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时间怎么表达,以及时间的中文表达方式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古代的时间怎么表达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13、古代自唐以后将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但是这种午正三刻并非是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最接近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午初三刻,即现在的十一时四十五分。
14、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百刻制(清以后改为1日96刻),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时辰有八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半秒钟。早在西周时就开始使用。
15、其中的十二个时辰,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所谓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完全是根据太阳的节奏来安排自己的作息的。
二、时间怎么表示
一、先读“小时”,再读“分钟”
这是最简单的读法,所有的时间都可以这样直接读。
7:30 seven thirty 9:20 nine twenty 10:50 ten fifty
二、整点的表达,用o'clock。例如五点整。It's five./It's five o'clock.
注意:o'clock意为“......点钟”,在o'clock之前用表示“整时”的数字或单词。如four o'clock,4:00o'clock。如果是“时+分”这样的方式,后面不能用o'clock,如不能说成 ten thirty o'clock。
三、所要表达的时间刚好为半小时,可以用“half past+小时”
4:30 half past four 8:30 half past eight
四、先读“分钟”,再读“小时”,所要表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可以用“分钟+past+小时”,表示“几点过几分”
6:20 twenty past six 11:25 twenty-five past eleven
五、先读“分钟”,再读“小时”,所要表达时间超过30分钟,可以用“(相差的)分钟+to+(下一个)小时”,表示“几点差几分”
8:50 ten to nine 6:49 eleven to seven
六、所要表达的时间和15有关,有几种表达方式(15分钟又称为一刻钟,用quarter表示):5:15可以表达为:five fifteen fifteen past five a quarter past five
8:45可以表达为:eight forty-five fifteen to nine a quarter to nine
1.当使用十二小时计时制时,为避免混淆,常在时刻后面加上a.m.表示上午,p.m.表示下午,a.m.或p.m.前面用 *** 数字。如10:00a.m.表示上午十点;6:00p.m.表示下午六点。带有a.m.或p.m.的时刻,先读“小时”再读“分钟”,后面不能带o'clock。如8:20a.m.,即eight-twenty in the morning。
2.表示在几点用介词at。如at six o'clock在六点。
三、古文时间是怎么表达的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之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四、古代人如何形容日期和时间
1、古人表示日期的方式除了普遍地用干支来表示以外,就是用某月某日的方式。表示日期的方式应该是“几月初几”,如“九月初九”、“十月初一”等等,和今天农历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一样的。
2、时间表示的方式为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
3、在古代,光阴表示时间。时间是人根据物质运动来划分的,不是本来就有的,宇宙中的"时"本来是没有间的。物质运动需要耗费"时",
4、但是如果不把"时"分割成间,我们的思维就无法识别"时",我们之所以能思考,是因为思维能对物质世界命名,物为实,思为虚,思命物以虚名,为思所用。没有进行分割过的"时",无法被命名,无法进行区分,只有分割成"时间"后,才能被思维所用,因为分割后可以命名了。
5、比如我们把地球绕太阳一周的运动过程划分为一年,地球自转一圈的运动过程划分为一日,这样的划分便于思维使用数字符号来计算。如果你不是生活在地球上,绝对不会以地球的运动过程来分割时。
6、所以,时间不过是人为了便于思维思考这个宇宙,而对物质运动进行的一种划分,是人定的规则,而并非什么自然规则。间是人为的划分,怎么分都可以。
五、日期怎么表达呢
1、英式的日期:日/月/年;Day/Month/Year,示例如下:2002年1月17日。
写:17(th) January, 2002或the seventeenth of January, 2002。
读:the seventeenth of January, two thousand and two。
美式的日期:月/日/年;Month/Day/Year,示例如下:2002年1月17日。
写:January 17(th), 2002或January seventeenth, 2002。
读:January the seventeenth, two thousand and two。
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小时+分钟】直接读:
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分钟+ past+小时】:
关于四位数年份的读法有下列几种情形:
1、一般情况下,将表示年份的四个数字按前后分为两组,每一组的数字都按基数词来读。
2、如果是整百的年,后面的两个“零”读为 hundred。
3、十位数字上为“零”,该“零”读为字母 O的发音。
6、三位以内数字的年份,一般是按照基数词的 *** 来读。
六、怎么表示时间日期
直接表示时间法:就是按照几点几分的顺序来表示时间。
1、8:00——eight(o’clock) 5:20——five twenty。
2.添加介词表示法如果分数小于或等于30,就用past来表示,结构是“分钟+past+该点钟“;如果分钟大于30,就用to来表示,结构是“分钟+to+下一点钟例如: 12:05—— five past twelve 9:50——ten to。
1、英语中月份和星期名称都是专有名词(独一无二的东西比如月亮太阳),它们的首字母必须大写,并且前面无需用冠词。
2、用英语表示日期,其顺序为“月日年”,日和年之间需用逗号隔开。如:August 2nd, 2003(2003年 8月 2日)也可以用“日月年”来表示。如:10th May,2003(2003年 5月 10日)。
1、英语中的时间都用“小时+分钟”直接读。
2、英语中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分钟+ past+小时。
3、英语中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外,可以用“(相差的)分钟+ to+(下一)小时”就像中文的几点差几分一样。
关于本次时间怎么表达和时间的中文表达方式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