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工作时间制度这个问题,工时管理制度细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工作时间制度有哪几种
1、用人单位每周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2、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般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3、特殊原因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
4、每月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第四十五条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法定工作时间每月多少小时
法律分析:劳动保障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里规定了每月工作时间的具体通知。
年: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法律依据:《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2000年3月17日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8号)同时废止。
三、上班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1.根据我国劳动法有关规定,每天上班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个小时,且保证每周休息一天。
2.如果是计件工作的,应当参照前面的规定计算报酬。
3.此外,如果有法律规定的节假日,应当安差弊排劳动者进行休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团州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虚或族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四、什么叫做“制度工作时间”
定时工作时间制度,是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固定工作时间的制度。定时工作时间制度又可分为标准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时间、延长工作时间。
(1)标准工作时间。即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在正常情况下,普遍实行的法定工作日。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国务院第174号令),从1995年5月1日起实行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即“二五”制的工作日制度。实行有困难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事业单位最迟应当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最迟应当自1997年5月1日起施行。
(2)缩短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时间是特指对有害身体健康、劳动条件恶劣、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职工及女工和未成年工等特定条件下的职工实行的:①从事矿山、井下、高山工种和从事有严重毒害、特别繁重或过度紧张作业的职工,每个工作日要少于8小时;②夜班工作时间,实行三班制的职工夜班可减少1小时并发给夜班津贴;③哺乳未满12个月婴儿的女职工,每日工作时间给予两次哺乳时间,每次30分钟;④对未成年工实行缩短工作时间,每日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7小时。
(3)延长工作时间。延长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每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超过标准工作时间长度的工作日制度。根据《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累计不得超过36小时。但有《劳动法》第42条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条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法》第44条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
五、我国现行工作时间制度有哪几种形式
1、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作制
2、并且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一条规定,标准工时制还有以下几点要求:
3、①用人单位每周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4、②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般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5、③特殊原因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
6、④每月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
7、显然,根据标准工时制的规定,工作时间比较固定,且延长工作时间有明确严格的限制条件。
8、之一条为了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维护职工的休息权利,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根据宪法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9、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的职工。
10、第三条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11、第四条在特殊条件下从事劳动和有特殊情况,需要适当缩短工作时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2、第五条因工作性质或者生产特点的限制,不能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标准工时制度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13、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职工工作时间。因特殊情况和紧急任务确需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4、第七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
15、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16、第八条本规定由劳动部、人事部负责解释;实施办法由劳动部、人事部制定。
17、第九条本规定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1995年5月1日施行有困难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适当延期,但是事业单位最迟应当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最迟应当自1997年5月1日起施行。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时制度
19、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社部-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
六、标准工作时间制度
标准工作时间制度,国务院规定标准工作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为40小时。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为用人单位从事生产、工作的时间。之一,工作时间是法定的。即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由法律进行限制,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在法律的限制内。
七、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的最新规定
1、劳动法对工作时间,作了以下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2、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是根据单位的工时制度而定的,一般工时制度分为两类:“标准工时制和特殊工时制”,特殊工时制又可以细分为“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工时制”,如果单位的某岗位因为生产运营的需要,想使用特殊工时制,并不是单位自己说用就能用的,而是必须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许可,否则一律视为使用标准工时制。
3、上述三种工时制中,标准工时制以“日、周”作为工时计算周期,不定时工时制未作限制,综合工时制是可以选择以“年、季、月、周”其中一种作为工时计算周期。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5、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6、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7、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工作时间制度和工时管理制度细则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