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水浒传创作时间,以及水浒传哪一年写成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四大名著创作时间年代作者
四大名著创作时间年代和作者如下:
1.《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为施耐庵。
2.《三国演义》:创作于元末明初洪武年间,作者为罗贯中。
3.《西游记》:创作于明代,作者为吴承恩。
4.《红楼梦》:创作于清代,作者为曹雪芹。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二、水浒传的创作离现在多少年
1、百度百科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资料如下:
2、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1年。
3、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4、以此推算《水浒传》成书时间大概在1367-1371的5年间,折衷按1369算,距今(2013年)已经有644年了。
三、水浒传写作历时多少年
1、施耐庵弃官专心写作(公元1333年-公元1368年),几十年后终于写成《水浒传》,没想到被关进了刑部天牢。
2、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春,年已36岁的施耐庵,上京应试。天从人愿,秋闱一举告捷,耐庵得中辛未榜进士。发榜后,他在拜谢师友中结识了同榜得中的浙江青田人刘基(伯温),两人常在一起高谈阔论,十分投契。不久,朝廷派施耐庵到钱塘担任县尹。但是,只当了两年,由于不愿昧心事权贵,便愤然辞官而去。
3、施耐庵从钱塘弃官回来,在苏州城东南隅的施家桥开学授徒。四乡八邻,纷纷慕名前来投师。一天,一位商人领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前来拜谒施耐庵。这个商人姓罗,是山西太原人,经常往来于苏杭做生意,久闻施耐庵大名,这次专程把儿子罗贯中带来投师求学。施耐庵见贯中生得眉清目秀,谈吐温雅,心中十分喜爱。
4、有一天,他路过书铺,看到不少手抄元人话本,其中有一本名叫《张叔夜擒贼》,是讲梁山泊宋江等一百零八人故事的。他不惜高价买了回来。打算以此为线索,把其他有关梁山泊故事的话本内容加以糅和,写出一部《江湖豪客传》。
5、这时,施耐庵的父亲和元配夫人季氏相继病逝了,续娶的夫人姓申。申家比较富裕,也是个文墨世家,很支持施耐庵写书。有了岳家支持,施耐庵不再开学授徒,只留下了得意门生罗贯中,帮助自己整理书稿。
6、为了避过战乱,完成自己写书的夙愿,施耐庵想到了先后做过松江同知和嘉兴同知的好友顾逖,这时顾逖已辞官回到兴化家中。施耐庵带着妻子申氏、二弟彦才和学生罗贯中,搭了民船,冒着烽烟,悄悄渡江北上,直奔兴化而来。
7、施耐庵觉得自己年逾古稀,要抓紧时间把书写完,于是又请顾逖帮忙,在兴化以东,靠近黄海边的白驹场买了房屋和田产,迁到白驹镇上定居。还在大门上写了一副对联:"吴兴绵世泽,楚水封明烟",表明自己从苏州迁来隐居此地,从事著书的心迹。
8、刘伯温做了朱元璋军师后,打听到施耐庵隐居在祝堂,连忙向朱元璋推荐。朱元璋曾几次派人去找施耐庵。为了躲避朱元璋再来征召,施耐庵便到白驹场西边18里自己的庄田上,按苏州阊门外故居的格局,建了房院,迁来此地。并沿用故居的地名,东面叫枫桥,西面叫柳桥,北面叫板桥,总称苏家桥,亦称施家村。当时,村西有一芦苇荡,占地十余亩,荡中芦苇繁茂,水鸟甚多,每到秋冬季节,野鸭成群飞来。荡口直通河溪,沟河交岔,荡中有一土墩,高高露出水面。施耐庵便以此为梁山泊,常和罗贯中一起,乘着小船,登临其上,犹如画家写生一般,专心从事创作。
9、施耐庵在施家桥住了一年多,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写作和修改《江湖豪客传》上,眼看全书即将写完,他又觉得书名不够含蓄,想换一个。罗贯中看出了老师的心思,就向他建议说:"老师,书名就叫《水浒传》吧!"施耐庵觉得这个意见很好,说:"水浒,就是水边,含有'在野'的意思,还有典故,诗经上有'古公父,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是歌颂周代发祥史的。这书是写起义英雄的,叫它'水浒',非常合适!"
10、《水浒传》成书后,很快被借阅、传抄到社会上去。到了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冬天,抄本传到朱元璋皇宫里来了。朱元璋因为几次派人请施耐庵出来做官都没有来,所以看了这本书很生气,随即作了批示:"此倡乱之书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贻患。"于是秘密派人把施耐庵抓来,关进了刑部天牢。
11、不久,这件事让刘伯温知道了,便以同榜身份,到天牢里来探望施耐庵。施耐庵要刘伯温想个办法放他出去,刘伯温沉思了一下,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怎么进来的还是怎么出去吧。"说完就走了。
12、施耐庵反复琢磨刘伯温这两句话,心想:"我是因为写书坐牢的,还是要通过写书才能出去呀!"想着想着,他逐渐悟出道理来了:为什么朱元璋要抓我,主要是《水浒传》写了宋江一伙人在梁山泊树起义旗造反,歌颂了落草为寇的英雄,触犯了他的忌讳。要是把宋江等人写成像张士诚那样,接受元朝招安,不是就行了吗?得到刑部的允许后,他就在天牢里,以张士诚降元为背景,把《水浒传》续下去。
13、施耐庵写了宋江接受招安,替宋王朝去征服田虎、王庆、方腊,最后和李逵一起,服用御赐药酒自尽,至死不反叛。施耐庵用了整整将近一年时间,才把这部《水浒传》的后五十回续成,送呈朱元璋阅览,加上刘伯温从中帮忙,终于以"年老有病,交保就医"的名义,被释放了。
14、出狱时,已是瘦骨嶙峋,步履艰难了。幸亏弟子罗贯中赶到南京来接他。施耐庵在途中就染了病,到淮安后,在一个姓王的隔壁,租了间房子,暂且住下来养病。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春天,施耐庵越发病得厉害,茶汤不进,人事不省。直至此时,施耐庵的二弟彦才接到信从白驹场赶来了,见此情景,不禁落泪。施耐庵对彦才说:"我一生都累在一部《水浒》上,我死了,子孙只叫种田,有口饭吃就行了,......"说到这里就与世长辞了,终年75岁。他的遗体临时葬在淮安。到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他的长孙文呈才把他的墓迁到白驹场施家桥,并请淮安王道生写了墓志。
15、施耐庵死后,罗贯中把施耐庵留下的书稿做了番整理后,即动身到全国的刻书中心--福建的建阳去,准备把《水浒传》刻印出来。可是,这里所有的书坊,没有一家敢承受。罗贯中无法,只好在建阳住下,等待时机。这时,他又将《水浒传》重新做了纂修和编次,同时集中精力,写成了《三国演义》。不久,他也染病,《三遂平妖传》只写了二十回,没有写完,便离开了人世。
16、过了150年,兴化有个进士叫宗臣,被朝延派到福建去担任"提学副使",负责训练壮丁,抗御倭寇。这时,罗贯中的后人便以"乡谊"去见宗臣,请以家藏小说(即《水浒传》)付梓,让军民暇时看看,以激励志气。得到宗臣的许可,才由坊间刻印出版。
17、可惜的是,这个最早的《水浒传》版本,几经改朝换代,人世沧桑,现在只剩下一个五回残本。明万历十年,有个化名"天都外臣"的人,根据民间抄本,自己写了个序,重新刻印问世,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古本《水浒传》。
四、《水浒传》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1、《水浒传》的时间是北宋宣和年间。
2、《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3、《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之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 *** ”的残酷现实。
4、《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之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它作为一种新的文体,从此在文学领域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
5、全书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 *** ”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6、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7、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巅峰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8、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
9、同时,小说还对田虎、王庆、方腊等其他地区的农民起义军作了一定的侧面描写,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以及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关于水浒传创作时间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