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晋拼音,以及晋多音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晋祠拼音
晋祠建立的初衷是为了纪念晋国君主晋景公及其世袭的晋侯家族。这是因为晋国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封建诸侯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据史书记载,晋祠的建筑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后历经多次修建和扩建。现今的晋祠建筑群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晋祠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古代庙宇建筑的经典风格。主要包括前殿、中殿、后殿等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宗教性和祭祀性。
晋祠内有大量的碑刻和雕塑,记载着晋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名将事迹以及文人墨客的题词。这些碑刻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晋祠作为晋国历史的代表性建筑,承载着晋国历史的记忆。晋国在中国历史上有过辉煌的时期,而晋祠通过祭祀和文化展览等形式,传承和弘扬晋国的文化传统。
晋祠主要祭祀的对象包括晋国历代君主和名将。这些名将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成就,通过祭祀,人们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怀念。
晋祠内收藏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书画等。这些文物反映了晋国及其周边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
晋祠还保存了许多晋国君主及名将的家谱和族谱,这些家谱记录了晋国世袭家族的血脉传承和族谱发展。
晋祠作为祭祀场所,每年都会举行传统的祭祀仪式。这些仪式包括祭祀晋国历代君主和名将,以示对先祖的尊敬和纪念。
晋祠也会在一些重要的传统节庆时举办文化活动,如庙会、文艺演出等,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二、晋察冀是怎么读
晋察冀读音是:jìn、 chá、 jì,晋察冀,别名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 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
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4世纪中叶)。在今山西、河北南部一带。被韩、赵、魏三家所灭。
2.朝代名。司马炎灭魏后建立。建都洛阳,国号晋,史称西晋。为匈奴人刘聪所灭。后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晋朝(317—420),史称东晋。
1.仔细看;调查:观~|考~|~其言,观其行。
1.希望;希图:希~。~求。~盼。~其成功。
五代之一,公元936—947,石敬瑭所建。
通称山西梆子。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由蒲州梆子(山西南路梆子)结合中路秧歌演变而成。流行于山西以及内蒙古、河北的部分地区。因主要活动于山西中部,故又名中路梆子。
敬辞。进见地位高的或辈分高的人。谒(yè)。
三、晋的四字成语
晋的四字成语有:秦晋之好、加官晋爵、晋阳之甲、唐临晋帖、六卿分晋。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释义:古时加封官衔,晋升爵位。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征聘吴与弼进京,加官进爵,将隆以伊傅之礼。
释义:指地方官吏因不满朝廷而举兵为兴。
出处:《公羊传·定公十三年》载: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
释义: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脱胎变化而成。比喻善临摹,少独创。
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论诗》:德机诗如何。曰:德机诗如唐临晋帖。
出处:唐·司马贞《史记索隐》:韩、赵、魏、范,中行及智氏为六卿。
四、晋谒的拼音
晋谒拼音:jìnyè。释义:进见;谒见。
引证解释:⒈进见;谒见。引明李贽《释迦佛后》:“余偶来济上,乘兴晋谒夫子庙。”
《儒林外史》之一回:“这一回小婿再去,托敝亲家写一封字来,去晋谒晋谒危老先生。”
叶君健《火花》十八:“﹝何雨卿﹞堂而皇之来到县城,晋谒他的‘朋友’县太爷周华甫。”
“晋谒”造句:1、延平郡王祠“国姓爷”晋谒朝天宫“天上圣母”盛典。
2、郑一官以领袖华侨之资格,晋谒日本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於骏府(今之静岗)献药品,家康亲问以中国事,大喜,命招待于长崎宾馆,赐赉优渥。
3、属下白虎堂长老上官云,奉教主之命,前来晋谒。
4、日本投降后,随德王赴重庆晋谒蒋介石,被任命为“第10路军总司令”。
5、有个自称罗马皇帝使者的人来到中国,并晋谒宫廷。
6、我去晋谒皇上,皇上对我宠命优渥,王当知之。
7、此番来到西河学宫,若无学丞鼎力相助,难以晋谒圣师,大恩大德,待他日再报。
8、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五、晋察冀读音是什么
晋察冀读音是:jìn、 chá、 jì,晋察冀,别名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 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
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4世纪中叶)。在今山西、河北南部一带。被韩、赵、魏三家所灭。
2.朝代名。司马炎灭魏后建立。建都洛阳,国号晋,史称西晋。为匈奴人刘聪所灭。后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晋朝(317—420),史称东晋。
1.仔细看;调查:观~|考~|~其言,观其行。
1.希望;希图:希~。~求。~盼。~其成功。
五代之一,公元936—947,石敬瑭所建。
通称山西梆子。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由蒲州梆子(山西南路梆子)结合中路秧歌演变而成。流行于山西以及内蒙古、河北的部分地区。因主要活动于山西中部,故又名中路梆子。
敬辞。进见地位高的或辈分高的人。谒(yè)。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