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掌故拼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杳无消息的拼音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掌故的拼音和解释
掌故的拼音:zhǎng gù,意思:历史上的制度、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迹等。
出自《史记儒林列传》:“是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於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宜命掌故悉奏其仪而览焉。”
掌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手中也。从手、尚声。”分别向背而有所积絫加高之面向是尚之范式。手、尚两范式叠加。手起主要作用的一面即手心一面是掌之范式。
故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故,使为之也。从攴、古声。”使他成为这样是故之范式。本义:原因。引申指“有心、存心”。
掌总笔画:12笔。1.丨(竖)、2.丶(点)、3.ノ(撇)、4.丶(点)、5.乛(横撇/横钩)、6.丨(竖)、7.ㄱ(横折)、8.一(横)、9.ノ(撇)、10.一(横)、11.一(横)、12.亅(竖钩)。
故总笔画:9笔。1.一(横)、2.丨(竖)、3.丨(竖)、4.ㄱ(横折)、5.一(横)、6.ノ(撇)、7.一(横)、8.ノ(撇)、9.㇏(捺)。
二、掌故的读音和意思
1、掌故的拼音为zhǎng gù,意为历史上的制度、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迹或传说等。掌解释为“手中也,从手、尚声”,故解释为“故,使为之也。从攴、古声”。
2、咱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所以有很多掌故都通过各种方式流传了下来。对这些掌故进行学习和研究,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依旧还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有一些掌故是优秀的,我们就要保留它,传承它;而有的掌故是消极的,我们就要把它分别出来,并及时制止。这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的中华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三、掌故的意思拼音
掌故的解释 [anecdotes]历史上的制度、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迹等孝文、孝武因袭掌故,未遑讲试。——《史记·龟策列传》详细解释(1).亦作“掌固”。官名。汉置,太常属官,掌管礼乐制度等的故实。《史记·儒林列传》:“是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於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宜命掌故悉奏其仪而览焉。”南朝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久应旁求掌故,咨询天官,斟酌繁昌,经营高邑。”南朝宋鲍照《论国制启》:“伏见彭城国旧制,犹有数卷,虽多殊革,大纲可依,愚谓宜令掌固刊而撰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平原犹豫不能决,欲留其人,处以掌故,其人力辞,竟去。”清卢文弨《锺山札记·掌固》:“固,本与‘故’通,掌故亦可作‘掌固’……与《周礼·夏官》之掌固,其职自殊。”(2).旧制旧例;故事,史实。《史记·龟策列传》:“孝文、孝景因袭掌故,未遑讲试。”宋岳珂《愧郯录·服章入衔》:“此南渡而后,掌故散讹之失也。”《明史·杨廷和传》:“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清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於朝章掌故也,明於兵刑钱谷也。”鲁迅《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为了文字狱,使士子不敢治史,尤不敢言近代事,但一面却也使昧于掌故。”词语分解掌的解释掌ǎ手心,脚心:掌心。手掌。脚掌。鼓掌。易如反掌。用巴掌打:掌嘴。把握,主持,主管:掌管。掌权。掌勺。掌柜。鞋底或牲口蹄子底下的东西:鞋掌。马掌儿。〔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故的解释故ù意外的事情:事故。变故。故障。原因:缘故。原故。有心,存心:故意。故杀(有意谋杀)。明知故犯。老,旧,过去的,原来的:故事(.旧事,成例;.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
四、掌故的拼音和意思
掌故的拼音:zhǎng gù,意思:历史上的制度、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迹等。
出自《史记儒林列传》:“是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於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宜命掌故悉奏其仪而览焉。”
掌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手中也。从手、尚声。”分别向背而有所积絫加高之面向是尚之范式。手、尚两范式叠加。手起主要作用的一面即手心一面是掌之范式。
故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故,使为之也。从攴、古声。”使他成为这样是故之范式。本义:原因。引申指“有心、存心”。
掌总笔画:12笔。1.丨(竖)、2.丶(点)、3.ノ(撇)、4.丶(点)、5.乛(横撇/横钩)、6.丨(竖)、7.ㄱ(横折)、8.一(横)、9.ノ(撇)、10.一(横)、11.一(横)、12.亅(竖钩)。
故总笔画:9笔。1.一(横)、2.丨(竖)、3.丨(竖)、4.ㄱ(横折)、5.一(横)、6.ノ(撇)、7.一(横)、8.ノ(撇)、9.㇏(捺)。
五、掌故的拼音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后多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逸闻轶事。常用于描述历史上的事件、人物或风俗习惯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人文意义。
指不寻常的事或者不被人们熟知的事件,多指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故事或传闻。如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轶事很多,流传甚广。
指代代相传的故事或神话,通常具有神秘或虚构的成分。例如:“这个村庄有许多神秘的传说,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探访。”
指叙述事情的文字或口头表达,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如他从小就听着爷爷讲述的故事长大,对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指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或事实,与虚构或传说相对。如对于这段历史,我们要以史实为依据,不能盲目相信传闻。
指古书中的故事或成语,常被引用作为比喻或象征。如这个词语源自古代典故,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他在课堂上经常讲述一些有关历史的掌故,让同学们对那些遥远的事件有了更生动的理解。
2、她在写作中善于运用各种掌故,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引人入胜。
3、这本书中收集了许多有关古代文化的掌故,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
4、他在演讲中穿插了一些有关当地风俗的掌故,让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文化。
5、这些掌故不仅有趣,而且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通过学习这些掌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7、这些掌故不仅让人增长知识,而且能够启迪人们的思考。
8、他在写作中善于运用典故和掌故,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叹为观止。
9、这些掌故不仅让人了解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而且能够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
10、了解这些掌故,可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上的各种事件和人物,从而更好地面对当今的世界。
六、挟樱花绯红宛如掌故落第畸形不逊匿名拼音
1、挟樱花绯红宛如掌故落第畸形不逊匿名拼音如下:
2、挟 jiā樱花yīnɡ huā绯红fēi hónɡ宛如wǎn rú掌故zhǎnɡɡù。
3、落第 luờ dì畸形jīxínɡ不逊 bú xùn匿名nì mínɡ诘责 jié zé。
4、《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5、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6、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7、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8、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七、掌故的意思和拼音
解释:历史上的制度、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迹等
1、这本书节奏明快,另外还穿插了一些趣味盎然的文史掌故。
2、他告诉我几个关于英语老师的掌故.
3、因其满腹经纶,文章冠绝一时,书法清秀洒脱,又通熟掌故,为乾隆皇帝所倚重。
4、掌故的,大安了吧?今儿个是九月初九,照老规矩,咱们烧锅上生火,您不去看看?散散心,也压压惊!
5、掌生聪明绝世,年十七受知阮文达,肄业学海堂,自天学、地学、图书、掌故、中西算法、历代音乐,皆精工焉。
6、居渐久,乃得识主人吕君天宝,与交谈,绝不似一般商贾中人,举凡时势之趋向,社会之变动,以及厦埠之掌故,无不历晓,较诸缙绅先生,识见更远大有加。
7、书话跟书跋一样难写。写版本、校勘固然枯燥,总要加点买书经过、书林掌故、读书所感才耐读。散文也这样,通篇议论跟通篇抒情都要不得;有点情事,有点故实,再加些真诚,自可脱俗。董桥
8、当然,这两种传说无非是附会而已,吃馄饨时说说这种掌故,则自有一种乐趣。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