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弓搭箭的拼音,拈弓搭箭的意思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3 0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拈弓搭箭的拼音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拈弓搭箭的拼音的知识,包括拈弓搭箭的意思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拈的拼音
  2. 拈弓搭箭成语资料
  3. 成语什么箭什么意思
  4. 挽弓搭箭,张弓搭箭,拈弓搭箭的区别。

一、拈的拼音

1、一拈字的拼音是niān,只有一个读音二拈字的基本释义用手指头夹捏信手~来注拈,旧又读niǎn,同“捻”“捻”,义为“用手指搓”三拈字的笔顺是横,竖钩,提,竖,横,竖,横折,横。

2、拈的读音niǎn niān diān拈niān,意思是用手指头夹,用指取物,最常见的词有信手捏来,拈须,拈轻怕重,拈阄儿拈旧又读niǎn,同“捻”,指用手指搓转但现在“用手指搓”的意义多使用“捻”。

3、拈念 niān,意思是用手指头夹,捏,用手指搓具体如下1用手指头夹捏信手~来2拈,旧又读niǎn,同“捻”“捻”,义为“用手指搓”之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据此将“捻”处理为“拈”的异体字。

4、读音niān niǎn diān拈niǎn用手指搓转章炳麟新方言·释言quot引绵作线,揉纸使紧曰拈quot杨万里观雪诗quot倩谁细拈成汤饼quot拈niān用指取物如信手拈来释名·释姿容。

5、拈是一个汉字,读作niān,本意是指用指取物也指用手指搓转,还可以用指取物体,用来轻轻的夹住还指用两三个手指头夹。

6、拼音niān横,竖钩,提,竖,横,竖,横折,横解释用手指搓捏或拿东西~须~轻怕重。

7、仓颉qyr 86五笔rhkg,98五笔rhkg,郑码DIJ统一码62C8,总笔画数8,笔顺51解释用手指搓捏或拿东西拈须拈轻怕重。

8、读音niān qīng pà zhòng解释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出自现代 *** 纪念白求恩“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语法联合式作。

9、拈轻怕重拼音niān qīng pà zhòng释义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10、成语拈花惹草拼音 niān huā rě cǎo解释拈捏惹招惹草花比喻好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出处元·杨立斋哨遍“三国志无过说些战伐,也不希咤。

11、niān huā rě cǎo释义拈捏惹招惹草花比喻女子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他父亲给他娶了个媳妇,今年才二十二岁,也有几分人材,又兼生性轻薄。

12、你好拈弓搭箭拼音 niān gōng dā jiàn解释拈用手指夹捏一手握弓,一手把箭放在弦上,准备射出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事例大约相距百余步,即。

13、成语拈花惹草拼音 niān huā rě cǎo解释拈捏惹招惹草花比喻好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出处元·杨立斋哨遍“三国志无过说些战伐,也不希咤,终。

14、拈拼音niān,笔划8部首扌五笔rhkg基本解释拈 niān用手指搓捏或拿东西拈须拈轻怕重笔画数8部首扌鬮拼音jiū,笔划26部首斗五笔基本解释鬮 jiū见“阄”笔画数。

15、拈的近义词捏拈的解释1用手指搓捏或拿东西~须~轻怕重拈轻怕重_成语解释拼音niān qīng pà zhòng释义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16、蔓,侃,莠,拈,耸,砥,嗟的读音分别是màn,kǎn,yǒu,niān,sǒng,dǐ,jiē。

二、拈弓搭箭成语资料

成语"拈弓搭箭"的拼音为"niān gōng dā jiàn"。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准备射击的场景,"拈"字意味着用手指轻轻夹住,"搭箭"则是将箭放置在弓弦上,表示蓄势待发的状态。早在文学作品中,比如清代无名氏的《说唐》第八回,这个成语就有生动的运用:"叔宝那时正手持弓箭,瞄准飞禽,等待着恰当的时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行动果断、准备充分的情境,具有一定的战斗或竞技色彩。"拈弓搭箭"作为联合式的成语,在句子中可以作为谓语描述人物的动作,也可以作为宾语说明目标或准备的状态。在古代文化中,它是常见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古人对射箭技艺和策略的重视。虽然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但在特定情境中,如描绘战争、狩猎或竞技场面时,它能够鲜明地展现人物的决断与技巧。作为褒义词,它更多地象征着准备充分和目标明确的态度。

三、成语什么箭什么意思

1、解释:拈:用手指夹住。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准备发射。

2、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张飞停住马,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准备回射马超。)

3、成语举例:清·无名氏《说唐》第八回:“叔宝此时拈弓搭箭,等候飞禽,那里有得来?”(叔宝现在正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等着飞禽的到来,哪里有呢?)

4、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战等

5、(1)成语什么箭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6、拈弓搭箭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7、小说中提到的夏侯惇被射中左目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不过在具体时间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8、据《三国志·夏侯惇传》载:“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按照这段记载,夏侯惇负伤的时间应该是在兖州之战期间也就是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而并非是小说所言的吕布控制徐州之后。

9、在《水浒传》66回中:“正斗间,背后赶上小李广花荣,~,射中李成副将。”(正在打斗的时候,后面小李广花荣赶上,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射中了李成副将。)形容射箭技艺精湛的用语。也作“拈弓取箭”。

10、『贰』疯狂猜成语一支箭插在泥土中是什么意思想好回答

11、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回距不远。

12、【解释】:相答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13、【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马伺候。”

14、“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好像不是什么成语的意思哦,它指的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说的是一个人表面上哼哈随和,骨子里却渗透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工于心计,笑里藏刀。在《红楼梦》之一页人物介绍写了呢!

15、解释: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热情,却在暗地里使奸。有时也比喻为达目的、用尽手段玩弄心机。

16、“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义同于“口蜜腹剑”“阳奉阴违”

17、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回面派答的狡猾阴险。

18、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19、唇枪舌剑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20、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21、金·丘处机《神光灿(春一)》:“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

22、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23、藏弓烹狗飞鸟射内尽了就把良弓收容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杀害有功之臣。

24、楚弓楚得楚国人丢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国人。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

25、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26、开弓不放箭比喻故意做出一种要行动的姿态。

27、强弓劲弩强:强劲的,有力的。强有力的弓,坚硬的弩。

28、伤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29、杯弓市虎指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参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

30、【拼音】:guāng yīn sì jiàn

31、【解释】: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32、【出处】:唐·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33、【示例】:~,日月如梭,不觉半年有余。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

34、【近义词】:日月如梭、白驹过隙

35、【语法】:作定语、分句;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36、【解释】: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37、【出处】:明·名教中人《好俅传》第十二回:“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奈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38、【示例】:卢师越离家已久,~,恐怕淹留,连忙催促安道全作别。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39、【近义词】:归去来兮、归心似箭

40、【语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回家心切

41、【解释】: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42、【出处】:明·名教中人《好俅传》第十二回:“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奈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43、【示例】:不多时,穿过松林,渡过小溪,过了水月村,越过镜花岭,真是~。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

44、【近义词】:归去来兮、归心如箭

45、【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回家心切

46、【拼音】:míng qiāngàn jiàn

47、【解释】:明处来的枪容易躲开,暗中射来的箭难以提防。比喻种种公开的和隐蔽的攻击。

48、【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49、【示例】:现在正有许多正人君子和革命文学家,用~,在办我革命及不革命之罪。鲁迅《三闲集·通信》

50、【近义词】:明争暗斗、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51、【反义词】:开诚布公、光明磊落

52、【语法】:作主语、宾语;用于较量的场合

53、【拼音】:nán jīn dōng jiàn

54、【解释】: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比喻优秀的人才。

55、【出处】:《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56、【示例】:顾、纪、贺、薛等并~,世胄高门。《晋书·顾荣纪瞻贺循薛兼传》

57、【语法】:作宾语;指杰出的人才

58、【拼音】:cǎo chuǎn jiè jiàn

59、【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60、【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 *** 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61、【示例】:他很佩服诸葛亮的~的计谋。

62、【语法】: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63、【拼音】:dōng nán zhú jiàn

64、【出处】:《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65、【示例】:尔其荆衡杞梓,~,备器用于庙堂者众矣。唯王褒、庚信奇才秀出,牢笼于一代。

66、【近义词】:东南之秀、东南之宝、东南之美

67、【语法】: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68、【拼音】:guāng yīn rú jiàn

69、【解释】: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70、【出处】:唐·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71、【示例】:~逝难追,百岁开怀能几回。明·陆采《怀香记·青琐相窥》

72、【语法】:作定语、分句;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73、【解释】: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因弩箭射远不射近,故有此比喻。

74、【出处】: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则脱汝辈数家之祸,然万无搜近之理,所谓‘弩下逃箭’也。”

75、【语法】:作宾语、定语;指近处反而安全

76、【解释】:移动箭靶靠近箭。比喻曲意迁就。

77、【出处】:唐·刘知几《史通·书志》:“移的就箭,曲取相谐。”

78、【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79、暗箭明枪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

80、暗箭难防冷箭最难防范。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预防。

81、暗箭伤人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82、暗箭中人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83、东箭南金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84、乱箭攒心攒:积聚。乱箭身在心上。比喻内心极度痛苦。

85、如箭在弦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

86、似箭在弦好像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

87、万箭穿心犹万箭攒心。形容万分伤痛。

88、万箭攒心攒:聚集。象万枝箭聚在心上。形容万分伤痛。

89、一箭上垛垛:土筑的箭靶。之一箭就射中了箭垛子。比喻说话做事一次就成功。

90、一箭双雕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91、一箭之地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92、一箭之遥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93、折箭为誓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

94、拼音:àn jiàn zhòng rén简拼: ajzr

95、近义词:暗箭伤人反义词:光明正大

96、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在背地里耍手段伤害人

97、解释: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98、出处: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99、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

100、像万支箭钻入心头。形容极度伤痛的心情

101、垛:土筑的箭靶。之一箭就射中了箭垛子。比喻说话做事一次就成功。

102、《新唐书·薛仁贵传》:“诏副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总管,时九姓众十馀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於是虏气慑,皆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后以“三箭定天山”谓大将武艺高强,声威服人。

103、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拈弓搭箭的拼音,拈弓搭箭的意思-第1张图片-

104、攒:聚集。象万枝箭聚在心上。形容万分伤痛。

105、弩:利用机械力射箭的弓。搭在弩弓上的箭射出了弓弦。形容极其迅速。

106、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107、像箭射出离开弓弦一样。形容奔向目标的动作神速。

108、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109、攒:积聚。乱箭身在心上。比喻内心极度痛苦。

110、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111、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112、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

113、好像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

114、冷箭最难防范。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预防。

115、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四、挽弓搭箭,张弓搭箭,拈弓搭箭的区别。

【拼音】[ wǎn gōng dā jiàn ]

【解释】拉开弓、架起箭,准备射击。

【拼音】[ zhāng gōng dā jiàn ]

【解释】拉开弓弦放上箭矢准备射箭的意思。

【示例】一个人来到世上就像来到善射的后羿张弓搭箭的射程之内,中央的地方也就是最容易中靶的地方,然而却没有射中,这就是命。

【拼音】[ niān gōng dā jiàn ]

【解释】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准备发射。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

【译文】张飞拉稳马,一手握弓,箭放在弦上,回头射马超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战等,是褒义词。

【解释】: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出自】: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译文】黑暗箭中的人,其深次骨,人的怨恨他,也一定恨之入骨,因为他看不起人所不具备的。

【示例】:有荼毒生灵的强盗,有暗箭伤人的强盗。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在背地里耍手段伤害人。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译文】滥用武力的军队容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示例】:绍闻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自】:《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译文】曾经有两只雕飞起来争肉吃,因此吧两支箭交给长孙晟,请求去射雕。长孙晟奔驰而去,遇到两只雕为了肉互相抓,于是一箭射中两只雕。

【示例】:因为凤珠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双雕的手段。

【用法】褒义词;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拈弓搭箭的拼音和拈弓搭箭的意思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拼音 意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