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四项基本原则时间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四项基本原则时间的知识,包括四项基本原则的重大意义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动作经济原则的四项基本原则
两手同时使用的目的在于避免单手负荷过多,而另外一只手却空闲浪费;工作范围的设计以及零件的摆置影响左右手工作量之关系很多,通常右手负担较难之工作,而左手则进行简单操作;两手同时使用其程度上的难易需要看各操作的性质不同而坐不同的变更;当两手同时使用的时候,如果让两只手动作反向对称,在感觉上会更加和谐更加容易,并且能够配合人体工学,使疲劳度减轻;
欲求动作单元减少,当然首先要删除不必要的动作,并设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素结合而得到同一目的;同样道理,两种以上的工具也要想办法合并;删除或省略某一动素要极为谨慎,务必确保需要删除的动素对整个制造程序的贡献以及所占的地位都得到了适当的衡量评判;
其次,材料、零件以及相应工具要按照操作顺序排列在合适的位置上面,并且工具一定要处于可以随时工作的状态,尤其是工具一定不可以因为寻找抓取而浪费时间以及注意力;装配使用的材料与零件要利用容器在存放,而且存放的容器设计要符合以下三点:
(1)容器不可以大于必要的尺寸,避免占用空间;
(2)容器地步要有适当的倾斜,使零件可以通过重力坠落到工作者的手边;
(3)容器的开口处不可以过小,致使零件在下坠过程中,因为相互碰撞而堵塞;
等级越高,所需要消耗的时间和体力就会越大;因此在工作设计中一定要尽量使用比较低级别的动作,来缩短动作的距离;其次要注意两手的工作作业范围;装配的零件与工具要放置在工作范围内,并且要接近装配区域;缩短动作的距离也可以使用零件或者制成品本身的重量,使其坠送到装配区域或者制成品的箱子内;
动作分析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减轻工作人员的疲劳感;而且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精神疲劳两种;上面所提的三个基本动作经济原则,都比较偏重与强调生理疲劳的减轻与工作时间的缩短;而第四项原则,则比较偏重与精神疲劳的减轻;动作本身的困难性引起的踌躇心理最容易引起工人精神疲劳;如果希望做到舒适的工作,就一定要避免因困难动作而造成的工作人员精神疲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二条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二、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时间
1、四项基本原则提出时间:1979年3月30日。
2、粉碎“四人帮”后,社会上和党内出现一些思想动向,造成了一部分人思想混乱。针对这种情况,1979年3月30日, *** 代表 *** 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3、 *** 在讲话中提出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1987年10月,中国 *** 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重要内容写进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
4、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此进一步明确规定: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党团结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5、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四项基本原则又作了记载和肯定,并明确规定,中国人民将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实现新时期的根本任务而奋斗。
6、2007年10月21日,中国 *** 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 *** ,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表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 *** 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 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三、什么是继电保护的四项基本原则,谈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指保护该动作时动作,不该动作时不动作,就是既不能误动也不能拒动,确保切除的是故障设备或线路。
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
指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对故障情况的反应能力。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在区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与短路的类型如何,都能灵敏地正确地反应出来。
通常,灵敏性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并表示为K1m。
其中故障参数的最小、更大计算值是根据实际可能的最不利运行方式、故障类型和短路点来计算的。
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2016》中,对各类保护的灵敏系数K1m的要求都作了具体规定。
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线路的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避免大面积停电。选择性是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仅将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选择性就是故障点在区内就动作,区外不动作。当主保护未动作时,由近后备或远后备切除故障,使停电面积最小。因远后备保护比较完善(对保护装置DL、二次回路和直流电源等故障所引起的拒绝动作均起后备作用)且实现简单、经济,应优先采用。
指保护装置应能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
快速切除故障。提高系统稳定性;减少用户在低电压下的动作时间;减少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
2、继电保护的四项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设计、配置和维护继电保护的依据,又是分析评价继电保护的基础。这四个基本要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往往又存在着矛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电网的结构和用户的性质,辩证地进行统一。
可靠性、灵敏性、选择性、速动性。
①灵敏性和可靠性是相互矛盾的。
如果要满足灵敏性,保护动作定值就不能定的太高。但是保护定植如果太低,保护可能就不可靠。例如过负荷时,在受到扰动时保护就动作了。
②选择性和速动性是相互矛盾的。
电流保护一般分为三段式保护,其中三段有个配合的问题,靠保护定植的不同和时间的不同来配合。这样就需要靠时间躲避保护区域交叉的问题,例如一段保护时间200ms,二段一般取500ms,当一段失灵的时候要靠二段来动作,500ms的时间无法满足速动性的要求。
1、继电保护可按以下四种方式分类:
(1)按被保护对象分类,有输电线保护和主设备保护(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电抗器、电容器等保护)。
(2)按保护功能分类,有短路故障保护和异常运行保护。前者又可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后者又可分为过负荷保护、失磁保护、失步保护、低频保护、非全相运行保护等。
(3)按保护装置进行比较和运算处理的信号量分类,有模拟式保护和数字式保护。一切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和集成电路型(运算放大器)保护装置,它们直接反映输入信号的连续模拟量,均属模拟式保护;采用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的保护装置,它们反应的是将模拟量经采样和模/数转换后的离散数字量,这是数字式保护。
(4)按保护动作原理分类,有过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功率方向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纵联保护、瓦斯保护等。
2、一般情况而言,整套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元件、逻辑环节和执行输出三部分组成。
测量比较部分是测量通过被保护的电气元件的物理参量,并与给定的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给出“是”、“非”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启动。
逻辑部分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的类型和范围,最后确定是应该使断路器跳闸、发出信号或是否动作及是否延时等,并将对应的指令传给执行输出部分。
执行输出部分根据逻辑传过来的指令,最后完成保护装置所承担的任务。如在故障时动作于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出信号,而在正常运行时不动作等。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
(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而动作于信号,以便值班员及时处理,或由装置自动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就会引起损坏或发展成为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此时一般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暂短地运行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动作和干扰而引起的误动。
(3)继电保护装置还可以与电力系统中的其他自动化装置配合,在条件允许时,采取预定措施,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尽快恢复供电,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继电保护
四、四项基本原则是谁提出的
1、1979年3月30日, *** 代表 *** 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 在讲话中提出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
2、1987年10月,中国 *** 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重要内容写进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
3、2001年4月2日, *** 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 *** 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 思想、 *** 理论。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当今中国根本区别于历史上的封建主义旧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标志。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国家,就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根本政治意义。
关于四项基本原则时间和四项基本原则的重大意义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