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傲慢与偏见出版时间和傲慢与偏见写于哪一年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傲慢与偏见出版时间以及傲慢与偏见写于哪一年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是谁写的什么时候写的
1、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以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 *** ,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2、《傲慢与偏见》首稿写于1796年10月至1797年8月,但1811年至1812年被大幅度修改,最后1813年出版。所以小说大体的背景是法国大革命(1789-1799)后期至拿破仑战争(1803-1815)后期(大名鼎鼎的滑铁卢战争就是发生在1815年)。但小说中没有准确点出时间点,也没有现实中的事件可以借用来推断。
3、整体来说,这段时间是英国和欧陆一百多年来最动荡的时期,英国国内时刻面临着拿破仑入侵的威胁(虽然后期拿破仑已经不抱直接攻打英国本土的希望了),国外又不断在包括经济、贸易和殖民地等各方面和法国抗衡,互相制约。
4、《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最早完成的作品,她在1796年开始动笔,取名叫《最初的印象》,1797年8月完成。她父亲看后很感动,特意拿给汤玛士·卡德尔,请他出版,但对方一口回绝,这使得他们父女非常失望。于是简·奥斯汀着手修订另一本小说《理性与感性》。
5、1805年她父亲去世后,奥斯汀太太带着简和她姐姐卡珊德拉搬到南安普顿。直到1809年定居在乔顿城其兄爱德华的汉普夏庄园之后,简·奥斯汀才再度认真提笔。《理智与情感》修订后她自费出书,销路不错。于是她重写《最初的印象》,改名叫《傲慢与偏见》。
6、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7、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
8、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事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
9、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两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10、《傲慢与偏见》描写中产阶级男女的爱情与婚姻。在奥斯丁之前,18世纪后期的英国小说中有一股女性感情潮流,充满伤心流泪的感伤情调和为忧郁而忧郁的嗜好。
11、《傲慢与偏见》克服了这种倾向而接近于现代生活。她在小说中运用喜剧的手法表达对生活的严肃批评,探索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心理过程。女主人公和达西的婚姻是作者颂扬的“为天下有情人树立一个榜样”的幸福婚姻。
12、《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创作的长篇小说。
13、小说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
14、《傲慢与偏见》描写中产阶级男女的爱情与婚姻。在奥斯汀之前,18世纪后期的英国小说中有一股女性感情潮流,充满伤心流泪的感伤情调和为忧郁而忧郁的嗜好。
15、《傲慢与偏见》克服了这种倾向而接近于现代生活。她在小说中运用喜剧的手法表达对生活的严肃批评,探索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心理过程。女主人公和达西的婚姻是作者颂扬的“为天下有情人树立一个榜样”的幸福婚姻。
16、《傲慢与偏见》作品生动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被英国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
二、《傲慢与偏见》这本书的出版社是什么出版日期又是多少
1、在1796年开始动笔,取名叫《最初的印象》,1797年8月完成,1813年1月出版
2、简·奥斯汀1775年月日12月16日生在英国汉夏郡的斯蒂文顿村,是村牧师乔治·奥斯汀的小女儿。她很就开始写短篇小说,也爱写诙谐诗文和讽刺作品。她在斯蒂文顿住到26岁,日子过得安安静静、没有什么值得记述的,偶尔离家到巴斯旅游一段时间,去伦敦的次数更少。但她在乡下小环境所画出的自己的人生和时代却无人能比。《傲慢与偏见》是她最早完成的作品,她在1796年开始动笔,取名叫《最初的印象》,1797年8月完成。她父亲看后很感动,特意拿给汤玛.卡士德尔,请他出版,但对方一口回绝,使得他们父女非常失望.。于是简·奥斯汀着手修订先前写的一本小说《理性与感性》。1798年~1799年她写作了第三本小说《诺桑卡拉奇修道院》,旨在讽刺拉德克里夫传奇作家学派,写完后以十英镑的价格卖给理查.克罗斯比,但他摆在抽屉中好几年没出版,到了1816年又卖还给她。1801年乔治.奥斯汀退休后,一家人迁往巴斯.。此后十年简.奥斯汀很少写作。也许因为手上有三本小说还没出版,她失去了勇气吧。1805年她父亲去世后,奥斯汀太太带着简和她姐姐卡珊德拉搬到南安普顿。直到1809年定居在乔顿城其兄爱德华的汉普夏庄园之后,简.奥斯汀才再度认真提笔。《理性与感性》修订后她自费出书,销路不错。于是她重写《最初的印象》,改名叫《傲慢与偏见》,1811年同时开始写一本小说《曼斯菲尔庄园》,1813年完成,马上就售出了,《傲慢与偏见》稍早也于是1813年1月出版。接着完成《爱玛》,1815年12月由约翰.慕瑞出版,同年她的健康情形恶化,但仍在写《劝服》一书。可惜她未及看到这本书付印,也没能亲睹《诺桑卡修道院》出书。两本书都在1817年她死后才出版的。她最后的遗作没有完成,名叫《一本小说的片断》,今名《沙地屯》。
三、急需傲慢与偏见书的内容及作者简介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国小说家珍·奥斯汀最著名的小说。这本书的开场白,“凡是有钱的单身汉,都需要一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已经成为了至理名言。在1796年到1797年间写作而成,为书信体小说,是她最早完成的小说,但因出版商不看好,在当时并没有先出版这本小说。1811年奥斯汀校正时,原书名叫《之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s),不过后来珍改为现在的书名。1813年由白丘(Whitehall)的军方图书馆(Military Library)出版社的艾格顿先生(Mr. Egerton)出版。此出版社在1811年出版了珍奥斯汀的著名小说《理智与情感》,口碑不错,因此决定出版《傲慢与偏见》。写作地点都是在英国的汉普郡的史帝文顿(Steventon Rectory)。2002年时,《傲慢与偏见》1813年首版的之一、二、三卷在一个苏格兰的古堡的塔楼和藏书室里被意外发现。最后以3.4万英镑的高价被一位英国收藏家买走。造成了目前《傲慢与偏见》的之一版是旧书收藏家们的目标收集品,价格喊到5万美元。内容简介说故事最主要是围绕着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地主乡绅贵族的求爱和婚姻问题。女主角是20岁的伊丽莎白·班内特,她机智、聪慧并具有很强的正义感。她父亲班内特先生多数时间藏在书房里,避开妻子班内特太太。班内特太太的行为举止完全是个乡村愚妇,她更大的心愿就是把五个女儿都成功地嫁给有钱绅士。由于没有儿子,班内特家族为数不多的财产要由一位男性继承人──也就是说姑娘们的表兄柯林斯先生来继承,这将使班内特先生死后,班内特太太和其他未婚的女儿无家可归,并只能靠低收入维持生计。小说的开头,当一位有“相当财产”的单身汉搬到邻近房子时,班内特太太心情激动。这位宾利先生最近租下了尼日尔斐庄园,同住的还有他的两位姐妹──宾利 *** 和已婚的赫斯特太太,后者的丈夫徒有风度,没有多少财产。不久,宾利先生去了伦敦一趟,带回了他的朋友达西先生。他们到达之后,很快参加了在梅里屯的一场公共舞会。舞会开始时,人们公认每年有高达10,000英镑的收入的达西先生是最棒的。然而,聚会进行到一半,邻居们就察觉到他人并不讨人喜欢,因为他自命比身边这些“乡下人”要高贵。班内特家的人特别讨厌他,因为达西先生怠慢了伊丽莎白。当宾利先生建议达西和伊丽莎白跳舞时,达西却说:“她还没有漂亮到可以打动我的地步。”但宾利先生却被公认为是个优秀的,令人愉快的绅士。而他对伊丽莎白最亲近的姐姐──珍的爱慕也相当明显。舞会之后不久,达西才渐渐发现了伊丽莎白的好:她一双美丽的黑眼睛、娇美的体态和她那爽快、不奉承人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达西的爱慕。可是达西很快决定了不可让伊丽莎白发现这点,免得她有非份之想,反过来控制他的幸福。他竭力隐瞒,所以伊丽莎白一直不知道高傲的达西先生已爱上了她,而且爱慕越来越深。后来,班内特先生宣布一位客人将来访。众人兴奋地猜测来客是谁,发现原来是她们的表兄柯林斯先生。柯林斯是个唠叨势利的牧师,将宣读《对年轻女性的布道》之类的道德书视为“愉快夜晚活动”。他寻找一切机会提及他的女赞助人,凯瑟琳·德·鲍尔夫人,像哈巴狗一样对她阿臾奉承。因凯瑟琳夫人劝他得找个妻子,柯林斯便马上在他“可怜的表妹”中寻找人选,还再三提及这他对班内特家女孩的补偿(这证明他全部的无知愚蠢)。柯林斯原属意的是珍,但得知她“几乎已经和宾利先生订婚”之后,开始将目光转向可爱的伊丽莎白。伊丽莎白自然不肯嫁他,但班内特太太极力支持这门婚事,甚至试图强迫伊丽莎白肯首。然而,明白事理的班内特先生却对伊丽莎白说:“如果你不嫁柯林斯先生,你母亲不理你了,但如果你嫁的话,便是我不理你了。”,从而表示支持爱女的决定。与此同时,伊丽莎白认识了一位军官,韦克翰先生。韦克翰先生英俊迷人、风度翩翩,令伊丽莎白迅速倾心于他。但他们二人有次谈话,韦克翰竟告诉她:达西先生曾对他不实,令他失去了本唾手可得的财富和机会,伊丽莎白听后,原来便不太喜欢达西先生的心又加强了。被拒绝后,柯林斯先生立刻转而向伊丽莎白更好的朋友夏洛特·卢卡斯求婚,夏洛特答应,二人很快结婚了。班内特太太非常失望,但让她更失望的是不久宾利先生突然离开珍。珍无比痛心,母亲的长吁短叹更使她难过。伊丽莎白应柯林斯先生和夏洛特新婚夫妇之邀,去参观他们教区,却在凯瑟琳·德·鲍尔夫人的罗新斯庄园看见达西先生,原来他是夫人的姨侄。结果伊丽莎白和达西共度了许多时光。达西先生经过几番争扎,最终当面向伊丽莎白承认他对她那“违背自己意愿”的爱慕,并愿意娶她为妻,但他告白的态度仍是那么傲慢,而且认为伊丽莎白一定不会拒绝他“屈就”的求婚。伊丽莎白大为惊讶,但因为达西先生的态度、韦克翰先生之前的指控和得知是达西先生曾阻挠宾利和珍在一起,愤怒的她告知达西:“即使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死光了,(她)也不可能同他结婚。”第二天早上,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在散步中相遇。达西交给伊丽莎白一封信,然后冷冷离开。信中达西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他写道,除了她那些举止粗俗、令人尴尬的亲戚外,他见珍看上去无动于衷,以为她并不真心爱宾利,思考再三才劝朋友放弃。伊丽莎白也承认,珍矜持的个性使得其他人难以确定她的真心。同时,达西也揭露了韦克翰 *** 、投机取巧的真面目。达西以前的行为有了新的合理解释,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也逐渐瓦解了。后来,伊丽莎白和她的舅父母嘉蒂纳夫妇同偕旅行,并参观了达西先生的故居彭伯里。在庄园内散步的时候竟巧遇达西。达西的行为举止显得亲切了许多。伊丽莎白才发现,原来他的傲慢后面隐藏着真诚、慷慨的本性。对他开始改观,但当二人正在增进感情的时候,却突然收到消息,得知伊丽莎白的妹妹丽迪亚私奔了。由于伊丽莎白的疏忽,没有揭露韦克翰的真面目,才使得年轻幼稚的丽迪亚上了当,同韦克翰双双逃出军团躲避赌债。达西找到了韦克翰,替他还清了赌债并付了一笔生活费,迫他同丽迪亚结婚。尽管达西要求保密,但丽迪亚的快嘴和嘉蒂纳太太最终的坦白仍使伊丽莎白了解了实情,并彻底扭转了她对达西的情感。最终,当达西的姨母,凯瑟琳夫人听说达西竟对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女孩心生倾慕,并赶来威胁伊丽莎白时,伊丽莎白明白了即使自己拒绝了之一次求婚,达西仍然爱她。当达西将宾利先生带回乡间,带回珍的身边时(他们很快订婚了),伊丽莎白向达西敞开了心扉,他的傲慢和她的偏见全部被遗忘了,幸福终于到来。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的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活泼风趣的文字著称。生平生于英国汉普郡,有6个兄弟和一个姐姐,家境尚可。她的父亲乔治·奥斯汀(George Austen,1731年—1805年)是一名牧师,母亲名卡桑德拉(1739年—1827年)。奥斯汀兄弟中詹姆斯和亨利后来也从事神职,弗朗西斯和查尔斯则曾供职英国海军。珍与她的姐姐卡桑德拉关系密切,她们之间的信件为后世奥斯汀研究提供了很多素材。卡桑德拉为珍·奥斯汀所作的画像目前保存在伦敦的国家肖像馆内。珍·奥斯汀一生未嫁。1796年,她与后来成为爱尔兰更高法官的汤姆·勒佛伊(Tom Lefroy)有过短暂的罗曼史,据传他就是《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的原型。1802年,一名比奥斯汀小六岁的富有男子哈里斯·彼格威瑟(Harris Bigg-Wither)向她求婚。奥斯汀最初接受了,次日又改变主意拒绝了他。1801年,奥斯汀的父亲退休后,全家迁居到疗养胜地巴斯。就像笔下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一样,奥斯汀并不喜欢巴斯,这也许与她家庭经济状况日趋拮据有关。1805年父亲去世后,奥斯汀跟随母亲和姐姐到南安普敦与兄长弗兰克住了几年。1809年又移居查顿(Chawton)投奔兄长爱德华。那里的小屋现在是奥斯汀纪念馆,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奥斯汀后期的作品就是在那里写作的。1816年,奥斯汀的健康状况恶化,她于1817年搬到温彻斯特疗养,并于同年7月病逝。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作品及评价 1811年,在兄长亨利的资助下,奥斯汀的出版了之一本小说——《理性与感性》。而她最著名的作品则是《傲慢与偏见》。奥斯汀所处的年代正是浪漫主义方兴未艾之际,但是奥斯汀的作品不属于浪漫主义,而更接近新古典主义的风格。比起同时代的华兹华斯和拜伦,奥斯汀的精神也许接近休谟和洛克。刚获出版时,奥斯汀的作品并未获得很高声誉,然而沃尔特·司各特爵士对她评价很高:“这位年轻的女士很擅长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人物,是我所见之中更高妙的。”奥斯汀对司各特也很欣赏。在奥斯汀的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小说人物对司各特的作品赞赏有加。而早在《理智与情感》中,女主人公玛丽安已经将司各特视为更爱的作家之一了。推崇奥斯汀的人还包括麦考莱(Macaulay),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Robert Southey,Sydney Smith,Edward Fitzgerald,纳博科夫等。据说当时还是摄政王的乔治四世所有的住所都备有一套奥斯汀小说供他随时阅读,迫于他的要求,奥斯汀把自己更爱的小说《爱玛》献给了摄政王。吉布林(Rudyard Kipling)曾经写过一个短篇《简迷》(The Janeites)讲述奥斯汀爱好者的故事,他还写过两首诗赞美奥斯汀。二十世纪以来,一些学者将奥斯汀视为英语文学最伟大的作者之一,甚至有人将她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另一方面,也有人对奥斯汀持批评意见。比奥斯汀稍晚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批评她的视角过于狭隘。马克·吐温则更为尖刻地说“一个图书馆只要没有奥斯汀的书就是好图书馆”。作品列表《理性与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1811年)《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1813年)《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1814年)《爱玛》(Emma,1815)《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1818年,死后出版)《劝导》(Persuasion,1818年,死后出版)《Lady Susan》《The Watsons》(未完成)《Sanditon》(未完成)《Henry and Eliza》《The Three Sisters》《Love and Friendship》《The History of England》《Catharine, or the Bower》希望帮到你啦,望采纳耶~
四、傲慢与偏见哪个出版社的好
1、傲慢与偏见,推荐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版本。
2、一、译林出版社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3、译林出版社是国内知名的出版机构,凭借其权威性和专业性,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的优质译本。在《傲慢与偏见》的出版方面,译林出版社的译本经过精心翻译和多次修订,确保了作品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4、该出版社出版的《傲慢与偏见》,其译文质量较高,既保留了原著的语言特色,又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此外,译林出版社的版式设计也颇为讲究,使书籍整体呈现出较高的审美价值。
5、从读者的反馈来看,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傲慢与偏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读者普遍认为,该版本的译本质量上乘,能够较好地体现原著的风格和韵味,是值得信赖的选择。
6、虽然市场上还有其他出版社出版的《傲慢与偏见》,但综合比较而言,译林出版社的版本在权威性、专业性、译本质量等方面均表现较优。当然,不同读者可能有不同的阅读习惯和喜好,但译林出版社的版本无疑是值得推荐的一个选择。
关于傲慢与偏见出版时间和傲慢与偏见写于哪一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