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海棠古诗苏轼拼音版和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苏轼的诗吗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海棠古诗苏轼拼音版以及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苏轼的诗吗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海棠古诗带拼音版
1、花的品种无数,姿态更是万千,有人喜爱牡丹的雍容华贵,有人喜爱菊花的灿烂辉煌,有人喜爱海棠的清新淡雅。宋代诗人苏轼有一首诗便叫《海棠》。
2、dōngfēngniǎoniǎofànchóngguāng,xiāngwùkōngméngyuèzhuǎnláng。东风袅袅泛崇,香雾空蒙月转廊。
3、zhǐkǒngyèshēnhuāshuìqù,gùshāogāozhúzhàohóngzhuāng。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4、翻译: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5、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6、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7、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8、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二、海棠古诗苏轼翻译
1、海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下面是海棠古诗苏轼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2、海棠: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诗戏之。
3、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
4、袅袅的东风吹动淡淡的云彩,露出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5、本诗之一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6、“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7、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8、“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
9、一个“恐”写出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10、一个“只”字极化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11、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12、“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
13、“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就向衰败迈进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14、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出身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家庭,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苏轼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擅长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在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同为豪放派词人。有《东坡全集》传世。
15、拓展内容:《海棠花》阅读理解答案
16、(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17、答: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
18、 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 *** 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19、(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20、答:“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三、《海棠》古诗 苏轼
1、苏轼的古诗《海棠》原文及翻译如下:
2、原文: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3、翻译: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只害怕夜深人静花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4、这首诗通过写对海棠的喜爱之情,表现了诗人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写的是作者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之一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
5、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极富浪漫色彩。
6、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海棠》
四、海棠古诗苏轼带拼音
1、dōngfēngniǎoniǎofànchóngguāng,xiāngwùkōngméngyuèzhuǎnláng。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zhǐkǒngyèshēnhuāshuìqù,gùshāogāozhúzhàohóngzhuāng。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翻译: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3、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五、海棠宋苏轼古诗带拼音
1、dōngfēngniǎoniǎofànchóngguāng,xiāngwùkōngméngyuèzhuǎnláng。
2、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3、zhǐkǒngyèshēnhuāshuìqù,gùshāogāozhúzhàohóngzhuāng。
4、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5、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
6、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7、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8、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六、海棠宋苏轼古诗带注音
1、dōng fēng niǎo niǎo fàn chóng guāng, xiāng wù kōng méng yuè zhuǎn láng。
2、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3、zhǐ kǒng yè shēn huā shuì qù,gù shāo gāo zhú zhào hóng zhuāng。
4、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5、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6、只害怕夜深人静花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7、诗的首句是起,描绘出了一幅春意浓浓的景象,也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诗的第二句是承句,诗人从嗅觉的角度来写,香飘四溢,不但扩大了诗歌的空间,也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
8、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句,是从上面描写环境进入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表现了赏花者的心态,暗示了自己的孤寂于冷清。诗的较后一句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表明了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
七、苏轼《海棠》这首诗怎么读
1、宋代苏轼所作的《海棠》全诗及注音如下:
2、东风袅袅泛崇光,dōng fēng niǎo niǎo fàn chóng guāng,
3、香雾空蒙月转廊。xiāng wù fēi fēi yuè zhuǎn láng。
4、只恐夜深花睡去,zhī kǒng yè shēn huā shuì qù,
5、故烧高烛照红妆。gēng shāo gāo zhú zhào hóng zhuāng。
6、这首诗的白话文意思是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7、这首诗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用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
8、后两句,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
9、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通过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