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写作时间,《边城》简介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边城写作时间,《边城》简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谁知道《边城》的时间背景
  2. 沈从文写作《边城》的背景
  3. 沈从文《边城》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4. 边城的创作背景
  5. 《边城》是沈从文什么时候写的

一、谁知道《边城》的时间背景

1、《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2、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其父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沈从文祖母是苗族)和土家族(沈从文母亲是土家族)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备注:虽然沈从文生活在当代,但是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949年之前,所以只称之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其北京寓所逝世。

二、沈从文写作《边城》的背景

1、《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

2、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3、《边城》(1934)是沈从文的代表性作品,是一部典型的田园小说。作品创造了一个封闭的田园环境,就是世外桃源。所谓“边城”就是偏远的小城“茶峒”,是沈从文家乡湘西的小城。它与世隔绝,其生存状态是原始的,远离主流社会和现代文明。

4、现代社会文明因素没有进入到它的生存状态之中,这就决定了它的原始性的自然状态的生活方式。这种乡土风俗,就是小说最重要的表现对象,在这乡土风俗中,表现出沈从文的文化理想。自然状态下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作品中,湘西的原始性风俗人情被更大程度地表现出来。

5、作品的爱情故事,事实上只是提供了一个小说叙述的最基本的情节框架。情节进展缓慢,填充在框架里面的,是大量的风俗人情。这里山清水秀,这里民风淳朴,人人善良、淳朴,古道热肠,自足快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6、作品开头,就写了自然山水的美和世态人情的风俗美。河水清澈,可以看到里面的鱼。渡口是公共的,守渡口的老人古道热肠,任何人都不用交钱,非要交钱的,就给他当地的特产,烟叶和茶叶。

7、还有一口大缸,专门给过路的人泡茶,谁渴了谁喝。这里的军队士兵,除了号兵每天吹号,人们知道以外,这些士兵仿佛不存在一样。

8、原始的风俗人情,是田园文学的基本表现对象。中国古典田园文学,基本上都是以风俗人情为表现内容。在这种原始的风俗人情中,表现人性的善和自由。

9、比如说《桃花源记》,叙述者进入到这个世外桃源以后,发现这里民风古朴,人们杀鸡宰牛,热情地款待他。所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与世隔绝状态下的人性的淳朴、善良。

10、是一种和谐美好的人生境界。知识分子在原始的风俗人情中,可以体验到一种摆脱社会压抑的自由心境。远离了官场庙堂和社会的羁绊,自我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沈从文田园小说,并不是传统田园文学的简单移植,而是有所创造。

三、沈从文《边城》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1、《边城》写作意图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2、翠翠与傩送这对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

3、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蕴的东方的传统美德。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映了人性美。

4、《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

5、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6、沈从文抒情语言如流水般诗意,乡土气息的语言显得质朴亲切,而他擅用的白描,又使得句式简峭,自有神韵。寥寥几笔就将山水灵气与人的秀气准确勾出,不用铺张方式诉说。

7、对小说语言的凝练与简洁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描述翠翠和祖父生活的渡口时,只是写道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石头作成。河水深到一蒿不能落底。写发洪水的场景也是极其简单的。

8、对人们带了包袱、铺盖、米缸从梯子进城去描述了一句,再附上几句极其简单的说明,水中常可见房子、牛、空船、大树等。并没有如何仔细激动地描述水势如何猛烈,河水如何湍急。

9、再如描述翠翠的美:“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同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

10、只那么淡淡的描述,就将翠翠与山野融为一体的自然美展现的淋漓尽致。还有对情窦初开的翠翠的描写,亦是用简洁、蕴藉的话含而不露的展示少女思春的天真烂漫的。

11、她学新娘子在发间插几多野花;喜欢多听关于新嫁娘的故事;学小山羊叫妈妈的声音;话说到某处,脸会红了。这些都是很简短的话语,却恰到好处的将坠入爱河的翠翠的形象完美展示了出来。

12、沈从文对一切都不反反复复的描写、不破口道出,只叫我们自己去感受,因为他相信美的事物是不待他去“推荐”,自然会走进我们的心里的。沈从文从野性与柔美的边城走来。

13、一眼都是水的环境让他写的多是水边的故事,他的写作特色也与当时社会主流截然不同。原味的湘西世界陶冶出了他小说浓厚的散文化特点。

边城写作时间,《边城》简介-第1张图片-

14、同时这位“乡下人”也把自己独特的乡土气息融入小说中,让我们品味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乡下”语言的独特魅力。

15、对于真正美的东西,沈从文更有自己的表现手法,只用寥寥几笔的描述,就显现出了那种不施粉黛的美。我们从这三个切入口窥探到了沈从文小说边城的魅力。

四、边城的创作背景

1、《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

2、于是,沈从文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3、《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4、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五、《边城》是沈从文什么时候写的

1、《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这部小说通过对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

2、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边城 写作 时间 简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