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公私合营的时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公私合营大白话讲解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公私合营是哪一年开始的
1、1954年实行了公私合营。当时,国民经济大部分掌据在私人资本家手里,为了改善私有经济国家提出了公私合营的政策。1954年2月政务院通过的《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2、公私合营的时间开始于1954年2月,完成于1956年。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 *** ,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3、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4、《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条例:
5、对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应当根据国家的需要、企业改造的可能和资本家的自愿。合营企业中,社会主义成份居领导地位,私人股份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合营企业应当遵守国家计划。
6、合营企业的盈余,在依法缴纳所得税后的余额,应当就企业公积金、企业奖励金和股东股息红利三个方面,加以合理分配。股东的股息红利,加上董事、经理和厂长等人的酬劳金,可占全年盈余总额的25%左右。
7、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
二、公私合营是哪一历史事件
1、公私合营起始时间:1954年9月-1966年9月。
2、1954年9月2日,政务院通过《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条例规定:对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应当根据国家的需要、企业改造的可能和资本家的自愿。
3、 公私合营是1956的历史事件
4、 1956年发动的公私合营运动一举奠定了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绝对支配作用,使得所有事关国家命脉的行业都掌握在 *** 手中。 “公私合营”是指新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对民族工商业进行的彻底改造。当时 *** 对民族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大体上经过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由此引起企业生产关系在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大致说来有这样三方面:首先,企业由企业家家所有变为公私共有其次,企业家开始丧失企业经营管理权。最后,企业盈利按“四马分肥”原则分配——所谓“四马分肥”是指将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基本上是为国计民生服务的。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方的股息红利被定息,即年息五厘所代替。
5、公私合营是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大体上经过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6、为着鼓励和指导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业转变为公私合营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工业,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制定本条例。由国家或者公私合营企业投资并由国家派干部,同资本家实行合营的工业企业,是公私合营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合营企业)对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应当根据国家的需要、企业改造的可能和资本家的自愿。企业的公私合营,应当由人民 *** 核准。
三、公私合营通俗讲什么意思
1、公私合营是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大体上经过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2、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由此引起企业生产关系在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
3、①企业由资本家所有变为公私共有,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4、②资本家开始丧失企业经营管理权。
5、③企业盈利按“四马分肥”原则分配。
6、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开始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所有,资本家的股金由国家付给定息。1966年9月,国家规定的支付给资本家的定息年限已满,停止支付定息,使公私合营企业完全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
7、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由此引起企业生产关系在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
8、①企业由资本家所有变为公私共有,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9、②资本家开始丧失企业经营管理权。
10、③企业盈利按“四马分肥”原则分配。
11、1954年9月2日,政务院 [1]通过《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条例规定:对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应当根据国家的需要、企业改造的可能和资本家的自愿。合营企业中,社会主义成份居领导地位,私人股份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合营企业应当遵守国家计划。合营企业的盈余,在依法缴纳所得税后的余额,应当就企业公积金、企业奖励金和股东股息红利三个方面,加以合理分配。股东的股息红利,加上董事、经理和厂长等人的酬劳金,可占全年盈余总额的25%左右。 [1]
12、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 *** ,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3、(一九五四年九月二日政务院第二百二十三次政务会议通过)
14、之一条为着鼓励和指导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业转变为公私合营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工业,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制定本条例。
15、第二条由国家或者公私合营企业投资并由国家派干部,同资本家实行合营的工业企业,是公私合营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合营企业)对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应当根据国家的需要、企业改造的可能和资本家的自愿。企业的公私合营,应当由人民 *** 核准。
16、第三条合营企业中,社会主义成分居于领导地位,私人股份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17、第四条合营企业应当遵守国家计划。
18、第五条对于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应当对企业的实有财产进行估价,并将企业的债权债务加以清理,以确定公私双方的股份。
19、第六条对于企业财产的估价,公私双方应当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参酌财产的实际尚可使用的年限和对于企业生产作用的大小,协商进行。企业财产的估价,应当有职工的代表参加;在必要的时候,由人民 *** 工商行政机关派人指导。
20、第七条合营企业可以吸收私人投资。第八条合营企业的股东对于合营企业的债务负有限责任。
21、第九条合营企业受公方领导,由人民 *** 主管业务机关所派代表同私方代表负责经营管理。
22、第十条合营企业有关公私关系的事项,公私双方代表应当协商处理;遇到有重大问题不能取得协议的时候,应当报请人民 *** 主管机关核定,或者提交合营企业的董事会协商后报请人民 *** 主管机关核定。
23、第十一条公私双方代表在合营企业中的行政职务,由人民 *** 主管业务机关同私方代表协商决定,并且加以任命。他们在企业行政职务上,都应当有职有权,守职尽责。
24、第十二条合营企业对于企业原有的实职人员,一般应当参酌原来的情况量材使用;对于在企业中有劳绩但已丧失工作能力的原有实职人员,应当给以适当照顾。
25、第十三条合营企业应当采取适当的形式,实行工人代表参加管理的制度。
26、第十四条合营企业对于工资制度和福利设施,应当参酌企业原来的工资福利情况、合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国营企业的有关规定,逐步改进,逐步向相当的国营企业看齐。
27、第十五条合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劳动、基本建设、安全卫生等方面,应当遵照人民 *** 有关主管机关的规定执行。
28、第十六条同行业的或者在生产上有联系的合营企业,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经过公私有关方面的协议,并得到人民 *** 主管业务机关的核准,可以实行联合管理或者合并。
29、第十七条合营企业应当将全年盈余总额在缴纳所得税以后的余额,就企业公积金、企业奖励金、股东股息红利三个方面,依照下列原则加以分配:(一)股东股息红利,加上董事、经理和厂长等人的酬劳金,共可占到全年盈余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二)企业奖励金,参酌国营企业的有关规定和企业原来的福利情况,适当提取;(三)发付股东股息红利和提取企业奖励金以后的余额,作为企业公积金。
30、第十八条公股分得的股息红利,应当依照规定上缴;私股分得的股息红利,由私股股东自行支配。企业公积金,应当以发展生产为主要的用途,由合营企业依照国家的计划投入本企业,或者投入其他合营企业,或者依照本条例第二条的规定投入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奖励金,应当以举办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和奖励先进职工为主要的用途,由经理或者厂长同工会商定预算,提交本条例第十三条所规定的适当形式的组织和职工代表会议通过后使用。
31、第十九条合营企业的董事会是公私双方协商议事的机关,对下列事项进行协商:(一)合营企业章程的拟定或者修改;(二)有关投资和增资的事项;(三)盈余分配方案;(四)其他有关公私关系的重要事项。董事会听取合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年度决算报告。董事会重要协议,应当由合营企业报告人民 *** 主管业务机关并请求批准。
32、第二十条规模较大、股东较多的合营企业,一般应当设立董事会。公私双方董事的名额由公私双方协商规定。公方董事由人民 *** 主管业务机关派任,私方董事由私股股东推选。董事会应当定期开会。
33、第二十一条规模小股东少的合营企业,可以不设立董事会;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有关公私关系重要事项,由公私双方代表协商处理,他们的重要协议,应当由合营企业报告人民 *** 主管业务机关并请求批准。
34、第二十二条董事会可以定期召开私股股东会议,报告董事会的工作、处理私股股东内部的权益事项。在不设立董事会的合营企业中,公私双方代表可以协商召开私股股东会议,报告有关公私关系的重要事项、处理私股股东内部的权益事项。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