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使用时间(粮票多久停止流通)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0 0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粮票使用时间,以及粮票多久停止流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粮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的
  2. 一种交换的凭证,粮票在中国什么时候废除的
  3. 建国后,粮票在中国什么时候废除
  4. 全国什么时候取消粮票
  5. 我国取消粮票是哪一年

一、粮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的

粮票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的,一直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

各地的商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这三大类。吃的除了各种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鸡鸭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各种豆制品票及各种蔬菜票等等。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

用的有手帕、肥皂、手纸、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各种煤票、商品购买证、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还有临时票、机动票等,真是五花八门,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1951年皖南人民行政公署粮食局发行的大米票。

1962年、1963年上海市粮食局发行的“粮食支拨书”,面额为1400斤。

1960年南京市粮食局发行的“南京市粮食局流动购粮凭证”,面额为壹钱。

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发行的“广西流动人口粮油定额供应卡”,该票长17.3厘米,宽6厘米。

1955年浙江省印制的“随证粮票”,该票长0.9厘米,宽0.8厘米,仅有小手指甲大小。

国家粮食部1965年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流通时间长达28年。

国家粮食部1962年发行的车船粮票,流通约一个月。

1975年河北省邯郸市粮食局革委会发行的工种补差粮票,这套票共60枚,面额从1斤到30斤。

1967年发行的军用供给粮票, *** 分大米、面粉、粗粮、马料4种,每种又有50、100、500、1000斤4种面额, *** 面额高达6600斤。每枚粮票背面均印有不同的毛主席语录。

二、一种交换的凭证,粮票在中国什么时候废除的

1984年,在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

就在深圳市取消粮票的第二年,即1985年,国家又取消了长达30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

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日三餐,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因此,这时基本家家户户粮票都有所盈余。

1993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粮票发愁了。

粮票分全国粮票、地方粮票、军用粮票、划拨粮票四种。面额大小不等;粮票中又分大米、面粉、粗粮等。军用粮票还分军用粮票(带钱的)和军用价构粮票(不带钱的)两种。

粮票走入家庭,是一个时代的开始;粮票退出家庭,走入收藏家的家中,又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粮票的出现还要从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说起。

1953年,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不说,朝鲜战争尙未结束,粮食问题是摆在了党和 *** 面前的重大问题。

建国头几年,粮食一律由 *** 掌控,以征为主,以市场收购为辅。到了1953年农产品需求迅速增长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加剧,农产品成了稀缺资源,甚至一度引发粮食危机,粮食短缺严重。

一些粮食主产区完不成粮食征购任务,而粮食销售量却不断攀升,京、津两地的面粉不够供应,到了必须实行配售的地步。

如不采取果断措施,我国粮食市场必将出现严重恐荒及混乱局面。其结果必然导致物价全面波动,逼得工资上涨,波及工业生产,其他一切都会受到影响。

这不利于国计民生,只利于富农及投机商人。严重威胁新生政权和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当时主持经济工作的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向中央建议釆用"农村征购,城市配给"的方案,名称叫做"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

在这一背景下,1953年, *** 中央作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就是对粮食等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 *** 中央、国务院分别公布了《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粮食流通体制从此进入长达31年的统购统销时期,粮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粮票的出现,"统购统销"制度的出台,在那个年代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历史上,如果遇到灾荒年代,国家无法通过统一调配粮食缓解危机。

甚至连都市的粮食都难以保障,进而造成政权危机。通过统购统销,由国家直接控制农产品资源,大大提高了国家的行动能力,并促进了新中国政权的稳固。在那个年代,确实是"粮食定,则天下定"、"物价稳,则国家稳"。

以至后来,我们国家遇到"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这两次大灾难之所以没有出现粮食供应严重的失控局面,应该说,与统购统销制度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密切相关的。

粮票作为那个时代的重要票证。获取的主要途径,由城镇居民凭粮食户口、居民粮食供求本等到指定的国有粮店兑换。

粮食关系与户口紧密挂钩,公安部在人口统计中把由 *** 计划供粮的城镇居民划为"非农业户口"。最初的粮票釆用16两制计量,1959年改为10两制计量,从1985起改为公斤制,公斤和市斤并存、混用。

面额有半两、壹两、贰两、伍两、壹市斤、贰市斤、伍市斤、拾市斤、伍拾斤市斤甚至百市斤等。

在那个年代,粮票堪称是"疯狂"。城镇居民迁徙户口时,有一个特殊的关系叫做"粮食关系"。对于拥有城镇户口的居民来说,"粮食关系"与城镇户口同等重要。

如果居民工作调动,从甲地到乙地,除办理转移户口手续外,还必须办理"粮食关系"的转移。没有粮食关系就等于没有饭吃。

那个年代既便手里有钱也是买不到食品的。农民如果家中有病人住院,需由医院出具住院证明,拿原粮(毛粮)到所在乡镇粮油管理所兑换少量粮票,以解决病人吃饭问题。

1969年下半年,我在连队任司务长,部队训练施工任务繁重,每人每月45斤定量,并且还有40%的粗粮(粗粮有玉米面、高梁米、玉米馇子、小米等);伙食费只有每天0.45元,加之家属来队等因素,伙食很差,只能维持填饱肚子。

部队买粮持军用粮票到指定粮库买粮,在北京我们都在马莲道粮库,一般每月一至两次。粮库按粗细配额供应粮油。

在那个年代,国内的各个城市最繁忙最热闹的要数粮店了。粮店仅次于电影院的热闹场景,每月有那么几天,粮食部门会把粮票发放到粮店,粮店再发给居民。

每逢周末或月底,粮店门前总会排着长长的队伍,家中有小孩的,往往打发孩子先去排队,然后,大人再拎着面袋油瓶赶来替换孩子。买到粮后,再小心翼翼扎紧口袋离去。

由于市场商品的奇缺,那时的票证制度为保障供给、稳定人心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给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当年人们想买短缺商品时,不仅需要攒钱,而且还要凑够这些必须的票证。由于稀缺,粮票和其它票证一样,粮票有时被人们在黑市上买卖交易,用粮票换鸡蛋或者其它商品,这在80年代几乎成了一个普遍现象。

不过,这样的交易被称之为"投机倒把",是列入打击对象的。轻者行政拘留、没收非法所得,重者判处管制、劳动教养、有期徒刑等。

到了1985年,情况有了变化,主要是因为国家统购统销政策有了松动。当年元月, *** 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粮食、棉花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统购改为定购,统销也逐渐变成人们可以不用粮票买到议价粮了。

1985年起,粮食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不再挨户发放粮票了,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粮食局统一 *** 的粮票代存卡,在居民购买粮食时,所用粮票直接从卡里扣除。此外,国营粮店开始有了议价粮出售。议价粮,与国家统一定价的平价粮不同,价格可按市场需求上下浮动。

随着居民手头积存的粮票越来越多,粮票渐渐有了新的作用。人们半公开地把它作为一种流通货币交易商品。

在种类繁多的粮票中,1955年由粮食部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是公认的"硬通货"。按照当时的规定,地方粮票只能在当地使用,如果出差或住院、探亲,要凭证明信到粮食管理部门兑换少量的全国通用粮票。

因为严格的发放制度,通用粮票在地下市场受到追捧。一斤通用粮票在黑市可以卖到两三毛。市场上还出现了用通用粮票换鸡蛋的,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等问题。

随着市场的发展,这种地下交易越来越公开化,在一些自由市场内,用粮票换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除了商贩们青睐粮票,一些农民也选择用粮票交易。

80年代末期,农民按照参加集体劳动的"工分",可以分得"口粮"。当口粮不够吃时,农民选择进城,用大米换取粗粮,或者用鸡蛋和农产品与城里人换粮票,以弥补口粮不足的问题。市场上曾出现三斤粮票换一斤鸡蛋,成为自由市场内的潜规则。

对此,国家粮食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曾下发通知严厉打击。在当时粮食部门有专车检查,查抄倒卖粮票和粮食的违法行为。

然而,国家的禁令与手段并未起到应有的效果。随着农民粮食收成不断增加,更多的农民把目光投向城市。他们希望用手中的粮食换来更好的生活。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粮票作为计划经济的标志性产物变得愈发另类,于是国家开始调研是否粮票退出市场问题了。

从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至此,伴随城镇居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退出了历史舞台,转而进入了收藏者的藏册。到了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上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

粮票使用时间(粮票多久停止流通)-第1张图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粮票

三、建国后,粮票在中国什么时候废除

1、建国后粮票在1993年的时候废除。

2、1991年五月的时候,在广东和海南地区实行了粮食购销同价改革政策,1992年四月一日, *** 通过会议决定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个改革政策。

3、在1992年的十月,在中国 *** 第十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上面,确立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相继在全国各地开始了开放粮食和其他产品的价格。

4、并且随即实行了购销同价政策,来促进粮食的生产和销量同市场大趋势所接轨,在粮食价格开放了以后,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粮食产量也有着显著的增加。

5、到了1993年,全国的粮油都开始实现了敞开供应,粮票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至此粮票被宣布正式停用。

6、解放初期,市场商品供应不足,为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国家决定实行“计划经济”,发放各种商品票证来分配商品。

7、我国票证包括粮票、肉票、食用油票、布票,甚至还有粪票、尿票等,小小一张票证,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喝拉撒。

8、这些名目繁多的票证,覆盖了全国2500多个市县,堪称世界之最,1953年中央 *** 颁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实行粮油计划供应,划片、定点、凭证供应办法。

9、市镇粮食定量供应从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公布施行,文件规定:以杂粮、面粉为主食的地区重体力劳动者每月四十至四十九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四十四斤。

10、轻体力劳动者每月二十九至三十九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三十五斤。居民粮食供应证由当地粮食局核发,居民用粮向国家指定粮店购买,乘坐火车、轮船的旅客,在车船中用餐,也要凭专门粮票获取。

四、全国什么时候取消粮票

1、粮票的全国有限期:1955年-1985年。

2、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后,就应运而生了粮票。这之后,就有油票、布票等各种票证也开始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

3、当时的票证就和现在的人民币一样重要,衣食住行都要凭票购买。不过这票证时代在1993年就结束,这时候票证已经在我国存在了30多年的时间。

4、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5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

5、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

6、粮票自身是没有价值的票证,但凭粮票可买到国家牌价粮食,实际上粮票成了一种有价证券。粮票的面值等于国家牌价粮价与市场价之差。

7、1993年后中国已取消使用粮票,粮票很快进入了收藏品的行列,全国集“粮”爱好者也在不断扩大。近两年在香港、澳门特区和欧美一些国家高价购买竞相收藏中国粮票中的珍品。随着时间推移,集粮热的升温,粮票收藏品市场也必将上扬。只要掌握好收藏粮票的基本原则,投资收藏粮票前景十分可观。

8、粮票曾作为中国的第二“货币”,在中国历时40年,它反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9、粮食期货是以粮食为标的物的期货品种,与其他期货交易差不多,投资者在交易之前,需要去相关期货公司开设一个期货账户。

10、在开设期货账户之后,投资者对粮食期货的走势图以及相关信息的分析,认为粮食期货价格,在未来会下跌,则投资者可以进行做空交易,如果投资者认为粮食期货价格,在未来会上涨,则投资者可以进行做多交易。

11、同时,粮食期货实行T+0交易方式,即在当日买入的期货产品,在当日可以卖出,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一规则,结合期货走势,进行高抛低吸,多空轮换,赚取差价。

12、需要注意的是,粮食期货存在杠杆性、保证金制度,其风险性较大,会出现爆仓的情况,则投资者需要合理的控制其仓位,来规避风险。

五、我国取消粮票是哪一年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

粮价放开后,激活了其他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显著增长。1993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粮票发愁了。

1、最早的粮票:1951年皖南人民行政公署粮食局发行的大米票。

2、面额更大的粮票:1970年高邮县粮食指标化票,面额为20000斤。

3、面额最小的粮票:1960年南京市粮食局发行的“南京市粮食局流动购粮凭证”,面额为壹钱。

4、票幅更大的省级粮票: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发行的“广西流动人口粮油定额供应卡”,该票长17.3厘米,宽6厘米。

5、票幅最小的省级粮票:1955年浙江省印制的“随证粮票”,该票长0.9厘米,宽0.8厘米,仅有小手指甲大小。

6、流通时间最长的粮票:国家粮食部1965年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流通时间长达28年。

7、流通时间最短的粮票:国家粮食部1962年发行的车船粮票,流通约一个月。

8、面额最多的套票:1975年河北省邯郸市粮食局革委会发行的工种补差粮票,这套票共60枚,面额从1斤到30斤。

9、面额更大的语录套票:1967年发行的军用供给粮票, *** 分大米、面粉、粗粮、马料4种,每种又有50、100、500、1000斤4种面额, *** 面额高达6600斤。

OK,关于粮票使用时间和粮票多久停止流通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粮票 流通 多久 停止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