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古代的上海,以及古时候的上海叫什么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上海在古代被称为什么
上海在古代被称为申城、扈(沪)渎、华亭县等,南宋开始出现“上海镇”。元代设上海县。
上海,春秋属吴国。战国先后属越国、楚国,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
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这也是如今上海简称的由来。
唐天宝十载(751年),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华亭县辖境约今上海地区吴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团一线以西地区。
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滩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为府,次年改称松江府,仍置华亭县隶之。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县立,辖于松江府。上海县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县域约今吴淞江故道以南市区、青浦县大部、闵行区大部、浦东新区大部和南汇县。
民国元年(1912年)1月,裁松江府、太仓州,上海地区属江苏省,有上海、华亭(后改名松江)、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10县。
民国三年(1914年),江苏省划分为沪海等5道,其中沪海道驻上海县,辖今属上海市的上海、松江、南汇、青浦、奉贤、金山、川沙、嘉定、宝山、崇明等县以及今属江苏省的海门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成立,直辖于中央 *** ,上海始有直辖市一级建置。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2.19米左右。海拔更高点是位于金山区杭州湾的大金山岛,海拔为103.70米。
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更高点,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岛、小洋山岛等岩岛。
二、上海在古代叫什么地方
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
当时,上海属吴国。战国时又先后属越国、楚国。
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现在我们把上海称为”申城“就是源于此。
秦汉及以后先后属会稽郡、吴郡,分属海盐、由拳、娄县诸县。
晋时,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把“扈”加三点水成为“沪”的繁体字,所以上海简称就叫“沪”。
唐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华亭县辖境约今上海地区吴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团一线以西地区。
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滩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北宋时期,上海大陆地区分属华亭县和昆山县,崇明地区属海门县。宋熙宁十年(1077年),设上海务。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立嘉定县,上海地区始有两个独立行政区划。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 *** 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为府,次年改称松江府,别称”云间“,仍置华亭县隶之。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县立,辖于松江府。上海县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县域约今吴淞江故道以南市区、青浦县大部、闵行区大部、浦东新区大部和南汇县。元代后期,上海地区有松江府和嘉定州和崇明州2州及华亭县和上海县2县。
清雍正四年(1726年),有松江府华亭(治所)、娄(与华亭共用府城)、上海、青浦、奉贤、福泉、金山、南汇8县,太仓州嘉定、宝山2县。嘉庆十年(1805年),上海地区基本形成10县1厅的格局,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7县及川沙抚民厅,太仓州嘉定、崇明、宝山3县。嘉庆十五年(1810年)缩存600平方千米,县域约今吴淞江故道以南市区、浦东新区大部、闵行区大部。县城为原南市区人民路、中华路环线内区域。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开埠,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上海县洋泾浜以北一带划为洋人居留地,后形成上海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以虹口一带划为上海美租界。
民国元年(1912年)1月,裁松江府、太仓州,上海地区直属江苏省,有上海、华亭(后改名松江)、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10县。民国三年(1914年),江苏省划分为沪海等5道,其中沪海道驻上海县,辖今属上海市的上海、松江、南汇、青浦、奉贤、金山、川沙、嘉定、宝山、崇明等县以及今属江苏省的海门县。民国十四年(1925年),北洋 *** 允准上海改为淞沪市
民国十五年(1926年),孙传芳督江苏省,成立淞沪商埠,分全境为上海、闸北、浦东、沪西以及吴淞5区。
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成立,直辖于中央 *** ,上海始有直辖市一级建置。国民 *** 成立后,根据孙中山的大上海计划,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 *** 设立上海特别市,扩大市区范围包括上海、宝山县的一部分,设立17个区,而上海地区各县则仍属江苏省,从此上海市与上海县分离。城市范围东达浦东,西至静安寺、徐家汇,南趋龙华,北达宝山路底。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上海特别市宣布租界为特别区。7月,接收上海县属上海(沪南)、闸北、蒲淞、洋泾、引翔港、法华、漕河泾、高行、陆行、塘桥、杨思和宝山县吴淞、殷行、江湾、彭浦、真如、高桥等17市乡,为上海特别市的实际境域,面积494.69平方千米(不含租界)。并改17市乡为17区,上海始有区一级建置。上海地区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川沙、青浦、南汇、奉贤、金山、崇明10县仍隶属江苏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144]次年12月,江苏省川沙、南汇、奉贤、崇明、宝山、嘉定等县和上海县浦西地区划归汪伪上海市 *** 管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7月30日和8月1日,汪伪国民 *** 宣布“收回”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24日,国民 *** 外交部宣布接收上海公共租界、上海法租界,历时百年的上海租界结束。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上海市划分为30个区。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 *** 解放上海,成立上海市人民 *** ,设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成、江宁、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杨浦、榆林等20个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洋泾、真如、高桥等10个郊区。同时,上海的郊县划入苏南、苏北行署,后由江苏省管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上海市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根据这样的历史沿革来看,上海在古代曾用过申、沪、华亭、松江、云间等名称,近代才定名为上海。
三、上海在古代叫什么
1、春秋时属吴国东境,春秋末年入于越,战国时属楚国,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贯穿现代上海的黄浦江也称春申江,故上海别称为“申”。
2、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从陆家嘴鸟瞰浦西迷人夜景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所以,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3、“上海”因位于松江(吴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唐代中叶始置华亭县,位置在今天松江区,是上海地区建县之始。宋末置上海镇。
4、1292年,元朝设上海县,县治在今天上海市中心黄浦江沿岸,一般被视为上海市历史的起点。
5、明朝时,上海逐渐兴盛,1553年,为抵倭寇筑上海城(在原南市区,现与黄浦区合并),归属南直隶松江府管辖。
6、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成立上海市人民 *** ,设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成、江宁、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杨浦、榆林等20个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洋泾、真如、高桥等10个郊区。
7、同时,上海的郊县划入苏南、苏北行署,后由江苏省管辖。
8、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上海市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四、上海在中国古代叫什么名字
1、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
2、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称“沪”。
3、唐朝置华亭县,宋末置上海镇,元朝设上海县。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浙吴越文化与西方传入的工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
4、1843年后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并迅速发展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被称为“十里洋场”。
上海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辖16个市辖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上海GDP居中国城市之一位,亚洲城市第二位。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规模和面积更大的都会区之一,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六位。
上海“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二,住户存款总额和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第二。2017年,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642家,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更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之一位。
OK,关于古代的上海和古时候的上海叫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