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技能】:
1、了解神仙鱼的外形特征,身体颜色变化,构图方式。
2、运用墨破色、干湿结合的 *** ,表现水墨淋漓、富有韵味的神仙鱼。
【过程与 *** 】:
通过观察、欣赏、体验创造神仙鱼的过程,提高对墨色相融的认识,水分多少的控制能力,及颜色搭配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体验画神仙鱼的快乐,敢于大胆表现、创造。同时培养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 点:能画出漂亮的神仙鱼。
*难点:神仙鱼的身体水分与墨的控制。
【整体点评】:
今天孩子们画神仙鱼时,画的很大胆,墨与色的表现出了国画作品淋漓尽致的感觉,绘画过程中水与墨的调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都一一解决了。最后的成果还是不错的,继续努力加油。
此本荣宝斋出版的《齐白石画集》内收录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花卉草虫代表作22幅,裱本经折装,五彩织锦面,饾版彩印。书前有叶浅予作白石老人画像及齐白石小传。此书为1952年5月荣宝斋新记木刻彩色水印本。
内含齐白石晚年精湛小品22幅,所画题材包括:梅花,虾,藤,鸡,梨花,鸟,蘑菇,竹,果,鲵,菊花,喇叭花,鼠,鱼,芭蕉,青蛙,藕,蜻蜓,螃蟹,枇杷等作品。
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饾版,“木刻水印”的旧称。明万历年间安徽民间流行的一种在套版基础上发展为多色迭印的美术印刷 *** 。将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勾摹下来,每色刻成一块小木版,然后逐色由浅入深依次套印。因其形似“饾饤”而得名,饾饤是一种五色小饼,作成花卉禽兽珍宝的形状,盛于盒中。其推砌拼凑,有如饾饤,故称饾版。
荣宝斋,是一家位于中国北京市的老字号文具和字画店,座落于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前身是创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松竹斋,1894年改名为荣宝斋,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今荣宝斋门首有两幅额匾,一为徐悲鸿手书,另一为郭沫若手书。荣宝斋被授予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春水船如天上坐。画此幅忆此句。因录之甲子三月。士标
武陵溪径。查士标
大痴(黄公望)长江胜览图意
秋山行旅图。士标
无题。查士标
北苑(董源)画峰峦浑厚,非米老不能也。二瞻
溪山游乐,仿王孟端画法。士标
士标学梅花庵主(吴镇)甲子二月
前人画雪多于寒风,作冷之意写之后人不知也。?
士标待月
白石 老人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男,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版权声明
欢迎您的原创投稿:gzwswh@qq.com
?闻是:为艺术家、书画爱好者服务!推广世界艺术大师作品
?闻是:以传播中外艺术知识为宗旨,来自麦田,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当代艺术:蓝健康花鸟画集锦 每一幅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近年来,人们被国画艺术的魅力深深吸引,国画也因此成为多数朋友们投资的爱好,作为收藏也是潜力价值的。尤其是一些名家字画,他们的字画不仅有观赏性,还能作为装饰品。
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中的经典题材,意境清新典雅、色彩鲜明亮丽,一直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活泼可爱的鲤鱼图作品,历代有许多画家都喜欢画鱼,在当代画家中也不乏画鱼名家。他们的作品生动逼真,同时又传递着浓厚的艺术魅力。好的艺术就是要我们一起来赏析,今天就让我们看看蓝健康老师笔下的精美艺术佳作吧!
蓝健康老师鲤鱼图作品赏析:
吉祥风水画 蓝健康老师工笔画新作《鱼乐图》作品来源:易从字画
【藏品推荐】美协会员蓝健康四尺作品《咏鲤鱼》作品来源:易从字画
收藏送礼推荐 蓝健康斗方牡丹九鱼图《富贵有余》作品来源:易从字画
中美协会员 蓝健康工笔牡丹九鱼图《满堂红》作品来源:易从字画
中美协会员蓝健康荷花九鱼图《和谐有余》作品来源:易从字画
收藏投资之作 中美协蓝健康荷花九鱼图《荷鱼图》作品来源:易从字画
蓝健康老师工笔新作 斗方鲤鱼图《六顺图》作品来源:易从字画
字画收藏推荐 蓝健康老师新品《和谐有余》作品来源:易从字画
吉祥装饰画 蓝健康工笔新作《同游至乐》作品来源:易从字画
典藏之作 蓝健康工笔鱼画《鱼乐图》作品来源:易从字画
中美协会员蓝健康斗方作品《双鱼图》作品来源:易从字画
我国的的鱼文化源远流长,鱼谐音“余”,因此带有鱼的花鸟画作品,通常都会被看成是旺财风水画。活泼玲珑的鲤鱼旁边通常还会搭配郁郁葱葱、亭亭玉立的荷花、牡丹等题材,不仅让画面丰盈可爱,而且荷花与鲤鱼一起,象征着“连年有余”,牡丹则代表富贵吉祥。
蓝健康老师的鲤鱼图作品,极具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尤其是那细腻的笔墨和典雅的色彩,彰显出清幽的雅韵,也让观者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意蕴丰厚。
蓝健康老师花鸟画作品价值:
作品运用工笔写实的手法,灵动的笔墨,将自然田园的风景描绘的秀美又古拙,引人入胜、令人心旷神怡,也侧面彰显出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底。蓝健康老师的作品清逸高雅的同时又不失浪漫唯美,那宁静醉人的花鸟世界让人欲罢不能。这样的艺术佳作极具魅力,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作为收藏是更佳首选。
艺术家简介:
蓝健康,中国美术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广西上林县人,自幼爱好书法、美术,师从广西艺术学院:覃忠华教授、苏秀玲教授。现是中国著名画家罗鼎华入室弟子。现为中国美术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南宁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现居住北京宋庄。
王崇位1998年国画 《三鱼图》欣赏国画《三鱼图》(落款:王崇位 钤印)
设色纸本 80×136cm 1998年
作品在展厅展示
作品装裱点缀家居
王崇位老师创作的《三鱼图》造型突出弧度,有很大的弯曲感,从而表现出鱼游水中的欢快。
其实,中国画《三鱼图》,有着丰厚的文化意蕴。 “鱼”与“余”谐音,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曾以绘制“三鱼”来象征“三余”,丰富绘画本身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三余”的典故出自三国时期著名的儒学宗师董遇,鱼豢的《魏略·儒宗传·董遇》记载,董遇以“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指: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中空闲下来的时间;夜晚,不必下地劳动,这是一天中空闲下来的时间;雨天,不方便出门干活,也是空闲下来的时间。)解答读书的“苦渴无日”,意为要抓住一切闲余的时间来学习。
齐白石曾言“古人读书有三余之说,我亦有三馀,既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此为白石之三余也。”这就是他将前人的“三余” 进行了修改 ,结合自身情况总结出自己的 “三余" , 即“诗者, 睡之余; 画者, 工之余; 寿者, 劫之余。” 这三句话可以理解为他对于文艺创作的态度和人生际遇的概括,语句虽然简单却包含深意。 “诗者, 睡之余" , 借用齐白石自己的话语“ 绝句诗, 可枕上作也” 去理解, 也就是作诗不需要专门抽出时间刻意为之 ,而是在睡觉之余妙手偶得之。 “画者, 工之余" ,即绘画创作应在刻印休息之余,齐白石并没有将写诗作画视作难事 ,而是忙碌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情绪调节和放松方式。“寿者,劫之余”,意思是指长寿的人是经历过劫难而活下的。白石老人将画画、写字、作诗、睡觉日常生活所做的事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将诗画创作视为闲情逸事,可见他的创作心态是非常的自然娴静、淡泊功利,也表明他的绘画功力已达到炉火纯青、信手拈来的程度。同样,“三余”也代表着白石老人对世事的豁达开明,对生活的随遇而安。
王崇位 1928年出生,广东电白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电白师范美术专业高级讲师。解放前自17岁就读于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早年师从高剑父深造岭南画派艺术,至今从艺74年,1949年参加工作,从教近半个世纪。2021年2月茂名市美协为其颁发了“美术教育奖”。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美术比赛、获奖,并被邀请到伦敦、巴黎、香港等地展览。
少儿国画:画梅花、虾蟹鱼少儿国画:画梅花、虾蟹鱼(收藏备用)梅花概述梅花为落叶乔木中蔷薇科花卉。在暮冬早春时开花,先花后叶。它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深为国人所爱,与兰、竹、菊并称“四君子”,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花鸟画中,梅作为典型的枝干类花卉,是练习笔力的绝好素材,以苍劲刚健的笔力才可表现出梅之高贵品格。梅花有单瓣、复瓣之分,写意画多画单瓣梅花。梅花品种多,花色红、白、黄(并非腊梅)、绿皆有,但入画多以红、白色为主。
南海是我国生物资源最丰富的海域,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域,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面积总和的3倍。珊瑚礁虽然只占海洋面积的0.2%,但其中却生活着海水鱼种类的三分之一约5000种。在漫长的和珊瑚共生演化过程中,珊瑚礁鱼类进化出多姿多彩的形态外观和独特的摄食、避敌与栖息、繁殖等生存特征。
鲀形目鱼类就是极具代表性的鱼类。鲀形目鳞魨属又俗称为炮弹鱼,多数生活在热带海区的浅水中,栖息于珊瑚上成大叶海藻间。平时习惯自由伏卧,当遇到危险时,会迅速钻入珊瑚礁洞中,竖起背鳍将自己紧紧地固定在洞里。炮弹鱼不仅在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观赏上也极具美学价值。
很多时候自然就想让我们找不同一样,在极为相似的两种生物中悄悄地隐藏着微妙的区别。单纯通过文字来进行描述的话,可能无法准确地识别出两种之间的差异。这时,博物学绘画就可以成为一种有高效可视化的手段。
图1. 黑带锉鳞鲀hinecanthus rectangulus(三角炮弹)
博物学绘画对于生物分类具有哪些重要性?
对于极为相似的物种,判断他们的性状差异,明确有效分类特征,是动物志或者生物图鉴等辨别物种的重要依据。通常来说,优秀的图鉴包含两项内容,即文字叙述与绘图部分。只有文字,会使人难以想象,难以对证:只有绘图的话,又会让人先入为主,忽略细节。因此两种形式相辅相成,才能有更好效果。
我们在绘画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如果盲目开始绘画后,就会不断地对形态、结构和色彩等等产生疑问。这里要怎么画?形状是怎样?画鳍条要画几条呢?所以在绘画之前,要对自己要描绘的物种有形态学基本的认知和了解,不仅仅是参考文字或者现有的图鉴,必要时还需要对实物进行数据测量,进行充分的参考。
首先从视图开始:不同形态的物种,采用不同的视图。在学习绘图时,多视图作为参考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的意义在于表现绘制物本身的体积与形象。在鱼类科普绘画中,鱼类整体通常由侧面、背面及腹面组成。鱼类的基本体型分四种: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和棍棒型。纺锤型,侧扁型多以侧面图;平扁型为背,腹面图;平扁型也多为侧面图。在平面很难看出的图形,可以在侧面图的基础上,再增添断面图。
如果有些部位变化过大,也可以通过多次横切来进一步理解形态。从头部到尾部可能会有不同的形态差异,它们之中可能仅由侧面、背面、腹面的图像难以判断出它真正的形态,此时如果有横断面的图,会更好理解它。即使同样的体型,体宽或体高也是作为辨别物种的主要依据,所以绘制时身体各部位的比例要先确定好,然后对各个关键部位的形态,适配不同状态的示意图也是非常重要。比如说眼睛的形态,口裂的大小,鳍条与鳞片的形状和数量。
图2. 褐拟鳞鲀Balistoides viridescens (泰坦炮弹)
绘图时重点突出物种之间的差异,减少同种个体之间的差异。此外,同一物种,不同性别,在不同发育时期也会有所差异,大大地干扰这个物种的辨别。为了避免认知偏差,更好地了解该物种,有时也需要绘制该物种不同的发育时期,以及性别差异的示意图。有的物种在张嘴或者是展开一些身体部位时会有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里面可能藏着对物种辨别非常重要的性状,不同状态的图像有时也需要绘制。
鱼类的身上往往有着许多独特的花纹与色彩。在进行线性手法为主的绘画时,要根据材质以及颜色,使用不同密度的点来表示。通常来说,越密集的点用来表现,表面颜色偏深或者粗糙的状态,越稀疏的点则表现的是越光滑,表面颜色越浅的状态。而在彩绘时,往往会提升原有饱和度,来保证不被环境光或者其他因素干扰对物种的绘制记录。
遵从上述法则,本次对鳞鲀科的四个近缘种进行了描绘和展示。可以看出他们有近似的体型和之一背鳍,但是身体的花纹,尾部的形状和牙齿的特征都大不相同。通过博物绘画,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些特点与差异,从而达到物种的准确识别。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软件对场景进行组合和设计。
南海烟波浩渺,是无数鱼类的家园,也是博物学绘画的创作的摇篮。我们期待更多精美的博物学绘画由此而产生,为我国珊瑚礁鱼类多样性保护描绘出一张张蓝图。
图3. 红牙鳞鲀 Odonus niger(魔鬼炮弹)
图4. 花斑拟鳞鲀Balistoides conspicillum(小丑炮弹)
图 5. 场景汇总设计
作者:毛宇帆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科学性审核:张洁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副研究员)
统筹:赵清建
来源: 光明网-科普中国
浓墨重彩别于众类——艺术家张庆涛画鱼赏析(文章来源:华夏经典艺术网,发布于2021年5月12日)
张庆涛,号临溟散人,别署三真斋,1951年出生于中国辽宁海城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网》主编,海城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三真斋书画院院长。
1989年·个人传记及作品入编《中国书法家大辞典》
1994年·入编《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
1995年·书法作品在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中获特别奖
1996年·入展之一届全国行草书大展
1999年·入展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2000年·入选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入选“龙岗杯”国际书法大赛
2001年·入选全球华人书法大赛
·入选21世纪全国首届书画篆刻作品展
·在山东淄博举办个人书法展
·创办《中国书画名家网》
2002年·入选第三届全国正书大展
·水墨画《桃花流水鳜鱼肥》在“艺坛风采”书画大展中获优秀奖
·书法获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书画大展成人组金奖
·应邀参加之一届天津书法艺术节活动并举办个人书法展
·《商汤文化报》作张庆涛艺术专题报道
2003年·荷兰《欧洲侨报》副社长欧洲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陈文彬来访工作室并收藏作品。
·书法作品由银川美术馆收藏
·《书画家报》作张庆涛艺术专题报道
·应邀参加临沂之一届“羲之国际书法艺术节”活动并举办个人书法展
·出版《张庆涛书法作品集》
2004年·入展“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
·应德国联邦议会副主席彼德拉·鲍邀请作客德国国会
·书法“天涯若比邻”由德国联邦议会副主席彼德拉·鲍收藏
·应邀为德国柏林青田同乡会会长付春平先生题写“柏林华德中文学校”校名
·会见德国柏林华侨协会副会长黄羲德先生
·水墨画《双鱼戏月》入展全国名家书画小品展
·参加全国名家作品邀请展
·书法作品由青岛平度博物馆收藏
·《今日辽宁》国际杂志作张庆涛艺术人生专辑报道
·《中国书画报》刊发张庆涛艺术简历及作品
2005年·水墨画《墨荷》获西凉印社国际艺术博览会更佳作品展出奖
·辽宁电视台《精彩辽宁》档目作张庆涛书画艺术专题报道
2006年·应甘肃省文联、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中国中医药学会之约,为“黄帝内经”千家碑林写碑文,并刊石成碑
·隶书“黄帝内经”被甘肃庆县人民 *** 收藏
·应雁门艺术中心之邀,参加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07年·应邀参加全国书法名家名作邀请展
·应邀参加当代书坛百位名家楹联展
2021年9月书法刻入泰山。
浓墨重彩别于众类
——老玩童(张庆涛)画鱼赏析
画道唯艰,故须终生修持。所修者,品格也,所持者气性也。夫天下广博,历史久远,有沧桑之变迁,有才情之参差。然唯道恒常,理运无穷。故修持者须知先后,究本溯源,方能止于至善。书画留迹,如鸿泥雪爪,在乎遁迹明道也。
庆涛先生数十载如一日,修持书画,寂寥独处,不为斗米折腰,不逐世俗,可谓遁迹明道者也。观夫先生浓墨重彩之画作,笔墨超然,色彩绚丽,夺人之目,沁人心脾,实属佳作,别于众类。
先生画鱼,浓墨重彩,以书入画,画中笔墨无不出干书道之法。鱼之神态,霸气袭人,实乃先生风骨与笔墨功夫使然花草赋色夸张,绚丽夺目,质感凝重,层次分明,乃先生不逐时风效仿他人,创造自我之灵魂使然。故,先生之作非他人轻易可仿。
陈文彬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于柏林
作品欣赏:
荣誉证书:
南宋时期著名画家李东《雪江卖鱼图》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西方画应该是西方之文明物,中国画应该是东方之文明物。我们都应该好好的,用心的去感受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这些都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舍不得也割不断。
——题记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古代上承北宋下启元朝的朝代,由赵构创立,定都临安,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5世9帝,享国152年。
南宋初期不断与金交战,绍兴和议(公元1141年)后,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在宋孝宗时期有过数次北伐,都无功而返。后期蒙古崛起对南宋进攻,南宋抵抗多年后最终于1279年被灭。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其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漠北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南宋退至杭州以后,宗室子弟也随之退至杭州,宗室子弟多具艺术兴趣、禀赋、修养。南宋虽偏安江南,但在绘画上却依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宫廷绘画仍是当时绘画发展的主流,江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南宋绘画别具自己的特色。山水画从北宋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变成了用笔简括、章法谨严、高度剪裁的边角特写。人物画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花鸟画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而千姿百态的西湖画更显示了南宋画的特色。此时的文人士夫画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亦有较大的贡献。夏圭、马远、李唐和刘松年并称南宋四大画家。以及扬无咎、林椿、李嵩和梁楷等四位大画家绘画赏析。今天我们欣赏李东等画家作品。
南宋李东画家绘画作品有:《雪江卖鱼图》与其有关系图分析:《雪桥买鱼图》《雪江卖鱼图》《雪溪卖鱼图》《柳岸雪渔图》《寒江钓雪图》《写生秋葵图》《捕鱼图》《雪山楼阁图轴》等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南宋著名画家李东绘画作品
李东,宋理宗赵昀(1225-1264)时期民间风俗画家,生卒年不详。《图绘宝鉴》卷四谓“理宗时常于御街鬻其所画《村田乐》《常酣图》之类,仅可娱俗眼耳”。所作受院体画影响,师法马远、夏圭,用笔简练遒劲,构图别致,富有浓厚生活气息。李东是一位擅长民俗题材的画家,风格与画院追求精丽的趣味迥异。
南宋著名画家李东《雪江卖鱼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李东《雪江卖鱼图》绢本,设色,墨笔,纵23.6厘米横25.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绘冬日江边酒店中人向小舟上的渔夫买鱼之场景。着墨不多而生活情趣跃然纸上。
李东,画史无传,据说他以卖画为生,专画民间风俗情调作品。此幅画深冬时节,白雪皑皑,江上寂寥,一老渔翁撑船至水庭前,一手持桨,一手持箩,将鱼递与店中老板。老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微驼的背影显示了他生活的艰辛。画中构图简洁达意,用笔潇洒豪迈,不失为南宋山水小品佳作。
很可能是一幅晚于南宋的作品,但其基本的图像配置依然延续了李东《雪江卖鱼图》的特点。时间是在大雪纷飞的寒冬,地点是在远离城市的山野江村。人物分主角和配角,主角是买卖鲜鱼的文士和渔夫,配角是一位出现在画面边缘,肩挑两个大罐状物品的人。这个人和画中的渔人打扮有些相似,同样都身披蓑衣、头戴斗笠。他的身份不太容易确定,他可能是另一位渔人,挑着鱼篓上岸寻找买家,也可能是挑着酒瓮卖酒的人,还可能是挑着东西冒雪归家的村民。他的出现让雪江卖鱼的场景显得更有真实感,同时也更加强调了大雪严寒的郊外的静谧与冷清。
李东 《江雪卖鱼图》
江天大雪白茫茫,玉色千山暮影长。
一棹渔蓬临水阁,簑衣卖得鲤鱼香。
南宋 佚名《雪桥买鱼图》赏析
南宋 佚名 《雪桥买鱼图》 扇面,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26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大雪纷飞的寒冬,远离城市的山野江村,一文士在小童陪伴之下走向渔舟买鱼。船上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人,以及岸上挑着鱼篓寻找买家的渔人,他可能是挑着酒瓮卖酒的,或者是挑着东西冒雪归家的村民。雪中的草堂,静谧安祥!
《雪桥买鱼图》很可能是一幅晚于南宋的作品,但其基本的图像配置依然延续了李东《雪江卖鱼图》的特点。时间是在大雪纷飞的寒冬,地点是在远离城市的山野江村。人物分主角和配角,主角是买卖鲜鱼的文士和渔夫,配角是一位出现在画面边缘,肩挑两个大罐状物品的人。
这个人和画中的渔人打扮有些相似,同样都身披蓑衣、头戴斗笠。他的身份不太容易确定,他可能是另一位渔人,挑着鱼篓上岸寻找买家,也可能是挑着酒瓮卖酒的人,还可能是挑着东西冒雪归家的村民。他的出现让雪江卖鱼的场景显得更有真实感,同时也更加强调了大雪严寒的郊外静谧而冷清。
我们在欣赏这两幅画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在宋代雪景山水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一个有趣的主题:“雪江卖鱼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分别藏有一幅精巧的团扇画,均是雪天的卖鱼场景为中心,前者名为《雪江卖鱼图》,后者名为《雪桥买鱼图》。买卖活鱼为何会成为精雅的卷轴绘画的主题?在画面的背后是否有更深的意义?
鱼在古人的味觉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因此上升到思想的高度。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鱼是“鲜”的基础。孟子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可是,鱼虽好吃,要吃到也并不容易。
《雪江卖鱼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为南宋后期的画家李东所作,他活动在宋理宗时期的杭州,大约是1240年前后。画史记载,他擅画一些滑稽的民间生活题材,然后拿到最繁华的御街去卖。粗看起来,《雪江卖鱼图》也延续了他的这种特点,所画是当时的生活。
《雪桥买鱼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此画中没有画家名款,历来被认为是南宋绘画。两幅画主题相同,画面构图却各有特色。两幅画的名字,一个是买,一个是卖,买卖其实是一体的。李东《雪江卖鱼图》中,画面有比较明确的前景、中景和背景。中景是主体。大雪笼罩之中,江边有一个水榭,一个戴着头巾、文士打扮的人坐在露台上,正伸出左臂,准备接过小船里身披蓑笠的渔人递上来的一条鱼。这个交接的过程正是画面的核心。卖鱼的渔人画得比卖鱼的文人更清楚。
相比之下,《雪桥买鱼图》的构图要显得细碎一些。李东画面里用以衬托水榭的高耸雪山,在这里变成了低矮的丘陵。尽管仍然分出了前、中、后的不同景观,但前景成为画面最复杂的地方,不但有巨大的山石,文士在小童陪伴之下向渔舟卖鱼的场面也在前景。买鱼的文士比卖鱼的渔人画得更加清楚,交接鱼的瞬间尽管也画了出来,但其效果比李东的画要弱了不少。
明代著名画家朱邦《雪江卖鱼图》赏析
明代著名画家朱邦《雪江卖鱼图》纵163.5厘米横101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
元代佚名《雪溪卖鱼图》赏析
元代佚名《雪溪卖鱼图》团扇,绢本 设色纵25.2厘米横24.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佚名《柳岸雪渔图》赏析
明代佚名《柳岸雪渔图》绢本 页 设色 纵26.5厘米横30.5厘米,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宋范宽(传《寒江钓雪图》赏析
北宋范宽(传《寒江钓雪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旧题范宽的《寒江钓雪图》。据李霖灿研究,画幅左侧的崖石上有“李东”二字签名,墨色深入绢内,不似后添,应为李东真迹。而不是范宽作品。
宋代李士忠《写生秋葵图》 赏析
宋代李士忠《写生秋葵图》 册页、绢本、设色,纵24.2厘米,横26.9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幅出自故宫藏《宋元集汇册》第26开,是李东作品中少见的花卉小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旧题为李东的《写生秋葵图》实为李士忠画。清代《石渠宝笈》编辑人的疏忽,原是三个字的名字,签在画幅左边花叶之下,却被他草草匆匆看成了“李东”二字。经过博物院人员用放大镜一看,认为是“李东画”三个字的,如今分明是“李士忠画”四字。于是从前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谓的唯一“李东”,就此被摈出了李东研究范围之外。记录在这里的理由,是为了“周全”,一经认明是李士忠画,这就与李东一点也不相干了。
北宋李成(传)《捕鱼图》赏析
北宋李成(传)《捕鱼图》绢本 册页 浅设色纵23.3厘米横2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绘雪江平阔,江岸古松矗立,上有松萝迎风,江中渔夫放罾。此幅旧题李成作,细观其一江两岸的图式和抒写性用笔,则更接近元代朱德润画风。
有趣的是,宋代以后的画家也对雪江卖鱼的题材颇有兴趣。比如上海博物馆所藏元人《雪溪卖鱼图》团扇,以及安徽省博物馆藏明代朱邦《雪江卖鱼图》挂轴,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明代明代佚名《柳岸雪渔图》团扇,台北故宫博物院北宋范宽(传《寒江钓雪图》团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李成(传)《捕鱼图》团扇。然而由于画家时代的差异,南宋画中那种于天寒地冻、万籁无声中,文士与渔人默默交接的气氛很难再复现。
北宋范宽《雪山楼阁图轴》赏析
北宋范宽《雪山楼阁图轴》,北宋,绢本设色,传范宽,纵182.4 厘米,横103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雪江卖鱼的主题究竟有怎样的含义?
从存世的作品来看,“雪江卖鱼”的题材有可能早在北宋已经出现。波士顿美术馆藏有一件高近2米的《雪山楼阁图》巨帧,传为北宋初年的范宽所作,实际上可能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作品。
画面一片白雪皑皑。背景是高山,高山脚下是临江的山村。山的最深处是一座宫殿,而半山处则是一座文人的草堂,一位文士正在里面往山上张望。画面下部的近景处是江岸,一艘篷船正停泊岸边,戴着斗笠的渔夫站在船尾,冻得瑟缩着,他手中提着一串鱼,正在递给岸上走来的一个人。这个人打着伞,戴着头巾,手里拿着东西,应该是一串铜钱,正递给渔夫,用来交换渔夫的鲜鱼。
他的衣衫和渔民差不多,看起来很有可能是山腰草堂里那位文士下山卖鱼的家仆,买好鱼之后他将会拿回去做成美味的佳肴,供文士在天寒地冻的深山中享用。而交易完成,渔夫也将立即躲进温暖的船舱,他的妻子正在船头架着火炉做饭,船舱的窗户口还可以看到他们的小孩。这是一个温馨的渔人之家。与山腰的文人草堂形成呼应,同时又与江岸两位天寒地冻中行旅之人形成对比。买卖鲜鱼是画面的一个重要线索,让画中的雪景平添了许多生趣。
作为大挂轴的一个局部,《雪山楼阁图》的卖鱼场景与《雪江卖鱼图》团扇有很多不同,但基本的图像因素仍然传承下来。团扇绘画消减了其他的因素,只保留下最核心的几个图像:雪景、渔船、文士草堂。复杂的山水景物、行旅之人,以及深山中的宫殿,统统被删去。使得画面只是关于渔人和文士之间的鲜鱼买卖。甚至于人物的具体描写也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身份。
实际上,“雪江卖鱼”是关于两种人的绘画,文士和渔夫。李东《雪江卖鱼图》的中心是文士的住所—一个临水的水阁。这种建筑在宋代绘画中十分常见,是一种南方的建筑形式,而《雪桥卖鱼图》藏美国大都会中,文士的居所换成了更简朴的三件草屋,但它依然是画面的重点。住在这样的草堂或水阁中,暗示出画中文士过着隐居生活,这里是郊外乡村,使他在这里远离俗世的名利和欲望,一切都仿佛被大雪所净化。
但再怎么纯粹的隐士也是要吃饭的。他们究竟该吃什么?有趣的是,中国绘画中几乎不表现文人隐士吃饭的景象。他们很少有豪华的夜宴,顶多在雅集时诗酒尽兴。这一方面是因为乡居生活少有丰富的物质,另一方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在乎。但是“雪江卖鱼”似乎暗示出,他们喜欢吃鱼,即使是在漫天大雪中,他们也要亲自跑到江边买鱼,或者是在水阁的露台上等待渔夫的到来。
用吃鱼来表达思想,《诗经》中的“衡门”一篇大概算是相当早的:“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吃鱼不需要一定吃更好的鲂鱼和鲤鱼,娶妻不需要一定要绝世美女。朱熹将之解释为“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辞”。对于宋人来说,另一个文化偶像苏东坡也喜欢吃鱼。他的《后赤壁》中“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在乔仲常《后赤壁赋图》中得到极好的表现,苏东坡提着鲈鱼与酒,正准备去夜游赤壁。
实际上,传统的隐士象征,与其说是水阁中的文士,不如说是打渔的人。在诗词中,作为隐士的渔民常是诗歌吟咏的对象,在他们的生活中,卖鱼是重要的工作。比如北宋郭祥正《渔者》诗:“从来生计托鱼虾,卖得青钱付酒家。一醉不知波浪险,却垂长钓入芦花。”打鱼卖鱼、喝酒买醉,是理想的渔人的状态。南宋徐侨的《咏渔父》诗也是如此:“占得江湖汗漫天,了无乡县挂民编。卖鱼买酒醉日日,长是太平无事年。”乘着小舟打鱼卖鱼无拘无束的渔人,过着令人艳羡的自由生活。
《雪江卖鱼图》中挑着两个大酒瓮一样的东西行走的配角,可不可以理解为卖酒之人?倘若如此,当渔人与文士之间的鲜鱼买卖结束后,即将开始的是渔人与酒家的交易。天下渔夫千千万,难道个个都是隐士?也不尽然。真正的隐士隐藏在普通人外表之下,需要我们自己去判断。比如北宋孙卖鱼的故事,他能够预言未来之事。孙卖鱼或许过于神奇,那么来看看蔡京在乘船贬官途中遇到的一位乘着小舟卖鱼的渔人,他即便是多收一文钱也要还给蔡京。
于是乎,我们在《雪江卖鱼图》中看到了两种隐士的会面:一方是逍遥世外的渔夫,一方是归隐乡野的文士。在许多宋代绘画中,他们各行其是,没有交叉,而在《雪江卖鱼图》中,鱼成为在寒冷的冬季,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媒介。鱼不是商品,而是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寄托。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到宋代,可谓登峰造极,宫廷画、文人画、民间画百花齐放,扬无咎极简的画风,画出的梅花可谓在当时独树一帜,他用简练的笔墨传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和内容,从而把写意画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
这迪白是象声词,是竹管敲打横在船上木板的声音,"迪白,迪白“。小时候水乡经常可以看到听到抲迪白头鱼的人,抲迪白头鱼的鱼具是方形的赶罾,小划船前哨头横坐着一个小孩用竹管敲打木板,后哨头年长的用划楫边赶也划将小鱼赶入布在河埠头踏道口和下风岸头弯角处的罾内,船划至下罾处,将罾收起,收获肯定有的,肉鳝鱼,鳑鲏鱼,河虎鱼,马刺郎,呆土步都会赶入其中。迪白头鱼抲鱼一般农闲时居多。现在迪白头鱼已经看不到了,"迪白"之声已成记忆。
作者:诸浩然,67年生,字昊人,自幼爱好雕虫小技,书画篆刻。少年时学技艺于鲁班门下,并操艺游历行走在乡村之间,爱好不辍。真书临习宋徽宗瘦金体和近代沈尹默,行书偏爱明代张瑞图和近代张大千之结构奇崛,篆书临习清代徐三庚和邓石如;工笔动物师法当代大家刘继卣,山水学习明代项圣谟,白描渊源连环画大师贺友直,并拜师于贺友直女婿海上画家张海天先生和夫人贺小珠。篆刻追溯秦汉印玺,以工稳一路为方向,临摹清代徐三庚和近代陈巨来先生的篆刻。2017年加入绍兴市乡土书画协会并任理事,绍兴市华夏书画协会。
2017年受友人所托创作“画说绍兴”组图60余幅,2018年春节开始该组图被柯桥日报约稿,推出“画说老绍兴”专栏兼作品撰稿人,不定期连载刊出,在此基础上又增加推出“画乡愁”专栏兼作品撰稿人,至今已经连载刊出近80幅。2018年中连续被绍兴日报和柯桥日报采访报道 。
很多以往的习俗,如果没有人记录下来,可能就彻底消失了。希望我的这本画册可以多少记录一些旧的时光,就像词典一样,当未来的孩子们翻开它,并指着一处场景询问大人时,这些曾存在于历史上的点点滴滴,能够传承下去。
《画说绍兴》
喜迎新春 | 赏一组“鱼乐图”,祝您年年有余~
2023 NEW YEAR
万事如意 新春大吉
鱼,是中国传统画中常见的图像之一,寓意吉祥,流传极广。“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年夜饭必有一道鱼,不为满足口腹之欲,只为讨那一份年年有余的好口彩。
来楚生 年年有余
鱼的形象在人们生活及艺术品的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代表“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也逐渐向世俗化发展,是历代文人墨客、画家、工艺品的创作题材之一。
今天我们来欣赏各大名家的“鱼”图和陶瓷艺术品鱼藻纹,祝大家新的一年“年年有余,岁岁平安”。
鱼澡纹
古代陶瓷上,有关鱼的装饰图案是最为丰富多彩的。其中,鱼藻纹作为瓷器中的经典画片,因其生动活泼的写实风格,一直备受玩家喜爱。
【仰韶文化鱼纹彩陶盆 】
宋——宋代磁州窑
对鱼藻纹的诠释极为精准
陶瓷艺术品上也少不了鱼,早在宋代磁州窑对鱼纹的诠释就极为精准,水藻飘动好似水的流动,鱼儿浮游使人感到鱼逆流而上,这就诞生了中国瓷器上著名的流派——鱼藻纹。
元——通常鱼藻纹为四条或两条鱼
一条鱼则多为鳜鱼
元代以后青花盛行,青花料添釉烧制后有浓淡烟散的效果,如水墨画一般,所以鱼藻纹在瓷器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自此,鱼藻纹的创意便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通常是盘或罐中心绘有鱼、水藻、浮萍、莲花等图案装饰企元青花器物。
青花料描绘有吸水性的瓷器坯胎上,覆盖透明釉后经过高温烧成,青花色彩有浓淡烟散的变化,形成了许多与中国水墨画相同的审美价值。
青花鱼藻纹盘局部(元代)
青花鱼藻纹盘细节(元代)
主体纹样装饰图案是鱼藻纹,以其气势恢宏而著称,大有“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情画意。
鱼体态肥大,动感强烈,其表现形式为在鱼的下方或居中方向画一丛水草,以衬托出鱼的生命力。
青花鱼藻纹罐(元代)
明——明代早期鱼藻纹不多见
以宣德青花为代表
【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
明代的鱼纹绘画体现静态,不追求真实性,装饰性强,以鲤鱼为主。
明代宣德蓝釉堆白鱼藻纹盘,以晶莹艳丽的宝石蓝色釉托起洁白如玉的鱼藻,清丽动人。
五彩鱼藻纹大罐(明 嘉靖 )
五彩鱼藻纹罐 (明 嘉靖)
明代嘉靖时的“鱼藻纹”有在器形高大雄厚的盖罐上装饰青花红彩和五彩两个典型品种。
晚明时期,仍有鱼藻纹器物烧造,精品不多,尤以万历时期时有出现,绘画方式沿袭明代早中期,但绘画水平不及前朝,难以达到明早期水平,逐渐走向衰弱。
明代万历 五彩鱼藻纹蒜头瓶
清——最为前卫的人文美学思想
一种大自然的意韵和美学境界
清代鱼藻纹绘画细腻,早期鱼藻纹疏朗不多,多继承明代绘画技法。
仿明宣德款 蓝地白花鱼藻纹盘(清 雍正)
到了清中期的乾隆时代,粉彩瓷描绘的“鱼藻图”颇有新意,一般均采用中国画式的构图,吸收了工笔的笔墨形式,这些器物上的鱼藻图装饰充满画意,已不适宜称为“鱼藻纹”,却有清代宫廷画的气派。
粉彩鱼藻纹碗(清 乾隆)
敦厚堂制款 粉彩鱼藻纹马蹄杯一对(清 道光)
鱼乐图
然后来说说“鱼乐图”。鱼乐,典出《庄子》,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濠梁)游玩。于是引出一番关于“鱼知乐否”的辩论,被称为“濠梁之辩"。
这个故事为历代文人津津乐道,并以“鱼乐”喻悠然自得,逍遥游乐。
而鱼作为传统吉祥象征符号,“连年有余”“吉庆有余”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人们对鱼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艺术创作中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王师子(1885—1950)
王师子治艺谨严,花、鸟、鱼、虫皆精,其中画鲤鱼颇有特色,就连张大千看了他的鲤鱼也不由赞叹一番:春日濠梁上,静观欣所遇,生机自然足,响沫何足语。
宋末 周东卿《鱼乐图》
明代 缪辅《鱼藻图》 故宫博物馆藏
齐白石 长年图
齐白石 年年有余图
吴昌硕 年年得利
清代 马文麟《画鱼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_恽寿平_燕喜鱼乐轴
清_虚谷_鱼嬉图
溥儒 年年有鱼
吴青霞 鱼乐图
吴青霞 九如图
唐云 鱼乐图
ps:想要了解更多古玩行业新知识、新资讯,关注“域鉴公众号”或下载“域鉴APP”,俯仰古今 共鉴时代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