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十二时辰时间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十二时辰时间的知识,包括24时辰对照表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
1、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
11、戌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
一日有十二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才基本定型定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是什么
1、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2、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3、时辰是中国传统的计时单位,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4、古代还总结出了一首时辰养生歌,如下:
5、寅时天亮便起身,喝杯开水楼下行;
6、定时如厕轻如许,卯时晨练最宜人;
7、辰时看书戏幼孙,巳时入厨当灶君;
8、午时进餐酒少饮,未时午休要抓紧;
9、申时读报写诗文,酉时户外看流云;
10、戌时央视新闻到,闭目聆听好养神;
11、亥时过半快洗漱,子时梦中入画屏;
12、丑时小解一时醒,轻摩“三丹”气血盈;
13、脉络通畅心如水,一觉睡到金鸡鸣。
三、十二时辰的时间表
1、子时:23:00-00:59:鼠:夜半,又名子夜、中夜,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2、丑时:01:00-02:59:牛:鸡鸣,又名荒鸡,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
3、寅时:03:00-04:59:虎: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老虎在此时最猛。
4、卯时:05:00-06:59:兔: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5、辰时:07:00-08:59:龙: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6、巳时:09:00-10:59:蛇: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7、午时:11:00-12:59:马: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8、未时:13:00-14:59:羊: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9、申时:15:00-16:59:猴: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10、酉时:17:00-18:59:鸡: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11、戌时:19:00-20:59:狗: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狗开始守门口。
12、亥时:21:00-22:59:猪: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四、十二时辰时间对照表
十二时辰时间表是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3、寅时别称:平旦、黎明、早晨、日旦
4、卯时别称:日出、日始、破晓、旭日
10、酉时别称:日入、日落、日沉、傍晚
11、戌时别称:黄昏、日夕、日暮、日晚
五、十二时辰时间表对照表
1、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丑时——1点钟至3点钟;寅时——3点钟至5点钟;卯辰——5点钟至7点钟;辰时——7点钟至9点钟;巳时——9点钟至11点钟;午时——11点钟至下午1点钟;未时——13点钟至15点钟;申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
2、酉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戌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亥时——晚9点钟至11点钟。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
3、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
4、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才基本定型定名。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六、十二个时辰代表对应的时间
1、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
2、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
3、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4、观天象的更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
5、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代中国人民(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
6、天长日久,古代中国人民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
7、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之一位。
8、这个卦象常为气功古籍所采用。但这只是个比拟,所以什么时候到了该起火的子时,要按照练功过程中的景象来掌握。
9、可以起火的子时,在内丹术中分为两种,即夜子时与正子时。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七、十二时辰时间表
1、十二时辰时间分别是: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2、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个时辰以地支为名称,相传是根据12生肖中的动物的日常作息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3、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4、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5、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采用公元纪年、月、日、时,同时又保留中国的阴历,公元记时,把一天分成24个时辰,比传统的十二个时辰小一倍,故称之为小时。
好了,关于十二时辰时间和24时辰对照表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