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应外合的拼音?分秒必争的拼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8 0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里应外合的拼音的问题,以及和分秒必争的拼音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里应外合什么意思里应外合怎么读
  2. 里应外合的意思
  3. 里应外合的怎么读
  4. 里应外合的意思解释
  5. 里应外合是什么意思
  6. 里应外合 意思是什么
  7. 里应外合(含反义词

一、里应外合什么意思里应外合怎么读

1、里应外合什么意思?里应外合怎么读?

2、拼音:lǐ yìng wài hé,简拼:lywh

3、成语解释: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4、成语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反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

5、成语例句:过几日,我这里差人去投降,他们必然懈怠,我们却去劫寨,那时里应外合,定获全胜。

6、注音:ㄌㄧˇㄧㄥˋㄨㄞˋㄏㄜˊ

7、里应外合的近义词:里勾外连内部和外部互相连通一气这起银行盗窃案有里勾外连的背景

8、里通外国与外国人勾结,干出卖国家利益、背叛祖国的事大则指为“里通外国”,就是现在

9、里应外合的反义词:孤军深入孤立无援的军队长距离进入敌区。《周书·贺若敦传》:“瑱等以敦孤军深入,规欲取之。”《宋史·李

10、孤立无援∶单独支撑局面,缺乏应有外援《哈姆雷特》剧中的王子,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戏剧舞台上,被理解为一个孤

11、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12、英语翻译:work together;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13、俄语翻译:координированныеудáрыизнутрииизвне

14、日语翻译:内外(ないがい)相呼応(あいこおう)する

15、其他翻译:die einen operieren von auβen,die anderen von innen,sie spielen einander in die hǎnde

16、读音注意:应,不能读作“yīnɡ”。

17、写法注意:合,不能写作“和”。

18、歇后语:隔着窗户纸亲嘴;隔山打隧道

二、里应外合的意思

里应外合的意思是:外面围攻、里面接应。

【基本释义】应是指接应;合是指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反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

【示例】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七回:“过几日,我这里差人去投降,他们必然懈怠,我们却去劫寨,那时里应外合,定获全胜。”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里勾外连、内外夹攻、内外勾结、里通外国。

里应外合的拼音?分秒必争的拼音-第1张图片-

【反义词】孤立无援、孤军深入。

1、我军里应外合,彻底歼灭了敌军。

3、那小厮已经被我堵了回去,并威胁恐吓与我里应外合,咱们今夜就来个捷足先得。

4、要攻破他们的毒窟,得里应外合,才有可能将所有毒枭一网打尽。

5、杨子荣打入匪巢,与小分队里应外合,智取威虎山,消灭了座山雕这股土匪。

6、如此,不仅可以防微杜渐,省得那袁隗和袁绍里应外合,也还可令那袁绍痛失亲人,在心情悲痛,失了分寸。

三、里应外合的怎么读

[释义]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则这官吏知情;外合里应;将穷民并。”

1、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七回过几日,我这里差人去投降,他们必然懈怠,我们却去劫寨,那时里应外合,定获全胜。

2、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四回:“以二月上旬,师至北门,里应外合,不得有误。”

3、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卓急聚李儒、吕布等商议,儒曰:“今失了上将华雄,贼势浩大。袁绍为盟主,绍叔袁隗,现为太傅;倘或里应外合,深为不便,可先除之。请丞相亲领大军,分拨剿捕。”

4、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反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

5、京剧《智取威虎山》选能手扮土匪钻进敌心窍,方能够里应外合捣匪巢。这任务重千斤派谁更好?

四、里应外合的意思解释

1、里应外合的释义:外面进攻,里面配合接应。

2、里应外合,汉语成语,拼音是lǐ yìng wài hé,指的是外面攻打,里面接应,出自元·杨梓《博让理德》。

3、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小官须索整点英雄将士,里应外合擒拿他,有何不可也?"

4、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反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

5、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6、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卓急聚李儒、吕布等商议,儒曰:"今失了上将华雄,贼势浩大。袁绍为盟主,绍叔袁隗,现为太傅;倘或里应外合,深为不便,可先除之。请丞相亲领大军,分拨剿捕。"

7、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四回:"以二月上旬,师至北门,里应外合,不得有误。"

8、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七回过几日,我这里差人去投降,他们必然懈怠,我们却去劫寨,那时里应外合,定获全胜。

9、【近义词】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通外国

五、里应外合是什么意思

1、单字解释:应:接应;合:配合。

2、出自: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

3、原文:“反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

4、白话释义:反而被韩国和魏国共同谋划,外面攻打,里面接应,决堤放水淹我军的将士,将士们溃败,死去的人堆积成山。

5、近义词:里勾外连,内外夹攻,内外勾结,里通外国,表里相应

6、work together;both inside and outside

7、三,国外有关“里应外合”的典故——特洛伊木马

8、希腊联军围困特洛伊久攻不下,于是假装撤退,留下一具巨大的中空木马,特洛伊守军不知是计,把木马运进城中作为战利品。夜深人静之际,木马腹中躲藏的希腊士兵打开城门,特洛伊沦陷。

9、后人常用“特洛伊木马”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特洛伊木马也是著名电脑木马程序的名字。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里应外合

六、里应外合 意思是什么

1、释义:指的是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2、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反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

3、译文:反而被韩,魏共同的谋划所陷害,外面攻打,里面接应,放开水堤来淹我们的军队,士兵都到处逃散,死亡的士兵如同山堆一样。

4、造句:如此,不仅可以防微杜渐,省得那袁隗和袁绍里应外合,也还可令那袁绍痛失亲人,在心情悲痛,失了分寸。

5、出处:明·施耐庵《水浒》第六十二回:“你这厮是北京本处良民,如何却去投梁山落草,坐了第二把交椅?如今倒来里钩外连,要打北京。“

6、译文:你这个人本来是北京安分守己的百姓,如今却去套靠梁山,坐到了第二把交椅?现在倒是要内外勾结,串通一气,去攻打北京。

7、造句:五年前那个里勾外连的奸人,如今还在朝中供职,而且他的恶行一点也未收敛,我这次来就差点没有中他的暗算。

七、里应外合(含反义词

【解释】: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出自】: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七回:过几日,我这里差人去投降,他们必然懈怠,我们却去劫寨,那时里应外合,定获全胜。

近义词:里勾外连、内外夹攻、内外勾结、里通外国

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吾来日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

内外勾结,串通一气。明·施耐庵《水浒》第六十二回:“你这厮是北京本处良民,如何却去投梁山落草,坐了第二把交椅?如今倒来里钩外连,要打北京!”

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郭沫若《屈原》第二幕:这件事情,须得我同你两个内外夹攻。

暗中勾结外国,阴谋叛国。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大则指为‘里通外国’,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

关于里应外合的拼音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拼音 分秒必争 里应外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