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上海非遗文化,以及上海市非遗项目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上海非遗文化城现状
上海非遗文化城,也叫上海市非遗传承基地,是上海市 ***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建立的一个文化公园。该公园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占地面积约为68.7公顷。
非遗文化城建立于2010年,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宗旨,包括传统技艺展示、非遗体验、展览和文化交流等多种活动。该公园内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为博物馆区和手工艺品展示区,南部则是非遗技艺体验区和休闲娱乐区。
目前,上海非遗文化城已经成为上海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公园内有多个展览馆和体验馆,如民俗文化馆、京剧馆、民间音乐馆、非遗手工艺馆、手工坊等,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展品、观看演出和亲身体验等方式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
总的来说,上海非遗文化城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上海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楫船制造与驾御技艺、吴泾船拳等民俗类非遗也十分具有代表性。还有中国传统美食 *** 技艺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八宝饭等美食的 *** 工艺等。民间文学项目同样存在众多珍宝,比如田子坊的沪谚等民间传统谚语也有丰富的文化积淀。除此之外,传统的技艺和手工艺品,如竹刻艺术等在上海也备受保护。最后,像中医诊疗法术等非遗项目在上海也有深厚的历史传承。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上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京剧在上海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上海是京剧发展的重要舞台,许多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都在此崭露头角。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狮和舞龙:这两种表演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象征着祥瑞和好运。在上海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常常能看到精彩的舞狮舞龙表演,它们也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这些民俗表演展示了上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除了以上项目以外,上海的其它非遗项目还包括传统手工艺技能、民间文学以及传统医学知识等。这些非遗项目共同构成了上海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
三、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上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5项。
中国民间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国乐研究社”等组织。2006年5月20日,由江苏苏州太仓市和上海市联合申报的江南丝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旧称“太保书”,“太保”是由上海郊县农村中求保佑太平的活动“太卜”衍化而成,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因演出时由演员自击锣鼓演唱故事,民间亦称之为“堂锣书”、“神鼓书”。新中国成立后,合其名称为“锣鼓书”。锣鼓书有着极广泛的群众基础,堪称曲艺的杰出代表。在当地家喻户晓,影响甚广。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音乐,距今已近300年的历史。于2008年6月成为国务院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是一个各乐种成分相互融汇、并具有江南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道教色彩的音乐。它伴随着上海道教浩繁的斋醮科仪的进行,灵活巧妙地在各种场合穿插运用,有时鼓声震天,气势磅礴,以示召神遣将、镇邪驱魔;有时丝竹雅奏,余音绕梁,使人身心清静,如入缥缈之境。
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华东地区历史悠久并沿袭至今的传统庙会之一,它是商品集市、民间信仰和民间娱乐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性庙会,是独特的海派庙会。它不仅对上海地区,而且对长三角地区曾经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以刀代笔,以书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点和传统技艺。嘉定竹刻艺人以刀代笔,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以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获得了书卷之气和金石品味,风雅绝俗,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2006年入选之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徐行古镇是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黄草草编是上海嘉定徐行的传统手工艺品,上海嘉定区劳动人民利用黄草杆茎编织成玲珑精致的生活用品,缀以色彩鲜艳的花纹图案,精细美观,轻巧方便,成为一方名产,其黄草编织历史悠久,饮誉中外。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徐汇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棉麻纺织品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唐代手工棉纺织技艺得到明显提高,清代达到繁盛时代。2006年5月20日,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人民网:上海55项国家级“非遗”全名单公布
四、上海独有的民间艺术
1、锣鼓书(新场镇):通过沪语说唱,镗锣、书鼓、书钹伴击的民间说唱,古时称为社书,太保书,距今已有千年的文化底蕴了。新场镇里的人们积极做好锣鼓书的传承和发展,60多年来创作锣鼓书短篇、开篇。在2006年,锣鼓书入选于国家级非遗名录。
2、顾绣:起源于上海的顾绣融合了文人画的内涵,以画入绣,雅致秀丽,气韵生动,在2006年5月,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沪剧(川沙镇):它起源于浦东的川沙镇,早在清代,浦东川沙俚人在田间耕作,哼唱乡土气息浓郁的“东乡调”,可谓沪剧的萌芽期;后经“花鼓戏”、“滩簧、申曲”以及川沙人丁少兰等一代沪上名角的发展,于建国后就成立了川沙沪剧团。到目前为止已排演了30余部传统或原创大戏,创演二十多部沪剧小戏和相关曲艺节目,并不断传承发展。
五、上海的非遗有哪些
1、上海的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2、上海的非遗项目中,包含了多种传统表演艺术,如浦东说书、沪剧等。浦东说书是一种流传于浦东地区的传统曲艺,以说唱形式演绎故事,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沪剧则是上海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展现了独特的上海风情。
3、上海的非遗项目中还包括了许多传统手工艺技能,如上海绒绣、顾绣等。这些传统手工艺技能世代相传,体现了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上海绒绣作为一种优秀的民族刺绣,以精细的绣工和丰富的表现技法著称。顾绣则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成为上海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性项目之一。
4、上海的非遗项目中还包含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和节庆,如龙华庙会等。龙华庙会是上海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俗活动,以其丰富的活动内容、独特的民俗表演和热闹的庙会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这些民俗活动和节庆不仅丰富了上海的文化内涵,也展现了上海地区的传统文化魅力。
5、综上所述,上海的非遗涵盖了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技能和民俗活动等多个方面,这些非遗项目不仅代表了上海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也是上海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项目,对于弘扬上海的文化传统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上海的南翔小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吗
1、上海南翔小笼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2014年8月,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结束,南翔小笼 *** 技艺成功入选全国传统面食 *** 技艺。
3、南翔小笼 *** 技艺于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诞生,因馅料为秘制配方, *** 技艺一直靠师徒之间薪火相传。
七、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
2、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铁画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它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另有一番情趣。
3、嘉善田歌是吴歌的一个品种,嘉善田歌是浙江一种独特的歌谣形式,是过去劳动者寻求慰藉、抒发思想感情的歌声。田歌有独唱、对唱和以三人、五人、七人、九人组成的歌班形式演唱,最常见的是把当地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编成长篇,到处演唱。田歌的曲调有“滴落声”、“大头歌”、“羊早头”、“落秧歌”、“平调”、“急急歌”、“小快板”等。
4、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乞讨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
5、《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如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6、羌年是中国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祝活动。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在释比(神父)的细心指引下,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庄严的祭山仪式,杀羊祭神。然后,村民们会在释比的带领下,跳皮鼓舞和萨朗舞。
7、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是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木拱桥的建造工作由一名木匠师傅指挥,其他木匠操作来完成。
8、《麦西热甫》广泛流传于新疆,由于地域不同,表现出来的形式丰富而又多样,是实践 *** 尔人传统习俗和展示 *** 尔木卡姆、民歌、舞蹈、曲艺、戏剧、杂技、游戏、口头文学等的主要文化空间,是民众传承和弘扬伦理道德、民俗礼仪、文化艺术等的主要场合,是 *** 尔传统节庆、民俗活动的重要部分。
9、福船,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尖底古海船的统称。其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全身上下蕴藏着美的因素,散发出诱人的魅力。而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舱数有13个、也有8个。这一船舶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它具有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漳湾福船承其衣钵,特征鲜明,一脉尚存。如今,它已是一种濒将消亡的民间手工技艺,堪称中华绝活之一。
10、木活字印刷术曾在温州地区普遍存在。由瑞安平阳坑镇东源村王姓家族传承的木活字印刷术已成为我国完整保留和仍在使用的极少数地方之一,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它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实物明证,堪称古代印刷术的活化石。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2017年12月7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韩国济州岛召开的会议上,意大利南部负有盛名的那不勒斯披萨 *** (Neapolitan pizza-making)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评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梅花篆字)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非遗文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上海市非遗项目、上海非遗文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