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事故发生后多长时间上报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事故上报时间的规定24小时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发生安全事故后多少小时上报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工伤职工在因安全生产事故受伤时,应当积极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案,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并形成书面的调查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九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二、事故发生后应于多少小时上报
1、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安全事故后,必须在1小时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逐级上报,每一级上报的时间限制为不超过2小时。
1、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2、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3、对工作环境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4、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并确保员工正确使用;
5、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分析机制,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综上所述,生产经营单位在发生安全事故后须在1小时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由该部门开始逐级上报,每级的时间限制为不超过2小时,以确保事故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至相关管理层。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几小时上报
一、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几小时上报
1、事故发生后应在1小时内上报。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八十六条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评估应急处置工作,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人员提出处理建议。事故调查报告应当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及时全面落实整改措施,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负责事故调查处理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 *** 应当在批复事故调查报告后一年内,组织有关部门对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对不履行职责导致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没有落实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事故上报时间的规定,每级上报的时间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事故发生单位事故报告的时限。从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时起算,该单位向 *** 职能部门报告的时限是1小时。
2、 *** 职能部门事故报告的时限。县级以上人民 ***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向上一级人民 *** 事故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逐级报告事故的时限,是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的同时,应当报告本级人民 *** 。
3、法定事故报告时限的界定,《条例》关于事故报告的法定时限,从事故发生单位发现事故发生和有关人民 *** 职能部门接到事故报告时起算。超过法定时限且没有正当理由报告事故情况的;
为迟报事故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但是遇有不可抗力的情况并有证据证明的除外。譬如,因通信中断、交通阻断或者其他自然原因致使事故信息等情况不能及时报送的,其报告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第十二条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事故发生后应在几小时内上报
事故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上报。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报警,在事故现场撤除后,当事人又报警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记录内容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接受案件的决定。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 *** 受案登记表,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
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一)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或者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
(二)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 *** 或者 *** 品嫌疑的;
(三)驾驶人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嫌疑的;
(四)机动车无号牌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的;
(五)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七)有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一方故意造成的。
驾驶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立即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避免发生次生事故。驾驶人已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受伤无法行动的,车上其他人员应当自行组织疏散。
1、主体要件,即引起道路交通事故的行为主体,参与交通活动的人;
2、行为要件,即行为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引起事故发生;
3、主观要件,作为主体的人具有过错,或者属于行为人不能预见的意外事故;
4、后果要件。即事故导致了人员伤亡、车辆、物品损坏等后果;
5、特殊要件。所谓特殊要件是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的性质分为车辆要件和道路要件。交通事故中必须有一方是车辆,并且车辆必须在道路上行驶。车辆包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机动车是指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好了,关于事故发生后多长时间上报和事故上报时间的规定24小时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