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道光帝在位时间的一些知识点,和道光帝的人物生平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清十二帝都是谁在位时间都是什么
清朝十二个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1、努尔哈赤:1616年-1626年(在位10年);
2、皇太极:1627年-1643年(在位17年);
3、福临:1644年-1661年(在位18年);
4、玄烨:1662年-1722年(在位61年);
5、胤禛:1723年-1735年(在位13年);
6、弘历: 1736年-1795年(在位60年);
7、颙琰:1796年-1820年(在位25年);
8、旻宁:1821年-1850年(在位30年);
9、奕詝:1851年-1861年(在位11年);
10、载淳:1862年-1874年(在位13年);
11、载湉:1875年-1908年(在位34年);
12、溥仪:1908年-1911年(在位3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割据于关外,为了提升自己的正统性,所以他的年号就是“天命”,以示自己“受命于天”。
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改国号金为“大清”,同时改元“崇德”,表示了皇太极为了与大明争夺天下,必须吸纳汉族的优秀制度、文化,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所谓“崇德”也就是“崇尚德化”。
顺治帝福临时崇祯帝自缢,明亡于李闯之手,吴三桂引多尔衮的八旗入关,清朝从此问鼎中原。为了逐鹿中原,所以特意年号为“顺治”,意思就是“顺利治理”,以期能统一华夏。
顺治帝驾崩后,年幼的玄烨即位,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以康熙为年号就表示了清朝希望能在统一全国后,实现国泰民安,万民康宁,天下兴盛。
在康熙治下,国政兴隆,之后雍亲王胤禛即位。但康熙末年九子夺嫡,胤禛自登位起就流言四起,不但有支持八阿哥的,更有人说康熙实际传位于大将军王十四阿哥。所以,特以年号为“正”,意思是雍亲王入继大统是正当的,也就是“雍正”。
雍正帝扭转了康熙末年的贪腐和亏空,留给了他儿子弘历一个大清盛世,所以弘历的年号是“乾隆”。乾者天也,隆者昌也,乾隆的意思就是“天道昌隆”,反映了大清盛世之境。
乾隆在位六十年,自己主动退位给了儿子嘉亲王颙琰,因为当时乾隆只是当了太上皇,所以新皇即位是值得普天同庆的大事,所以以“嘉庆”为年号,即嘉亲王登基,普天同庆。
嘉庆很早就内定了他的儿子旻宁为继承人,封他为智亲王,所以旻宁即位后,年号为“道光”,意即“大道光明”。
自道光帝起, *** 战争爆发,大清陷入内忧外患之中,所以道光帝的继承人奕詝的年号是“咸丰”,咸就是全部,丰就是丰盛、丰富,咸丰合在一起,意思就是希望普天之下,都能丰衣足食。反映的是大清在内外交困中,渴望能让百姓生活安康。
咸丰帝只有一个独子,即是贵妃叶赫纳拉氏的独子载淳,并留下八大臣辅政。但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联手发动政变,消灭了八大臣,由两宫太后慈安和慈禧垂帘听政,所以他们使用了年号“同治”,即两宫太后与奕等人共理朝政。
同治统治期间,大清更加混乱,太平天国、陕甘回乱、捻军流窜,同治死后,他的弟弟载湉即位,年号“光绪”。光,光复、光大;绪,功业未竟。所谓“光绪”,就是“光复完成未竟之功业”,反映了清朝依然试图重振国力,如洋务运动、百日维新。
溥仪则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年号是“宣统”。宣统即位时,反清浪潮已经席卷全国,以宣统为年号,意思宣告清王朝的正统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二、道光在位多少年
1、道光帝在位30年,在位起止时间为:1820年10月3日-1850年2月25日。
2、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帝亲赴热河秋狝,旻宁跟随父皇前往。此时嘉庆帝病重,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纳木多布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
3、总管内务府禧恩、和世泰等人当众开启乾清宫的鐍匣,宣布嘉庆四年的时候的诏书,立旻宁为皇太子。嘉庆皇帝驾崩后,当日就护送嘉庆帝的灵柩回北京。八月,旻宁在太和殿登基。
4、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上大行皇太后谥为“孝和”。旻宁病重,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等,公启秘匣,宣示御书“皇四子立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欣为恭亲王”。
5、旻宁在位时因循守旧,绝少建树,重臣曹振镛奉行“多磕头,少说话”哲学。大臣所上奏章也“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继起的穆彰阿,人称“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
6、 *** 战争战败后,前方将帅还不断谎报战绩,掩败为功,责任重大的指挥官靖逆将军奕山竟被钦命“交部优叙”,赏白玉翎管。礼部右侍郎曾国藩批评道光时代:“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以畏葸为慎,以柔靡为恭。”
7、“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乃至太平天国兵起,地方官仍互相隐讳,不敢上报。
8、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旻宁
三、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溥仪 在位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一、道光(在位时间:1820年-1850年)
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 *** 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之一手资料。
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 *** 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 *** 。
他还严正声明:“若 *** 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 *** 贩子,收缴全部 *** 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 *** 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 *** 战争开始。
*** 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之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 ***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 *** 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二、咸丰(在位时间:1850年—1861年)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
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 *** 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更大的赢家。战争以清 *** 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 *** 战争迫使清 *** 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 *** 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是19世纪中叶中国更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三、同治(在位时间:1861年-1875年)
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八大臣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产生严重矛盾。
叶赫那拉氏乃鼓动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随即遭到八大臣 *** 。
另一方面,宗族中比较最近的恭亲王奕欣与咸丰朝顾命大臣僧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更高权力之外,亦极为不满。于是叶赫那拉氏与奕䜣等人联合,发动政变。
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 *** 的更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
四、光绪(在位时间:1875年—1908年)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 *** 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 *** 与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
侵华的联合国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
从紫禁城、 *** 、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五、溥仪(在位时间:1909年-1912年)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之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 *** 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
1912年5月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清廷急派新军入川镇压。10月,革命派于湖北发起武昌起义,南方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
清廷任命北洋新军统帅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成立内阁并统领清军。袁世凯一方面于阳夏战争压迫革命军,另一方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形成南北议和。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布立国,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 *** ,清朝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道光帝在位时间和道光帝的人物生平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