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时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三家分晋时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三家分晋时间,急!
  2. 三家分晋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3. 历史上的“三家归晋”与“三家分晋”,你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4. 中国历史上的“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
  5. 三家分晋时间是什么

一、三家分晋时间,急!

1、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2、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国和魏国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3、晋阳之战历时两年左右,以赵、韩、魏三家联合携手,共同攻灭智氏,瓜分其领地而告终。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智氏一族的存灭,不仅仅关系到晋国一国的局势,更深刻地影响了春秋战国之际整个天下的形势。

4、“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

二、三家分晋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1、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2、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

3、具体时间是春秋末年,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76年左右

三、历史上的“三家归晋”与“三家分晋”,你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当政,群雄割据,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东汉王朝已经形同虚设,公元220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大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定都洛阳。曹丕是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220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业已退位的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时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正式结束。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将领姜维发生拉锯战,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以灭蜀功进爵为晋王。次年,正准备迫使魏帝让位,突然于八月死去。其子司马炎袭位,继承父志,这年十二月,取代曹魏,是为晋武帝,曹魏灭亡。

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阳城(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秭归东)后,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船行无阻,后来又擒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在东线战场,吴国丞相张悌率领三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朝的军队夹击大败而归,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吴国宣告灭亡。至此持续了84年汉末分裂局面重归一统,史称三家归晋。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还包括?、栾等大家族。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范、中行)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更大。当时四家的当权者分别是智伯瑶、赵襄子毋?r、韩康子虎、魏桓子驹。智伯最为强大,晋国的政事都是智伯说了算。他想独吞晋国,但由于时机不成熟,便?袢∠魅跗渌?讣业陌旆āK?苑罱??之命,?时腹ゴ蛟焦?????考夷贸?00?的土地和户口来给晋室,其实是要归他自己,韩康子和魏桓子都如数交出了土地和户口,而赵襄子则拒绝了智伯的要求。于是智伯就联合韩、魏两家一起出兵攻打赵氏,并答应灭了赵家后,把赵家的所有土地和户口由叁家来平分。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率领中军,韩氏的军队为右路,魏氏的军队为左路,叁队人马直奔赵家。赵襄子知道寡不敌众,就跑到晋阳去,以晋阳为根据地与叁家对抗。智、魏、韩叁家的兵马,把晋阳围住,而赵氏的军队士气旺盛,坚守城池,使敌方难以攻下,双方相持了近两年时间。到了第叁年,即公元前453年,智伯引晋水淹晋阳城,几天后,城墙差几尺就要全部被淹了。形势很危急,赵襄子就派相国张孟乘黑夜出城,分化叁家的联盟。张孟对韩康子与魏桓子说:唇亡齿寒,赵亡之后,灭亡的命运就要轮到你们了。韩、魏参战本来是不情愿的,又见智伯专横跋扈,也担心智伯灭赵后将矛头对?首约骸N?俗陨砝?妫??跃龆ū撑阎遣??胝韵遄恿?稀R惶焱砩希??⒄浴⑽喝?家用水反攻智伯,淹没了智伯的军营,智伯驾小船逃跑,被赵襄子抓住杀掉。于是赵襄子灭掉了智氏一族,韩、赵、魏叁家平分了智氏的土地和户口,各自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史称“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也为之后秦东出及秦始皇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中国历史上的“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

1、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被迫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称霸中原的晋国烟消云散,韩、赵、魏三国分立,自此春秋逝去,战国争鸣。晋国灭亡的根子可以追溯到一代传奇霸主晋文公重耳那里,可以说晋国霸业成也晋文公,败也晋文公。

2、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从文治武功来说也算个明主,在他的统治下晋国吞并骊戎、耿、霍、魏、虞、虢等国,黄河中游地区都是晋国的领土,晋国成为当时的强国。但是晋献公一方面是被同族人不断的叛乱弄烦了,另一方面可能有受迫害妄想症,公元前669年晋献公采纳手下大夫士蔿的计策将自己同族的晋国诸公子们全杀了。要说晋献公诛杀晋国诸公子不是没有好处,实现了国家权力集中,能够一心对外争霸,但是过分的杀戮让晋献公非常多疑,后来在宠姬骊姬的挑拨下竟觉得自己的儿子也要害自己,逼得太子申生自杀,公子重耳、夷吾逃往国外。

3、晋献公死后晋国连续爆发内乱,争权夺位的公子们先后被杀,反而一直在外流亡的重耳得到了国君的位置,最终成了晋文公,开创晋国霸业。不知道是晋文公家庭教育不行,还是晋国国君家族有内斗的基因,重耳这段堪称 *** 丝逆袭的经历没有使得家族变得兄友弟恭,反而使得晋文公之后的晋国国君对于兄弟严防死守,要么斩尽杀绝,要么赶出晋国不让他们接触权力,就怕再出一个重耳这样的人威胁自己的统治。

4、光靠国君一个人是治理不了一个国家的,既然自己人不敢用,那么权力只能下放给外姓人,这就使得异姓卿大夫开始把控国家权力。同时晋国国君虽然将其他兄弟赶出了国家,但也给了臣子以下犯上的机会,一旦国君和异姓卿大夫发生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卿大夫就杀国君迎立在国外的公子继位,比如公元前607年赵穿杀晋灵公,拥立公子黑臀继位;公元前573年栾书、中行偃杀晋厉公,拥立公子悼公周继位等等。这些公子继位前因为晋国国君的打压根本毫无势力可言,在异姓卿大夫的帮助下登上君位也只能继续依靠这帮人,这样一来晋国国君的威望和势力越来越低,异姓卿大夫的家族越来越强。

5、晋国国君同族的衰微只是给了异姓卿大夫做大的机会,真正让他们抗衡国君的还是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实行的“三军六卿”制度。重耳流亡十九年,颠沛流离,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种情况下他的身边还有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心腹生死相随,重耳回国登位后自然要重赏有功之臣;再加上晋文公重耳有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为了将晋国各方势力团结在自己麾下,于前633年确立了三军六卿制度。

6、在晋文公之前,晋国军权由国君独掌。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将军队编为上、中、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这就是六卿,六卿是军政一体的职务,掌管晋国军政大事,最重要的是晋国六卿采用世袭制,这就很可怕了。用今天的话说晋文公就是将晋国由家族企业变成了股份制公司,国君是董事长,六卿是大股东,这样一来壮大晋国就是壮大卿大夫自己的权势,自然人人用命,尽心竭力。

7、当然晋文公不是傻子,也害怕君臣异位。首先六卿在军中以中军将郤榖为首,在朝中确是以上军佐狐偃为首,军中之一人和朝中之一人不同,政权与军权交织、制衡,便于晋国国君控制全局;其次晋国六卿虽然是世袭,却不是在某一家内世袭,而是在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家族内轮流担任,这样一来为了争权夺利六卿之间就会内斗。

8、重耳的设计虽好,但是对于国君的威望和权谋手段要求太高,一旦国君不能平衡六卿间的关系,使得一家独大,国君就只能遭到欺压了。晋文公之后,晋襄公继位,晋文公当年倚重的老臣接连去世,特别是公元前622年六卿的前四位先且居、栾枝、胥臣、赵衰一口气全死了,根本没给晋襄公慢慢整理朝局的时间,晋襄公不得不对六卿进行大规模调整。就是在这次调整中晋襄公打破了晋文公的规划,让赵氏的赵盾担任执政大夫兼中军将,赵盾成为军中和朝中之一人,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开启了异姓卿大夫在晋国的权臣之路。

9、六卿间的平衡一旦打破,想再实现平衡就难了,特别是赵盾刚刚大权在握,唯一能制衡他的晋襄公没几个月就死了,只留下年幼的儿子。没了制约的赵盾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志统领晋国,改立太子、废立国君、重组三军六卿、代替国君会盟诸侯、设立公族大夫等等。其中设立公族大夫可以说是赵盾对于晋国君权最沉重的打击,由六卿家族之人担任过去只能由国君家人担任的职务,六卿家族开始公开侵占晋国国君的权力。

三家分晋时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第1张图片-

10、自此君权日衰,卿权日强,直到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六卿家族之间决出胜负,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权力,晋国国君成为傀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赐封赵国、韩国、魏国,韩、赵、魏三家成为诸侯;晋国国君又苟延残喘了很多年,遭到韩、赵、魏三家任意欺凌,直到公元前349年韩姬杀晋君,晋国最终灭亡。

五、三家分晋时间是什么

1、发生时间分别是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显王二十年(前349年)。

2、三家分晋并不是在某一天发生的历史事件,而是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总和。

3、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

4、公元前453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

5、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

6、公元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

7、赵桓子一年后去世,赵氏之人杀了他的儿子,迎赵浣即位,是为赵献子。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是赵烈侯。魏桓子之后由其孙魏斯继位,韩康子之后由其子武子继位,韩武子之后由其子韩虔继位,是为。此即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8、公元前375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侯剩余土地,晋国彻底灭亡。

好了,关于三家分晋时间和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标签: 三家 时间 田氏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