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你怎么吃都吃不胖,今天和医生告诉你变胖的秘诀,如何变胖呢?首先请你告诉我,你是精瘦型的健康的那种瘦呢?还是病态的瘦呢?首先和医生告诉大家,消瘦并不都是病态的,瘦的分类有很多种,有的人虽然瘦但是人却很精神,虽然看起来瘦但骨骼粗壮,不管瘦成啥样,气血足、筋骨有力、但是也有瘦的看起来就很萎靡;整个人很瘦弱无力,骨弱筋细。那你是哪一种呢?
其实不管是哪一种,你想要变胖,都是需要调理的。那接下来和医生教你变胖的秘诀。
首先我们说这种精瘦型的人如何变胖,关于这种类型的人,大家记住两个概念,之一个概念叫善谷消饥,第二个概念叫瘦人多火,这两个概念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说消谷善饥,消谷善饥是什么意思呢?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吃的多饿的快,有时候明明才刚吃完,很快又饿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胃里有火,食物消化起来就很快,这就好比炉灶里火很旺的时候,不管你丢什么东西进去都能很快消融掉。吃进去的营养物质没有被很细致地吸收利用,那自然你吃得多了也是不会胖的。而且平时呢还总是感觉口干想喝水、胃里还总是烧得慌,想吃凉的东西、这类人群舌像呢也是舌质发红,舌苔黄腻。甚至有些小孩会有地图舌,这一类瘦人要增肥,就得清胃火,只要这股火气没掉了,内耗减少了,身体就能一天天饱满起来。胃火怎么清呢?可以参考一个牛黄清胃丸,但是不要用太长时间,胃火消掉就可以了,或者用一个藿香清胃胶囊也是可以的,它呢没有那么俊猛,这是胃火旺,消谷善饥引起的消瘦。
然后说瘦人多火是什么意思,你想想为什么一个人瘦啊。那是体内的什么东西少了,水少了,水分越少人越瘦,所以说这类人就是有阴虚的情况,身体中的津液少了,那这个人的自然体型就是瘦的。所以如果说你平时总是到了晚上睡就出现了盗汗的情况,手心脚心发热,心里面烦躁,出现了五心烦热的情况。还总是口干,想喝水,一伸舌头,舌苔又特别的少,像这样的人啊,不胖不长肉就是因为,阴虚导致的,并且你想想。阴虚了水少了,火是不是就相对变多了?所以说瘦人多火就是这么一个意思,通常指的就是阴虚火旺,这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参考一个知柏地黄丸,这是阴虚火旺引起的消瘦。
以上两种消瘦的人群,不管是,胃火大,还是阴虚火旺的人群,平时看起来并不会感觉很虚弱,甚至呢?还总是感觉特别有活力,能吃能喝的,因为身体比平常人要燥热,反而整个人安静不下来,闲不下来。给人一种精力充沛的感觉。
然后我们再说说病态的消瘦,如何变胖,首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会有病态的消瘦。跟上面那两种能吃能喝的人群相比,这类人群,肯定是不能吃也不能喝的。所以会出现这种病态的消瘦感,
首先之一个原因就是脾胃虚弱了。脾胃虚弱就会不思饮食,胃口不好,也没有食欲,人不吃饭就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导致了身体的气血运化不出来,身体呢就会特别的弱小,特别的虚弱。你想这样的人,他看起来会不会感觉精力充沛呢?肯定不会。而是会感觉浑身没劲儿,经常还头晕,看起来这个人病秧秧的。那像这样的人,你得干嘛?要补益气血,并且还要健脾。我建议呢你可以用一点六君丸再搭配上一个八珍益母丸,即能呢补气血又能的健脾,还有比较好的这种行气的作用,这是一个比较好搭配。
然后说第二个原因,为什么不想吃饭呢?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在特别生气的时候就不会有食欲,咱们有句话说,你气都给我气饱了。所以说,经常肝气郁结的人,生闷气的人,也特别容易消瘦,这类人大家要是看过红楼梦的话,林黛玉知道吧,就像这种类型,整天看着闷闷不乐,而且看起来病秧秧的,也不太爱吃饭,这是因为肝气郁结之后会横犯脾胃,导致脾胃的虚弱,那这类人光调脾胃就不行了,还要疏肝理气,可以参考一个逍遥丸,或者柴胡舒肝丸。再加上一个六君丸,既能健脾益气,又能疏肝理气,就有比较好的效果了。
以上这两种类型的人群就属于那种看起来就很不健康地消瘦了。
那讲到这,你属于哪一种人群呢?变胖的秘诀有没有学会呢?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脾虚的人有哪些症状?如何快速补脾?推荐一个疏肝健脾的好食物中医的脾虚不仅仅是指肠胃功能不好,还包括其他的方面,因为中医对于脾的定义不仅仅在一个器官上,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功能上,对于脾虚的人除了仅仅是肠胃功能不佳,也有可能出现失眠,四肢疼痛无力,甚至出血,心烦等等症状,所以对于脾虚的人快速补脾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涉及到人体营养获取的问题,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个疏肝健脾的好食物。
1.健脾不能忘记疏肝
脾胃亏虚那就要补脾,补脾的药物非常多,常见的有白术,山药,黄芪,党参等等健脾的药物,但是在临床实际中单纯性的脾虚还是非常少见的,因为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所受的影响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单纯出现脾胃亏虚的情况可能仅仅会在小孩子身上,或者是那些与世无争,恬淡虚无的修行者中,大部分人总是有情绪的,对于脾胃的补充不能仅仅运用单纯的补脾,还需要综合考虑。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肝,脾虚就不能忘记疏肝,这是中医治疗脾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因为肝就是一个有脾气的脏器,一旦不符合肝脏的气机,他就要到处去攻伐其他的器官,而脾就是他最喜欢欺负的对象,为什么?中医认为肝是属于木的,脾是属于土的,按照五行理论,木是克土的,肝不爽了,脾也跟着遭殃。
有了这个理论基础在,当出现脾虚,需要纠正这个状态的时候除了运用大量的健脾中药外就要适当地疏肝理气,让肝脏也跟着受滋养,这样才能相安无事,如果仅仅健脾胃,不将肝脏的问题解决掉,那么肝就继续欺负脾,最后补了也白补。
2.推荐一个疏肝健脾的好中药
要在中医里面挑一个好的中药,同时又符合药食同源的还是比较难的,这里就推荐一个生麦芽,名中医陈修园就极力推荐这个好物,他就认为生麦芽就是有很好的生发肝气的作用,认为人的元气就根基在肾中,萌芽于肝,培养于脾,麦芽就是谷的萌芽,与肝是同气相求,能入肝经,调达肝气,这就是一个自然的机理,同时也能健脾,促进消化之力,两者相互结合就达到了疏肝健脾的最终目的。
3.提示:
为什么会引起脾虚,原因太多,大部分都是逐渐累积的,比如进食没有节制,什么都想吃,什么都吃得下,不知满足,三餐不调,早晚不分,长期紧张高压等等最终导致脾胃受损,当然认识到这个原因后积极进行整改是可以达到自愈的目的,但人总会面对各种问题,所以定期自行进行适当的调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医认为治未病才是上上策,不要等到已经生病了才想当治疗,这时候已经晚了。
基于以上考虑,如果您的脾胃不好,那么就可以试试麦芽,可以煮茶后做饮料,可以做成小食物等等,这个 *** 很多,关键是如何去利用好这个药物,达到调理的目的,当然真的出现疾病了,也不要慌张,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这才是最正确的姿势。
素来脾胃虚弱,一吃东西就胃不舒服,可以尝试枳术丸枳术丸是以消为补的,原方很简单,就两个药,枳实与白术,它是从《金匮要略》里的枳术汤变化而来的。枳术汤是枳实大于白术,枳术丸是白术大于枳实,正好相反。
枳术丸配方:枳实一两,白术二两
用法: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荷叶煎汤或者米汤送服。有健脾消痞的功效,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胸脘痞满,不思饮食。
为什么这么复杂呢?还得加上荷叶里包裹烧成的饭?因为本身荷叶能升中焦的清气,通过它与米
更好地养脾胃、升清阳,就使脾胃之气能更好的消化,吸收水谷的精气,而且上归于肺,这样就能更好地养五脏,所以它治疗的病并非是有明显的积滞,而是素来脾胃虚弱。现在这种情况特别多,有这样的脾胃虚弱以及饮食积滞。有的人是暴饮暴食,一次吃多了,超过了脾胃所能承受的量,就造成了积滞。这种积滞脾胃没有虚,把积滞消掉就行了。也可以使用保和丸。但有的人脾胃虚弱,他不想多吃,吃的不多也产生积滞。尽管数量不多,但是是长久形成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消掉的,更泻不掉,这种就需要扶助脾胃的功能来自然地消除,因此用荷叶烧饭来做丸药,更加合适。
枳术丸还有别的附方,比如说:曲蘖枳术丸,这是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用枳实、炒麦蘖、白术研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有健脾消食的功效。主治饮食太过,导致心腹满闷不快。
橘半枳术丸,是出自《医学入门》,就是枳术丸 加橘皮、半夏,有健脾化痰,理气消痞的功效。主治饮食伤脾,停积痰饮,心胸痞闷。
还有一个很出名的香砂枳术丸,用白术,枳实,木香,砂仁,有健脾化滞的功效。主治脾虚食少,或者宿食不消,胸脘痞闷。
这么多方子归根结底还是枳术丸的变方,适用于脾胃虚弱,长久的有积滞停留,而积滞并不厉害,主要是脾胃运化吸收和降浊的功能不行了,无法让它一次或者几次就能恢复正常。但是这个丸药效果是很好的,现在习惯用香砂养胃丸,除了用于老人和小孩脾胃弱、饮食不香,苦夏等问题,多见于小孩,主要是湿热问题导致的。
如果小孩脾胃受伤,不能消化,吃很少的食物就腹泻,可以吃一些枳术丸或者香砂养胃丸,不仅食量增加了,消化能力也是加强很多。后边的什么橘半枳术丸,曲蘖枳术丸等就是神曲、麦芽、橘红、半夏,增强消食导滞的功效,增强祛痰的作用,因为食滞会生痰,这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脾胃一好,吃嘛嘛香,常用脾虚中成药大总结,赶快收藏吧大家好,我是李医生。
都说“十人九胃”,脾胃不好的人实在太多了!那么针对脾胃虚弱,我总结了大家常见的脾虚药!快快码住备用。
之一,保和丸。保和丸具有消食、导滞、和胃的作用。如果你哪顿饭吃得撑了,感觉肚子胀不消化,还打嗝反酸,那就可以参考保和丸来消除积食。
第二,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作用,它适合脾胃虚弱,食欲差,大便稀薄,同时还咳嗽有痰,气短,四肢乏力不想动的症状。脾胃虚弱,还容易生湿,所以需要边健脾边祛湿,参苓白术散中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扁豆、砂仁搭配使用,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
第三,香砂六君丸。香砂六君丸具有益气行气,健脾和胃的作用,它理气行气的作用很强。脾虚的时候,食物不消化往下走,堵在胃里就会堵住气的路,发生气滞的情况。这时候我们会消化差,肚子发胀发疼、吃几口就饱,还大便稀薄不成形。香砂六君丸中使用了陈皮、木香和砂仁来理气健脾,行气止痛,化湿止泻。
第四,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这两个药功能相似,都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寒,脾气虚弱的人。这些患者平时一吃凉的就肚子疼,吃热的就舒服点,四肢也跟着怕冷。有的还因为脾气虚弱固摄血液无力,出现大便有血,流鼻血,女性还会有崩漏的症状。这些症状,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都适合。但二者的区别就是,附子理中丸温中补阳气的力量更强,对于脾阳虚重证,和脾肾阳虚的人来说,附子理中丸更为合适。
第五,小建中颗粒。它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如果脾胃虚寒,肝木趁机克制脾土,出现肝脾不和。这时候会时不时地胃疼发作,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同时还会精神差,心慌,乏力怕冷。这个方,重用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搭配桂枝驱散中焦寒邪、温助脾阳,芍药缓急止痛、滋阴养血。
第六,人参健脾丸。它健脾益气,和胃止泻。脾虚消化功能差,就会肚子胀闷,不消化,没胃口,经常拉肚子,拉的有没消化的食物。这可以参考人参健脾丸,它重用人参、茯苓、白术、黄芪来益气健脾,搭配山药、陈皮、砂仁健脾和胃,还用木香来调理脾胃气机。共同起到恢复脾胃运化,理气止泻的作用。
好,那以上就是我们常见的脾虚中成药,简单来说保和丸适合积食不消化,参苓白术散适合脾虚有湿气,香砂六君丸适合脾虚气滞,附子理中丸和理中丸适合脾胃有寒,小建中汤丸适合脾胃虚寒胃疼,人参健脾丸适合脾胃虚寒泄泻。你学会了吗?
关注我,学习更多健康知识。
你的脾胃虚吗?吃什么中药?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认识脾胃
脾胃是指脾经和胃经。中医认为: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是后天之本。人从出生之后成长需要大量的能量,而这些能量都是要通过饮食而来,但是饮食必须要由脾胃共同工作才能转化为气血能量。
你的脾胃虚吗?
如果你有如下症状,你的脾胃可能虚弱了。
1.闻口气:口中异味,晨起时尤为明显。
2.瞧舌苔:舌胖大有齿痕,或舌苔厚腻。脾虚者舌胖大有齿痕,引起积食后舌苔会偏厚,逐渐变黄腻。
3.察食欲:食欲不振,不想吃东西,甚者厌食,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4.观大便:大便稀溏不成型,引起积食者味多酸臭,夹杂着不消化的食物;排气臭秽。
5.按脘腹:脘腹胀满,甚者按之疼痛或硬满。
6.观面色:脾虚者多面色萎黄无光泽,脾虚寒湿甚者面色晄白。
脾胃虚与中成药
如下中成药,可以调理脾胃虚弱
理中丸、补中益气颗粒、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
脾虚人就废!4味药帮你调和脾胃、益气和中, *** 孩均可用脾虚患者由于消化不良,会出现食欲减退、腹痛、纳呆、大便不成形等消化系统症状,而且食用生冷食物时还很容易出现腹泻的症状。此外,患者还会出现全身乏力、体型消瘦、嗜睡、四肢不温、全身浮肿、苔白滑的症状。
方子很简单,山药、白术、扁豆、鸡内金,全方补而不燥,性味甘平,男女老幼脾胃功能失调者均可应用。
山药:补益脾、肺、肾诸脏,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
白术与山药,一个益脾之阳,一个滋脾之阴,调和阴阳,使脾胃升降正常;
鸡内金善消瘀积,既能消食化积,又能健运脾胃;
扁豆:“补脾而不滋腻,化湿而不燥烈”善化湿降浊,调和脾胃;
此外,脾胃不好的人,平时要特别注意饮食,要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可以多吃点健脾养胃的食物,粳米、薏苡仁、白扁豆、大枣等;少吃难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生冷的。
提醒:中药的服用需要辨证论治,具体请找专业医生帮助加减化裁。
健脾丸,归脾丸这两个古方中成药可横扫脾虚的这些问题健脾丸,归脾丸这两个古方中成药可横扫脾虚的这些问题:
脾虚问题很常见,可很多人对于脾虚的用药还是模糊不清,那么,今天,我把这两个治疗脾虚相关的古方中成药讲一下。您若觉得有收获,可以关注“药文汇”,并经常来“药文汇”的主页转一转,这里有更多通俗易懂的药品科普与您分享。
首先我们看健脾丸:
健脾丸出自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一书,组成是党参、炒白术、枳实、陈皮、炒麦芽,炒山楂六味药。
党参、炒白术益气健脾;枳实、陈皮梳理气机;炒麦芽、炒山楂消食化积。可见,整药成分简单,分工明确,作用清晰。由此看,它针对的病机也能简单易理解。那就是说:
人的脾胃是食物转化的之一道工序,而胃先把食物粉碎,然后脾再把水谷转化成精华物质运送给各组织器官,这个过程叫脾的健运。那么,脾健运这个初级阶段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谷积聚在胃内而出现脾虚食积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就是:人吃得少,不消化,吃点东西就饱并且还易感到脘腹部痞闷不适,以及面色萎黄,整个人都懒洋洋地一副疲倦乏力,气短懒言的疲相。可以看出这些表现无非是单纯的脾虚食积而已。对此,我们只需把脾扶持起来,把积食疏导开,把气机理顺了,那么脾胃功能就可以恢复了,所以,这时考虑用功效简单的基础方健脾丸即可。
接着咱再看归脾丸:
归脾丸出自南宋严用和的《济生方》一书,组成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制黄芪、龙眼肉、制远志、炒酸枣仁、大枣、木香、生姜十二味药。乍一看,这么多成分好乱啊!但我们把它们归类捋顺一下,配伍意义就清晰可见了。
首先,前四味药又是大名鼎鼎的四君子汤,估计常看我视频的朋友都对四君子汤是益气健脾的基础方这点耳熟能详了。另外,当归加黄芪组合又是补气血的标配;龙眼肉也补心脾而充气血;远志、大枣、酸枣仁三者都能养心安神。那么,咱细品:它们涉及的关键词无非就是“益气健脾,补气血,养心神”。这明显在告诉我们:归脾丸解决的是心、脾、气血的相关问题。那心脾气血有啥关系吗?它们是有连带关系的。
食物经过脾胃转化后,一部分会变成营气与津液,营气与津液是气血的中间体,然后,营气与津液再化生就成血液了。而心又主宰血脉,心神要靠血液的濡养才安宁。另外,气血在脉道里之所以能规规矩矩地运行而不会跑到脉外,靠的又是脾的统摄力。可以说,脾、血、心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
所以,人若因饮食劳倦,情志不畅等原因,而出现脾虚时,脾的健运失常又会连带气血乏源,以至于心神也不宁了,那么,人就会有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盗汗,倦怠乏力,食欲差,面色萎黄,以及舌淡,舌苔薄白等表现。另外,脾虚了,脾不统血还可能导致女性出现崩漏,月经超前,经量多且色淡等问题。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就可以用归脾丸来调理了。
总结:
健脾丸针对的是:脾失健运初级阶段的脾胃虚弱,食积腹胀便溏的用药;归脾丸针对的是:脾虚久了连带气血伐源,心血亏虚以及脾不统血的女性崩漏等问题。
另外,急性肠炎腹泻者以及实热,阴虚内热与湿热内蕴者都不可以用健脾丸;而感冒发烧头疼脑热以及湿热与阴虚火旺者也都不可用归脾丸,并且归脾丸饭前服用效果好。
关注“药文汇”,分享更多科学严谨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
50多岁的李女士,前段时间找我来看诊,我给患者诊断为脾胃虚弱之症,给她开了中成药“参苓白术丸”。她当时就问我:“李医生,我之前看的一位中医也是脾胃虚弱,吃了一段时间的归脾丸,刚开始效果还可以,但时间长了就会上火,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跟她说,你这是脾胃虚弱之症,但不能用归脾丸,它是偏补的,虚得不严重,如果吃得比较多,确实容易上火。而患者身体虚胖,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胸闷气短,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少吃一点油腻的食物大便的次数就会增多,大便时溏时泻,舌体胖大有齿痕,脉细弱,这是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遂应该采用参苓白术丸。
那么归脾丸和参苓白术丸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
中医认为:“脾胃乃先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中,脾有着运化食物中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的作用,胃部则是我们身体更大的消化器官。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身体就会出现营养不良,气血不和的情况,才会导致脸色差、身体差、皮肤差。
而归脾丸和参苓白术丸是常见的治疗脾胃虚弱的中成药,但是在使用之前,也是需要辩证清楚后遵医嘱使用,避免药不对症适得其反。
一、中药的构成来分析
1. 归脾丸
这是以四君子汤为基础的,药用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四君子汤是补气的,还加入了补气比较强的炙黄芪,所以它之一个功效就是补气;
除了补气之外还用了补血的当归、大枣和龙眼肉,都是常用的温补的药,之后又加上了酸枣仁、远志是非常常用的安神宁心的药材。
从这点看来,归脾丸适用于补气、统血、宁心安神,对症则是气色差、面色黄白、压力大、操心多、心跳莫名加快、乏力、心脾两虚的患者。
2. 参苓白术丸
这个中成药之中有一部分作用跟归脾丸是一样的,同样是用四君子汤为基础,增强补气的功效,同时也有山药、莲子来补气、收涩、止泻,再用炒扁豆、薏苡仁来祛湿,砂仁化温行气;梗桔宣肺化痰,所以参苓白术丸多用于脾虚湿滞。
二、中药虽好,但并不适合所有人,以下人群不建议服用
归脾丸和参苓白术丸这两种中成药,虽都是采用纯天然的药物制成,但“是药三分毒”,如果吃到不适合自己的药物,是很容易加重身体不适的。
归脾丸总体来说性温,并不适合存在上火、体内有实热的人服用,糖尿病患者以及孕妇、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也应该谨慎服用,不建议吃。
而参苓白术丸这个中成药,其中含有人参、茯苓等药材,脾胃虚弱的人吃的时候不建议和茶、萝卜等一起吃,这很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当然也不建议存在肾脏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服用,如果要吃,更好严格遵照医嘱。
考虑到中药的药性,如果你在服用参苓白术丸后2周病情没有好转的话,不建议继续吃了。更好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看看是用错了药,还是病情有所改变。当然如果您有疑问的话,也可以给我留言,我来帮助大家解答。
归脾丸、健脾丸,傻傻分不清?告诉你区别,脾虚的人别选错了姚阿姨最近总是失眠睡不好,这天在跟好姐妹在小区公园散步时谈起这个话题,杨阿姨跟她说可以去买点归脾丸吃吃,自己以前吃过一段时间,管用。后来姚阿姨也吃了一点,觉得确实有点用,于是她想再买一点吃吃,但那天药店正好没有了,她感觉归脾丸和健脾丸差不多,就买了健脾丸回去吃,但效果却不尽人意。
可能很多人也跟她一样,觉得归脾丸和健脾丸不过一字之差,吃哪个都一样,但康康提醒大家,归脾丸和健脾丸虽然都是补益类的丸剂,都跟脾有关,但大有不同,想要调理的朋友更好要先了解清楚,下面康康就告诉大家两者的区别,对症调理,才不走弯路。
从成分上来说,归脾丸是由党参、白术、当归、炙甘草、酸枣等中药材组成,而健脾丸是由人参、白术、陈皮、麦芽、山楂等组成。从适应症上来说,归脾丸和健脾丸主要作用是不一样的,归脾丸侧重于调理心脾两虚,而健脾丸则更适合改善脾胃虚弱和消化不好的情况。姚阿姨失眠吃归脾丸是对的,其中的党参、酸枣等物有利于调节神经,改善睡眠,但她后来吃了健脾丸,就没有起到效果。
下面康康分别具体地讲一下归脾丸和健脾丸,大家可以对照看看自己是哪种脾虚,适合吃哪个,选对了对症调理才能起到作用,不花冤枉钱。
归脾丸
归脾丸一般适用于一些虚症,心脾两虚引起的各类问题,比如下面这几种情况:
记忆力下降
失眠
头晕
乏力
但如果在感冒期间,或者有体内痰湿较重的情况,就不太适合吃归脾丸了,若是过敏体质,也建议慎吃。
除了归脾丸,这类人群在日常饮食上也可以作出调整,适当吃点桂圆、红豆、阿胶等有助于补养气血的食物。
归脾丸的历史悠久,算是老药了,不过有句话叫姜还是老的辣,现代医药研究发现,归脾丸还有其他一些好处。比如对于心律不齐的人来说,适当吃一段时间的归脾丸,可以得到改善,缺铁性贫血的人服用归脾丸也有明显的缓解,归脾丸在调节情绪,减轻抑郁上也有一席之地。
健脾丸
脾胃不和的人可以吃健脾丸,健脾和胃,缓解积食。如果经常有下面几种表现,可以一试:
- 舌苔发白
- 气短
- 消化不良
- 食欲不振
如果有胃阴虚的情况,则就不太适合吃健脾丸了。
对于脾胃虚弱的朋友,除了适当服用健脾丸,康康建议大家的生活习惯也要注意调整,现在到夏季了,天热,大家吃凉食、吹空调的次数比较多,但这容易伤脾,建议更好要少吃凉的寒性的食物,适度锻炼出出汗,改善脾虚,也有助于养阳。
如果湿气还重,健脾、除湿就要两手抓,建议平时吃点芡实、赤小豆、玉米、山药、冬瓜等食物,避免长时间待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对于女性来说,晚上洗完头发要及时吹干,湿发入睡容易加重湿气,进而容易影响到脾的运化功能。
由此可见,归脾丸和健脾丸虽然都有利于调理脾虚,但侧重点不同,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即便是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服用的剂量也不一定相同。脾虚的朋友若想要吃归脾丸或健脾丸来调理,一定要选对了,而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服用。
有一种脾虚,叫肝郁脾虚,送你一个中成药,调和肝脾,养好脾胃大家好,我是沈医生,你知道吗?肝郁也会导致脾虚,生活中很多人在发现自己脾虚后,都会服用补脾健脾的药,但是却不管用,这可能就是因为,你是肝郁脾虚了,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肝郁脾虚有什么症状。
肝郁脾虚的人,总是会觉得心情不好,心里莫名烦躁的,很不高兴,一点小事就容易发火,发完火后直接就气饱了,饭都吃不下,可能还会胃痛,要说平时生活中没有发火的时候,那脾胃功能也不好,随便吃点东西就不消化,有时还会反酸水,感觉那肚子,总是胀的难受,一会一打嗝,肚子里咕噜咕噜响,一会的功夫就放好几个屁。
那这种情况呢,也就是所谓的肝郁脾虚,简单点来说,就是因为肝气郁滞引起的脾虚,病根在肝,那为什么肝郁会影响脾胃呢?中医认为啊,肝在五行属木,脾属土,因为木克土,所以肝克脾,如果我们肝气郁结,肝出现了问题,那就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导致出现一系列脾虚的症状,所以啊,这个时候我们去补脾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得把肝给治好,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所以如果你是肝郁脾虚,那就应该肝脾同调,在疏肝的同时,再去补脾健脾,那脾虚的各种症状自然也就消失了,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专门应对肝郁脾虚的中成药,那就是越鞠保和丸。
越鞠保和丸主要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木香和槟榔组成,其中香附和木香,以及槟榔主要是负责疏肝解郁,调畅一身气机,防止肝郁影响脾胃功能;其次神曲健脾和胃,化积食,提高脾胃消化功能;
苍术健脾燥湿,防止脾胃虚弱后无法将体内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而产生痰湿;栀子清湿热,防止肝郁日久化火而产生湿热,引起上火的情况;最后川芎健脾行气活血,防止气机郁滞,产生血瘀的情况;
另外,如果脾虚严重,体内湿气太重,出现咳痰,痰多,四肢困重,胸闷,恶心想吐,大便稀,不成型的情况,可以搭配一个二陈丸燥化痰湿。
如果肝郁化火,熏蒸湿气导致产生湿热,而出现头晕耳鸣,眼睛干涩发红,口干口苦,胸胁胀痛,大腿根潮湿的情况,可以搭配一个龙胆泻肝丸来清肝泻火除湿热。
总之,具体该如何用药应该根据病人自身情况进行调整,所以如果不清楚自身情况,那就不要盲目服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