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尿的拼音是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尿读音sui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尿的读音
尿的部首:尸;笔画:7;五行:水;繁体:尿;笔顺:横折、横、竖撇、竖钩、横撇、撇、捺。
1、niào,由人或动物肾脏产生,从尿道排泄出来的液体。
3、suī,义同“尿”。多用于口语。
尿,又称尿液或小便,是人类和脊椎动物为了新陈代谢的需要,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的液体排泄物。排出的尿液可调节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以及清除代谢废物,尤其是退化变性的蛋白质和核苷酸所产生的含氮化合物。正常人的尿液大多数为淡黄色液体。
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在1000~2000ml之间,一般为1500ml左右。在异常情况下,每昼夜的尿量可显著增多或减少,甚至无尿。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情况,称为多尿。每昼夜在100~500ml范围,则称为少尿。
如果每天尿量不到100ml,可称为无尿。尿量太多,则体内丧失过甚,结果会导致脱水。尿量太少,代谢尾产物将聚积在体内,给机体带来不良影响;而无尿的后果,则更为严重。
二、尿尿的拼音
1、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2、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3、1958年2月1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4、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
6、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三、尿尿为什么读niao sui正确读音究竟是什么
最近应该有很多人都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就是说我们经常说的“尿尿”,原来都读错了,正确读音应该是“niao sui”,第二个字的读音变成了“sui”音调是一声,这个消息一定让很多人都非常惊讶,因为自己从小的认知当中,这个词的读音一直都是“niao niao”,现在突然间说自己原本读的读音都是错的,很多人一定都想要知道真相吧。那么,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呢?
尿,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niào或者suī,会意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本以为小便,即人或动物体内由肾脏产生从尿道排泄出来的液体;引申为动词,指排出小便。拼音词性释义英译例句例词
一、名词小便。人或动物体内由肾脏产生从尿道排泄出来的液体。《百喻经·为王负札喻》:“发毛爪齿,屎尿不净,不以为丑。”《断袖篇·张浪狗》:“(马)踏帝左胁,遂昏倒。浪狗惊惶,以银盂注尿灌之,良久方苏。”
二、动词排泄小便,撒尿。唐寒山《诗》之七一:“快哉混沌身,不饭复不尿。”《旧唐书·西戎传·罽宾国》:“有被蛇螫者,鼠嗅而辄尿之,其疮立愈。”
三、〈方言〉在乎。李晓明、韩安庆《平原Q声》:“死到我手下的英雄好汉数也数不过来,还尿你这个毛孩子。”
四、〈方言〉理会。柳青《创业史》之一部第十章:“现在姚士杰连郭振山也不骇怕了,还尿他白占魁做什么?”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一回:“你不要在你老爷面前摆臭架子!尿你也没工夫。”徐光耀《平原烈火》:“人家还不是爱听听两句,不爱听尿也不尿你。”
名词〈方言〉小便。《说文·尾部》:“尿,人小便也。”徐灏笺:“今俗语尿息遗切,读若绥。”词语:尿尿(niào suī)、尿胞、尿脬
#尿尿的正确读音#这一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讨论。而该词的正确读音就是“niào suī”。
不少网友表示:当看到正确的读音之后,才知道自己原来一直都念错了,以前都读该词为“niào niao”,身边很多人也是这么读的,还好看了这个热搜,才知道正确的读音应该是“niào suī”;也有网友表示到:虽然我们这边都是读的“niào suī”,不过一直以为是我们这边的方言,为了读起来不那么别扭,都说的是尿(niao)尿(sui)尿(sui),感觉要萌萌哒一点。
尿有两个读音,一个读音是niào,一个读音是suī,前一个读音可以作为名词和动词,而后一个读音只作为名词(方言用词)。尿(niào)尿(suī),这里的两个字,之一个尿是动词第二个尿是名词。尿作为名词时,意思是“小便”,作为动词时,意思是“排出小便”。
倔强的正确读音是:jué jiàng。倔强这个词是很常见的,一般是形容一个人的性情固执、强硬。关于该词的读音,“倔强”的“强”的读音是jiàng,这个读音大家都是知道,而其中的“倔”的读音很多人都有读错,这里的“倔”的读音是jué,而不是juè。
情不自禁的正确读音是:qíng bù zì jīn。该词在书本中是经常出现的,其意思是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情不自禁”中的四个字都是非常常见的,关于该词的读音,其中的“禁”字很容易读错,由于这个字可以组词为“禁止”,而“禁止”中的“禁”的读音是jìn,但是在“情不自禁”中的“禁”并不读“jìn”,而是读作“jīn”。
蛋挞的正确读音是dàn tà。蛋挞是一种以蛋浆做成馅料的西式馅饼,是非常美味的一种食物。不过很多人在读这个词语的时候很容易读错,读成了“dàn tǎ”,但其实这是错误的读法,“蛋挞”中的“挞”字应该读作“tà”,是第四声。
四、尿拼音怎么读
1、尿,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niào或者suī,会意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本意为小便,即人或动物体内由肾脏产生从尿道排泄出来的液体;引申为动词,指排出小便。
2、尿,会意字。《说文》:“尿,人小便也。从尾,从水。”桂馥义证:“人小便也,《一切经音义》十一:矢溺,正体作㞙,经文作溺,假借耳。《广韵》:‘㞙,小便也,或作溺。’”段玉裁注:“古书多假溺为之。”
3、张舜徽约注:“此字所从之尾但作 *** 解,古人造字时,固不嫌用引申假借义也。”尿字(或溺字)不见于先秦文献,更不见于出土的先秦两汉其他文字资料,其字产生于何时不可考,因为它很少有机会在经典文献中被使用。
4、尿液,俗称“小便”、“尿”,是从生物体中排出的代谢物。其是一种液体,一般呈黄色或无色。人类尿液形成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五、尿潴留拼音
1、尿潴留的正确拼音是niao zhu liu,尿潴留是指患者不能自行排尿,导致膀胱尿液大量积聚,患者会表现为小腹疼痛、烦躁等症状。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
2、按其病史、特点分急性尿潴留和慢性尿潴留两类。急性尿潴留起病急骤,膀胱内突然充满尿液不能排出,病人十分痛苦。常需急诊处理;慢性尿潴留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下腹部可触及充满尿液的膀胱,但病人不能排空膀胱,由于疾病的长期存在和适应痛苦反而不重。
3、常见原因是由于各种器质性病变造成尿道或膀胱出口的机械性梗阻,如尿道病变有炎症、异物、结石、肿瘤、损伤、狭窄以及先天性尿道畸形等;膀胱颈梗阻性病变有膀胱颈挛缩、纤维化、肿瘤、急性前列腺炎或脓肿、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等;
4、此外,盆腔肿瘤、妊娠的子宫等也可引起尿潴留。还有由于排尿动力障碍所致的动力性梗阻,常见原因为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或马尾损伤、肿瘤,盆腔手术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以及糖尿病等,造成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
六、尿拼音怎么读 尿怎么读
2、猪尿脬 [zhū suī pāo]即猪脬。
3、尿炕 [niào kàng]在炕上遗尿。
4、尿出子 [niào chū zǐ]遗尿。
5、尿闭 [niào bì]尿潴留在膀胱内;排尿失灵或不能排尿。尿的排泄功能丧失或不足。
6、尿培养 [niào péi yǎng]对正常尿液里的细菌进行培养。
7、尿崩症 [niào bēng zhèng]以强烈的渴感及排泄大量低比重尿为特征的下丘脑垂体后叶疾病。以强烈的渴感及排泄大量低比重尿为特征的下丘脑垂体后叶疾病。
关于尿的拼音是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