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致死时间,天气热会死人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7 0

大家好,关于热致死时间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天气热会死人吗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热致死时间,天气热会死人吗-第1张图片-

  1. 微生物的热致死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2. 微生物的湿热灭菌时间如何确定
  3. 热力消毒的温度和时间是多少
  4. 微生物实验中,杀菌时间的计算及公式是什么
  5. 热力致死时间
  6. 因火烧而致死的人尸体有什么特征

一、微生物的热致死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1、热力致死时间:T为热杀菌温度,以t的对数值为微生物全部死亡时间,表示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的变化规律。

2、热力致死速率曲线:以加热(恒温)时间为横坐标,以微生物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某一种特定的菌在特定的条件下和特定的温度下,其残留活菌总数随杀菌时间的延续所发生的变化。

3、设原始菌数为a,经过一段热处理时间t后,残存菌数为b,直线的斜率(细菌死灭速度常数)为k,则:t=- 1/k( lg a– lg b)

4、热力致死速率曲线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

5、- 1/k值越大,表示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

二、微生物的湿热灭菌时间如何确定

t=1/k×lnN0/Nt=2.303/K×lgN0/Nt

式中:N0—开始灭菌(t=0)时原有活菌数; Nt----经时间t后残存活菌数。

k:意义同上;t:表示理论灭菌时间

k=(2.303/t)logNt/N0;比死亡速率常数K,K值大,表明微生物容易死亡。

理论灭菌时间的计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K值因不同的微生物种类不同、不同的生理状态、不同的外界环境,差别很大,实质上,它是微生物热阻的一种表示形式,微生物的热阻越大,K值也越小。可以取耐热性芽孢杆菌的K进行计算。

(2)在计算过程中,N0,Nt如何取值?

N0为灭菌开始时培养基中活微生物数,可以参考一般培养基中的活微生物数为(1-2)×107个/ml; Nt通常取 0.001个,既灭菌失败的概率为千分之一。

(3)上述灭菌时间,通常称之为理论灭菌时间,只可以用于工程计算中,在实践过程中,因蒸汽的压力问题(不稳定)、蒸汽的流量问题有很大差别,甚至培养基中的固体颗粒的大小、培养基的粘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灭菌效果,实际的设计和操作计算时间可作适当比例的延长或缩短。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经验数值:间歇灭菌,121℃,20—30分钟;连续灭菌,137℃,15—30s,在维持罐中保温8—20分钟。

①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

②致死时间:在致死温度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③微生物的热阻:表示微生物对热的抵抗能力,即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主要是温度)的致死时间。其对热的抵抗能力越大,可以理解为热阻越大,衡量不同的微生物对热的抵抗能力的大小,可以使用相对热阻的概念。

④相对热阻:某一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与另一微生物在相同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之比。例如:芽孢/大肠杆菌=3000000/1;病毒/大肠杆菌=1—5/1等。

微生物的湿热灭菌过程,其本质上就是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的变性的过程。因此,可以把灭菌过程看成是蛋白质的变性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灭菌过程应遵循单分子反应的速度理论,那么,则有下列方程:

式中,N—残存的活菌数;t—灭菌时间(s);K—灭菌速度常数(s-1),也称反应速度常数或比死亡速度常数,此常数的大小与微生物的种类与加热温度有关;dN/dt—活菌数瞬时变化速率,即死亡速率。该方程称为对数残存定律,表示微生物的死亡速率与任一瞬时残存的活菌数成正比。

三、热力消毒的温度和时间是多少

1、常用的高温消毒法是将洗涤洁净的餐具置于蒸汽柜中,使温度升高到90℃,放置10分钟以上达到杀灭细菌等微生物的目的。这种 *** 条件要求低,简便易行,但可能出现对特别耐热的细菌杀灭不彻底,或对比较稳定的化学物质不能完全消毒的现象。

2、随着化学消毒剂的普遍使用,人们找到了更为便捷的消毒杀菌 *** 。将餐具放置在洗涤液中浸泡10-15分钟,再用流动的清水冲净餐具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去掉异味就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但使用化学洗涤液还须注意:选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合格的消毒剂,使用餐具洗涤液的浓度应该达到该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浓度,浸泡餐具不能露出洗涤液的液面等。

3、目前的消毒柜一般都兼具高温消毒和臭氧消毒的双重功能。前者利用远红外加热的特点,物体能充分吸收热能,加热效率高,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杀菌效果,适合搪瓷、不锈钢、瓷器等。后者的特点是采用高压放电或紫外线将空气中的氧分子电离成臭氧分子,再利用臭氧的氧化作用达到杀菌效果,适合塑料、玻璃器皿等。餐饮具的热力消毒,一般采用开水蒸煮或消毒柜。如果使用开水蒸、煮进行消毒,一般15分钟即可(水沸腾后开始计时)。

4、如果使用消毒柜消毒,不同消毒柜所需时间可能不同,但多数为30分钟(请参看说明书)。

四、微生物实验中,杀菌时间的计算及公式是什么

1.热力致死时间(D值):它是指在一定的杀菌温度下,微生物数量减少到原始数量的一百万分之一所需的时间。D值与杀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对数来表示,即lg(t1/t2)=(T2-T1)/Z,其中T1和T2是两个不同的杀菌温度,Z是温度系数。

2.热力致死速率曲线:该曲线描绘了在特定条件下,微生物数量(以对数表示)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果一个细菌种群在杀菌过程中的初始数量为a,经过时间t后的残存数量为b,那么曲线可以用来计算细菌的死亡速率常数k。公式为:t=-1/k(lg a– lg b)。

3.热力致死速率曲线的影响因素:这些曲线不仅与细菌种类有关,还受到环境条件和杀菌温度的影响。不同的细菌对热的耐受性不同,这可以通过-1/k值的大小来判断。值越大,表明微生物对热的耐热性越强。

五、热力致死时间

1、微生物热力致死时间的测定实际意义是:

2、温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显著,同时对营养的破坏越大,因此热力致死时间为合理热处理提供了依据,保证了杀死致病菌和腐败菌的同时保持较好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

3、热力致死时间:T为热杀菌温度,以t的对数值为微生物全部死亡时间,表示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时间随热杀菌温度的变化规律。

4、热力致死速率曲线:以加热(恒温)时间为横坐标,以微生物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表示某一种特定的菌在特定的条件下和特定的温度下,其残留活菌总数随杀菌时间的延续所发生的变化。

5、致死率:热力致死时间τi的倒数。指在温度θi下杀菌1min所取的的杀菌效果占全部杀菌效果的比值。

6、食品企业在产品杀菌环节的杀菌工艺制定上肯定都会参考很多因素,其中D值、Z值和F值三个概念肯定都是会被用做参考的。

7、D值:指在一定的处境和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90%的原有残存活菌被杀死所需的时间(min)。所以D值是一个时间概念,D值的单位是min。

六、因火烧而致死的人尸体有什么特征

在火势不太严重的火场,死者的衣着往往留有残片,衣兜内或有不易燃烧的物品,这些都是认定死者身份的重要物证;同时可以发现,残存衣着覆盖部位的皮肤热损伤较轻。这对判断烧伤(死)者当时的 *** 很有帮助。

2、局部皮肤各种深度的烧伤改变(红斑、水疱、坏死、炭化)

典型的生前烧伤均可伴有明显的充血、水肿、炎症反应和坏死改变。在有毛发的部位,毛发受热皱缩、卷曲,尖端呈黑褐色,脆性增加。

火场中,由于烟雾 *** ,出于保护,受害人往往反射性紧闭双目,因而在外眼角形成未被烟雾熏黑的“鹅爪状”改变,称为外眼角皱褶。角膜和结膜囊内无烟灰和炭末沉着。同时,由于双目紧闭,睫毛仅尖端被烧焦,称为睫毛症侯。这些表现均是生前烧死的征象。

多见于严重烧伤及炭化的尸体。由于长时间高温作用,血液、体液渗出,组织坏死、炭化,使严重烧伤致死的尸体重量减轻,身长缩短。。

全身被烧炭化时,肌肉遇高热而凝固收缩,由于屈肌较伸肌发达,屈肌收缩较伸肌强,炭化尸体四肢关节呈屈曲状,身长缩短,呈类似拳击手比赛中的防守状态,故称为“拳斗姿势”。拳斗姿势在死后焚尸时也可形成,故不能借以鉴别生前烧死或死后焚尸。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热致死时间和天气热会死人吗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致死 死人 天气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