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的问题,以及和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主任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历任社长
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历任社长如下:
1、乔冠华,(任期:1947年5月-1949年)1946年初随周恩来到上海,参加 *** 代表团的工作,同年底赴香港,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
2、黄作梅,(1949年-1955年)1947年6月,黄作梅任新华社伦敦分社社长。新中国建立后,黄作梅先后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1955年4月11日,黄作梅等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被 *** 特务炸毁。
3、梁威林,(1958年-1977年12月)1958年4月到香港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直至1977年12月离开香港。
4、王匡,(1978年-1983年)王匡于1977年至83年期间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曾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港澳办公室顾问。
5、李菊生,(1978年-1984年)1978年夏升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第二社长,并作为中方代表参加1983年7月开始的中英谈判第二阶段会谈,直到联合声明草签后,才于1984年11月告退。
6、许家屯,(1983年-1990年1月)1983年5月出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1985年6月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0年5月初出走美国,隔年被开除党籍。
7、周南,(1990年1月-1997年7月)1990年1月接替许家屯出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直至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8、姜恩柱,(1997年7月-2002年8月)2000年1月,新华社香港分社正名为中联办,姜恩柱也成为中联办首任主任。2002年8月,姜恩柱被调派回国。
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自2000年1月18日起正式更名为中央人民 *** 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简称中联办,内地称中央 *** 驻港联络办,并通知香港特区 *** 。
原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内的新闻业务,将由新华通讯社提请香港特别行政区 *** 注册的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承担。原新华社香港分社正、副社长亦改称为中联办正、副主任。
2000年1月18日,在跑马地皇后大道东办公楼正门外悬挂了21年的新华社香港分社铜牌,正式被新的中央人民 *** 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的铜牌所代替,另外原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港岛办事处、九龙办事处和新界办事处也相应更名为中央人民 *** 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港岛工作部、九龙工作部和新界工作部,并于同日分别举行了挂牌揭幕仪式。
参考资料来源:文汇报-中联办成立60周年专辑:中联办继往开来60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人民 *** 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二、新华社上海分社张彬还主持工作吗
1、据网上搜索知:张彬(新华社上海分社副社长)。
2、1985年7月毕业于今西华师范大学(原南充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后留校图书馆工作。
3、1994年7月在武汉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
4、1994年9月至2000年8月任新华社信息编辑部一编室记者、编辑,对外信息编辑室记者、编辑、副主任;
5、2000年9月至2001年5月任新华财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新华社控股)总编辑;
6、2001年6月至2001年10月任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助理;
7、2001年11月任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副局级),新华总社信息部副总经理;
8、2014年8月任新华社上海分社副社长。
9、张彬,任职于新华社,现任上海分社副社长一职。作为行业知名人士,张彬多次参与行业讨论和研究,有着丰富的学识和经验。2015年06月06日,张彬受邀参加了由上海市嘉定区人民 ***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主办的《中国(上海)国际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暨全通上海金融谷开园盛典》,并作了重要发言。
三、如何进新华社
新华社总社是我国对外宣传的国家机构,主要负责对外进行新闻宣传,所以你想报考新华社英语必须好。现在报考新华社得英语专业要求英语国家六级通过,英语专业的要求英语专业八级通过。同时报考的时候还要提供你大学期间的主干课程成绩单。新华社每年的应届生 *** 大概在11月左右,到时只要你符合基本条件就可以到新华社的 *** 系统上注册报名。
1、新华社 *** 分成笔试、面试、实习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的。首先你要满足报考的基本条件,但是不是你满足基本条件就一定能得到笔试机会,因为从笔试开始新华社就在遴选淘汰,比率大概是1:8.对于京外的朋友们我不建议在本科阶段去报考(京外的一些名牌大学除外),因为被通知的去笔试的几率接近0.如果想考还是读完研究生之后再考概率会大很多。如果你有幸被通知了去笔试,那么我说下考试类型,主要是以新闻翻译和英文稿件写作为主,考试时可以携带纸质的英文字典(电子词典不行)所以说实话学英语的和学国际新闻考新华社真的很占便宜。
笔试过后会有面试比率在1:4左右。面试比较轻松主要是面试官和你聊天为主,着重了解你的成长经历、教育经历还有对新华社的认识和对新闻事业的认识。面试过后你就耐心等着,如果你被通知去进行实习那么你离新华社的工作更近了,因为通知去实习的比率是1:2,但是这也是最残酷的阶段,因为实习结束还要有一半的人被刷掉。剩下的一半才能正式签合同。
看完整个新华社的 *** 过程,能不能考上大家自己心里衡量。我觉得如果你真的想考更好提前准备,否则几率很小,因为竞争很激烈,真的很激烈。
2、关于报考北京总社和各地分社的问题。相比较而言考总社的难度要高一些,考国内各分社相对容易些。但是相应的总社和分社之间的待遇和发展前景也相差也不少。
3、关于新华社的待遇问题,我想所有报考新华社的孩子们都天真的以为新华社的待遇一定很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新华社的待遇只能算媒体里的中等水平,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高。我曾有幸看过一次新华社职工的工资单,我这个朋友是07年进入新华社的,在摄影部。刚进去的时候基本工资是2000,加上补助(饭补+房补+车补),加班费,稿费(编辑没有)等一个月拿4000多一点,工作第二年涨了不少每月能拿8000左右,现在每月也就在万元左右(当然当记者的都有些灰色收入,这个有多少我不清楚,我说的只是那些不灰色的收入)。
相比较外企甚至国内一些其他一些比较大的媒体这样的收入只能算中等水平,以北京为例这样的收入保证你的生活肯定没问题,但是按现在的房价房子你肯定是买不起的(不过我认识的新华社记者好像还没一个在北京没房子的),以前新华社有公房,现在已经没有了。不过每个月有1200的房补,但是对于北京的房价来说也是基本没什么作用,今年开始也没有事业编制了,全部改为聘用制也就是只有国有企业编制了,户口的问题也变的很复杂了,后面我会仔细说,而且我前面说的是总社的待遇,国内各分社的待遇肯定要比总社低一大截的。
给大家泼了这么多冷水,下面说说好的,当然新华社也是有很多优势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挤破头要进新华社了。首先新华社是一个正部级单位,正部级单位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现在新华社的社长是正部级的干部,新华社里最小的官儿都是处级干部,而且每年从新华社调到各部委去工作的人也不少。所以想走仕途的同学可以考虑下,但是新华社里想走仕途的人很多很多,所以也要看你的个人能力了。
其次新华社是国家四大宣传机构之一,新华社记者在国内的社会地位确实很高,一个总社的记者下到各级地方都会得到非常好的待遇,这是其他媒体所无法相比的。再次,新华社的工作稳定并且想对而言工作压力要比地方媒体小的多。以北京总社为例。编辑的工作是上一周白班一周夜班,然后剩下两周就休息。记者相对来说要累一些,因为要出差,但是也没有地方媒体的压力那么大,收入要比编辑高一些。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也不存在下岗的担忧,而且这样的单位是旱涝保收的单位,如果你人际关系搞的好知名度高随之而来的还会有一些额外收入,这些就不需要我多说了。
4、关于新华社总社的编制和户口问题。首先国内分社新入职工以前也没有事业编制,至于户口除了上海、广州几个大的分社其余的基本没有解决困难,只要你愿意肯定能给你解决了所以不在此做过多讨论。主要说说北京总社的编制和户口问题。由于今年总社也已经没有了事业编制,那我说说事业编和聘用制也就是国有企业编制的差别的利弊。新华社的事业编制和其他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还不太一样,因为新华社的事业编制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取而代之的是退休金和公费医疗。这就和国企编制的五险一金产生差别。好处是养老和医疗都是由国家给你交钱的,你每月一份钱也不需要出,而国企编制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需要你个人出一半企业给你交另一半,这是福利上的差距。
但是事业编制也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没法跳槽,将来如果你想离开新华社除非你跳槽到另一家事业单位,否则你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是没法和企业编制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接的。所以从这方面说国企编制比事业编制更加灵活。而除了这点其他的事业编和国企编没有差别。
至于户口问题也是比较复杂的,很多外地的学生报考新华社很大的目的是为了弄一个北京户口。10年前报考新华社还是要有进京指标的,现在虽然不需要了,但是外地考生被总社录取的概率很低很大原因就是户口问题。如果你是北京院校的学生,学生户口在学校本来就是北京户口,所以总社解决时只是户口接收问题。如果你是外地生源而总社聘用你就要为你去弄北京的户籍指标,这个很困难的(虽然每年新华社在 *** 时都介绍说外地受聘者的户口问题有多少北京市给解决多少)。所以一般外地的学生被录取后能解决北京户口的比率只有1/3。
5、这是专门写给想报考的朋友们的。我还是不建议北京以外的本科学生在这个阶段报考新华社。更好是换一所院校读研究生,而且更好是北京的院校,这样你努力之后才有机会,否则拿着外地本科学历(北京以外的一些知名大学除外)的同学恐怕连笔试资格都得不到。
对于考试的准备应该以英语、翻译、新闻英语写作为主。就算你要考新华社摄影部都一样是以英语考核为主的,面试里还会有一名英语专业的考官与你进行新闻英语的问答测试,所以你口语也要好。最后还是心态,归根结底还是你自己的实力,如果你真的有实力你可以去报考,新华社的考试还是非常公正的(因为找关系进去的根本不需要考试,而且所占比例是极其小的)。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