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晌是多长时间?沉默半晌是多久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2 0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一晌是多长时间的问题,以及和沉默半晌是多久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一晌是多长时间?沉默半晌是多久-第1张图片-

本文目录

  1. 一晌 多长时间
  2.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3. 半响是多久

一、一晌 多长时间

1、1)正午或午时前后 [midday;noon]。如:晌午大错(正午已过去很久);晌午歪(正午之后,约一两点钟之间);晌午饭;晌睡(午睡);近晌,神仙老人进了城

2、(2) [方]∶半天的时间 [half day]。又如:上半晌,下半晌

3、春兰!没晌没夜的,你干什么哩?——粱斌《红旗谱》

4、(4)片刻,一会儿。泛指比较短的一段时间 [moment]

5、半晌恰方言。——王实甫《西厢记》

6、(5)又如:半晌(过了好一会儿);一晌(指片刻,过了一些时间)

7、(6)量词。通“垧”。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各地不同,无定数

8、今北方有田者,亦不计亩,但以人工穷日之力为数,曰有田若干晌云。——清·高士奇《天禄识余》

二、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近日读《蒋勋说宋词》,开篇讲的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字里行间,李重光那自亡国之日起便被一分为二的跌宕人生在我的脑海里徐徐展开——从做帝王时的风花雪月到沦为阶下囚的寂寞如烟,再到最后,因为词中"故国"二字犯了太祖忌讳,被迫饮下毒酒而死。这样短暂的一生,无论是对当事人,还是后世如我这般的看客而言,都像是浮生一梦。

李煜的祖父在位时曾一腔热血想要北伐,到了李煜的父亲登基之后,北伐的心思就淡了,到了李煜这里,便是彻底抛却了这份心思,坐享祖父和父亲留下的基业。

李煜身为帝王,却更钟爱填词作赋、吟风弄月等文人风雅之事,对执政之道是既不擅长,也无兴趣。他人生的前半部分是在宫廷的荣华富贵中度过的,我们从他写的这首《玉楼春》就可以窥得他前半生的繁华恣意:

月圆之夜,宫廷正在晚宴。刚画完晚妆的宫娥光彩照人,肌肤赛雪。春殿上美女如云,笙箫之声在殿内徐徐回荡,一舞跳罢,霓裳又起,丝竹之声久久不绝。

歌罢宴散,月色更明。风中有花瓣飘散,喝醉了的李煜倚靠着栏杆兴味正浓,当即吩咐随从灭尽红烛,自己一个骑人上骏马,踏着一路清朗的月色归去。

这首词正反映了李煜风花雪月、极尽奢靡的宫廷生活。这也就无怪乎李煜在成为俘虏后会写下"几曾识干戈"这样的词句。

李煜对政治之事毫不上心,更别提人间疾苦,战场征伐。他见惯了美人红袖,面对敌军的刀剑却只能徒然叹息,束手无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李煜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这样的成长环境加上自身的特质注定了李煜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帝王。

李煜的词,特别是经历了亡国之后的词在文学上享有很高的赞誉。王国维向来看重词作的意境,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可见李煜的词作对后来宋词的发展所起到的奠基作用。

清代的赵翼在《题遗山诗》中写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到了李煜这里,则成了家国和个人的不幸,造就了诗词界之幸。

亡国之前的李煜就像个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孩子,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尽繁华。而经历了亡国之痛的李煜,仿佛在一夜之间就"长大"了,从前的一切宛如一场不切实际的美梦,直到这场梦境顷刻间破碎成灰,人生的幻灭与荒凉平铺到他面前,让他避无可避。

李煜在一夕之间失去了一切。亡国之痛,臣虏之辱,使得这个本来就工愁善感的国君身心俱疲。李煜被俘之后,朝夕以眼泪洗面,过着含悲饮恨的生活。从此他的词作里再不见欢愉,有的只是对故国的思念以及永恒的寂寞和怅然。

在李煜后来创作的词作中,我最喜欢的是那首《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从睡梦中醒来时,闻得门帘外雨声潺潺,春天将要结束了。五更天的寒意连锦被也无法抵御,连带着心都是冷的。梦到自己回到了故国,一切还都是从前的模样,我忘掉了现在经历的一切,贪图梦中那片刻的欢愉。

凭栏远眺,景色在雨中一片朦胧。我想念我那江南的故国,离开它是如此容易,可是我却再也没有机会回去一睹它的容颜。春天随落花流水而去,天上人间,以后我又将去往哪里呢?

从睡梦中惊醒过来的李煜从那一刹那的生命感伤中,忽然得到了生命最后的谶语。

从这首词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宿命感。"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我们的人生不也是如此么?死亡是每个人都会奔赴的结局,生命中所有的欢愉都将归于沉寂。我们既是梦中人,也是清醒的看客。这一生实在过于短暂,我们又有多长时间可用来贪欢呢?

分享程池/高颖的单曲《如梦》:(来自@网易云音乐)

三、半响是多久

1、问题一:半晌是多长时间,古人是怎样计算时间晌:正午或午时前后 [midday;noon]。

2、半响:半天;半日:前~O后~O他想了~才想起来O前~我在学校里,后~我在家里。

3、〖半晌午〗方言。约指上午九p十点钟的时候。

4、〖上半晌,前半晌,前半晌儿〗〈方〉午前;上午;上半天。

5、〖下半晌,后半晌,后半晌儿〗〈方〉午后;下午;下半天。

6、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7、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8、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9、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10、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11、【天色】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i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3、【现代】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14、如果你问的不是上面的意思,那么就我知道的,

15、立杆见影法,一棍立当中,周边有刻度盘,随着日影和偏移来测时间;

16、更漏:有用水的,有用沙子的...>>

17、问题二:半晌是多久半晌 bàn shǎng

18、 1.〖a long time〗好长一会儿;许久:我走了~才走到。

19、“李承祖道:‘如此便怎么好?’和尚沉吟半晌,乃道:‘不打紧!’”――《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20、吕、却二人览书,半晌不语。――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六回

21、“听了她的这番话,他呆了一下,埋下头半晌都不说话。”――巴金《砂丁》

22、 2.〖half a day〗半天;半日:前~O后~O他想了~才想起来O前~我在学校里,后~我在家里。

23、〖半晌午〗方言。约指上午九p十点钟的时候。

24、〖上半晌,前半晌,前半晌儿〗〈方〉午前;上午;上半天。

25、〖下半晌,后半晌,后半晌儿〗〈方〉午后;下午;下半天。

26、“李承祖道:‘如此便怎么好?’和尚沉吟半晌,乃道:‘不打紧!’”――《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27、吕、却二人览书,半晌不语。――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六回

28、“听了她的这番话,他呆了一下,埋下头半晌都不说话。”――巴金《砂丁》

29、问题三:关于【半响】和【半晌】正如你理解的那样,半晌是正确的,其意思和半天相近,指有一段时间但还不是弗长可以接受。而半响是有些人粗心写出的错别字。

30、问题四:古代的半晌功夫是现在的多长时间一天是24小时24小时为4晌一晌为6小时半晌应为3小时

31、问题五:半晌多长时间半晌就是半个白天的意思,三个时辰,6个小时

32、问题六:半晌是多长时间一天是24小时

一晌是多长时间和沉默半晌是多久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半晌 多长 多久 沉默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