籴的拼音?林檎的拼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7 0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籴的拼音和林檎的拼音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籴的拼音以及林檎的拼音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善平籴怎么读
  2. 籴米的拼音
  3. 籴是什么意思
  4. 粜籴怎么读
  5. 平籴的拼音狐平籴的拼音是什么
  6. 籴粜什么意思
  7. 籴这个字怎么读

一、善平籴怎么读

1、平粜,汉语词语,拼音是píng tiào,意思是官府在荒年缺粮时,将仓库所存粮食平价出售。《汉书·食货志上》记李悝的话:“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汉五凤四年(前54年),在边郡设置常平仓。

2、晋、隋、宋设置常平仓、义仓、惠民仓,明设置预备仓,都属平籴、平粜。清代有所谓“平价收谷”,用意同。但在执行中,往往出现种种弊端,使平籴、平粜不能起到应有作用。籴,拼音是dí。籴字为会意字。从入从米,也就是买米的意思,引申开来是买入之意。

3、古籍解释: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译文:让商人没有米可买,农民没有米可卖。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译文:你来买米,我来称钱。

4、粜,拼音是tiào。本意为卖米。引申开来是卖出之意。古籍解释:贩谷粜千钟。——《史记·货殖传》译文:卖了很多米。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唐·聂夷中《咏田家》译文:二月卖新鲜的蚕丝,五月卖新鲜的稻米。籴粜,组合在一起就是买卖粮食的意思。

1、位于泉州原郡治街左,唐代建,奉祀护国圣王李宽,后改为中和庙。李宽,唐广陵(今扬州)人,初名珏,随父亲贩粜,居于泉州。他买卖公平,“平粜赈饥,泉人德之”。后来,李珏的父亲年纪大了,李珏居江阳市,仍旧从事贩粜。

2、他卖粮食时,让买者自量,只收息钱二,以奉养亲人。由于他买卖公平,人们争相到他店员里购买,遂“资养丰给”。

二、籴米的拼音

1、籴米的拼音是:dí mǐ。意思是:本义是买进粮食。

2、籴字其实是一个会意字。它的上半部分是入,下半部分是米。能够比较形象地看出是收入米粮的意思。北宋的大文学家苏轼有一首诗,诗名就叫做籴米。其中有一句诗写道籴米买束薪,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买米买一捆柴。

3、在元代的杂剧作品《包待制陈州粜米》中也有写到: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由此可见籴米一词有着较为久远的历史。

4、一、最难堪的是妈妈叫他拿只洋粉袋到老板人家去籴米了。

5、二、因此,棉农各家各户必须去国家粮站籴米。

6、三、江北人不得到江南籴米买粮,这不是把皇帝老子家的地划界分疆吗?裂国分民,罪比造反!快快开关放行!呵呵,刀笔一字,力敌千军!再看判词。

7、四、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8、五、有一名老妪也到戴义顺碓坊籴米,递上76文钱,但老板从中挑出了两枚铜板,说是烂钱,要换。

9、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墟里有间国营粮油加工厂,非农业人口的居民按月粮食定量前来籴米,农村人口就担谷子来碾米。

10、七、粉干的原料是大米,几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每市或隔市到虹桥籴米。

11、八、东坡料定明岁必然大饥,因又奏请朝廷,免上贡米一半,又多乞度牒,预先籴米,以备明年出粜。

三、籴是什么意思

籴的意思是买进(粮食),跟“粜”相对。

籴是一个汉字,拼音是dí。籴字为会意字。笔画是8笔。笔顺是撇捺捺撇横竖撇捺。从入从米,也就是买米的意思,引申开来是买入之意。

1、和籴hé dí,北魏至明清 *** 强制收购民间粮食的官买制度。

4、抑籴yì dí,强行收购粮食。

6、讫籴qì dí,终止籴粮、囤积粮食不发。

7、括籴kuò dí,征购民间余粮。

8、均籴jūn dí,宋代按照人户家产、土地多少,分等摊派征购粮食的制度。购价往往低于市价。徽宗政和三年公元年始行于陕西,后推广至诸路。

3、各地的人都往埃及去,到约瑟那里籴粮,因为天下的饥荒甚大。

4、明代出现的一些籴入大量韵文的文言小说被孙楷第先生命名为“诗文小说”。

四、粜籴怎么读

1、籴,拼音是dí。籴字为会意字。从入从米,也就是买米的意思,引申开来是买入之意。可组词为籴米。

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

译文:让商人没有米可买,农民没有米可卖。

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

2、粜,拼音是tiào。本意为卖米。引申开来是卖出之意。

贩谷粜千钟。——《史记·货殖传》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唐·聂夷中《咏田家》

译文:二月卖新鲜的蚕丝,五月卖新鲜的稻米。

3、籴粜,组合在一起就是买卖粮食的意思。

位于泉州原郡治街左,唐代建,奉祀护国圣王李宽,后改为中和庙。

李宽,唐广陵(今扬州)人,初名珏,随父亲贩粜,居于泉州。他买卖公平,“平粜赈饥,泉人德之”。后来,李珏的父亲年纪大了,李珏居江阳市,仍旧从事贩粜。

他卖粮食时,让买者自量,只收息钱二,以奉养亲人。由于他买卖公平,人们争相到他店员里购买,遂“资养丰给”。

宋朝依照人户家产﹑土地多少,分等摊派征购食粮的制度。购价常常低于市价。徽宗政和3年(公元1113年)始行于陕西,后推行至诸路。参阅《文献通考.市籴2》。

五、平籴的拼音狐平籴的拼音是什么

平籴的拼音是:píngdí。结构是:平(独体结构)籴(上下结构)。注音是:ㄆ一ㄥ_ㄉ一_。

平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平籴píngdí。(1)旧时指官府在丰年用平价买进粮食,以待荒年卖出。

⒈官府在丰年按平价购粮储存,以备荒年出售,称“平_”。引《汉书·食货志上》:“是故善平_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熟)。”唐白居易《辨水旱之灾明存救之术策》:“盖管氏之轻重,李悝之平_,耿寿昌之常平者,可谓不涸之仓,不竭之府也。”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_之_,则_於齐桓公魏文侯之平_,后世因之,曰常平,曰义仓,曰和_,皆以平_借口者也。”《明史·周忱传》:“七年,江南大稔,_令诸府县以官钞平_备振贷。”⒉泛指以平价出售。引《新华日报》1939.12.17:“在这个时候,行政院当批准沪商之请求,供给英金二万镑,向西贡订购洋米二万二千五百石,运沪办理平籴。”

旧时官府在农作丰收时,以平价购买米粮储存,待荒年时售出,平稳市价,称为「平籴」。

平籴平籴是战国时期李悝实行的运用 *** 财政力量收购或抛售粮食以控制粮价的经济措施。李悝(约公元前455—前359),战国前期的著名政治家,曾在魏国进行过系统的社会改革。他主张 *** 必须利用财政力量和价格手段,保护农民利益,不使不法商贾渔利,即在熟年收购粮食,荒年抛售粮食;收购或抛售粮食的数量,视熟、荒程度而有等差。

鉴空衡平抱不平短平快打抱不平持平之论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平籴的详细信息

六、籴粜什么意思

1、籴,拼音是dí。籴字为会意字。从入从米,也就是买米的意思,引申开来是买入之意。可组词为籴米。

籴的拼音?林檎的拼音-第1张图片-

2、粜,拼音是tiào。本意为卖米。引申开来是卖出之意。

3、籴粜,组合在一起就是买卖粮食的意思。

1、粜,还指下唇的胡须。鲁迅先生《说胡须》:“假如翻一翻《康熙字典》,上唇的,下唇的,颊旁的,下巴上的各种胡须,大约都有特别的名号谥法的罢·..”——《康熙字典》中各种胡须的名称是:上唇的叫“髭”,下唇的叫“粜”,颊旁的叫“髯”,下巴的叫“襞”。

(1)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

(2)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

(3)籴米毋使钱。——客家话常用谚语

七、籴这个字怎么读

2、籴是一个汉字,拼音是dí。籴字为会意字。从入从米,也就是买米的意思,引申开来是买入之意。可组词为籴米。

3、字意:籴字为会意字。从入从囗。也就是买米的意思,引申开来是买入之意。"粜"音同"跳",汉语拼音:tiào,意思相反。卖米的意思。

5、例句:a、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b、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c、籴米毋使钱。--客家话常用谚语 d、各地的人都往埃及去,到约瑟那里籴粮,因为天下的饥荒甚大。

6、康熙字典:【未集上】【米字部】籴·康熙笔画:8·部外笔画:2《集韵》籴字省文。又昨合切,音杂。不一也。《庄子·天下篇》鸠籴天下之川。通作杂。

7、(籴)《广韵》徒历切《集韵》《韵会》亭历切《正韵》杜历切,音狄。《广韵》入米也。《左传·庄二十八年》臧孙辰告籴于齐。《疏》买谷曰籴。告籴者,将货财告齐以买谷。《孟子》无遏籴。又檄籴,疾貌。

8、《潘岳·笙赋》懰檄籴以奔邀。又《字汇补》与涤同。扬雄《蜀都赋》籴米肥䐗。《注》籴米,言养之以米,所以涤其秽。䐗,豕也。又《集韵》徒刀切,音鼗。姓也。《左传·成十年》晋侯使籴茷如楚。又《五音集韵》直略切,音著。义同。《集韵》或作籴。

籴的拼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林檎的拼音、籴的拼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拼音 林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