于一体的新概念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园区。来此可品尝“枣红糯”水,体验抓鸭子、亲子捕鱼、盆栽种植等亲子娱乐活动。园区内有多达500个品种的优质农产品。游园后,可在创客坊享用晚餐,享美食、赏美景,亦可在中大创客坊夜市一条街寻味特色小吃。
古梅乡韵:感受地道香蕉文化
“古梅乡韵”乡村游实现与华阳湖湿地公园、“香飘四季”乡村游相联通,呈现“水水相通、路随水走”的生态特色景观。其串联竹松雷公祠、军城、麻二香蕉文化园、兰陵古戏台、魁楼等特色人文景点。其中,竹松雷公祠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为村史文物展览馆;麻二香蕉文化园体现香蕉种植实物与雕塑相互映衬、互为说明;麻一农庄曾获“寻味东莞”之“美丽乡村·粤菜师傅烹饪电视大赛”优胜奖。
白房子民宿群:住民宿吃水乡美食
白房子坐落在新基村莫氏祠堂旁,已有民宿60余栋,面积约8000平方米,是岭南水乡地区规模更大的民宿群,“北舍艺宿”“有弦”“小团圆”“天空之城”等民宿都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其中“白房子水乡无边(新基)创客基地”获授“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称号。来到新基村,可别忘了尝尝水乡人家做的地道的蟛蜞粥、香蕉紫菜糖水,还有鸭尾鱼包。
名菜细品|道滘名菜瓦煲地麻鸡背后的故事一道名菜,一段传奇。东莞道滘镇不但景色优美,美食更是声名远播。据了解,道滘十大名菜品鉴季暨美食风物展将在10月1日启动。那么,备受关注的道滘"十大名菜"有哪些,又具有何种的特色和魅力?
道滘十大名菜包括:
禾花鲤炊饭
金针头蟛蜞汤
古法卤鱼头
瓦煲地麻鸡
田螺青头鸭
蚬贝上口冬瓜干
道滘三宝
河鲜爆齐眉米
咸扒豆角炒腩肉
蟛蜞肉丸粥
接下来,南方+记者解密瓦煲地麻鸡这一道滘名菜背后的故事。
【麻鸡入瓮腌香厚,放箸未觉盘已空。】
相传南越王赵佗不但爱吃生猛海鲜,也特别喜欢吃禽类。一次南越王乘船经过东莞一带时突感腹中饥饿,要求同行随从立即靠岸备饭。随从准备不及,心中大惊。他知道南越王对食物颇为挑剔,随便弄一些寻常吃食自是糊弄不过。于是他赶紧在岸边找到一个村民,要求他赶紧做出美食献上,不然就要杀头。这个村民没有办法,只能急中生智将一只自养的麻鸡收拾干净,和调料一同放入瓦煲煲熟。没想到这道菜肴竟肉香四溢,口感嫩滑,连吃惯了山珍海味的赵佗都赞不绝口。后来,瓦煲地麻鸡这道特色菜逐渐流传开来。近年来当地老百姓不断改良完善,最终成为道滘镇享誉四方的一道名菜。
【瓦煲地麻鸡是这样做的 】
主食材:走地麻鸡1500克
配料:姜片100克,香葱100克
调料:酱油300克,冰糖50克
*** 流程之一:把鸡杀洗干净,吊干水分,用少份姜葱、酱油腌10-15分钟
*** 流程之二:油、葱、姜、酱油、冰糖调好味后,放入腌制过的鸡焗40分钟
*** 流程之三:将鸡肉切好摆盘
*** 这道菜时,厨师把鸡杀洗干净,吊干水分,用少份姜葱、酱油腌10-15分钟;将瓦煲烧热,放油、葱、姜、500克兑水的酱油、冰糖调好味后,放入整只鸡,大火烧干酱汁后调成文火,每10分钟翻一下鸡,共焗40分钟左右,让味道吸收,肉质熟透,皮色有光泽即可,最后切块摆盘。
据介绍,鸡肉含丰富蛋白质,其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故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较好的蛋白质食品。走地麻鸡采用天然养殖方式,肉质更鲜美,结合瓦煲焗的烹饪方式,使得鸡肉肉质更有弹性,减少营养流失。适合各种人群。
【记者】卢真伟 张珊珊
【设计】孙沛川
【作者】 卢真伟;张珊珊;孙沛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过完肥年,喝粥清肠胃!一煲现熬鲜美“蟛蜞粥”今天,
“搜指仔”要带大家去体验一项,
非常特别的活动!
钓 蟛 蜞
东莞水乡麻涌,
到处都有小河涌,
而蟛蜞就隐藏在涌边的泥洞里,
只需要一块猪肉,
这些蟛蜞就会轻而易举地上钓了。
蟛蜞上钓后,
就是时候去厨房啦哈哈哈~
蟛 蜞 粥
它是东莞水乡麻涌的特色菜,
材料就要选用最新鲜的蟛蜞。
新鲜的蟛蜞有些寒凉和腥味,
这就要在煲粥之前,
先洗干净去腮,
然后再爆香它。
经过猛火热锅的爆炒,
蟛蜞很快就炒好了。
蟛蜞炒好之后,
我们就要先把粥底,
倒进大锅里。
这个粥底不简单,
里面有瘦肉,花生等,
放入蟛蜞后,搅拌均匀,
再煲十五分钟就可以了。
粥底熬得很香,
再加上蟛蜞的鲜味,
味道一级棒!
说起这个水乡菜,
它是环境改变后才有的福利,
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经济环境。
现在的东莞麻涌,
已经变得越来越漂亮,
原来因工业发展而成为污染重地的华阳湖,
已经焕然一新,
变成了国家湿地公园,
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地方。
东莞麻涌镇旅游贸易发展局贸易发展室-林栋力主任:因为环境发展得好,吸引了很多旅客过来,目前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从2018年1月到11月,我们镇吸引的旅客统计数量是452万人次。
据民间传说,近千年前,苏东坡的一次东莞之行,不但捧红了东莞一座寺庙,也让一道名菜名扬四方。这道菜,正是道滘十大名菜之中的咸扒豆角炒腩肉。据了解,道滘十大名菜品鉴季暨美食风物展将在10月1日启动。那么,备受关注的道滘“十大名菜”有哪些,又具有何种的特色和魅力?
道滘十大名菜包括:
禾花鲤炊饭
金针头蟛蜞汤
古法卤鱼头
瓦煲地麻鸡
田螺焖青头鸭
蚬贝上口冬瓜干
道滘三宝
河鲜爆齐眉米
咸扒豆角炒腩肉
蟛蜞肉丸粥
接下来,南方+记者解密咸扒豆角炒腩肉这一道滘名菜背后的故事。
【咸扒豆角常为伴 青春不改正少年】
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东坡在海南儋州获赦北归。众所周知,苏东坡不但是个美食家,也爱钻研佛法。因此途经广州时,他专程前往位于东莞的资福寺。当时东莞只是隶属广州的一个县。东莞县吏素来敬仰苏东坡的才学,专程宴请苏东坡。县吏知道苏东坡爱蟹如命,不但写了20多首与螃蟹有关的诗,还曾有“以诗换蟹”的美谈。然而当时并非螃蟹上市的时节,市场上无蟹可买。县吏突然想到自己小时候常吃的蟛蜞酱,正是堪比新鲜螃蟹的美味。于是他命厨师在一盘看似平常的炒豆角中加入蟛蜞酱。没想到加入蟛蜞酱的豆角出锅时仍然青翠欲滴,可谓是色香味俱佳。果然,苏东坡在席间对这道菜赞不绝口,筷落如雨,连问这道菜的来历。县吏忙答这蟛蜞酱是自己家乡的美味,也被叫做咸扒。苏东坡听后默默牢记,后来好几次跟友人谈起资福寺之行和美味的蟛蜞酱。正是因为有了苏东坡的点赞,资福寺位列广东四大名刹,而蟛蜞酱也一直作为道滘乃至东莞的知名美食备受欢迎,还入选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咸扒豆角炒腩肉干是这样做的 】
主食材:豆角300克、猪腩肉50克
配料:自制蟛蜞酱50克
调料:盐10克,油10克
*** 这道菜时,厨师先将新鲜蟛蜞洗净,进行石磨后腌制两个月成蟛蜞酱。蟛蜞酱是地道的民间调味料,水乡人称之为“咸扒”“咸水渣”,味道浓郁咸香而不带腥味,滑而无微砂感,是一种上等酱料。将腩肉切成1cm的薄度,形状像“日”字型,将豆角洗净切断,每段长度约5cm。先热锅放油,将腩肉下锅炒成金黄色捞出备用,再放热油将蒜蓉炒香,挖1-2勺蟛蜞酱与豆角段爆炒融合一起,等到豆角差不多熟时放入腩肉炒香即可。
据介绍,猪肉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可预防缺铁性贫血,对于提升免疫力,促进细胞代谢、生长发育有更明显的帮助。豆角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健脾补肾等功效。蟛蜞体内的特殊成分还对养肝、治疗肝病有一定的效果。
【记者】卢真伟 张珊珊
【设计】孙沛川
【作者】 卢真伟;张珊珊;孙沛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名菜细品|道滘名菜金针头蟛蜞汤是这样“炼”成的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一个地方最直观的名片,也是当地千百年历史的浓缩。据了解,道滘十大名菜品鉴季暨美食风物展将在10月1日启动。那么,备受关注的道滘"十大名菜"有哪些,又具有何种的特色和魅力?
道滘十大名菜包括:
禾花鲤炊饭
金针头蟛蜞汤
古法卤鱼头
瓦煲地麻鸡
田螺青头鸭
蚬贝上口冬瓜干
道滘三宝
河鲜爆齐眉米
咸扒豆角炒腩肉
蟛蜞肉丸粥
接下来,南方+记者将持续带来道滘“十大名菜”的最新信息。今天,且让我们一同走近名菜——金针头蟛蜞汤。
【蟛蜞数只金针脍,铁骨铮铮力无穷。】
1647年,正值明朝末年。道滘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抗清运动。南明义军将领张家玉在道滘指挥防御,提出要在道滘南边建一座泥城来防御清兵入侵。这时,道滘青年袁炮三从众人中脱颖而出。袁炮三天生臂力过人,在筑城的过程中,他能用托盘大的铁锹挖土,别人分四五次才能运走的泥土,他一次就挑到肩上。最终,众人竟然一夜之间便完成了泥城建设。在筑城过程中,袁炮三展现出的巨力让众人又是敬仰,又是羡慕。有村民在仔细观察中发现,袁炮三常抓一些蟛蜞,然后与金针头一起煲汤喝。这事很快传开,因为蟛蜞和金针头都有药用价值,大家都觉得饮用这种汤水能够像袁炮三这样获得过人的体魄,于是争相仿效。就这样,金针头蟛蜞汤慢慢成为在道滘广受喜爱的一道美味。
【金针头蟛蜞汤是这样“出炉”的 】
主食材:蟛蜞4两,金针头3两,土茯苓2两
配料:玉竹5克,蜜枣1只,陈皮1/4块,龙骨8两
调料:盐,味精各一匙羹,姜片1块
*** 这道菜时,厨师将蟛蜞、金针头、土茯苓食材洗净,金针头切成8cm小段,然后在炖盅中放入蟛蜞、金针头、土茯苓、玉竹、蜜枣、陈皮、龙骨等材料,倒入清水直至水面到锅内八成左右,加入盐、味精各一匙羹,小火慢炖90分钟即可。
*** 流程1:将蟛蜞、金针头、土茯苓食材洗净切片。
*** 流程2:在炖盅中放入洗净后的食材和盐等配料。
*** 流程3:小火慢炖90分钟即可食用。
据介绍,蟛蜞在《本草拾遗》记载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解毒消炎的作用。搭配金针头、玉竹、陈皮,清热解毒、滋阴补脾、利气化湿效果更佳。
【记者】卢真伟 张珊珊
【设计】孙沛川
【作者】 卢真伟;张珊珊;孙沛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蟛蜞粥是何物?东莞麻涌人多图告诉你广东人自然是最会吃的
而对于麻涌人而言
立夏之后肥美的蟛蜞
是整个夏天最值得期待的事情
因为最鲜不过蟛蜞粥!
蟛蜞是东莞水乡极具特色的河鲜之一,如果说什么吃法最为大众和美味,那一定是那一碗蟛蜞粥最抚慰麻涌人的心。一碗蟛蜞粥既能养胃,又处处体现了麻涌人的养生之道和美食灵魂。对于麻涌人而言,去河里钓蟛蜞,然后用钓到的蟛蜞来煮粥是许多人童年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麻涌人之一口吃的蟛蜞粥,一定是家里的那款无法代替的味道。
把蟛蜞处理好焯水后,将姜、葱和蟛蜞爆炒,再放入绵绸的粥里,加入肉末和头菜丝煮10分钟左右即可。
盛夏来麻涌观光,想要品尝麻涌特色,当然少不了来一碗蟛蜞粥。蟛蜞放粥里可以让整锅粥充满了鲜味。
香糯绵软的清粥加上鲜甜的蟛蜞,淡淡鲜香直击味蕾,而且水乡蟛蜞粥有很好的食疗功效,下气化痰,去积腻,助消化,还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非常适合高温的夏天。
虽然蟛蜞并没有一般螃蟹的个大肉多,但它独特的甘香却是螃蟹所没有的!
最香不过椒盐蟛蜞
鲜甜的蟛蜞粥是七月的当红菜系,那么如果椒盐遇上蟛蜞又会撞击出怎样的火花呢?或许这道椒盐蟛蜞可以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新鲜的蟛蜞处理好焯水,再放进油锅里炸至八成熟左右,配上葱花,撒上椒盐一起爆炒,即大功告成!在椒盐的化学反应之下,生成更有味道的产物,带着一丝咸甜汁美。大火爆炒后,蟛蜞的水分紧紧的锁在了肉里,椒盐味充实地渗进了肉里,放嘴里嚼一嚼,马上就能听见口腔里“喀吱”的声响!
当我们在说美食时,其实谈论的是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麻涌人一直把美食当成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来传承,这些所谓的特产和时令美食,他们不仅仅留在麻涌人自己的心中,更希望被所有异乡人知晓,并得到他们的赞赏。
你又吃果蟛蜞粥没?
有没有推荐的好地方呀?
欢迎留言哦~
来源:美丽麻涌
你知道吗,道滘有一种米,因为一段绝美的爱情而得名。而这种米,也成为东莞道滘镇十大名菜的重要食材之一。道滘不但景色优美,美食更是声名远播。据了解,道滘十大名菜品鉴季暨美食风物展将在10月1日启动。那么,备受关注的道滘"十大名菜"有哪些,又具有何种的特色和魅力?
道滘十大名菜包括:
禾花鲤炊饭
金针头蟛蜞汤
古法卤鱼头
瓦煲地麻鸡
田螺焖青头鸭
蚬贝上口冬瓜干
道滘三宝
河鲜爆齐眉米
咸扒豆角炒腩肉
蟛蜞肉丸粥
接下来,南方+记者解密河鲜爆齐眉米这一道滘名菜背后的故事。
【缘来共食齐眉米,恩爱新鲜到白头】
民国年间,道滘一个男子得了一场大病,几年时间久治不愈,家务和农活都靠妻子一人操持。丈夫深陷绝望和愧疚之中,不但向妻子交代后事,还劝她应趁年轻尽早改嫁。妻子却不为所动,反而更加用心照顾丈夫,每日将亲手种的米饭食材等用盘子装好,举案齐眉送到丈夫的病榻之前。丈夫甚是感动,竟然逐渐痊愈,最后夫妻恩爱到老,在道滘传为佳话。而妻子种的这种原被称为白壳的籼稻,后也因为这一爱情故事的缘故,被称为“道滘齐眉米”。到了20世纪初,道滘齐眉米便已名扬粤港澳一带。
【河鲜爆齐眉米是这样做的 】
主食材:齐眉米300克
配料:河虾200克,螃蟹150克,花甲肉2两,鲫鱼8两,冬菇15克,蔬菜20克
调料:精盐15克,鸡精5克
*** 流程之一:齐眉米洗净泡水15分钟,蒸熟后用烤箱或煸锅炒熟直至爆开成米花
*** 流程之二:少量花生油倒入锅内,放香菇、贝肉、虾肉,进行煸炒
*** 流程之三:加入提前熬制的鲜汤煮2分钟,调味加蔬菜煮开
*** 这道菜时,厨师将齐眉米洗净泡水15分钟,蒸熟后用烤箱或煸锅炒熟直至爆开成米花,待用;把处理后的鲫鱼煎两面金黄焦色,放螃蟹、河虾等河鲜食材,加5斤清水40分钟大火烧开,中火慢熬成3斤鲜汤滤渣待用;少量花生油倒入锅内,放香菇、贝肉、虾肉,进行煸炒,加人500克汤水煮2分钟,调味加蔬菜煮开装盘,食用前放齐眉米即可。
据介绍,河鲜、贝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微量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以及增进食欲的作用;河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预防心脑血管问题,是补充蛋白质的佳选,适合各种人群,尤其是食欲不佳、免疫力低下及追求健康的人群。
【记者】卢真伟 张珊珊
【设计】孙沛川
【作者】 卢真伟;张珊珊;孙沛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