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测量,速度的测量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5 0

大家好,时间测量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速度的测量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时间测量和速度的测量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古代测量时间的 *** ,要有简介
  2.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什么
  3.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4. 人们使用了哪些 *** 去精确的测量时间

一、古代测量时间的 *** ,要有简介

一只装满水的陶壶,底部流失的水就像流逝的时间,漏的水越多,代表流逝的时间越长。公元前1千多年,古埃及人就会用漏水的容器计量时间。

中国古代则用漏刻来测量时间,漏刻是由漏壶箭刻组成,漏壶里头盛水,箭刻上的刻度用来表示时间。但漏壶漏水的速度并不稳定,满水时,漏水较快,水快流尽时,漏水较慢。为了稳定水流速度,得多加漏壶,让原先漏壶的水位固定。

于是东汉出现了二级漏壶,晋代出现了三级漏壶,唐代出现了四级漏壶。

日晷则是白天记录时间的工具,用的是立竿见影的原理。太阳随着时间在天空中运行,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日影,利用日影位置的变化,就可以来测量当下的时刻。

日晷又称“日规”,是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日晷本意是指太阳的影子,故而它的计时原理也和太阳有关,通过太阳投影的移动方向来确定并划分时刻,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晷面上刻有刻度。日晷上面的刻度并不是都相同的,因为不同的纬度太阳光的照射时长不同。

因此,日晷有水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以及卯酉式日晷等等。

是与日晷相似,用来指示时间的工具。最基本的月晷是与日晷相同的,但只有在满月的夜晚才能正确的显示时间。而因为月出时间平均每天延迟48分钟,因此假设有足够的月光能读出时间,满月之后指示的时间每天平均会快48分钟。

因此,在满月前或后一个星期,月晷指示的时间会与实际的相差5小时又36分钟。比较高级的月晷会包括一张图表,显示如何计算以得到正确的时间,并且有转盘可以调整经度和纬度。

圭表是另一种利用日影的计时工具,它被用来记录一年的日变化。圭表是由两根互相垂直、呈L形的石柱所构成,以正南正北方向平放在地面的称做圭,垂直地面的称做表。

当正午时分,太阳经过子午线的时候,会落影在圭上,日影的长短随着一年四季有所变化,北半球夏至的时候,日影最短,冬至最长,南半球正好相反。圭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节令,作为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1、火计时古代中国人通过燃烧一根以固定间隔打结的湿绳子来计时。后来,人们记下了燃烧一根蜡烛或一盏油灯里的油所需的时间。

2、沙漏沙子以均匀的速率从一个玻璃球流到另一个玻璃球。许多年来,水手们携带这些计时工具出海航行。

3、机械钟(1世纪)之一台机械钟通过使用重物驱动转轮,带动指针计时。

4、钟摆(17世纪末)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安·于让的荷兰人,最早发明了走时准确的钟。这些钟由一个钟摆控制。相同长度的钟摆完成每次摆动花去相同的时间。这是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1637年发现的。

5、航海钟(1世纪)一个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在1735年发明了之一台"航海天文钟",即在海上工作的时钟。

6、电子钟(19世纪初)电池被用来给最早的电子钟提供动力。今天,我们通常把这种钟的插头插入我们家中的电源插座。

7、石英钟(1929年)石英是一种矿物,当电流通过它时,它每秒钟振动32768次。今天,大多数的钟表都有一块石英晶体。许多钟表使用数字代替了钟面。

8、原子钟(1949年)原子钟是最精确的。这种时钟在37万年里快慢误差不会超过1秒。原子钟以铯原子的振动为基础,铯原子的振动速率是每秒9192631770次。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数字科学馆-古代测量时间的 ***

二、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什么

时间的测量工具:1、实际生活中,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见知识补充与拓展);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2、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或称秒表)来测量时间;附:△

时间测量,速度的测量-第1张图片-

时间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实际生活中,时间的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毫秒(ms)等;扩展资料:任何周期过程都可被采用为一种计时 *** 。在同一地点的单摆作微幅振动的周期是一个确定的常数,即摆长为L的单摆在重力加速度为g的地点的周期为:在重力加速度值g=9.8m/s2的地点,一个摆长为L=0.99295m的单摆的周期为T=2s。因此摆钟就成为19世纪以前的主要计时仪器。这种利用钟表内部机件的机械运动来计时的 *** 仍然有两个很严重的缺陷:一是随着昼夜、四季温度的变化,钟摆发生热胀冷缩,致使摆长不稳定;二是由于地球不同纬度、不同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值各不相同(即使地面上同一点,由于地球本身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重力加速度值也不是一个恒定值),致使在钟表制造厂校准的摆钟运到使用地点以后就失准了。人们虽然可以通过调节钟摆摆长来不断校准摆钟的周期,但是无论从测时原理方面还是从使用时的操作实践方面来看,摆钟毕竟不是理想的测时、及时仪器。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是4~6V,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指导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它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如果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也相应的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的各点间的间隔,就可分析物体的运动状况。

三、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日晷、水钟、机械钟表、石英钟、原子钟。

1、日晷:史上用于记录时间最古老的 *** 是日晷。

2、水钟:最早的水钟是一个带有倾斜边的石壶,可以让水通过底部的一个小孔以一个固定的速率流出。这个壶的内部有刻度将不同的水位和时间联系起来。

3、机械钟表:采用机械,使用一种可以在相同时间间隔释放少许、可控制能量的方式来测量时间。

4、石英钟:石英钟的原理是当施加电场时,石英晶体将以固定频率振动。

5、原子钟:由于原子有非常规则的间隔能级,它们会以特定的频率共振并发射电磁波。这些发射出的光波的频率,可以被测量出来,从而非常精确地测量时间的推移。

四、人们使用了哪些 *** 去精确的测量时间

从古代起,人们就以太阳高度更高的时刻作为正午。太阳从正午开始向西移动,下山后,经过1个黑夜,又从东方升起来,再到正午,这么1圈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就叫做1个真太阳日。真太阳日分为24小时,就是真太阳时。古时用日晷(音:轨)记的时间,就是真太阳时。

后来发现,1年内真太阳日的长度逐日不同,最长与最短时可相差51秒。原因就在于前面所说的两点:一是太阳视运动速度不均匀,二是黄赤交角。我们计量时间是以地球自转为标准的,也可以说是以天赤道为标准的。可是太阳是在黄道上运动,即使太阳视运动是均匀的,但它们在赤道上的投影是不均匀的。因此,黄赤交角的存在,增加了计量时间的复杂性。既然真太阳走得有快有慢,那么,要做1个钟表机械跟着太阳走,有时快,有时慢,这是做不到的(钟表机械只能是做比较均匀的旋转)。所以,1820年法国科学院会议决定,将1年内各个真太阳日的平均值,作为1个“平均太阳日”或“平太阳日”,以平太阳日来定的时间就叫做“平太阳时”或“平时”。后来世界各国都采用这种计时办法。现在,我们钟表上的时间都是按平太阳时来计算的。

为了测量时间,人们就设想天上有1个“平太阳”,它在天赤道上走,并且每天走的速度都一样;也是1年走1圈。这样,平太阳时也可以跟真太阳时一样来定义了。比如,当平太阳在南方更高位置时是正午。平太阳由正午到下一次正午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就是1个平太阳日。1个平太阳日分为24小时,1小时分为印分,1分分为60秒。这样,一秒的长度就是平太阳日的1/86400。

1个回归年长为365日5时48分46秒,或365.2422平太阳日。习惯上省去“平太阳”,也就是365.2422日。但应理解,这“日”就是平太阳日。

上面讲过,真太阳在黄道上1年走1周,平太阳在赤道上1年走1周;真太阳的运行速度是不均匀的,平太阳运动的速度是均匀的。所以在任何一天,平太阳与真太阳并不会在同一个方向上,或者说;平太阳正午时,真太阳不一定是正午。因而两者所表示的时刻就会不一致。也就是说,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不一致,它们的差别就叫做“时差”。用公式表示就是:

时差的数值已按天体力学的 *** 预先计算出来了,它刊登在“中国天文年历”中。1年当中,每天的时差都是不相同的,更大的时差可达16分,最小的是零。1年有4次为零,约在4月15日,6月14日,9月1日,12月24日。每年同一天的时差值并不完全相同,而有微小的变化。

如果我们应用经纬仪或其他仪器观测了太阳,定出真太阳时,然后查出时差值,就知道当时的平太阳时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测量 速度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