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可以浸泡多长时间,中药第二次熬要泡多久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中药可以浸泡多长时间这个问题,中药第二次熬要泡多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药的常识中药浸泡需多长时间
  2. 中药浸泡多长时间为宜
  3. 熬中药前要泡多久,泡的水要换掉吗
  4. 中药熬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5. 中药泡多长时间更好
  6. 熬中药前要浸泡多长时间为宜

一、中药的常识中药浸泡需多长时间

1、中药在煎煮之前浸泡会使药效更好,一般煎煮前浸泡30分-1小时,当然如果夏天气候炎热潮湿时可缩短浸泡时间,10分钟左右就行了,因为容易变质。

2、如果是解表药或攻伐药,比如治感冒发烧的、降火的、祛风湿之类的药在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吃,以免伤胃气,可不必复煎,一天吃1-2剂(如果病情较重的话,甚至3剂)。如果是补益的药就在饭前半小时或一小时吃,一天1剂,复煎,早晚各吃一次

二、中药浸泡多长时间为宜

1.中药煎煮前应先在冷水中浸泡,此步骤对于不同类型的药材所需时间不同。

2.对于花、叶、细茎等质地较疏松的药材,建议浸泡约半小时。

3.对于块根、根茎、种子、果实等质地坚硬的药材,建议浸泡1小时。

4.对于矿石、动物、贝壳类药材,因其质地特殊,需要更长的浸泡时间。

5.然而,浸泡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在夏季,以防药材变质。

6.夏季时,浸泡时间应相应缩短;冬季则可略微延长,总的原则是室温越高,浸泡时间应越短。

7.用于浸泡药材的水应直接用于煎煮,不应倒掉。

三、熬中药前要泡多久,泡的水要换掉吗

熬中药前要泡30分钟至1小时,泡的水不需要换掉。

在熬中药前,将药材浸泡一段时间可以使其中的有效成分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从而提高药效。一般来说,浸泡时间越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就越容易溶解在水中,药效也就越好。对于大多数药材来说,浸泡时间可以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一些比较坚硬的药材,如根茎类药材,可能需要更长的浸泡时间。

在浸泡过程中,虽然水会逐渐变得浑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已经被泡掉。相反,这些成分仍然附着在药材的表面或内部,需要经过熬煮的过程才能将其释放出来。因此,如果想要尽可能地利用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在熬中药前将药材充分浸泡,并在熬煮时将泡水的水和药材一起煮沸。

1、选材和浸泡:选择合适的药材,并用水浸泡,以充分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但不宜超过1小时。

2、火候和时间:熬煮中药时,火候和时间是关键。一般来说,之一煎煮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30-40分钟之间,第二煎煮时间可以稍长一些,大约1小时左右。在熬煮过程中,要保持火候稳定,避免出现火候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3、搅拌和翻动:在熬煮中药的过程中,要经常搅拌和翻动药液,以防止药液烧焦或出现沉淀。这有助于使药材受热均匀,充分释放出其中的有效成分。

四、中药熬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中药熬多长时间更好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到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到15分钟左右。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到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到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到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到30分钟。

一般是种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

有些药方要求一味药或几味药后煎,也就是在其他药煎10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药材久煎无效,如钩藤等;有些药材带有芳香味,久煎降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一般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到10分钟投入锅内。

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到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例如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

中药可以浸泡多长时间,中药第二次熬要泡多久-第1张图片-

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分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浸泡 *** :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煎煮 *** :每剂药煮两次。之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之一煎。煎时更好加盖,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之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之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之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之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更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 *** 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服用 *** :服用 *** 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五、中药泡多长时间更好

1、中药在煎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

2、浸泡时间根据药物而定,花、叶、细茎等质地疏松的药物,浸泡半小时即可;块根、根茎、种子、果实等质地坚硬的药物,应浸泡1小时;而矿物、动物、介壳类药物,浸泡时间需更长。但要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是夏季,以免药物变质。夏天浸泡的时间要短一些,冬天时间则略长一些,总原则就是室温越高浸泡时间越短。浸泡药物的水要直接用来煎药,不能倒掉。

六、熬中药前要浸泡多长时间为宜

1、汤剂是临床最常用的剂型,根据药物性质及病情的差异,应采用不同的煎药 *** .《医学源流论》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2、1煎药用具一般以瓦罐,沙锅为好,搪瓷器具或铝具亦可,忌用铁器,铜器,因为有些药物与铜,铁一起加热之后,会起化学变化,或降低溶解度。煎具容量亦大一些,以利药物翻动,并可避免外溢损耗药液。同时应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过快,使药物有效成分不全释放。

3、2煎药用具以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均可。用水量可视药量,药物质地及煎药时间而定,一般以漫过药面3—5CM为宜,每剂药多煎煮2次,有的煎煮3次,之一煎可适当多些,第二三煎可略少。每次煎得量100-150毫升即可。

4、3煎药火候一般先武火,沸腾后即用文火。解表与泻下之剂,煎煮时间宜短,其火易急,水量易少;补益之剂,箭煮时间易长,其火宜慢,水量宜多。

5、(此剂是后者煎法)如将药煎煮焦枯,则应弃置不用,以防发生不良反映。

6、4煎药 *** 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之后在煎煮,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煎煮时间在药剂沸腾之后20-30分钟,少数须50分钟以上~!(此剂不属这类)。

7、5服药时间《神农本草经》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而现在不粉太清,一般对胃有 *** 饭后吃,没有的在饭前。

8、参考资料: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规划教材-《方剂学》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中药 浸泡 多长 多久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