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颂拼音怎么读和颂有几个读音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颂拼音怎么读以及颂有几个读音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颂字怎么读
1、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ㄗˋ),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2、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3、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化字。
4、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
5、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通行。
6、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者。
7、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在古代,汉字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仍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
8、东亚诸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创制汉字。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他语言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9、在非汉语体系中,日本制定了《常用汉字表》,韩国也制定了《教育用基础汉字》,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国等,现今已废弃汉字。
10、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出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
二、颂的拼音怎么读
颂是一个汉字,意思是赞扬、赞美。这个字可以组成很多词语,如颂扬、颂赞、歌颂等,都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极高评价和赞扬。
在古代,颂是用来祭祀的,特别是指祭祀祖先神灵的仪式。在仪式中,人们会用歌声和舞蹈来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因此,颂也引申为以歌舞来表达敬仰之情的意思。
在现代汉语中,颂这个字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除了可以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极高评价和赞扬之外,还可以用于形容某些美好的事物,如颂歌、颂诗、颂词等。此外,颂还可以表示以歌声来表达敬仰之情的意思,如歌颂、赞颂等词语。同时,了解颂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字的含义和用法。
1、这部电影颂扬了那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2、这篇新闻报道歌颂了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
4、这首诗颂扬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5、这篇回忆录颂扬了这位老人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
6、这部电视剧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7、这篇颂文赞扬了这位名人的成就和品德。
8、这位艺术家用画笔颂扬了大自然的美丽。
9、这首歌颂扬了友情的力量和温暖。
10、这篇散文颂扬了家乡的美好和亲情。
11、这部电影赞扬了那位医生的医德医风。
12、这位诗人用诗歌颂扬了祖国的秀美山河。
13、这篇新闻报道歌颂了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
14、这首歌曲歌颂了爱情的美丽和力量。
15、这篇回忆录颂扬了这位老人的智慧和经验。
三、颂怎么组词
1、歌功颂德、颂扬、颂词、颂歌、歌颂、传颂、赞颂祝颂、称颂、讲颂、颂言。颂,音读sòng。基本意义有赞扬、祝愿等。拼音:gē gōng sòng dé,释义:颂扬功绩和德行。
2、基本释义:颂扬:歌颂。祝颂(多用于书信问候):敬颂大安。周代祭祀时用的舞曲,配曲的歌词有些收在《诗经》里面。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祖国颂》。姓。
3、扩展资料:颂词:颂扬或祝贺的言词。巴金《秋》二一:“押韵的吉祥的颂词愉快地送进他的耳里。”颂歌:用于祝颂的诗歌。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六章:“这雷声在峭壁深谷中不绝地滚动着,回荡着,就像为我们的英雄唱的颂歌一样。”
4、颂扬:指歌颂赞扬。《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那恭维人的本领,他却从作佐杂时候就学得滥熟……着实的颂扬了钦差一阵才打道回院。”传颂:传扬歌颂。
5、鲁迅《准风月谈·后记》:但我以为作文人究竟和‘大出丧’有些不同,即使雇得一大群帮闲,开锣喝道,过后仍是一条空街,还不及‘大出丧’的虽在数十年后,有时还有几个市侩传颂。称颂:称赞,颂扬。魏巍《壮行集·春天漫笔》:“称颂白求恩医生是‘纯粹的人’。”
四、颂字拼音
1、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合称“三颂”。
2、对于《颂》的解释,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
3、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奏象舞也。”
4、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近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
5、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周颂不同于其他诗的体例,不是由数章构成,每篇只有一章。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泮水》《闷宫》体裁近乎雅诗,有驱、驹则近于国风,可见颂诗演变之迹。
6、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颂歌。4篇,《小序》以为都是颂鲁僖公的。首篇是《駉》,《小序》说,因为鲁僖公治国很节俭,宽厚爱民,很重视农业、美马,鲁国人尊重他,“于是季孙行父 *** 于周,而史克作是颂”。
7、季孙行父是鲁国贵族,鲁文公、宣公时为掌权大臣,谥号“文子”。史克,即太史克,亦即里革。左传·文公十八年载季文子使太史克对鲁宣公的一大段话,可以看出他是个学识渊博的史官,小序说《駉》是他所作,当有所据。后人有的以为《鲁颂》都是太史克的作品。
五、颂怎么读
颂读sòng,四声。基本意义有赞扬、祝愿等。
组词:歌颂,汉语词汇,意思是歌唱《颂》诗或指歌功颂德的诗文。引申意:歌咏、颂扬某一事物。以歌曲或诵唱来颂扬或赞颂歌颂劳模,用诗歌赞扬,泛指用言语文字等赞美。
1.ノ(撇)、2.丶(点)、3.ㄥ(撇折)、4.丶(点)、5.一(横)、6.ノ(撇)、7.丨(竖)、8.ㄱ(横折)、9.ノ(撇)、10.丶(点)。
1、讴功颂德,汉语成语,拼音是ōu gōng sòng dé,意思是指赞美功绩,歌颂恩德。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2、一口颂歌,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kǒu sòng gē,意思是众口一词,同唱颂歌。出自《新唐书张玄素传》。
六、颂簋怎么读
颂簋,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高30.1厘米、口径24.2厘米。敛口,鼓腹,圈足下另有三小足;口上有高隆盖,盖与器母子合口,盖顶有圈状捉手;腹部两侧有兽首半环耳并垂珥。
在装饰上,颂簋的器口和盖沿各饰一周兽目交连纹(或称窃曲纹),中间像眼,两侧各连接一回勾状曲线。这种纹饰是从动物形象,确切地说是从一种卷曲的龙纹变化而来,主要流行于西周中晚期,也是当时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之一。
腹部和盖面,装饰着数道平行的凹槽状纹饰,称横条沟纹,因像老式房子上的瓦沟,所以也称瓦棱纹、瓦纹,这种纹饰,在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非常盛行。颂簋盖顶的捉手内,饰团龙纹,圈足饰垂鳞纹。
颂簋 *** 于西周晚期,共和或宣王时期。此时,铜簋基本都配有对应的器盖,器盖倒放就是一个盘子,也可以用来盛食。器足为兽面象鼻形,象的题材在铜器中常见,大概商周时期象的分布比现在要靠北,在当时交通如此不便的情况下,人们也能见到。例如殷墟出土有完整的小象骨骼,并且项戴铜铃,可能是主人生前的宠物。
通高30.1厘米,口径24.2厘米,重13.2千克。西周后期盛食器。隆盖,顶有圈形把手。圆腹,圈足,下附三兽足。腹部两侧有一对兽首耳。口沿上下各饰窃曲纹一周,盖与腹均饰横条脊纹,圈足饰重环纹。形制庄重。
盖器同铭,各铸十五行一百五十二字,铭文大意为:周王册命颂掌管成周贮(匿)甘家,监督新造,积贮货物,以为宫御之用。周王赏赐颂玄衣、省纯、赤市、朱黄、攸勒等物品。颂接受命册,退出中廷,然后再回返,向周王献纳瑾璋。
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西周王室策命官员的制度。铭文与颂鼎同。现藏山东省博物馆。为山东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关于颂拼音怎么读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