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观后感800字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9 0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观后感800字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上海外滩人民纪念碑高度
  2. 课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原文
  3.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碑

一、上海外滩人民纪念碑高度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是为了缅怀自1840年以来为解放上海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而建成的纪念性建筑。这座高高的纪念碑呈锥型,碑身简洁明快。碑的造型如三把“枪”交错和融合。另有大型花岗石浮雕位于纪念碑下部的下沉式圆岛上,浮雕全长120米,高3.8米。表现了从1840年至1949年间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纪念碑在外滩重新开放后被修葺一新,它在蓝天白云下,伴着黄浦江的涛声,让人觉得分外伟岸。纪念塔的组成和布局融汇了中国建筑讲究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节奏感。巨大的下沉式广场是人们瞻仰和怀念先烈的主要空间。环型的墙面镌刻着上海百年来的革命斗争历史,这儿是回顾历史、追忆先烈的主要场地。广场的下沉式处理一方面阻隔了杂乱的城市视觉干扰,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弱了城市交通噪声,使人们能沉浸在相对洁净的纪念性气氛中。计调0距离涵盖上海外滩,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上海森林公园等各个景点行程大全!

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观后感800字-第1张图片-

二、课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原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我越过广场,踏着刚铺成的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来仔细瞻仰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是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之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的,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从1952年8月1日动工兴建以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援和关怀。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之一座更大的纪念碑。它从地面到碑顶高达三十七点九四公尺,有十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四点二四公尺。纪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月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六十吨重、十四点七公尺长的碑心石上,雕刻着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写的碑文。碑文的正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二公尺,合在一起共长四十点六八公尺。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久八百年到一千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二十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态形象都不相同。

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往下瞻仰。之一幅浮雕是“销毁 *** 烟”,描述 *** 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 *** 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 *** 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

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是描写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满清皇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

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

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接下来的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 *** *** 的情景。

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南面的第三幅是“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 *** ,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

“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商店关门罢市,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直前。人群后面隐约能看到外滩的海关和银行大楼。

碑身的西面,之一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画面从一个连队的角度来表现这一伟大起义的情景。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连队的连长,挥着右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正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

从这时起,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部队,展开了以革命的武装反对******的武装的斗争。紧接着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拿着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年青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令,准备随时投入消灭敌人的战斗。

我们来到碑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 *** 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这是十幅浮雕中更大的一幅。 *** 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 *** 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帜,向 *** 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

背后,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在这幅浮雕的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着担架、农民运送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双手捧着水果,欢迎 *** 、慰劳 *** 的情景。

看完了所有的浮雕,陪我参观的人都忙着筹备揭幕典礼去了。我又重新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我绕着碑座走了几圈,细细地瞻仰着浮雕。几年以后,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两旁,将要兴建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这里将成为一个瞻仰革命先烈的地方。

人们从这里将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榜样,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曾经付出的巨大代价。当我走下月台,离开纪念碑的时候,又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人民英雄纪念碑(The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更大的纪念碑,会聚了魏长青、郑振铎、吴作人、梁思成、刘开渠等一大批当时中国更优秀的文史专家、建筑家、艺术家。

从1949年9月30日毛主席亲自奠基,毛主席的题字,原写在信纸上,经过放大20倍,再把放大的字往石碑上刻。直至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大型艺术项目。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不仅聚集了当时的能工巧匠,其碑石石料的采集场面也颇为宏大。

纪念碑由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其中采自青岛浮山的纪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大石料,是中国建筑史上极为罕见的完整花岗石,其石坯长14.4米,宽2.72米,厚3米,重达320吨以上,采运工作历时7个半月,于1953年4月1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从开采到运输共计7116名工人参与其中。据不完全统计,纪念碑从奠基到落成部分耗费就达3亿余元。

1961年3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之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项,序号为33号。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之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以 *** 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土,奠下纪念碑的基石。

后经全国广泛讨论,确定碑型。到1952年,全国优秀的建筑师和专家们共设计了一百多种图案,经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征求各界人民的意见,归纳、修正成最后的图样。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北京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工程处,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7个组,进行工作。此外,专设一个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下,研究浮雕画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修建,1958年4月22日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

三、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碑

1、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建于 1993年,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

2、这座高高的纪念碑呈锥型,碑身简洁明快,稳定挺拔,直指青天。细看才发现,碑的造型是“枪”____三八大盖枪!整座碑就由一个“架枪”___三支枪架在一起构成。

3、鲜明而集中的反映了中国人民翻身求解放及武装反抗外来侵略的近代历史,同时又象征着革命先烈精神不死、以革命者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在翻过民族解放的历史一页后,没有解甲归田而在进行新的长征。特别是“架枪”这个形式,还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当年人民 *** 初进繁华上海露宿街头的场景,这感人的场景,曾给上海市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主题与意象的完美结合,使这座纪念碑人格化了,充满着强烈的精神意念。

4、我感受到设计者高瞻远瞩,匠心独运。采用枪的造型体现中国近代革命史这个主题立意高奇,又考虑到枪的形象容易使人激奋,巧妙地选择“架枪”的造型,从而营造出一种特别的静感,形成庄严肃穆的氛围,既符合纪念碑这一特定建筑物的风格要求,也取到位于外滩闹中取静的环境效果。“架枪”的三支“枪”均高60米,倾斜上伸在顶部靠向同一个点,这种结构乍看简单,其实不然,设计施工若不精确,年代久远地基沉降不匀就可能出现裂变,因此这种设计有可能体现了当时国内建筑设计施工的极高水平。

5、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在上海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6、伟大的《五四》运动以来英勇的人民革命斗争中,在上海殉难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7、由此上溯到一八四零年 *** 战争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震区人民自由幸福,在上海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观后感800字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人民英雄纪念碑 观后感 上海 800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