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转久绝拼音 哀转久绝的转怎么读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1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哀转久绝拼音这个问题,哀转久绝的转怎么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哀转久绝的哀转是什么意思
  2. 哀转久绝的拼音
  3. 登高唐杜甫古诗拼音版
  4. 哀转的拼音
  5. 文言文三峡的原文和拼音
  6. 杜甫的古诗《登高》带拼音版

一、哀转久绝的哀转是什么意思

“哀转久绝”的“哀转”意思是哀叫声凄凉荡漾回转在空中,“哀转久绝”拼音:āizhuànjiǔjué,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哀叫声凄凉荡漾回转在空中,很久才停止。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云雾缭绕,重岩叠嶂,林寒涧肃,伴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二、哀转久绝的拼音

1、哀转久绝的拼音:[āi zhuàn jiǔ jué ]。

2、【例句】三峡两岸多重山峻岭,每到秋季总能听到猿声啼鸣,在空旷的山谷中回响,哀转久绝。

哀转久绝拼音 哀转久绝的转怎么读-第1张图片-

3、【拼音】[ yú yīn niǎo niǎo ]

4、【解释】余音:指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在耳边的声音。袅袅:形容声音绵延不绝。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也比喻诗文韵味无穷。

5、【解释】动听;好听雄壮悦耳进行曲。

三、登高唐杜甫古诗拼音版

1、fēng jí tiān gāo yuán xiàoāi, zhǔ qīng shā bái niǎo fēi huí。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wú biān luò mù xiāo xiāo xià, bù jìn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wàn lǐ bēi qiū cháng zuò kè, bǎi nián duō bìng dú dēng tái。

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jiān nán kǔ hèn fán shuāng bìn, lǎo dǎo xīn tíng zhuó jiǔ bēi。

8、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10、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11、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12、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13、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

四、哀转的拼音

哀转,读音是āi zhuǎn,汉语词语,意思是谓声音哀凄婉转。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铙吹响发,笳声哀转。”唐韦应物《拟古诗》之四:“玉颜上哀啭,绝耳非世有。”

哀是一个汉语汉字,《说文解字》:“哀,闵也。从口、衣声。”口、衣两范式叠加。心怀伤念以衣揜口是哀之范式。本义:悲痛,惨苦,可怜。如:悲哀、哀求、哀叹、哀鸣、哀思、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 *** 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哀艳(诗文凄恻动人而华丽)。衍义:引申指“悼念”。如:哀悼、默哀。衍义:引申指“旧时称死去母亲”。如:哀子(母丧而父存;古称居父母丧的人)。衍义:又用作姓。

转:zhuǎn,zhuàn,zhuǎi。“转”由“转”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而来。《说文解字》:“转,运也。从车、专声。”。手摇动纺锤将散丝集中于一束是专之范式。车、专两范式叠加。车轮往来回复运作行于一途是转之范式。

1、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它是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表意性质的音节文字,现代常用的文字有四千至八千个,大多数是形声字。现代汉字的字体是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演变而来的。

2、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又积累了无比丰富的文化知识,它们依靠文字得以保存至今。作为记录、保存、传播知识的工具——文字,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不可埋没的贡献。

五、文言文三峡的原文和拼音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e)处,重岩叠嶂(zha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i)月。

2、至于夏水襄(xiang)陵(ling),沿溯(su)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mu)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yu)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a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u)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jian)肃(su),常有高猿长啸(xiao),属(zhu)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yue):“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ang)!”

六、杜甫的古诗《登高》带拼音版

1、《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古诗《登高》带拼音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 fēng jí tiān gāo yuán xiàoāi, zhǔ qīng shā bái niǎo fēi huí。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 wú biān luò mù xiāo xiāo xià, bù jìn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 wàn lǐ bēi qiū cháng zuò kè, bǎi nián duō bìng dú dēng tái。

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8、 jiān nán kǔ hèn fán shuāng bìn, lǎo dǎo xīn tíng zhuó jiǔ bēi。

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11、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13、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14、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15、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16、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17、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18、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19、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20、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21、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22、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23、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24、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25、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26、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27、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28、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9、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30、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好了,关于哀转久绝拼音和哀转久绝的转怎么读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标签: 拼音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