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旨的拼音怎么读,仄的拼音怎么读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谕旨的拼音
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谕和旨原为两种文书。谕原为以上告下的通称,君臣都可以用。《左传》载有周天子谕告诸侯之词,《宋史·职官志》有“官吏用榜谕以告谕人民,皇帝作戒辞以谕百官”的记载。到了清代,凡皇帝下达的谕令都冠以“上”字,从此上谕成为皇帝专用文书。
旨义为意指,唐宋时期把皇帝派侍臣口头下达的命令叫圣旨,宋代大臣下行的命令称钧旨,知府以下所布命令称台旨。元代把白话诏书称为圣旨。明代皇帝派侍臣口头下达的命令称圣旨,也称谕旨。清沿明制,谕旨成为皇帝日常发布命令的主要文书。
清代谕旨分两个渠道发布:一是通过内阁发抄,称明发谕旨;二是通过军机处直接递发,称寄信谕旨(见廷寄)。谕和旨的区别及格式,《光绪会典》卷三载:“特降者为谕,因所奏请而降者为旨,其或因所奏请而即以宣示中外者亦为谕。其式:谕曰‘内阁奉上谕’,旨曰‘奉旨’,各载其所奉之年月日”。谕和旨均为折叠式,白纸墨书,每幅高26厘米,宽11.5厘米。
二、旨怎么读 拼音
1、旨(拼音:zhǐ),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是味道甘美,引申泛指美好,并假借为思想主张、意旨、意图,由赞美、恭维的角度特指皇帝的诏书、命令。
2、旨是会意字。从匕,从口。匕,是进餐用的勺子,像用勺子向嘴里送食物。“旨”字在殷商已多见,当时偶见在“口”形内加横画的,西周有无横画者并见,春秋之后,“口”内增短横而为“甘”形的渐多,因此《说文》解为“从甘”。
3、春秋战国时代往往在“匕”形下部加横画,秦系文字不加。秦简把“匕”写成立“人”(左向),小篆把“匕”写成卧“人”(右向)。西汉隶书(如银雀山简)上部作字形“B”,至东汉隶书渐变作“C”—“D”。
4、据此,后世楷书写作“E”,但楷书正体本小篆作“旨”。本义是味道甘美。《诗·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引申泛指美好,也引申为思想主张、意旨、意图。由赞美、恭维的角度特指皇帝的诏书、命令。
5、旨,宗旨,目标例广泛推广杂交水稻,旨在提高粮食单产量旨没有繁体字,共有6画;1旨的意思是意义,目的封建时代称帝王的命令美味在的意思是存,居,存留于某地点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表示动作的进行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和“所”连用,表示强调“旨在”指目的。
6、旨zhǐ形会意甲骨文字形上象“匕”bǐ即匙形,下面是口,以匙入口,表示味道好”“口”隶变为“日”说文“从甘,匕声本义味美同本义旨,美也从甘,匕声说文既饮旨酒;旨字本义是味道甘美,引申泛指美好。
三、旨的拼音
1、旨(拼音:zhǐ),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是味道甘美,引申泛指美好,并假借为思想主张、意旨、意图,由赞美、恭维的角度特指皇帝的诏书、命令。
2、旨是会意字。从匕,从口。匕,是进餐用的勺子,像用勺子向嘴里送食物。“旨”字在殷商已多见,当时偶见在“口”形内加横画的,西周有无横画者并见,春秋之后,“口”内增短横而为“甘”形的渐多,因此《说文》解为“从甘”。春秋战国时代往往在“匕”形下部加横画,秦系文字不加。
3、秦简把“匕”写成立“人”(左向),小篆把“匕”写成卧“人”(右向)。西汉隶书(如银雀山简)上部作字形“B”,至东汉隶书渐变作“C”—“D”,据此,后世楷书写作“E”,但楷书正体本小篆作“旨”。本义是味道甘美。《诗·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引申泛指美好,也引申为思想主张、意旨、意图。由赞美、恭维的角度特指皇帝的诏书、命令。
四、阿的拼音怎么读
阿,汉语一级字,读作阿(ā或ē)。
基本义:加在称呼上的词头。拉近关系,表示亲近: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衍义:引申指“迎合、偏袒”。如: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
衍义:又用作姓(āㄚˉ,ēㄜˉ。)。
阿保之劳,拼音是ē bǎo zhī láo,汉语成语,意思是指扶持、养育的功劳,同“阿保之功”;
出自于房玄龄《晋书·列传第五十三》。
阿谀曲从,汉语成语,拼音是ē yú qū cóng,意思是曲意逢迎讨好别人。
阿权膴仕,汉语成语,拼音是ā quán wǔ shì,意思是阿附权势,以求得高位厚禄。
阿意顺旨,汉语成语,拼音ē yì shùn zhǐ,意思是曲意逢迎,顺从君主的意图。
太阿补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tàiē bǔ lǚ。
阿谀顺情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ē yú shùn qínɡ。
阿世徇俗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ē shì xùn sú。
倒持泰阿,授人以柄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dào chí tàiē, shòu rén yǐ bǐnɡ。
亢直不阿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kàng zhí búā。
倒持泰阿(dào chí tàiē)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梅福《上书言王凤专擅》。
倒持泰阿(泰阿:宝剑名)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
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五、主旨的拼音
1、主旨的拼音是zhǔ zhī。主旨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文章或言论的中心思想或基本内容。主旨一般用来概括或评价一个文本的主题和目的,是理解和写作的重要技巧。主旨的反义词有细节、分支、附属等。
2、主:形声。从丶,丶声。本义:首领;领导者。
3、旨:形声。从日,止声。本义:太阳落下;日暮。
4、主旨:文章或言论的中心思想或基本内容。
5、主旨明确:指文章或言论的中心思想或基本内容清楚明白,不含糊模糊。
6、主旨不明:指文章或言论的中心思想或基本内容不清楚明白,含糊模糊。
7、主旨变更:指文章或言论的中心思想或基本内容发生改变,与原来不一致。
8、主旨批示:指上级领导对下级工作的指示或要求,表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9、你写的文章主旨不明,需要修改一下。
10、这篇演讲的主旨是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11、请你先阅读这份文件,并把它的主旨总结出来。
12、我们要按照领导的主旨批示,认真完成这项任务。
13、下面是主旨这个词的一些引经据典:
14、《论语·子罕》:“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5、《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道毕矣。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6、《史记·项羽本纪》:“汉王闻之,乃谓张良曰:‘项王为人何如?’张良曰:‘项王起布衣,挟天下以令诸侯,此非人力也。天之亡秦也,使彼成之。今天下已定,诸侯皆服,而彼独不肯入朝,请臣事汉王者,此其意欲为乱耳。今汉王不发兵距之,则数月间必为大患。’”
六、旨字怎么读
拼音是一种汉字音译文字表达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通用的拼音方案。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但是现代汉语拼音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传统的音韵学研究为拼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汉字音的研究,更具代表性的是《韵集》和《广韵》两部音韵学著作。
2.19世纪末:拉丁字母应用于汉语拼音
19世纪末,有不少汉语学者使用了拉丁字母来表达汉语的音韵,但这些方案并不统一,也不被官方广泛采用。
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 *** 委托专家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北京音标)》(国音方案),该方案于1958年正式公布实施。国音方案以北京话为标准,共有音节411个。
4.1979年:颁布“新汉语拼音方案”
1979年,以“新汉语拼音方案(简称新拼音方案)”的形式公布,取代了国音方案。新拼音方案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的拼音方案,共有音节拓展到405个,大大减少了与国音方案相比的多余音节。
5.1986年:之一次修订新拼音方案
1986年,对新拼音方案进行了之一次修订,增加了一些汉字的读音。
6.2012年:第二次修订新拼音方案
2012年,对新拼音方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增加了多音字、异读字及新生词等适应现代汉语需要的音节。同时,针对多音字进行了深入整理和研究,制定了详细的音变规则,提高了拼音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汉语拼音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发展和改革,不断完善和提高。如今,汉语拼音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汉字拼音符号之一,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OK,关于旨的拼音怎么读和仄的拼音怎么读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