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古代埃及时间轴的一些知识点,和古埃及经历了哪三个时期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上古西亚的时间轴
1、上古西亚最早的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广大的地区,先后出现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古代两河流域南部,是西亚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地区。公元前3000年前后,在这里相继出现十几个城市国家(城邦)。
2、大约于公元前2340年建立的阿卡德王国是两河流域历史上出现的之一个统一的集权制国家。
3、经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011~前2003年),到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时代(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已趋于完备,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
4、古巴比伦王国衰落后,小亚的赫梯、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各商业城邦以及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和犹太王国,相继进入自己的繁荣昌盛时期,在历史上产生过相当的影响。
5、公元前八世纪,亚述帝国之一次将西亚的大部分置于自己的版图之内。
6、继起的新巴比伦王国统治时期(即迦勒底王朝,公元前626~前538年),两河流域的奴隶制经济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7、后来,波斯帝国(公元前538~前330年)兴起,征服了整个西亚、埃及以及其他地区,建立了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这些国家都在这片土地上兴起、繁盛、交流和灭亡。
8、帕提亚,古代西亚强国,因其王族出自阿萨西斯家族,故古代中国史籍译称安息。约公元前 3世纪早期,游牧民族达赫人的一支——帕尔尼部落从今锡尔河流域迁徙到塞琉古帝国的帕提亚行省。
9、公元前247年,该部落首领阿萨西斯一世乘当地总督自立之机建国,以尼萨(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为都城,建立帕提亚王国的阿萨西斯王朝。
10、阿萨西斯王朝立国后的近一个世纪里,帕提亚人偏居于帕提亚行省一隅之地。但此后,帕提亚人随着塞琉古帝国的衰弱而借机四处扩张。到公元前 90年时,帕提亚王国西以幼发拉底河为界,与塞琉古/罗马对峙;东北与康居和大月氏相接;
11、东南占有坎大哈,远抵印度边境,成为西亚首屈一指的大国。由于帕提亚王国是横贯亚洲大陆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经济上因过境贸易而得到好处。为此,帕提亚王国与古代中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
12、公元前115年,汉朝遣使至帕提亚王国东境,途中遇上该国国王米特拉达梯二世率东征塞人得胜归来的2万大军,汉使遂误以为是其国王亲自前来迎接。但在西方,帕提亚王国则需先后应付塞琉古和不断东扩的罗马帝国。
13、由于帕提亚王国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其行政制度和军事组织带有浓厚的游牧色彩。帕提亚国内组织松散,按罗马地理学家老普林尼和伊西多尔的记载,帕提亚整个国家由18个附属国及19个行省组成;
14、其中较大的附属国有奥斯洛尼、阿狄亚贝尼、阿特洛帕特尼、米底、哈特里尼、查拉塞尼、埃勒迈斯、波西斯、卡尔马尼亚、赫卡尼亚、马尔吉亚纳、阿里亚和印度-帕提亚。在阿萨西斯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域内,由于贵族和地方势力的影响,国王并不能独断专行。
15、由于祖先出身落后的游牧民族,帕提亚人多接近希腊文化,其统治阶层一度使用希腊文,欣赏希腊戏剧,崇尚希腊风俗。该国最终于公元 224年被波斯人的萨珊王朝攻灭。
二、世界古代史时间轴是什么
1、世界古代史时间轴是世界历史的变迁。世界历史时间轴,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约5000到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4000到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公元前3113年玛雅在中美定居。
2、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700到2500年埃及兴建金字塔。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等等。
3、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
4、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佛教,基督教和 *** 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加强,美洲和大洋洲则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
三、古埃及历史时间轴怎么画
1、(前3500-前3050)蝎王(King Scorpion)
2、古王国或孟斐斯帝国(前2686-前2135)
3、胡夫(Khufu(Cheops) 2551- 2528)
4、赦普塞卡夫斯奈夫鲁(2472- 2467)
5、第7王朝、第8王朝(前2150-前2135)
6、第9王朝、第10王朝(前2135-前1986)
7、中王国或底比斯之一帝国(前1937-前1668)
8、阿门内姆哈特一世( 1937- 1908)
9、阿门内姆哈特二世(1875- 1840)
10、阿门内姆哈特三世(1817- 1772)
11、阿门内姆哈特四世(1772- 1763)
12、塞布科尼夫露王后(1763- 1759)
13、第14王朝、第15王朝、第16王朝(前1720-前1565)
14、 14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其周围地区。他们是喜克索的封臣。最后3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 Kamosis),开始与北方的喜克索人斗争。
15、新王国或底比斯第二帝国(前1560-前1070)
16、第21王朝、第22王朝、第23王朝、第24王朝(公元前1070-前767)
17、塔尼斯和底比斯的君王们包括斯孟迪斯(Smedes)、苏森尼斯(Psusennes)、朔申克一世
18、利比亚统治者,共12位法老,舍松契(Sheshonq)一世至五世、奥索尔孔(Osorkon)一世至四世、塔克罗特(Takelot)一世至三世。
19、伊索比亚和萨伊斯的复兴(前767-前525)
20、第27王朝、第28王朝、第29王朝、第30王朝(前525-前332)
21、尼欧斯·狄奥尼索斯(Neos Dionysos 80-58& 55-51)
22、伯利尼斯四世王后(Berenice IV 58-55)
23、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Cleopatra VII)
24、公元前30年,渥大维(Octave)征服埃及。不过从公元前59年开始,埃及其实已是罗马的保护国。
25、公元641年, *** 人占领埃及。埃及在联合国成立后独立。
四、埃及象形文字的起源至历史的时间轴
传说,古埃及象形字是由一位叫图特的古埃及神创造的。这位神是人身鸟头,他左手拿着书板,右手执笔书写。
古埃及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3200年以前,一直使用到公元3世纪逐渐被当时流行的科普特文字所代替,最后被 *** 文化所征服而消失。埃及象形文字已成为无人知晓的历史陈迹,然而,罗塞达石碑却成为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钥匙。
1、1799年8月,远征埃及的法国拿破仑军队在尼罗河口附近的罗塞塔城郊挖掘战壕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石碑,长115厘米,宽73厘米,厚28厘米。碑上刻有3种内容相同的文字,上半部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埃及世俗体文字,下面是希腊文。
2、1802年4月,斯蒂芬·韦斯顿首先将古希腊文译成英文,同年,法国学者希尔斯特和瑞典学者阿克伯来研究出世俗体文字中的代名词和物主代词。此后,英国学者托马斯·扬找到了石碑中3种文字的联系,并解译出世俗体碑文的大部分意思。
3、法国学者商博良于1808年对石碑3种文字进行对比研究,首先破译出象形文字中的“托勒密国王”的名字,并把其表音符号用罗马音符标出,以此为楔子经过一年多的钻研,终于揭开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奥秘。
4、1890年代发现的纳尔迈石板(公元前3000年)多年来被认为是埃及象形文字的最早文献。然而,1987年德国考古队在阿比多斯发现了前王朝的一个统治者的U-j坟茔,复原了几百块骨片,从中找到了具有完全规模的埃及象形文字。这一坟茔的年代为公元前3150年。
埃及象形文字包含3种字符:音符,包含单音素文字,还有许多单音节文字和多音节文字;意符,表示一个单词;限定符,加在单词的最后以限定语意的范围。
二、在波斯人的统治期间(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间断),在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在马其顿和罗马统治时期,圣书体继续被使用。晚期埃及象形文字的地位有点复杂。
1、一种说法是埃及象形文字区分了“正真的埃及人”和外国统治者(以及埃及的仆从),这可能归因于希腊和罗马的作家对于埃及象形文字的偏见。
2、另一个原因是出对自己的文化的自尊心,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家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方的文化。由于埃及象形文字是神圣的,那个时代的作家门把它想象成寓言式的,甚至是魔术式的,秘传的,神秘的知识。这种自尊心导致的不是好奇心,而是无视。
3、公元4世纪左右,只有很少的埃及人还能够读出这些埃及象形文字,此后逐渐就真的成了一个“谜”。
4、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公元391年发布敕令,关闭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殿,从此就再也没有建造过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纪念碑或者神殿。
5、最后写下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在391年不久后,在遥远南方的一座神殿里发现的。
公元4世纪出现了Horapollo的《象形文字集》,对将近200个象形文字作了解释。到底谁是作者至今还不清楚,这部著作长期以来成为解读埃及象形文字的障碍物。
早期研究者认为它源出于希腊文,研究则倾向于它含有真正的知识的残片,把它定性为埃及知识阶层试图挽救濒于失传的文化的一次“绝望”的尝试。《象形文字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符号主义起了主要的影响,特别是安德烈·阿尔齐亚特的《图形的寓意》,还有弗朗切斯克·科罗纳的《波利菲尔之梦》。
几百年来,有许多近代学者对解读这些象形文字进行了尝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7世纪的Athanasius Kircher。然而这些尝试不是失败,就是漫无边际的想象力的虚幻。对解读埃及象形文字最有成就的是托马斯·杨和让-弗朗索瓦·商博良,在1800年的初始。
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时,在罗塞塔城附近发现了一块用三种文字(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写成的黑色玄武石碑,被称为“罗塞塔石碑”。这块石碑给解读带来了关键性的资料。
商博良借助自己丰富的语言知识,从国王托勒密的名字入手,在1830年代几乎完全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这对当时诞生不久的埃及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埃及象形文字
关于古代埃及时间轴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