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拼音温和温度的拼音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温怎么拼音
1、温,汉语常用字,汉语言法定规范简化字,读作wēn。本字为“昷”,最早见于甲骨文,初为会意字,后演变为形声字“温”,从水,昷声。其本义为表示加热浴盆里的水,引申义为适中的热度,另有不冷不热、性情柔和、复习、富足等字义。
2、温,初为会意字。本字为“昷”。其上部的囚,即“泅”的省略,表示小孩洗澡;下部的“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盆”的省略,表示宽敞的盛器。篆文“昷”,表示加热浴盆里的水,以便供幼儿洗澡。当“昷”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温”代替,强调给浴盆的水加热。
3、造字本义:动词,加热浴盆里的水,以便供幼儿洗澡。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并将篆文字形中的“囚”简写成了“日”。
4、【卷十一】〔水部〕温,水。出犍为涪,南入黔水。从水昷声。乌魂切。
5、【巳集上】〔水字部〕康熙笔画:13;部外笔画:9。
6、《唐韵》:乌魂切。《集韵》《韵会》《正韵》:乌昆切,竝音蕰。水名。《说文》:水出犍为涪,南入黔水。
7、又水名。《山海经》:温水出崆峒山,在临汾南入河。
8、又洛水之别名。《易·乾凿度》:王者有盛德之应则洛水先温,故号温洛。
9、又水名。《水经》:温水出牂柯夜郎县。
10、又泉名。潘岳《西征赋》:汤井温谷。注:卽温泉也。
11、又地名。《左传·隐三年》:取温之麦。注:温,今河内温县。《广舆记》:今属怀庆府。
12、又色和曰温。《论语》:色思温。
13、又性纯粹曰温。《诗·秦风》:温其如玉。
14、又《尔雅·释训》:温温,柔也。疏:宽缓和柔也。《诗·大雅》:温温恭人。
15、又煖也。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袭狐貉之温者,不忧至寒之凄怆。
16、又燖也。《中庸》:温故而知新。注:温如燖温之温,谓故学之熟矣,复时习之谓之温。
17、又风名。《礼·月令》:季夏温风始至。
18、又姓。《广韵》:唐叔虞之後,受封于河内温,因以命氏。
19、又《集韵》《韵会》《正韵》竝纡问切,音酝。温,藉也。同蕴。《诗·小雅》:飮酒温克。笺:苞裹曰蕴,谓蕴藉自持,含容之义。经中作温者,盖古字通用。
20、又读作盗。《史记·周本纪》:周缪王得骥,温骊。索隐:温音盗,徐广曰:温,一作盗。盗窃也。浅靑色。
21、又《韵补》叶纡权切,音渊。苏轼诗:四时盛衰各有态,摇落凄怆惊寒温。南山孤松积雪底,抱冻不死谁能贤。
二、温的拼音组词
温暖、温习、温故知新、温和、温泉、体温、温室、保温、温饱、温柔、温度、气温、高温、温良、温良恭俭让、软玉温香、温文儒雅、冬温夏清、温柔敦厚、温病、冬温夏凊、温蕴、软语温言、款语温言、温瑾、燃犀温峤、降温、温度计、保温瓶、温凊、那摩温、温凊定省。
温度表、温疋、温菘、温煗、温耎、温绎、高温作业、温饫、加温、温燠、燖温、温腝、温八叉、高温堆肥、温丽、温汾、温禺、温觉、温词、温语、华氏温度、寒温、温籍、温州杂剧、温直、柔温、温慎、醇温。
1、阳光,是温和的,它能给予人心灵上的安慰。
2、今天的天气温和,很适合踏青。
3、太阳,是温暖的,温暖着我那冰冷的心。
4、今天天气温和,适宜外出郊游。
5、冬日里,我们需要太阳的光辉,我们更需要人情的温情,那就让我们像太阳那样微笑着、温情着吧!
7、太阳离人很远,而它给我们的阳光,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样的温暖。
8、婚姻就像身上这件破棉袄,让人行动不便,却异常温暖。
9、友谊能在炎热的夏天带来凉爽,也能在寒冷的冬天带来温暖。
10、这几天气温都在三十度左右,这预示着夏天来了。
11、老师亲切的话语,如同春日里的一缕明媚的阳光,温暖了我的心田。
12、他们的付出,就像一缕阳光永久的温暖着我,不会消失,只会加温。
三、温的拼音是什么
1、(1)不冷不热:~带。保~。降~。~泉。~和。~床。
2、(2)性情柔和:~柔。~存(抚慰体贴)。~情。~顺。~静。~良。~文尔雅。
3、(7)珠江“龙母”姓氏或简称为“温”。因其原居于“温水”一带,古人姓氏随世居地而作姓也。(温水,即今广西武鸣河-南宁市邕江-贵港市郁江段。)
4、(1)(形声。从水,从昷,昷亦声。“昷”意为“热”、“暖”。“水”与“昷”联合起来表示“热水”、“暖水”。本义:热水、暖水。引申义:适中的热度。特指:水名)
5、(5)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6)温度[temperature]。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7)[中医]:热病[heat symptom-complex]
8、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9、(8)古州名[Wen prefecture]。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10、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11、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12、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13、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14、覆温之躯。——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5、四支犹温。——清·袁枚《祭妹文》
16、(2)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17、(3)温和,温厚;和气[gentle and kind]
18、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经·邶风·燕燕》
19、(4)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20、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21、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22、(6)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23、(7)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respect and express good wishes]。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24、(1)加热;使暖和[warm]。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5、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26、温《缁衣》一章。——清·袁枚《祭妹文》
27、(3)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28、(4)[中医]:补养[take a tonic or nourishing food to build up one's health]
29、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30、(5)通“蕴”。蕴藏,蕴积[hide;store up]
31、饮酒温克。——《诗经·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32、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33、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34、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四、温馨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温暖,馨香,客气,体贴。
唐·韩愈《芍药歌》:“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
温暖馨香而又熟美的鲜活香气飘起,像在学习君子的微笑无言。
1、节日里的北京到处是美丽的彩旗和温馨的祝福。
2、我十分羡慕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庭。
释义:温柔的感情;温和的态度。
出处:当代·茅盾《宿莽·色盲三》:“林白霜软软地反驳着,很异样地把头一偏;这是他表示温情的 *** 时常有的姿态。”
例句:看到她温情脉脉的样子,我猜她一定是爱上了他。
释义:相处得融洽友爱,无争吵。
出处::春秋·左丘明《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求无不具,各知其极。”
翻译:上下亲近,彼此互不抵触;所需要的无不具备,各人都知道行事的准则。
五、温暖的温的拼音
拼音:wēn,声母是w,韵母是en,声调是一声。
部首:氵,四角码:36112,仓颉:eabt
86五笔:ijlg,98五笔:ijlg,郑码:VKLK
统一码:6E29,总笔画数:12,笔顺:441251125221
温习、温饱、温泉、温和、保温、温室、体温、温柔、温度、气温、温暖、温煦、温存、温馨,部分词语解释:
(气候)不冷不热: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保持温度,通常指使热不散出去:保温杯,积雪可以保温保墒。
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备,供冬季培育不能耐寒的花木、蔬菜、秧苗等的房间,也叫暖房。
身体的温度,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疾病能引起体温的变化,剧烈运动也能使体温升高。
六、温的拼音温的组词
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备,供冬季培育不能耐寒的花木、蔬菜、秧苗等的房间。也叫暖房。
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增加或减少。
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现也形容做事不大胆泼辣。
形容待人温和宽厚。《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敦:诚恳。厚:厚道。
冬季或早春培育蔬菜、花卉等幼苗的苗床。通常在苗床下面填入酿热物,发酵生热,或进行人工加温,苗床上面一般装有玻璃窗或塑料薄膜。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