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坐时间长起来膝盖疼什么原因这个问题,膝盖疼是啥原因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起坐膝盖疼是什么情况
下面给你好好分析一下 1、以前有没有外伤,因为篮球运动对脚踝和膝盖的损伤较重。首先考虑半月板损伤。损伤原因是以扭伤为主,还有就是挤压伤。导致半月板破裂,活动时疼痛。引起破解的原因中有一种情况是和发育有关系的叫盘状半月板。半月板损伤要去医院让专业骨关节大夫查体和行核磁共振检查才行
外侧副韧带一般是撕裂,断裂的减少。引起活动后疼痛。这个也要去行检查才知道。自己在家可以伸直腿,让家人一只手放在膝盖内侧,一只手抓住脚踝,将脚踝向内掰,要是外侧疼痛就考虑外侧副韧带损伤。
3.局部无菌性炎症。长期的大运动量活动引起局部劳损,外侧关节囊和副韧带无菌性炎症。典型症状是早晨起来刚活动时疼痛,活动一会后疼痛减轻,要是运动量大了,又加重。这个应该减少活动量,局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布洛芬,或者外用扶他林。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的话,采纳我一下,谢谢。
二、长时间坐着会感觉右腿膝盖很疼,这是怎么回事
1、膝关节在反复屈伸、扭转时,关节面在不断地撞击、摩擦,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磨损性损伤。髌骨,就是俗称的膝盖骨。有研究说,膝关节在半屈时,髌骨面上受的力可以达到体重的7倍。频繁地步行上下楼梯和下蹲时,膝关节的过度负荷会引起膑骨软化症。调查显示,膝关节疼痛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是由膑骨软化症引起的,而30岁至40岁的女性发病率高达50%。
2、膑骨软化症的症状主要出现在半蹲位时,以步行上下楼梯特别是下楼时疼痛更厉害。随着病情发展,软骨出现纤维化及滑膜发生炎症时,会因髌骨面的不平整,使膝关节突然不能屈伸(即交锁症状)。如出现关节积液等炎性反应,会使膝关节肿胀疼痛。病程后期,会形成骨性关节炎。
3、膑骨软化症患者,应尽量减少步行上下楼梯的活动,避免做下蹲的锻炼动作。疼痛严重或伴有肿胀时,除了注意休息,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消炎镇痛和保护软骨的药物。
4、平时应避免对髌骨面的过度挤压、摩擦,这是预防膑骨软化症的关键。比如蹲马步的动作,负重的膝关节屈伸活动等,都不宜多做。膑骨软化症还与老年动脉硬化、局部供血不足等有关.
5、临床证实,日常生活中的不慎,也是关节病的诱因。
6、关节在反复屈伸、扭转时,关节面在不断地撞击、摩擦,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磨损性损伤。髌骨,就是俗称的膝盖骨。有研究说,膝关节在半屈时,髌骨面上受的力可以达到体重的7倍。频繁地步行上下楼梯和下蹲时,膝关节的过度负荷会引起膑骨软化症。调查显示,膝关节疼痛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是由膑骨软化症引起的
三、坐时间长了膝盖关节会疼是什么原因
1、膝关节是人体较大而复杂的屈曲关节.它所受到的应力大,结构稳定而又灵活.膝关节疼痛时有发生,而这种疼痛往往被忽视或者被人们武断地认为是关节炎等病症.其实,导致膝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很多.
2、在日常生活中,多数关节疼痛并不是由外伤所引起.关节长时间受凉和巨大的温差是导致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秋天,冷暖交替之际,低温或巨大的温差会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尽可能地保暖,可以采用热敷的办法;其次就是降低运动量,让关节得到休息.如果以上 *** 不能使膝关节疼痛有所好转,那么就要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
3、膝关节疼痛可以采用适当的体能锻炼减轻缓解:1,坚持每天散步,走多远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体质好可以走3-5公里,体质一般的可酌情减量.2,坚持做屈蹲站立动作,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根据自己的体力座30-100次,开始时膝关节软可用手扶着扶手或稳固的椅子靠背,桌子边,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有扶手到放开扶手.3,压腿,把腿抬到能够抬起的高度,放到椅子上或其它适合的地方,轻轻的按压并拍打足三里.压腿的时间和按压的力度要适度.4,每周坚持爬一道两次山,不仅可以练腿,还可以促进肺活量,开阔视野,释放工作压,放松心情,促进身心健康.膝关节疼痛也会大大缓解.
四、坐久了起身之一步膝盖疼是什么原因
盖疼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尿酸值过高引起痛风。 2.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3.膝盖受到撞击、摔打等。 4.发烧感冒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疼痛。 5.生长发育期的疼痛。 6.膝盖手术后的疼痛。 7.膝盖在剧烈运动后的酸痛。
建议,你这种情况还是应该去医院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五、坐久了或跑完步,为什么膝盖骨会痛
坐久了或跑完步,为什么膝盖骨会痛?
在解答这个问题前,先说一个道理,
长期以来,乳酸一直被运动教练、体育教师、运动员、以及一般社会大众,认为是引起肌肉疲劳、肌肉酸痛、肌肉痉挛、无氧阈值和氧债的主要原因。其实,这种将运动时或运动后的特殊生理反应,皆归罪于乳酸的说法,早已被运动生理学研究者否定。
除此之外,有关乳酸与「肌肉酸痛」密切关连的论调经常被提出来,甚至在 *** 上也经常看到这些错误的信息。「大量丙酮酸异化为乳酸,乳酸堆积造成爬山后肌肉酸痛)」。「因乳酸堆积而造成肌肉酸痛」。「长跑活动后产生肌肉酸痛的原因是机体处于缺氧状态,产生大量乳酸)」。「少运动的人,有氧代谢的能力亦通常较低,偶尔进行运动时,肌肉内的血液供应不足,就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例:乳酸)。由于未能把这些物质及时排出体外或氧化掉,积聚起来就会 *** 到肌肉中的神经末梢,或引起渗透压的变化,令水分增加渗入肌肉纤维内,使肌肉膨胀,这些现象都会导致肌肉酸痛……只要勤加锻炼,运动后就不会那么容易感到肌肉酸痛了」。
其实,乳酸在激烈运动过程中的堆积,确实会形成肌肉pH值的下降,造成肌肉酵素活性的降低,进而形成肌肉活动的疲劳现象(急性肌肉酸痛),但是,运动后1至3天的迟发性肌肉酸痛(简称DOMS)现象,根本就与乳酸的形成没有显著关联。
首先,在激烈运动后1至2小时,血乳酸的浓度即恢复到安静休息水准,运动后1至2天才出现迟发性肌肉酸痛的运动者,其血乳酸的浓度根本没有显著上升;其次,一群同时参与跑步竞赛的跑者,很有可能部份较少参赛者,会有迟发性肌肉酸痛的症状,
首先,在激烈运动后1至2小时,血乳酸的浓度即恢复到安静休息水准,运动后1至2天才出现迟发性肌肉酸痛的运动者,其血乳酸的浓度根本没有显著上升;其次,一群同时参与跑步竞赛的跑者,很有可能部份较少参赛者,会有迟发性肌肉酸痛的症状,
另一部份则没有这种困扰。似乎,突然急剧增加运动量与强度、进行大量的肌肉离心收缩运动,造成肌肉纤维的轻微断裂伤害,才是迟发性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
开始运动的初期,由于能量需求的时间效率提高,肌肉不得不透过糖解作用产生乳酸的方式来迅速产生能量,此时血乳酸的浓度即会显著的上升;如果,运动的强度不高,几分钟后,肌纤维中粒腺体的氧化作用即会活化,此时,糖解作用的要求降低,血乳酸即不会再上升,甚至会有下降的情形出现。通常,非更大运动时的乳酸产生和移除速率,可以达到安静休息时的3至5倍。而且,在不同运动强度下,血乳酸浓度也常能维持不同浓度的稳定状态。例如:某人跑步前的血乳酸浓度为 1mM/L,以每秒 2公尺的速度走路时,血乳酸的浓度可能仍然为 1mM/L;以每秒 3公尺的速度慢跑时,血乳酸的浓度可能维持在 1.5mM/L;以每秒 4公尺的速度跑步时,血乳酸的浓度则可能维持在 2.5mM/L。对于优秀长跑选手而言,血乳酸能够维持稳定的更大值(简称MLSS),可能达到 4mM/L以上;当运动员的血乳酸出现更大稳定值时,代表血乳酸的产生与排除速率确实是在平衡的状态。由此可见,优秀跑步选手的乳酸排除能力,确实显著优于一般运动参与者。通常,2至3分钟的更大运动,可以产生更大的血液乳酸浓度(可达安静休息时的20倍,即20mM/L)。由于,乳酸的产生除了受到运动强度的影响以外,还受到运动持续时间的显著影响,因此 100公尺、200公尺等短距离的「无氧性」激烈运动后,血液中的乳酸浓度,仍然会有显著低于 800公尺跑步后的情形。由乳酸排除的观点来看, 800公尺左右的更大努力跑步,其实是评量乳酸系统能量供应能力的有效测验方式。
所以坐久了或跑完步膝盖骨会痛,看完了道理明白了没有?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