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田氏代齐时间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齐国田氏取代姜氏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哪个先发生的
1、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2、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1]
3、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4、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
5、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用减轻赋税的办法,来笼络人心,这样,他们的势力就越来越大了。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还包括郤、栾等大家族。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范、中行)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更大。
6、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7、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8、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
9、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10、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11、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12、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
13、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14、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
15、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16、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17、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
18、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19、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20、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
21、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经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22、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23、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24、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5、周代各诸侯国通常都将公室子孙分封为大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缘关系作为公室的屏卫。而晋国骊姬之乱时,晋献公却逐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到晋成公时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赵盾又将各家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没有可靠的制约力量。
26、晋文公、晋襄公时,狐、赵、先、郤、胥等氏颇有权势,以后又有韩、魏、栾、范、荀氏等强大宗族。春秋中期以后,十余家卿大夫控制了晋国政局。经过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
27、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两家被灭,晋国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强。专擅晋国国政的智伯瑶恃强向韩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赵襄子索地遭拒后,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赵氏,并胁迫韩、魏两家出兵。赵襄子退居晋阳固守。智伯围困晋阳两年而不能下,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危急中,赵襄子派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战即晋阳之战,为日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28、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
29、赵桓子一年后去世,赵氏之人杀了他的儿子,迎赵浣即位,是为赵献子。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是赵烈侯。魏桓子之后由其孙魏斯继位,韩康子之后由其子武子继位,韩武子之后由其子韩虔继位,是为。此即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30、前375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侯剩余土地,晋国彻底灭亡。
31、“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32、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由此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霸权政治结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
33、也叫田陈篡齐[2]。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田桓子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齐景公时,公室腐败。田桓子之子田乞(陈无宇的儿子,又称陈乞,即田僖子[3])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自立为相。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34、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2]
35、敬仲完(谥敬仲,名完。)—孟夷—湣孟庄(谥湣孟,名庄)—文子须无(谥文子,名须无)—桓子无宇(谥桓子,名无宇)—武子开、釐子乞(谥武子,名开;谥釐子,名乞)—成子常(谥成子,名常)—襄子盘(谥号襄子,名盘)—庄子白(谥庄子,名白)—太公和(谥太公,名和)。
36、西周初年,周王朝封吕尚于齐地建立了齐国。春秋末,吕氏政权被田氏所取代,从此,齐国的主人由姜姓吕氏演化成妫姓田氏。史称“田氏代齐”。田氏代吕氏,经过了长期而复杂的反复斗争。有和平演变,也有武装斗争,有时隐蔽,有时公开。
37、从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陈完至齐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经历了286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38、从陈完至齐当了工正,到田桓子侍齐庄公而得宠,为之一阶段。此间约计122年,在这段时间内,吕氏经历了齐桓公、无诡、孝公、昭公、懿公、惠公、顷公、灵公、庄公九代国君;而田氏经历了陈完、田孟夷、田闵孟庄、田文子须无、田桓子无宇五代。
39、陈完,是陈国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出生之后,他的父亲陈厉公为他预卜未来,卜辞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将来可能要代替陈而有国家,但又是不在陈国而是在其他国家,不应验在他本人身上,而应验在他的子孙身上。如果是在他国,必定是姜姓之国,四岳之后。事物不可能是两个同时强大,陈国衰弱之后,他这一支将要昌盛起来!借这一卜辞预先制造了陈氏将要取代齐国吕氏的舆论。
40、陈厉公是陈国陈文公的小儿子,文公去世后厉公的哥哥陈鲍即位,就是陈桓公。陈鲍与陈他是异母兄弟。厉公的母亲是蔡国女子。趁桓公生病的时候,蔡国人替他杀死了桓公陈鲍和太子陈免,立陈他为君,就是厉公。厉公即位后,娶蔡国之女为妻,这个蔡女和蔡国人通奸,常常回蔡国去,厉公也常去蔡国。桓公的小儿子陈林怨恨厉公杀死了他的父兄,就让蔡国人诱骗厉公并把他杀了。陈林自立为君,这就是庄公。所以陈完不能立为国君,只是陈国大夫。陈庄公去世后,弟弟杵臼即位,就是陈宣公,宣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2年)杀死了太子御寇。御寇和陈完相友好,恐怕灾祸牵连到自己,所以,陈完逃奔齐国。时在齐桓公十四年即公元前 672年,独立发展。齐桓公吕小白欲任他为卿,陈完推辞说:“我这个寄居在外的小臣有幸能够获得宽恕,免除罪过,放下负担,已经是您给我的恩惠了,不敢再接受这么高的职位。”齐桓公遂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大夫齐懿仲想把女儿嫁给陈完为妻,为此事,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说:“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意思是说有妫氏之后代陈氏,将在姜姓那里成长。五代之后就要昌盛发达并取得正卿的地位。八代之后,地位之高没人比得上。于是,齐懿仲把女儿嫁给了陈完为妻。
41、陈完去世之后,谥号敬仲,陈氏世袭其工正之职,陈完生穉孟夷,穉孟夷之子闵孟庄,闵孟庄之子陈文子须无。陈须无(田文子须无)侍奉齐庄公,深受庄公赏识和宠爱。田须无去世,他的儿子桓子无宇继爵。田无宇初涉政坛,是在齐庄公四、五年(前 550—前449),齐庄公四年无宇力排众议,断然出兵伐卫、晋,并取得了胜利。太史公说:“田桓子无宇有力,事庄公,甚得宠。”齐庄公将自己的女儿孟姜嫁给了田桓子。桓子的父亲田须无去世后,桓子与孟姜共铸铜壶以表悼念。有“桓子孟姜壶”传世至今。
42、第二阶段是田氏势力与吕氏势力进行大较量的主要时期。田氏所采取的斗争方式和策略是施行新政,争取民心;武装蓄力,掌握实力。从田桓子事齐庄公得宠起,经过田釐子(田乞)、田成子(田常)三代,吕氏经历了齐庄公、景公、悼公、简公。齐国公族吕氏依靠的力量主要是高氏、国氏两家,国、高两家与吕氏同出于姜姓,皆为齐太公之后,吕氏旁支。在齐国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高氏、国氏世代为齐国上卿,天子所任命,齐国形成吕氏、高氏、国氏三家共保姜姓社稷的局面。经过反复斗争,至田常为齐简公相,田氏掌握了齐国实权,历时约95年。
43、陈氏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施行新政争取民心。田无宇去世,他的儿子武子开和僖子乞继父位,田乞侍奉齐景公是大夫。姜氏第二十五代统治者齐景公是个奢侈之君,特别到了晚年更是好治宫室,聚狗马,喜奢侈而厚赋重刑。公室仓廪中布、帛、稷、粟都放得腐烂,生了虫子,人民却生活无着,饿殍载道,劳役不止,抗争的人民被镇压,遭到砍脚的人不知多少,出现了“国之诸市,屦贱踊贵”的异常现象。遇到灾情,也不去赈济。景公的大夫田僖子乞,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施行新政。将齐国的量制由四进制(即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十釜为锺)改为五进制,向人民借贷粮时用新制,而还贷时用旧制。田氏施恩德于百姓,景公不加禁止。因此,田氏得到了齐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百姓心向田氏,归向田氏,田氏家族日益强大。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齐景公九年,即公元前539年,景公派晏婴出使晋国,晏婴私下对叔向说:“齐国政权最终将归田氏。田氏虽无大的功德,但能借公事施私恩,有恩德于民,人民拥戴。”到景公三十二年,即公元前516年,一天,晏婴陪齐景公坐在路寝,景公看到那豪华的宫殿叹气说:“多么漂亮的宫室啊!我死后谁会据有这里呢?”晏婴说:“如君主所说的那样,恐怕是田氏了,田氏虽然没有大的德行,而对于民众有施舍。豆区釜锤等量器的容积,他从公田征税就用小的,而对民众施舍就用大的。君主征税多,田氏施舍多,民众都归向他了。您的后代如果稍稍怠惰,田氏如果不灭亡,那么国家就要成为他们的国家了。”景公听了,问:“对呀,这事可怎么办?”晏子答道:“只有礼可以制止这个。如果符合礼,家族的施舍不能赶上国家,民众就不迁移,农夫就不挪动,工商之人就不改行,士就不失职,官吏就不怠慢,大夫不占取公家的利益。”景公说:“对呀,但我不能做到了。我从今以后知道礼可以用来治理国家了。”晏子在这里面对面地对齐景公讲了田氏为什么要代吕氏的原因,并提出了阻止田氏代齐的策略,那就是以礼治国,使士农工商四民各守其职,各守其业,大夫不得以公肥私,擅自作威作福,也不得施惠于采邑之外,行阴德,收买人心。景公很赞许晏子的主张,但他已无能为力,为时已晚了。虽也采取了一些限制田氏家族发展的措施,但不甚得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4、公元前545年,田氏联合鲍氏,栾氏,高氏共同击败了执掌国政的庆氏,齐国自此改由栾氏,高氏执政,公元前532年,田氏又利用栾氏,高氏之间的矛盾,联合鲍氏分别击败了栾氏,高氏,并把流亡在外的公子公孙召回国内,归还其原有的封地财产,以取得公族的支持
45、齐景公于公元前490年去世,在位58年。后由晏孺子荼、悼公阳生、简公壬相继为齐君,共计不到10年时间。齐简公时,田常与监止一起任左右相。田常心中忌妒监止,因为监止受简公宠信,他不得专权。于是田常就重新使用他父亲僖子的措施,用大斗把粮食借出,用小斗收回。齐国人唱歌颂扬他说:“老太太采芑菜呀,送给田成子!”齐国大夫上朝,御鞅向简公进谏说:“田常、监止不可两立,请君主来选择吧。”简公不听。
46、数十年间,齐国民心背离吕氏,如流水般地归往田氏门下,田氏取得了人民的拥护。
47、陈氏采取的第二项措施是武装夺权逐灭强宗。齐景公病,让国惠子国夏、高昭子高张二相辅佐他的宠姬芮子生的儿子荼为太子。景公去世,荼即位,史称晏孺子。可是田乞不高兴,想立景公的另一个儿子阳生。阳生与田氏关系很好。晏孺子即位后,阳生逃到了鲁国。田乞假装拥护高、国二相,热心侍奉,暗地里却在大夫中间挑拨高、国的关系,掀起了一场武装争权的斗争。他对高、国二相说:“起初各位大夫都不想立孺子,孺子即位后,您俩任相国,大夫们人人自危,图谋作乱。”田乞又欺骗大夫们说:“高张很可怕呀,趁他还没动手我们先干吧!”大夫们都依从他。田乞、鲍牧和大夫们领兵进入宫廷。高昭子听说有变,与国惠子去救国君,国君的军队失败了。田乞的部下去追国惠子,惠子逃往莒,晏婴的儿子晏圉逃奔鲁。
48、田乞派人到鲁国,迎回阳生。阳生回到齐国,藏在田乞家中。田乞邀请大夫们说:“田常的母亲祭祀后留下的酒食,请各位赏光来聚会饮酒。”大夫们都来田氏家饮酒。田乞把阳生装在口袋里,放在中央的座位上。饮酒中,田乞打开口袋,放出阳生,他说:“这才是齐国的国君呀!”大夫们都俯身拜见。遂即订盟拥立阳生,田乞编谎话说:“我是与鲍牧合谋一起拥立阳生的;”鲍牧怒冲冲地说:“大夫们忘记景公的遗命了吗?”大夫们想反悔,阳生就叩头说:“看我可以就立我,不可以就算了。”鲍牧恐怕灾祸落到自己身上,就重新说:“都是景公的儿子,怎么不可以呢!”终于在田氏家中立阳生为国君。这就是悼公。于是派人把晏孺子赶到骀,杀死孺子荼。悼公即位后,田乞任相国,独揽齐国大权。
49、田乞去世,他的儿子田恒为相,就是田成子。
50、鲍牧和悼公不和,杀死了悼公。齐国人共同拥立悼公的儿子壬为君,这就是齐简公。[4]。成子田恒与监止一起为左右相,辅佐简公。因为监止受简公宠信,田恒心中嫉妒监止。子我是监止的同族,平时与田氏不和。田氏的远房同族田豹侍奉子我而受宠。子我说:“我想把田氏的直系子孙都杀光,让你来接续田氏宗族。”田豹说:“我只是田氏的远房啊。”子我不听。不久田豹对田氏说:“子我将要诛灭田氏,如果田氏不先下手,灾祸就要到来了。”因子我住在简公宫里,田恒兄弟4人即乘车人宫,逐杀子我。子我闭门相拒,时简公正与宠妃在檀台饮酒作乐。听说田恒带兵入宫,欲逐田恒,太史子余说:“田恒不敢作乱,他是要为国除害。”简公才没有行动。田恒出宫后,听说简公曾发怒,恐怕自己要被杀,想出外逃亡。田子行说:“迟疑不决,是事业的大敌。”田恒于是攻击子我。子我率领他的部下进攻田氏,不能取胜,只好外出逃亡。田恒的部下追赶并杀死了子我和监止。
51、简公出逃,田恒的部下追到徐州把简公捉住杀了。简公即位4年被杀。于是田常让简公的弟弟骜即位,这就是平公,田恒任相国。
52、经过这两次的武装斗争,田氏取得胜利。田恒拥立了自己所需要的吕氏君主,操纵了齐国实权,并伺机削弱高氏、国氏、卢氏等姜姓世卿大族的实权,孤立吕氏公族,完全专齐国政。
53、陈氏采取的第三项措施是通好邻邦,外结诸侯。齐景公五十五年,即公元前500年,晏婴去世后,晋国的范氏、中行氏起来反晋定公,到齐国请求援助借粮。按常规而言,齐景公是不应当去支持范氏、中行氏反对定公的,田常却劝景公说:“范氏、中行氏对齐有恩德,不可以不救他们。”于是景公派田氏去营救他们,并答应借粮。田常支持了晋国的反君者,在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田常为齐平公相后,怕诸侯讨诛自己,为了安定邻邦,取信于诸侯,争取诸侯的信任,尽归鲁国、卫国的侵地,西与晋国的韩、魏、赵氏订立了盟约,南方和吴、越互通使节。
54、陈氏采取的第四项措施是扩大封地,安排田氏宗族。田恒为相时,修治武功,论功行赏,亲近百姓,使齐国内部进一步得到了安定。同时,田恒割自齐安平以东到琅琊作为自己的封邑。这个封邑比齐平公的食邑还要大。
55、田常为相时,还选择了齐国7尺以上的女子入后宫,后宫嫔妃数以百计,而他的宾客及舍人入后宫不禁。等到田常去世时,有子七十多人。他的儿子田襄子盘做齐宣公相时,让他的兄弟和本族人都做了齐国大小城邑的大夫。晋国韩、赵、魏三家杀死知伯,瓜分了他的领地。襄子也让他的兄弟与三晋互通使节,此时,田氏几乎已经拥有齐国。
56、第三阶段是从襄子盘为齐宣公相至田和列为诸侯,计从公元前455年至公元前386年,约69年。这段时间,田氏经历了襄子盘和庄子白二代,吕氏经历了齐宣公和齐康公二代。此间,田氏主要是外争盟国,求立为侯。同时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57、田襄子去世,子庄子继父位,辅佐齐宣公,宣公四十三年(公元前413年)齐国进攻晋国,攻毁黄城,围困阳狐。宣公四十四年,进攻鲁城、葛邑和安陵。宣公四十五年,取鲁一城。田庄子去世,田悼子继任齐相。宣公四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齐夺取鲁国的郕城。宣公四十九年,宣公与郑国人在西城相会。齐国攻伐卫国攻占了贯丘。齐宣公五十一年(前公元405年),齐宣公去世,子吕贷立,是为康公。田悼子去世,田和立。贷即位14年,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田和就把他迁到海滨,只给一座城做食邑,权作对其祖先的祭祀费用。齐康公十八年(公元前387年),田和与魏武侯在浊泽相会,求他代告周天子,请列为诸侯。魏文侯派使臣报告周天子,请求立田和为诸侯,周天子准许。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为齐侯,列名于周朝王室。到此齐国的吕氏政权完全由田氏所取代。
58、公元前671年,陈国公族内乱,陈公子完为避祸奔逃至齐国,至齐国后为齐国田氏之祖,(“陈”“田”本为一字)。公元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无宇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
59、公元前489年,田恒自立为相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60、公元前481年,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
61、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62、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二、田氏代齐这个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
1、田氏代齐这个事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与三家分晋一样,都是导致战国初期政治格局发生巨变的事件,而两者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君权力的衰弱和新兴地主的崛起。田氏的祖上田敬仲完本不姓田,而姓姬,是陈厉公的儿子。公元前670年陈国动乱而不得不来到齐国。这一年是齐桓公14年,齐桓公也比较知人善任,聘请他做了官,但是如果齐桓公知道他后代会夺取齐国政权,恐怕齐桓公时也不会收留这个政治上的落魄者。
2、逃到齐国120年之后他的后代一直深受齐国国君重视,而此时田氏已经是齐国十分著名的卿大夫,田氏此时也耍了一个阴招。他向广大农户,农民贷款收买人心。当时齐国的相国晏婴发现向齐景公报告并陈述了巨大危害,但是齐景公并没有制止这一行为,在进位58年之后齐景公去世,齐国之 *** 已经归于田氏掌握,为了进一步夺取齐国的政权仅仅赢得民心是不够的,齐景公刚死,田氏边利用太子幼小,国内政治不稳的机会实施离间计将国氏高氏和其他公族矛盾集中爆发出来,最终自己渔翁得利。
3、到了田常时期,田常由于家族积累浓厚的实力,已经牢牢的控制了朝政。他对外攻伐鲁国和卫国与韩,赵,魏,吴越通。对内明修刑赏,亲于百姓,将齐国公族以及诸多大臣贵族一网打尽,扩大了自己在齐国绝对势力,70年之后齐康公被囚禁在海岛上,并派人与魏文侯联合让其帮助说服周定王。因此周天子承认其为诸侯并奉上大量财宝,正式任命其为齐国国君。一个家族在经历了300年的不懈奋斗励精图治。最终篡位夺得合法诸侯地位。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4、因此也成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的分界线。除了田氏代齐之外,三家分晋也是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划分的另一个依据韩,赵,魏三家在晋国内部斗争当中获得胜出。由于晋国统治者的失误以及六大公卿之间的明争暗斗最终韩,赵,魏三家联合征得周王的同意平分晋国。由此中原地区一个强国彻底分为了三个国家。三个国家在同盟之时列国不敢与之争锋。当三个国家内部拥有诸多矛盾,无论是东边的齐国还是西方新崛起秦国以及南方自春秋以来便是大国的楚国都将三晋视为各自霸业的首选。
5、三国对于自身的战略地位的劣势有时依然认知不清。相互攻伐,战国中后期才有所缓解。其实无论是田氏代齐,还是三家分晋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那就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夺取血缘贵族国家统治权的斗争。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统治阶级的必然变化,只不过这两个国家,之一个是以分裂为表现,另一个靠夺取国家政权为表现。两者在这一方面来讲尚数和平。而之后的商鞅变法靠的是剥夺既得利益者重新培养新的既得利益阶层。
6、我们可以看到,凡是哪一个国家变法或是采取其他的方式,只要完成了这一步走都会取得一定时间的强盛时期。而没有经历过既得利益集团转换的国家也大多为别国所灭。这恐怕就是战国有别于其他历史时代的一大特征。
三、当时发生田氏代齐的过程,有哪些原因造成的这个事件
1、当时发生田氏代齐的过程,有哪些原因造成的这个事件?
2、说到“田氏代齐”这个历史事件,相信对于很多平时有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个非常陌生的事情吧。没错,“田氏代齐”作为历史上一件非常著名的事件,它在很多历史学家的心目中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对于很多历史学家来说,“田氏代齐”不仅仅是一件关于王国改名换代的重要事情,更是一件见证古代社会制度进行新时期的重大事件。因此,我们可以在很多研究历史的平台上看到很多关于“田氏代齐”这个事件的解说和讲解。不得不说,“田氏代齐”确实是一件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3、那么,“田氏代齐”这个事件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详细说说造成“田氏代齐”这个事件的原因吧。
4、首先,我认为造成“田氏代齐”这个事件的之一个原因在于齐氏的昏庸和无能。根据相关的历史文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的齐氏一族的后代中并没有出现拥有优秀的执政才能的子孙,他们只是一味的沉浸在这个王国贵族身份给他们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中,一点也不关心齐国的政事和军事,这也导致齐国的国力变得越来越差,身处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对他们的怨言也变得越来越多。因此,齐氏的昏庸和无能也让他们自己丢失了民心。
5、其次,我认为造成“田氏代齐”这个事件的第二个原因在于田氏所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符合古代历史的走向。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田氏代齐”事件发生的时间在古代奴隶社会和古代封建社会交接的时间段,而齐氏刚好代表的就是古代奴隶阶级,田氏代表的就是封建地主阶级。所以,我认为“田氏代齐”是一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事件。
6、对于“田氏代齐”这个事件,就我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件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事件,也是一件在历史社会上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因为我觉得社会的发展是需要社会制度不断的更新和完善的。无论是哪一个国家,他们都必须去找到那个真正符合自己社会发展趋势的社会制度。所以,我觉得“田氏代齐”是一件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事件。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